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闻评论素 .pdf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医患关系从哪里攒起信任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就应当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杀医案造成1 死 2 伤,江西南昌一护士被劫持,连续发生的恶性袭医事件, 让医患关系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原本相互依存的双方,是怎样的“仇恨”引得患者持刀相向?近年来, 关于医患关系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在选择性关注极端个案的背景下,舆论一会偏向对医方极不负责的批判,一会又倒向对患方动辄诉诸武力的谴责,而很少从整个社会的大系统来认知医患关系。如果将医患纠纷放到整个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就不难看到个案中的矛盾冲突,与当前的社会结构和心理结构相关。就社会结构而言, 收入差距的扩大, 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加上“看病贵、看病难” ,无疑会加剧医患之间的总体紧张关系;就心理结构而言,基于人们对公正和秩序的焦虑, 尤其是偶发性的个案被放大,向社会传递、 营造出医患关系不和谐的负面效应,从而更容易导致一些人在错误的判断下走向极端。就医患双方来看,更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专业知识不对称、信息不对等,加剧了关系的“紧张度”。因此, 面对这两个群体的利益冲突,解决方案首先应当着眼于平息怨愤、不满,促进谅解、合作,构建信任、互利,而不是为更深的结怨或纠纷添柴加火。就此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出台为医院按比例配备保安的意见,更长远来说, 还应该从构建医患的信任关系上下功夫。很多人开出了不同药方,比如改变以药养医制度,比如为医德建档,比如确保病人就诊时间, 应该说,这些药方不同程度地会促进医患矛盾的缓解,但都可能无法 “药到病除” 。事实上, 要从根本上修复医患关系的裂痕,还应对医患关系的现状准确把脉,进而重塑两个群体之间的信任关系。有媒体调查最新的医师执业状况,说是中国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 看来,医生这一群体也渴望更多人理解。医患关系似乎陷入一个难解的困境,双方都有一肚子苦水, 但医患关系究竟“恶化” 到什么程度,是否意味着我们为此类纠纷开通的解决渠道完全失效?在没有实证调查和统计数据印证的基础上,仅根据个案而作出判断或提出对策建议,都可能是轻率或误导的。创造更多的沟通机制,对当前医患信任关系的改善和重塑,可能是剂“惠而不费”的良药。我们有这样的生活常识,一位并不专业的大夫,如果能够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并耐心解释病理及用药方案,往往会被患者视作“好医生”。可惜的是,现在医生的专业知识在提高,但常忽略与病人之间的沟通,甚至面对病人的知情诉求,以“讲了你也不懂”来回应,加剧了医患关系的裂痕。有医生表示很怀念非典时期的医患关系,那时候医疗条件并没有现在好, 但医患关系却形同鱼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危难中的守望相助、并肩战斗, 令双方增进了沟通信任。在任何国家,医患之间都不可能没有纠纷和冲突。实践表明, 化解这种纠纷和冲突,根本上还依赖于有一套取信于民的诉求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将激烈的利益冲突导入理性平和的法治渠道。学数学岂是为了数钱?正当多个省市纷纷降低高考英语分值,或者调整考试内容之际,“积怨已久”的人们纷纷调转矛头,指向数学,齐呼“数学滚出高考”。更有人认为,学数学的目的只是为了数钱,当达此目的之后就不用再学了。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高考是富有权威的指挥棒,如果数学在高考中弱化甚至“滚出”,那么它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弱化甚至“滚出” ,就几乎是注定的结果。这种论调过了头。一个需要警惕的问题,就是从对应试教育的否定,走向对知识本身的否定。对许多学生来说,数学确是令人怨念丛生的“苦学”。因为抽象而不易理解,因为严谨而不容差错,因为严密的逻辑性,所以要遵循无数的公理、定理和公式,无休止的背诵、练习和考试确实令人沮丧。但要明确的是,这里错的是应试考试,而不是数学本身,并不意味着数学真的不重要。数学的重要性,已经无需浪费笔墨去赘述。人们认为数学“无用” ,可能由于中小学阶段所教授的代数、几何等等,都属于基础数学,而不是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数学。基础数学撇开了事物的具体内容,仅以纯粹的数理形式来研究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无用”。但即使“无用之学” 也分两种, 一种是关乎技能的“无用之学” ,另一种是关乎素质的“无用之学” 。对于前者大可不必学习,因为世界上的技术技能林林总总,人们只学习自己需要的部分即可。但对于后者,却是多多益善。