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上海高级中学教案资料《高级中学历史》7册汇总整编.doc
-
资源ID:2595598
资源大小:812.28KB
全文页数:11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7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华师大版上海高级中学教案资料《高级中学历史》7册汇总整编.doc
-*高中历史Beta 1第一章:世界古代史第一节:古代东方考点: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A)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中下游区域,东临伊朗,西临阿拉伯大沙漠,北极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相当于今日之伊拉克,在希腊语中被称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处于亚非欧交界处。考点: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A)一 楔形文字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引起书写笔画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公元前3100年,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二 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是古代流域的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并通过泥版文书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是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字作品之一。考点:汉穆拉比法典(B)背景:公元前1792年,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他在位期间逐渐统一了两河流域,国力臻于极盛,古代两河流域也随之迎来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目的:更有效的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内容与价值:汉穆拉比法典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不是第一部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法制价值)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内容)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法典保留了诸如神明裁决,同态复仇等原始习惯法的部分内容,但同时也否定了血亲复仇,私人报复,抢婚等原始风俗的合法性,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法典一再强调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严禁奴隶逃亡和藏匿奴隶,倒卖奴隶的行为,充分显示出法典的时代特征。考点: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A)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着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的解释)考点:金字塔和来世信仰(A)l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金字塔式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利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无无上的权威。(政治上)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宗教上)l 金字塔的历史意义:是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考点:象形文字(A)发明时间和命名原因: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其字形与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书写工具:埃及人最初以石头和刻刀做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象形文字消亡原因: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复杂难懂(内因),只有祭祀、书吏、官员和一些大商人掌握读写能力,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埃及受到了强势的希腊文化的冲击,从公元639年被阿拉伯人征服起,埃及迅速“阿拉伯化”(外来侵略和强势文化冲击:外因)考点:种姓制度(B)1.背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先后征服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在征服的过程中曾用种性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区别其高贵的身份地位、维护雅利安人的统治地位。当雅利安人的氏族制度走向解体时。内部出现了等级划分,社会分为四大种性集团。2.等级划分:婆罗门(祭祀、僧侣等精神统治者)刹帝利(以国王为首的军事贵族等世俗统治者)吠舍(普通的雅利安自由民)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3.实质是等级制度4.特点: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5.影响:造成了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书上原话)使印度人安于现状有利于维护统治和社会安定。(补充)考点:佛教的创始、经典(A)1背景:公元前六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对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性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2创立者:据说为悉达多(他被尊称为释迦牟尼)。3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4佛教经典数量庞大,总称为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由经藏、律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考点: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A)1梵文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代印度最著名的文学作品。2史诗的内容虽然多为神话传说,但也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及雅利安人扩张的情景。(史学价值)这两部史诗被视为世界文学的瑰宝(文学价值)。第二节:古代希腊罗马考点:古希腊的地理位置(A)古代希腊的地域范围比今天希腊共和国的版图大一些,除了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爱奥尼亚群岛之外,还包括小亚细亚半岛西部沿海地带。考点:城邦的特征(A)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希腊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它们的国土面积一般只有百余平方公里、人口数万,最大的城邦800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数十万人口。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是当时希腊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城邦制度与希腊当时的社会发展相辅相成。考点:古典时代(A)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希波战争以后至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的全盛时期。考点:雅典民主政治(C)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著称。背景:雅典建邦之初,实行贵族政治,原先的氏族贵族掌握着政治和经济特权。随着新兴工商业阶层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要求打破氏族贵族独揽政权的愿望也越强烈。他们联合其他平民,一起展开向氏族贵族的夺权斗争,结果使雅典走上了古代民主政治的道路。特征: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它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两座里程碑: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和公元前508年的“克里斯提尼改革”梭伦改革:目的:打破血缘门第、重新调整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内容:废除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的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作为最高行政和司法机关。意义: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利。扩大了城邦政治的社会基础,首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克里斯提尼改革:目的:进一步消除血缘关系和财产对城邦政治的影响。内容:按照地域原则对全体公民进行重新划分和组合;以五百人会议取代四百人会议,而且它的权限有所扩大;创设五十人团,负责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创立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意义:这次改革彻底扫除了氏族制度的残余。