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docx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及对策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不少小学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老师的批评教育,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采取消极抵抗。而且这一现象呈现出了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小学生学习中出现逆反心理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身倔强的个性导致逆反心理。小学生好奇心强烈,探究欲望旺盛,对任何事情都希望探个究竟,对于家长和教师的明令禁止的事情更是如此,非要看看违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结果。随着小学生的生理、心理不断完善,他们活动范围扩大了,活动能力增强了,于是,自主意识萌发了。他们要求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他们会挣脱师长的管制,竭力自行其是。还有些小学生看问题易偏激,喜欢钻牛角尖,固执己见,走向极端。这些学生自尊心很强,但有时又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尤其当他们屡遭挫折、失败后可能一顾不振,自暴自弃,显得意志薄弱;对老师、同学的帮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对立面,继而产生逆反心理。2、家校不当的教育导致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处理问题不当,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处理问题时不从实际出发,坚持统一标准,碰到问题只凭主观臆测就作这样或那样的处理,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公正的态度,甚至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采取过激的措施,这就很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再者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不能因材施教,而搞满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感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获得良好成绩,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二、 调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1、疏导为主,多用“冷处理。”当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往往来势凶猛,特别是外向型的学生,往往会产生“攻击行为”,进行公开抗拒和吵闹。如果这时教师实行“关、卡、压”式的管理,反而会适得其反,助长逆反者的对立心境。所以当教师在教育中遇到脾气急噪的学生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用“冷处理”让学生自己去平缓他们的逆反情绪。比如,我班有一个叫洪米奇的同学,他常常发脾气,摔东西,欺负同学,更甚者把寝室的门一拳打破。当出现这种情况后,我首先去了解原因,得以对症下药,然后找他谈话,谈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再找家长商讨赔偿情况,这样才能使他得以接受老师的批评。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人们常说:“ 身教胜于言教。” 学生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判断力,逐渐学会了“听其言”、“观其行”。因为小学生的行为模仿能力很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学生会觉得教师自己都没做到,就没有权利要求学生做到,产生情绪上的逆反,这样教师的威信力就丧失了,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就当作“耳边风”。比如为了让学生养成讲卫生的习惯,每次我都是带头捡起垃圾,把讲台桌擦得干干净净,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条。我还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谈培养学生的方法,建议家长了解孩子的心态变化,把握孩子消极心态的原因, 注意言传身教,将逆反心理消除在萌芽状态。3、协同家长,携手共进。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对家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的教育光靠学校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才能解决,而多数家长又缺乏教育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家长的教育,对于家长有问题的,班主任必须毫不客气地给家长指出来,指出他们将给孩子带来的危害,并向学生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请有经验的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进行,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创设良好的条件。4、学校应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心理辅导课,进行普及心理学常识的教育。教育专家认为,现阶段小学可开设一个学年的心理辅导课,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常识,特别是掌握心理健康的若干标准,掌握出现心理障碍时的解脱方法。二是开设心理咨询、咨询信箱、热线电话,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活动。三是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打开心灵窗户说“悄悄话”的活动。因为同龄人通过互相倾诉、互相沟通、共同分忧,极易达到心理疏通的目的。四是家校连手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应利用家长会这个管道作些宣传,让家长也对心理辅导有所了解,并协助学校开展工作。家校连手形成的合力,便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小学生的逆反心理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是一种不利的因素,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其发生。所以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使其向良好方向转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通过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