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通知单.doc
,.实验通知单课题1.1使用工具实验名称常用工具的使用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实验结果: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实验通知单课题12杠杆的科学实验名称杠杆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克丝钳、开瓶器、剪刀、螺丝刀、钉锤等。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实验原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可以为我们做些不同的事情。实验步骤:1、教师用克丝钳将一根铁丝夹断,让学生概括出它的使用方法。2、教师用开瓶器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把一张纸剪碎,让学生概括它们各自的使用方法。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看看是用螺丝刀还是用钉锤省力?实验现象: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方法,有些不同的作用。实验结果:1、用克丝钳能轻易地将一根细铁丝夹断。2、用开瓶器能轻易地打开一个啤酒瓶,用剪刀能轻易地把一张纸剪碎。3、要将一颗铁钉从木头里起出来,应使用钉锤最省力。备注实验时应注意安全实验通知单课题1.3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名称杠杆类工具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杠杆尺、钩码。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通过做杠杆尺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实验原理: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所改变。实验步骤: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实验现象: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随之改变。实验结果:1、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2、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3、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备注实验前应将杠杆尺调到平衡状态;实验通知单课题1.4轮轴的秘密实验名称轮轴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轮轴实验装置。轴粗细相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钩码、线、铁架台。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轮轴的特点,从而使学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可以省力。实验原理: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步骤:1、将一个轮轴实验装置安装在铁架台上,并在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2、将另一个轮轴实验装置也安装在铁架台上,再在它的轮和轴上分别挂上钩码,直到平衡。实验结果:1、学生发现在平衡时,轮上挂的钩码少而轴上挂的钩码多,即在轮上省力,轴上费力:2、对比两个轴大小相同而轮大小不同的轮轴,学生会发现轴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实验现象:在轴的大小一定时,轮越大越省力。备注要注意分清哪部分是轮、哪部分是轴。实验通知单课题1.5定滑轮和动滑轮实验名称滑轮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实验原理: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实验步骤: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专制马),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实验现象: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可以省力。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实验通知单课题1.6滑轮组实验名称滑轮组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1个铁架台、约50厘米长的线、2个滑轮、1盒钩码、测力计光滑的木棒、约20厘米长的绳子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实验,使学生分别认识滑轮组的工作特性。实验原理:定滑组即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实验步骤:1、 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2、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几个钩码能平衡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实验现象: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可以省力。实验结果: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滑轮组可以改变力的方向。2、发现两端的钩码数是不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滑轮组能省力。备注可以用橡筋代替测力计进行测量实验通知单课题1.7斜面的作用实验名称斜面的作用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木板(长度不同)、木块、重物、测力计。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通过科学实验,收集证据,使学生认识到斜面的省力原理。实验原理:斜面越长越省力。实验步骤:1、将一块木板的一头支在桌面上,另一头架在木块上,使其成为一个斜面。把不同的重物分别放在斜面下端,通过测力计拉着它沿斜面向上提升,观察用多少力?2、还用那个木块支着,换用其他长度的木板搭一个斜面,选择一个重物,沿着这些长度不同的斜面逐一拉上去,分别观察用了多少力?实验现象:斜面越长越省力。实验结果:1、发现物体不管是有轮子的还是没有轮子的,是大的还是小的,表面是粗糙的还是光滑的从斜面拉上去用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2、发现木板越长,即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不省力,直接垂直向上提重物相当于坡度为90度,一点都不省力。备注注意沿斜面向上拉重物是否省力,要与垂直提起重物时用的力相比较才能知道。