基本上清除了全体公民参与城邦政治生活的障碍,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全盛时代:公元前5世纪以后,尤其经过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民主政治迎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443至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时代:伯里克利执政期间,在保留原有各种机构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雅典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补充调整:第一,除是将军委员会成员以外,所有公共权力机构的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第二,扩大陪审法庭的规模和权限,使之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第三实行公职津贴制度,以保证人人可以担任公职。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步。(积极性)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局限性)1、为什么在古代东方文明国家一般都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而在地中海的希腊世界却产生雅典这样的民主典型呢?思考这一问题的人们常常首先瞩目于雅典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并力图将此说成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伯罗奔尼撒半岛山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土地很少;港湾众多,促成海洋文明的发展。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古希腊形成以“小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国家。为了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古希腊实行民主制政体,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对内保持独立,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海洋文明”的古希腊民主政治、法制政治都与对外扩张有关。其民主制度和法制的理念,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被资产阶级作为对抗封建黑暗的新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理想的重要理论依据。但这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与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可见,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不能否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更不是决定性的。应当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是其经济、政治、历史及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雅典城邦制度的小国寡民特征是其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同时,雅典民主制是是雅典志士仁人在平民支持下,经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在平民和贵族斗争的推动下,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措施外:地域组织取代氏族组织。打破血缘关系,削弱贵族势力。设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除十将军外,公职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等机构进一步完善。向公民发放各种津贴,鼓励低等级公民参政议政,接受教育和文化熏陶。这些都是其重要措施。)确立雅典民主制。自然地理环境使航海业和海军发达,促使其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工商业商品经济发达。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工商业奴隶主阶级与贵族斗争,力量得到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立的社会力量,经济自由推动雅典最早产生人文主义,民主、自由意识浓厚。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方面具体国情的产物。而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2、 如何正确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联系:雅典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体现在创造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运行机制特点)。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作为古代公民集体民主的一种典范,雅典留给后世的政治文化遗产是无与伦比的,其数百年的政治实践是人类政治文化的宝贵财富。其民主与法制的伟大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与研究的宝贵经验。区别: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与现在西方采用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有很大不同的直接民主制度。古典民主现代民主发生在奴隶制社会发生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为小国寡民型的政治制度为大国众民型的民族国家政治制度易于动荡、短命与退化较为稳定、健康与持久只有男性公民享有公民权所有成年人均享有公民权单纯的、直接的民主,公民大会是不受制约的最高权力机构,有时少数异己分子包括社会精英均处在被排斥的地位。实行代议制度、政党政治和分权制衡,力求在大众意愿和精英之间维持某种平衡,包括大众意愿相左的少数人在内。考点:荷马史诗(A)史诗是人类文明初启阶段的文学形式之一,主要以重大历史事件或者重要历史人物的英雄事迹为内容,一般都掺杂着神话传说。史诗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性,也有而很大的史料价值。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由公元前9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是民间艺人吟唱的口头文学作品,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不断的补充和修改,最后由荷马整理加工而定型的。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第一次被写成文字。考点:帕特农神庙(A)古代希腊的建筑主要以大理石为基本材料,以方顶廊式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恢弘壮丽的神庙建筑集中体现了古代希腊建筑艺术的这一特点。帕特农神庙建成于“伯里克利时代”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多利亚柱式不加修饰,另两种柱式是带涡卷形纹饰浑圆的爱奥尼亚式和带有精美纹饰的修长的科林斯式)建筑,也是古代希腊艺术的杰出代表。考点:哲学与史学(A)古代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哲学”一词就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爱好知识之学”。古代希腊的哲学家们冲破了宗教神话的束缚,力求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古典时代是古代希腊哲学高度繁荣的时期,流派纷呈,大师辈出。其中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三大哲人”。欧洲历史学的源头也可以上溯到古代希腊。欧洲语言文中的“历史”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的记事”。古代希腊的历史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历史为标志的。(修昔底德是与希罗多德齐名的古代希腊历史学家。撰写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考点:罗马共和国的开始(A)公元前八世纪中叶,古代罗马人在拉丁姆平原上的台伯河下游河畔建立了罗马城。公元前509年,罗马城邦实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从罗马共和建立初期开始,罗马平民为了争取充分的政治权利,与氏族贵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200多年)。结果,平民相继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共和国的社会基础逐渐扩大;贵族特权逐步被废止,贵族寡头政治走向衰落。罗马共和国自建国之时通过了一系列战争,征服了意大利半岛。从公元前三世纪起,罗马共和国开始向海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和叙利亚战争,罗马人确立了在地中海的霸权。随着统治版图的扩大,区域内民族和人口的增多,奴隶制度的今后一步发展,罗马共和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原来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度越来越难以应对这种局面。于是,罗马统治集团开始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最终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考点:罗马帝国(A)公元前30年,继凯撒之后崛起的军事强人屋大维战胜了政敌,结束了罗马数十年的内战,夺取了国家最高权力。公元前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从帝国建立开始,罗马进入了长达200年的和平发展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稳定,经济上的繁荣和发展,文化的昌盛和发达,城市的涌现和繁荣,就是这一历史时期的标志。进入帝国时代以后,罗马人继续对外扩张。