比如哲学、文学、历史、美学等学科,对很多人来说也是“无用之学”,既看不到直接的功能,也无法收获直接的效用,但它们是国民素质的基本内涵。同样, “数学是大脑的体操” ,数学严密的逻辑性、严谨的精准性,对于历来相信直觉、力求大概的国人而言,恰恰是非常宝贵、非常缺少的思维训练。数学思维的训练,是民族走向科学化、理性化,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一个缺乏数学思维训练的民族,往往只能徘徊在前现代的思维状态之中。更进一步说,我们对于“实用主义”的强调确实过了头。从文明的源头,我们就强调实用、强调现实世界。传统士大夫的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而言之,就是处理好世俗世界的各种事务。对西方文明也一度奉行“拿来主义”,以“是否有用”决定取舍。深陷于实用主义的泥潭,就会深陷于世俗杂务而不能自拔,忽视对真理的探索求证,忽视对人类自身和精神世界的探索开拓,难以在知识和精神上,获得无限发展的空间。我们在顶级科学领域难有收获,在许多学科领域创见匮乏,这与凡事都要先问“有用没用”,能说没一点关系吗?人民日报评陈永洲事件:有职业操守才有媒体公信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抑恶扬善的定位,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是为社会导航的瞭望哨、 雷达监测仪, 锋芒锐利的舆论监督,每每刺穿社会的脓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记者节临近。接连几日, 围绕着新快报和这家报纸记者陈永洲的风波,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关于媒体道德的揶揄段子在民间瞬间流行,不断加剧着中国新闻人的内心憾恨。诚然, 案件仍在审理,一切还未尘埃落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媒体责任的体认、对职业操守的反思。 这样的一个事件,将一道考题如此沉重地摆到了新闻从业者的面前:我们正处于怎样的历史方位,面临何种时代挑战,担负什么社会期许,又被赋予了哪些使命?我们该如何铸造铁肩,担负起时代的道义?人们最为关切的其实是:转型期的中国,面对错综复杂的生存环境,新闻人何以立足、如何自处、 怎样作为?当十八大报告将舆论监督与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并列,提升到新的高度 ,我们的舆论监督生态是否健康,我们的媒体从业者能否当得起这份信任?对任何一个追求文明进步、民主法治的国家来说,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可小看。它们客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公正的报道、 抑恶扬善的定位,是公众利益的守护者,是为社会导航的瞭望哨、雷达监测仪。锋芒锐利的舆论监督,每每刺穿社会的脓疮,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行进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当代中国,一样对媒体监督的社会功效,有着生动而丰富的揭示。正是记者调查揭开了“孙志刚之死”的谜团,引发全社会反思,推动了收容制度最终废除;正是媒体坚决不为私利所诱、秉持正义良知,“封口费” 最终没能封住山西繁峙矿难的真相,也催生了一场新闻行业的清理门户行动;正是财经媒体独立、专业的报道, 令基金黑幕大白于公众,迎来了证券基金市场的行业整治;正因有对“被精神病”现象的不断批评监督,推动了“精神卫生法” 有关条文对这一现象的关切, 对于那些坚持新闻理想、职业操守的媒体和记者编辑来说,这份职责,神圣而崇高;这种奉献,虽九死而不悔。社会转型的特殊阶段,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一方面令媒体的作用日益增大,另一方面也让媒体人 “节操失守” 的风险增大。允中守直的媒体风骨,时常被无孔不入的名缰利锁绑架。尚不健全的法治精神、市场精神,各种失范、失序、失德的现象,前所未有地考验着新闻人的良知与操守。一些媒体从业者以舆论监督之名,行要挟逐利之实,把媒体平台当成谋取个人和小团体利益的私器。一些利益集团, 千方百计阻挠新闻舆论监督,以各种收买笼络、威逼恐吓甚至是挖设陷阱的手段,试图“摆平”一些意志薄弱的媒体或记者。一些企业在恶性市场竞争中,变相供养记者,污染媒体环境,推促一些传媒机构走向堕落, 凡此种种,不仅败坏了媒体声誉,也使舆论监督“污名化”,严重削弱了社会公众对媒体舆论的信任,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毒药。正如有老新闻工作者指出的,今天的媒体人, 本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操守,坚持真理,实在非常重要。100 年前,一位著名报人说: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两年前,世界新闻报因严重违反新闻操守而遭到同行与公众的“零容忍”,停刊。新快报在为陈永洲鸣冤叫屈的声明中,用到两句古诗:“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如今这两句诗,成了对作虚假报道、行新闻敲诈者的一种反讽。但诗的本意是不错的:新闻界尤须铭记自身使命、恪守职业操守, 清理门户、 整肃力量。 如此,才守得住铁肩道义的媒体风骨,当得起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