实验通知单课题2.1抵抗弯曲实验名称抵抗弯曲实验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1、2、4倍宽的纸张,1、2、4倍厚的纸张,铁垫圈。规范操作要点纸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纸的宽度一倍宽二倍宽四倍宽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实验后我们的发现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测试记录纸的厚度一倍厚二倍厚四倍厚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实验后我们的发现备注对比实验注意不变的条件和要改变的条件实验通知单课题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名称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研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实验器材:硬纸条、砝码、瓦楞纸等。规范操作要点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验原理: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实验步骤:1、学生准备两个文具盒,中间放一张硬纸条,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再看看能承受得起几个砝码?实验现象:把“一字形”材料弯折成其它形状后可以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实验结果:1、“一字形”硬纸条只能承受得起一个砝码。2、把这张硬纸条弯折成“V”、“L”、“U”、“T”或“工”字形后,可以承受得起两个或三四个砝码。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2.3拱形的力量实验名称拱形的力量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教师准备: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自制搭拱积木(二至三组)。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规范操作要点寻找“拱形的力量”第小组温馨提示:1、先设计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2、每次实验,“拱桥”的拱足之间的距离要保持一致。3、如果纸条被压坏或有明显折痕,应该换上新的纸条。4、在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分析,寻求现象背后的奥秘是学习科学最快乐的事。推测能承受的垫圈数实际能承受的垫圈数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备注通过不断改进实验,大家做出来的实验结果跟原来的相比,拱的承受力都大了很多实验通知单课题2.5做框架实验名称做框架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1、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框架等。2、学生:橡皮筋、筷子每组若干。规范操作要点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每一个小组制作一个立方体框架。(2)你们有办法能让它承放更多书本吗?(讨论)(3)怎么加呢?请每组根据要求讨论设计方案(完成作业纸)(4)展示设计方案,说说设计的理由(请2个小组代表)(5)根据方案,实践操作(6)检验,它能承放多少书本(记录)投影板书:过程承受书本数量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第七组第八组没加之前加了之后备注想一想,每一根斜杆起什么作用,要求具体说明某一根是阻止框架向哪边塌,而不是笼统地说起加固的作用。最后要学生测试一下做的框架能承重多少。让学生体验到框架的“巨大的力量”。实验通知单课题2.8用纸造一座“桥”实验名称用纸造一座“桥”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报纸3-5张、胶带、剪子、尺子、胶水规范操作要点猜测:每个人设计的桥所能承受的重力是不一样的。制作过程:1、研究用制造桥需要考虑的问题。2、设计桥的形状连体双管桥、直管框架桥、三角形吊桥、加固槽型桥,并画出图形。3、根据自己设计的桥的形状自己动手造桥。4、介绍自己建造的桥的特点。5、在桥上放上一定的重物做实验,根据情况改变桥的结构和形状,尽量使桥变得更加牢固。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桥的结构不一样,它能承受的重力也会随之改变。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3.1电和磁实验名称制作铁钉电磁铁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规范操作要点实验步骤:1、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2030圈。2、把导线两端分别连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3、用大铁钉的钉尖或钉帽接近大头针。4、断开电流,观察现象。实验结论:1、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2、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备注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实验通知单课题3.2电磁铁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性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绝缘胶线、铁钉、电池、电池盒、指南针、大头针规范操作要点实验设计:1、电磁铁的制作与磁性检验:第一步,将导线缠绕在铁钉上,固定导线,用电池组装电路。第二步,接通、断开电流,其间把铁钉放在指南针上面,观察现象。第三步,通电的情况下,手持铁钉的一头,用另一头去吸大头针(可交换去试吸)。2、检验南北极:将通电铁钉的一头靠近指南针,观察哪一端是南极?观察哪一端是北极?3、电磁铁两极变化:(1)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2)改变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观察现象。实验记录:1、接通电流,指南针();断开电流,指南针()。2、通电的铁钉与大头针接触,大头针是否被吸引?是()否()能吸引多少个大头针()3、通电的铁钉靠近指南针,()端是南极,()端是北极。与别的组一样吗?4、改变绕线方向,电流方向不变,南北极();绕线方向不变,改变电流方向,南北极()。研究结论:1、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切断电流磁性消失。2、电磁铁有南北极之分。3、电磁铁两极是可以变化的,绕线方向或电流方向改变了,它的两极都会变化。