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两河流域、南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成为了一个地跨欧、亚、非的环地中海大帝国。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帝国盛极而衰,并且迅速演变成一场波及帝国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危机。公元395年,在危机的冲击下罗马帝国分裂为两大部分: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的“东罗马帝国”和以罗马为都城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开始下层民众和奴隶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日耳曼人趁虚而入,频繁侵扰,冲击着帝国的统治基础。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修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考点:基督教的创始、经典(A)公元1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兴起于罗马帝国统治之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相传为耶稣所创立。它是犹太下层民众反抗罗马帝国暴政和追求平等自由社会运动的产物。基督教信仰上帝,尊奉耶稣为“救世主(希腊语称基督)”,教名即有此而得。基督教的经典被称为圣经,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在创教的早期阶段,基督教主张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倡导信徒之间博爱互助,患难相恤,鼓吹正义必胜,对罗马帝国境内的广大下层民众产生了巨大感召力。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从此,基督教以更快的速度在西亚、北非、欧洲以及其他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传播开来,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考点:“十二铜表法”(B)背景:古代罗马人原来通行习惯法,没有形诸文字。贵族掌握对习惯法的解释权,可以在司法审判方面维护自己的特权,由此越来越引起平民的不满。进入共和国以来,随着平民力量的增长,他们要求制定成文法的呼声日益高涨。过程:罗马共和国建立以来,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公元前451至公元前450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制定了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纹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内容:“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都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的倾向。评价:“十二铜表法”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示公文,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考点:“公民法”和“万民法”(B)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大和发展,(“公民法”的背景)为了进一步有效地维护罗马公民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公民法”的目的)罗马政府在不同时期制定或颁布了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由于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内部(“公民法”的作用对象),只有公民才能享有法律和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因而被称为“公民法”。它们包括罗马大法官发布的有关告示和审判案例,公民大会和元老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行政命令等。(“公民法”的内容)注:罗马“公民法”主要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编成。从公元前4世纪征服意大利半岛开始,随着罗马人对外扩张步伐的加速,越来越多的罗马外邦人加入到罗马属民的行列之中。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人与非罗马人。非罗马人和非罗马人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一系列决议和法令。进入帝国时期以后皇帝针对某些具体事项也发布了一些赦令。这些法令和决议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因而被统称为万民法。 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颁布赦令授予帝国全体自由民以公民权,罗马人与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步消失,于是“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一起来。考点: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C)1、 影响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问题一:什么是罗马人的法治精神?1、 自然法精神:不断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法律的制定不体现立法者的意志,而要体现公平与正义2、 私法精神:维护私人的合法权利。3、 理性精神:注重法律制度的规范和分类、法律的推理和方法的研究,以及法典化倾向。问题二:罗马人怎样追求法律地位平等?1、平民为了自身利益与贵族作斗争。(促成“十二铜表法”的诞生)2、罗马公民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断要求颁布新法令扩充法律。(促成“公民法”的出炉)3、非罗马公民为了自身利益要求获得应有权利。(故而诞生“万民法”)虽然未能做到绝对平等,但是罗马人和“新罗马人”不断追求自身地位平等的事实,毋庸置疑。问题三:罗马人的法治精神为什么能在西方影响深远? 1、自然法理念具有普遍性而且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罗马法丰富的内容和完备的形式对欧洲的立法和司法产生重大影响,直接促成大陆法系的形成,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成为各国立法遵循的范本。2、罗马人对简单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作了详尽的规定,因而也就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许多法律关系,对资本主义的法律必然会产生影响;3、罗马的人权主义到目前为止都是适用于整个世界的,它的设立对于整个世界的法律设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4、古罗马国家地域辽阔,盛况空前,罗马统治者重视法学,推行法制,使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已渗透西方。1、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用与影响:从古代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开端),到“公民法”、“万民法”,再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总结),古代罗马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也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形式而言,成文法和习惯法;就整体结构而言,公民法、万民法等)作 用:古代罗马人以军事立国,以法律治国,其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统治。思想价值:古代罗马法律制度体现了罗马人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法学地位:罗马法内容丰富、形式比较完备、体系完善,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直接源于罗马法;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意大利民法典)局限:将奴隶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2、列表比较公民法与万民法公民法万民法存在时间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公元前3世纪中叶产生背景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扩张,疆域扩张,人口增多,民族成分复杂,公民法已不适用形势的需要适用范围罗马共和国公民帝国内部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特点注重形式,程序繁杂,缺乏灵活变通,内容不完善简洁灵活且实用有效,注重调解经济纠纷,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使共和国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扩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的发展。提高了管理的办事效率,贵发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调节了人际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三、【拓展认识】1、中西文明对比文明演进和文明的比较是当今学术界的前沿和热点视角,也将会成为高考命题人关注的焦点。古代东西方法律从颁布的形式和法律的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同点。例如:罗马法更多调整的是平等的公民之间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关系,它为普通人的私生活而创制。而东方的法律注重的是刑罚方面,为维护王权统治而创新,“重刑轻民”是东方法律的一大特征。