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发展趋势 .pdf
我国国际收支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在货物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规模逐年扩大。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与国内经济均衡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深入分析我国贸易结构可以发现, 一般贸易及其他贸易实际上处于逆差状态,持续攀升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于加工贸易。 加工贸易两头在外, 无论是通过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最终产品一般销往国外, 在我国境内所形成的增值部分自然构成顺差。因此,加工贸易的规模越大,相应的顺差必然也越大。长期以来,我国采取鼓励出口和鼓励外资流入的非对称性国际收支政策。我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是多年的“奖出限出”的传统思想和对外资不加选择的“超国民待遇”等经济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政策制度安排使得资本流出受到管制,流出渠道少, 导致资本项目净流入大于净流出格局的形成。外资的大量涌入不仅拉动了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而且加大了外资企业在我国出口中不断增长的比重。促进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对策 : 我国目前的“双顺差”的国际收支结构与其基本国情是极不相称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较为理想的国际收支结构应是:贸易项目逆差, 经常项目保持平衡,资本项目下的顺差。 而目前的国际收支失衡、 巨额的外汇储备对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国家提出“调投资、促消费、减顺差”的政策导向,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一)降低我国过高的储蓄率货币政策的取向应当是货币供应收紧,利率水平提高, 人民币更大幅度有序升值。除了实行降低投资增速的行政措施之外,当前货币政策应当适度从紧,包括降低货币供应的增速和提高利率水平。央行应当继续加息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流动性。 同时,人民币汇率应该更加灵敏地反映市场供求变化,更加富有弹性。这些政策措施都将有助于纠正内需和外需的不平衡。(二)进行进出口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经常项目顺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进出口产业结构失衡,出口集中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产品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 在国际上以低价量大为特点,企业利润率低并且很容易受到反倾销诉讼。进口缺乏中国真正急需的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发达国家产业调整仅仅把我国作为制造业基地,真正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研发都在发达国家国内。 因此,我国现在必须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高耗资源型出口;并把环保、安全、社保等因素纳入企业的出口成本;开发产品核心技术创造力,提高企业自主竞争力,实现在平稳出口量的基础上利润最大化。(三)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积极探索多元化、 多层次的外汇运用方式, 通过各种渠道扩大对外投资。政府应进一步完善支持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给予其适当的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 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 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途径和方式, 继续发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鼓励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带动产品、 服务和技术出口; 支持到境外合作开发国内短缺资源,促进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置换;健全对境外投资的服务体系,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参考文献:1、王子先 , 张晓静 .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经验及对策J.中 国金融,2007(10). 2、唐丽丽 , 赵雪梅. 浅论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调节J. 当代经济 ,2007(7). 3 、 杨 慧 .人 民 币 升 值 对 中 国 国 际 收 支 的 影 响 浅 析J.Industrial&ScienceTribune,2007(6). 4、 张少华 .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原因与化解之道J. 甘肃社会科学,2005(5). 就国际收支的发展趋势来讲,中国应该制定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 逐步从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退出。 从全国角度说 , 有效的措施为 : 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行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事业的改革。中国大部分人口为农村人口, 农村的贫穷落后 , 是中国内需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 , 是以内需为主经济发展方式能否成功实行、带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可以进一步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意愿 , 有助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转变。但是, 中国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 因此在经济战略转变中要讲究方式方法, 因地制宜。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 但实际操作不能“一刀切”,而要针对不同的经济发展状况分别实施。对于东部地区面临的是产业升级问题。西部地区则主要是进一步发展。 西部应该承接东部产业链的低端产业, 好处在于 :第一,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劳动力越来越不愿意异地打工 , 即东部地区出现“民工荒”。 西部地区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 使这些劳动力实现“离土不离乡”的就业, 既发展了西部经济 , 又解决了诸多的社会问题。 第二, 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的低端产业, 可以避免出口市场被其他国家所占领。 第三, 东西部地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有利于出口导向型转向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当然 , 在承接东部产业时要加以甄别。2. 在引进外资方面要改变出口导向型发展中的诸多优惠政策, 对内外资实行国民待遇 , 特别要摒弃以引进外资量作为考查政府政绩的标准。同时, 在东西部地区又要有所区别 , 一方面西部地区的发展依然需要引进外商投资, 随着外资引进的有观念、制度环境、科技和人才、管理经验、营销技术等软资源, 这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而这些方面的不足正是西部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 , 也可以避免由于我国引进外资优惠政策的改变, 使得外资被“挤出”中国 , 转而投向其他发展中国家, 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3. 以内需为主经济发展方式的建立, 关键在于提高落后地区人民的收入水平。加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一方面西部地区在传统制造业、军工和高科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基础 , 但近年来的发展逐渐衰落。借鉴东部产业集群效应的发展经验, 结合自身的优势特点 , 西部地区应该进行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 西部地区应该加强基础管网建设。 西部基础交通设施较差 , 增加物流成本 , 信息的搜寻传递成本较高 , 西部地区应该采用多种方式与东部的民间资本合作, 比如外贸中的BOT模式。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应该积极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 , 民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经济发展越快。要给民营经济以较好较宽松的经营环境, 加快政府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体制改革 , 将政府从政策提供型转变为市场服务型, 减少发展经济的制度成本。 加强立法和价格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的进一步推行, 建立全国良性微观经济运行环境,减少交易成本 , 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