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 (2).doc
-
资源ID:25806167
资源大小:4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8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S版 (2).doc
时间课题8. 大自然的语言课时2地点主备人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 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重点难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发现诗歌中节律性的说话现象,仿写诗歌。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具使用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刚才我们是在用什么样的方式问好?(语言)对,语言(板书:语言)别以为人才会说话,我们的大自然也有语言,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不信?请看(出示课件,师简介:绿草茵茵,鸟儿歌唱,鲜花盛开)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补齐课题:大自然的)齐读课题。2.师: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这奇趣无穷的大自然,去用心聆听它的语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测生字。搬家 年轮 圆圈 逗点 镶嵌 山脉 省略号 视而不见 妙不可言(小老师领读,纠正读音)3. 分小节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首诗写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4.合作交流:(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年轮、鱼鳞、三叶虫化石) 师相机把准备好的词卡粘贴在黑板上。5.师:大自然的语言从天上到地下,从水里到陆地,告诉了我们许多事情,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引导学生答)妙不可言,什么叫妙不可言?三、品读诗句,感悟神奇大自然这些特有的语言到底“妙“在哪里?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听一听,读一读,品一品。1.(课件:自学要求)你对大自然的哪种语言最感兴趣,就把那个小节多读几遍。要求:(1)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2)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让别人体会到“妙”。2.互动交流(学生说哪一小节的内容,就学习哪一小节内容。)(1)学生A回答: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告诉我们那儿曾经是汪洋一片。教师板书三叶虫化石, 汪洋大海为什么找到三叶虫化石的坟,可以推测那里是汪洋一片呢?出示“三叶虫化石”的标本或书上的图,请查找到三叶虫资料的同学给大家讲一讲:三叶虫是节肢动物,在2亿多年以前已经灭绝了,它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喜马拉雅山很久很久以前是汪洋一片。教师指导朗读,注意断句。教师范读:“电脑出示”古老的/三叶虫化石,镶嵌在/喜马拉雅山巅。/这是在/告诉我们,那里/曾是/汪洋一片。学习练习读,同桌同学读,指名读。(2)学生B回答:数数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教师板书:鱼鳞 几岁教师电脑出示一条大鱼图提问:你们知道这条大鱼有几岁吗?小组可以讨论讨论。(学生可能有说15岁、16岁)如何判断鱼的年龄呢?请同学们画画课文中的第三小节。小组讨论,鱼鳞到底有几圈?指名回答:3圈,请同学到前边指一指。这条鱼有几岁呢?朗读这一小节:自己试试读一读。电脑出示:你如果/钩到大鱼,鱼鳞上/有一个个/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指名读,教师辅导。(3)学生C回答:如果你看到水里的蝌蚪,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告诉人们春天已经来到人间,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蝌蚪 春天为什么说蝌蚪在水中游,这是大自然的语言呢?电脑出示课件:(可以是书上的图,要让小蝌蚪游起来)你们看那水里蝌蚪多像(学生答:游动的“逗号”)点击鼠标在上面的课件配上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读出它的有趣。指导好朗读:学生边看课件,边进行配乐朗读。教师示范:指导读:你看那/水里的/蝌蚪,多么像/游动的/逗号。这是/大自然的/语言,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3、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学习第十小节(1)学生自由练习读,(2)教师示范指导读: 大自然的语言比不难懂, 只要你肯刻苦地专研; 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理解“视而不见”的意思。并用来说一句话。4、学习1113小节。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 阿基米的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_理由:_ 5指导学生读好第十四小节:(1)学生自由练习读,(2)教师示范指导读:大自然的/语言啊,其是/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学生练习读,同桌对读、指名读。四、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生说: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为什么说“不爱学习的人总也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呢?小组互相讨论后指名说一说。不爱学习的人由于知识贫乏,对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理解不了。比如在喜马拉雅山巅找到三叶虫化石,如果不了解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动物,那么就不能推断出2亿多年前,喜马拉雅山巅曾经是汪洋一片。自然界里有许多现象,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发现,比如大鱼身上的鳞片,不仔细看就不会发现有一个圈圈。发现不了这些圈圈,也就不会想到这些圈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你们说对不对呀!因此说只有仔细观察,才会有所发现。五、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狗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结合课文中的写作形式,也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写一首诗歌。板书设计 8大自然的语言白云、 蚂蚁天气 蝌蚪、大雁季节年轮、鱼鳞年龄 “三叶虫”化石汪洋教学反思课文的科普性较强,生动形象。重点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这三种大自然的语言,知道“大自然的语言”是指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它好像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使人联想到事物的发生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在读中发现,在读中学会质疑,培养探究意识,初步学生合作,在朗读、交流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