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pdf
-
资源ID:25938776
资源大小:15.89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pdf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张炎辉【摘要】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利用好“学案导学”,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性,提高课堂效率。本文从学案导学的界定学理出发,对学案导学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旨在回归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关键词】学案导学;课堂实践;实施环节;特征意义G633.6 B 2095-3089 (2017)14-0134-02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含义及意义学案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教案”教学而提出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地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需的实物,教具和图片,捕捉学生的反馈信息,提供策略方法,适时地进行情意培养,从而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辅助学生根据学案和教材进行自主创新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现知识,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过程。学案编写是教师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教与学的流程,有助于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学案的编写和使用让教师能更准确把握课时教学内容的目标和重难点,对于数学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作用十分明显。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充分的素材和方案,使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改变了课堂教与学的方法,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二、学案导学模式的基本特征:1. 体现“先学后导”思想。设计自学部分的学案,只提示学习思路,不提供现成答案。老师只是适时适度给予指导。2. 促进“学与教”双主动。学案导学重心在“自主学习”,老师以发现学生学习疑难点为主导。3. 照顾差异,共同参与。学案设计梯度适当,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各自的基础上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三、学案导学模式的实施环节1. 分发学案,引导自学。即课前自主预习阶段。首先,学案编写好以后,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教师在方法指导上进行适当辅导,一是可以用彩笔在书上做记号,划出重要的知识点和所提问题的答案要点。二是带着问题阅读、思考,找出疑点,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预习的信息,以使讲课更有针对性。最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比如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新课开始前,教师用几句简单的导语引入同底数幂的概念,让学生对此概念有个初步认识,进而进行探究和学习:2014年,一个国际空间站研究小组发现了太阳系以外的第100 颗行星,距离地球约 100 光年。 1 光年是光经过一年所行的距离,光的速度大约是3105km/s. 问: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多远(1 年=3.1536107s)?学生的解答:31053.1536107100=?实际求得“ 107105102”等于多少就能知道答案了,但是有什么更快捷的方法求出答案呢?激发了学生对同底数幂如何求乘积的好奇心,激发了后续学习。2. 课中探究,合作学习。即课中探究阶段。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师生之间有了一定的沟通,在此基础上,课堂学习成为教师点拨和学生在学案指导下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点拨式(即以提问、讨论、归纳、练习等形式)、开放式(即以质疑、探讨、小结、练习等形式)等。一般说来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由学生提出。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则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引发学生思维冲突。学生根据学案自学,自学中遇到困难主动地与同学参与讨论或询询问老师,老师进行适时的和必要的课堂跟踪反馈。一通过点拔启发学生思路;二通过精讲,解惑;三引导学生合作与讨论。经过开课伊始的引导和设疑,学生充满了好奇,尝试自己去解疑或者组建小组合作讨论,在小组合作中寻求最优解答方法。如上述的“行星距离地球多远”的问题,有的学生说“107105102”就是 10 个 7 乘以 10 个 5 再乘以10 个 2,有的学生说那就是10 个 14 相乘,即为 1014,学生各抒己见自己的解法和认识,讨论很热烈,这时教师应该深入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討论,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疑难点,以便在讨论之后进行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扫清学习障碍。3. 巧设习题,总结达标。即课后练习反思阶段。课堂是练习的主阵地,课堂训练是学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教学效果的必要步骤。“练”是一个反馈、校正、巩固的教学环节,是教师对导学案中所设计的问题进行归类、综合、提炼、改造之后所提出的新的问题。在经历了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的环节之后,剩下的就是要对症下药,解决疑难病症了,即教师进行积极的“导”。对那种难度一般,但学生尚不能理解的知识,教师可以采用点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总结、去发现。而对那种十分重要且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一定要精讲,使学生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牢固而全面的知识体系。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解决了教师学案中的具体问题后,并不意味着学习过程的结束,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总结所学知识、原理,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归纳易错、易混、易漏的薄弱点,设计一二道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是否达标。例如:若 xm=5 ,xn=7,则 xm+n= ?为体现试题的梯度,满足不同档次学生的需要,可将这道题进行二次变形练习:若 xm=5 ,xn=7,则 x2m+n= ?:若 xm=5 ,xn=7,则 x2n-m=?这里的练习,可以采用独立练习、集体练习、多层次练习等,只要有效即可;练习主张在课内完成,以便及时反馈纠正。练习题型可要多样,题量和难度要适中,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既面向全体,又关注差异;学生限时完成,老师精讲,及时反馈矫正。总之,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将学案与教材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最终达到从教师的“教”转变到更加重视学生的“学”的飞跃,使学生学会学习。-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