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3.3电磁铁的磁力(一)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和铁钉线圈圈数有关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规范操作要点实验步骤:实验一:1、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30圈。2、在导线两端连接一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3、在导线两端连接两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实验二:1、在导线两端连接一节电池2、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30圈。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3、 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15圈。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数量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少,磁力越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缠绕铁钉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备注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实验通知单课题3.3电磁铁的磁力(二)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和铁钉线圈圈数有关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大铁钉、有绝缘外皮的导线、大头针、电池、电池盒。规范操作要点实验步骤:实验一:1、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30圈。2、在导线两端连接一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3、在导线两端连接两节电池,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实验二:1、在导线两端连接一节电池2、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30圈。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4、 用导线在大铁钉上沿一个方向缠绕15圈。看电磁铁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实验结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的数量有关:电池数量多,磁力越大;电池数量少,磁力越小。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缠绕铁钉的圈数有关:圈数越多,磁力越大;圈数越少,磁力越小。备注实验完毕,整理好仪器和实验桌。实验通知单课题3.7电从哪里来实验名称我们来发电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实验组数 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导线、导线圈、指南针、手摇发电机、小灯泡规范操作要点制作过程:一、按照书上的样子将小灯泡连接起来。二、用手使劲搓小电动机的轴,看看小灯泡是否会亮,如果不会亮则像第一课那样绕线圈,绕在指南针盒上,使磁针方向与线圈方向一致,在用手搓小电动机的轴,可以看见指针偏转了。三、教师利用手摇发电机发电,点亮小灯泡,并讲述原理,让学生明白:手摇发电机是将动能转化成了电能,从而点亮了小灯泡。用手搓轴小灯泡没有亮是因为动力不足,电力也就不足。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能量可也相互转化,电能可以由动能转化而来。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4.1校园生物大搜索实验名称观察记录并分类校园的动植物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记录本,记录工具,观察工具,调查表规范操作要点一、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我们校园里有多少种植物,多少种动物?让我们一起去调查二、设计调查方案1.如何去调查呢(意图:引导学生制订周密的调查计划)2.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汇报,师点拨:(1)像科学家那样,将校园分为几个区域分别进行调查;(2)要对校园生物展开全面调查,包括土壤中和曾经来过的动物;调查时不仅要记录地面看的见的动物和植物,还要搜索地下的动物,要根据所发现的动物踪迹推测哪些动物也在这里生活过。将这些发现都及时记录下来。(3)用绘画、拍照等适宜的方法记录不知名的动植物;(4)将调查的校园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分别记录,既要记录生物的名称、又要记录它们生长和经常活动的地点。(5)在调查时可能会出现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生物,比如不同花色的蝴蝶;开黄、白、红不同颜色花的郁金香等,记录时可以都记录成蝴蝶或郁金香,也可分别记录某某样的蝴蝶;某某颜色的郁金香。(6)要爱护动植物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4.4种类繁多的动物实验名称给动植物分类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图片、学习卡、课件规范操作要点学生阅读知识交流(预设:昆虫类:身上有三对足;鸟类:身上长羽毛;鱼类:终身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哺乳类:哺乳、胎生。)2、根据动物小百科中所提到的动物的特征,你能在刚才分类的基础上,将这九种动物做更进一步的分类吗?(学生再次利用动物卡片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更进一步分类)比一比:谁知道的最多?(学生学习活动卡)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类备注实验通知单课题4.6原来是相互关联的实验名称比较金鱼与鸽子的异同实验班级六年级实验类别 分组实验实验组数 10实验时间任课教师邵世龙实验准备1、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动植物图片(仙人掌、松树、香蕉树、鸟的爪、鸭的蹼脚,苍耳等)2、豆芽的根,大蒜的根,玉米根。规范操作要点不同环境中的动物1、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记录表。动物名称生活环境身体形态结构特征我猜想的功能鲫鱼鸽子2、小组讨论填好记录单后,汇报记录情况,个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和补充。备注1、动物和植物具有的不同形态结构是它们长期适应生活环境的结果。2、动物和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是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