2、从罗马法看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大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民法典人权宣言、中国的民法通则继承法等)罗马帝国是一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生活和矛盾冲突的解决都基本上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运转,因而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大帝国。第三节:古代伊斯兰世界考点: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A)伊斯兰教兴起于西亚的阿拉伯半岛,公元六世纪前后,半岛居民阿拉伯人正处于国家形成千叶,内部分化日趋明显,社会秩序动荡不安。周边外族觊觎半岛商路控制权,频频侵扰,致使经济严重衰退。面对急剧变化的社会经济形势,阿拉伯各阶层都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由此奠定了同一国家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阿拉伯人统一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应运而生。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7世纪中叶,默罕默德的弟子将其生前言行抄录成册,成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古兰经。古兰经还记录了早起阿拉伯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司法方面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考点: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A)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5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战,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死于乱军之中。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考点:帝国的统治(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改变了其统治下的亚非欧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有些地区影响尤为深刻。如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这一地区日后不稳定的历史渊源。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之后,控制了亚欧商路。传统的东西方贸易虽尚未完全中断,但是长期的战争,以及帝国政府对过往商旅征收苛捐杂税,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第四节:中世纪西欧考点:封建制度的产生(B)背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入侵的日耳曼人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在新征服的土地上,日耳曼原有的氏族公社逐渐被历史淘汰,日耳曼国家应运而生,其中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在新兴的日耳曼诸王国中,隶农制和日耳曼人的氏族制互相影响,互相结合,催生出西欧封建制度。产生和确立: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基本确立于11世纪前后;采邑改革: 时间:8世纪上半期改革者: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内容:变无条件的赏赐为有条件的分封。影响:采邑改革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总观点)以下是对总观点的阐述:1、 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2、 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3、 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4、 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逐渐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坐大,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考点:等级君主制(B)背景:随着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王权与市民携手,力图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形成;(标志为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的法国三级会议)主要内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共同参政,组成等级代表会议,形成等级君主制。在等级君主制阶段,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握国家赋税和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开始受到重视。等级君主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是王权依旧有限,议会效率不高。 (注: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不代表着封建等级制退出历史舞台。)考点:中世纪庄园(A)性质:中世纪农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封闭性)阶级关系:国王,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农奴依附于领主。耕地使用分配:领主自营地,农奴份地,自由农民份地。地租形式:实物地租和劳役地租。衰弱原因:14世纪以后,生产力水平提高,商品货币关系渗透。考点:城市的自治(B)背景:中世纪西欧城市都建于国王贵族的领土上。目的:城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营造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争取自治是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政治目的之一。斗争形式:武装斗争、金钱赎买。内容:司法权,行政权。认识:是市民阶层和封建贵族的斗争,所谓自治只是要求封建贵族做出有限的让步。 考点:大学的兴起(A)大学:学生和教师的联合社团。时间:十一世纪末。背景:随着城市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新兴的市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强烈要求开展世俗教育。教会回了在更大范围研究和传播神学,也支持大学的创立。意义:有助于学术研究摆脱教会控制,有利师生的自由探索,由此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准备条件。考点:西欧封建制度特征(C)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是建立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8世纪进一步发展(采邑改革),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西欧封建制度先后出现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见第四分册整理)三种形式。西欧封建制度的三个时期:1、5到11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渐趋完型期:在经历了罗马隶农制和日耳曼人氏族制,征服者上层与被征服的罗马贵族、基督教会,两种制度、三股势力结合,6世纪下半叶法兰克王国的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大体形成。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自给自足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8世纪上半期法兰克王国的采邑改革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制、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以及分裂割据,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同时统治欧洲的二元体制、思想文化领域经院哲学的一统天下成为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的基本格局。2、11到14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渐变期:12、13世纪生产力提高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复兴、自治和市民阶层壮大;促使西欧社会开始从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思想文化领域,适应市民生活和心理需要的市民文化也应运而生13、14世纪城市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等级君主制推动社会发展;市民文学的发展,世俗大学的产生并发展,改变了天主教会控制社会思想的状况。3、15到16世纪是西欧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转折的演变期:这一时期西欧社会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开始;手工工场产生;政治上英、法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和文化领域中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向天主教会和神学理论发起挑战,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而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西欧正在走出封建的中世纪,想着崭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迈进。扩展认识1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不同处第一,就实行分封的出发点而言,双方的侧重点不同,西周统治者侧重于从政治方面维护统治,而西欧的分封则更多地融入了统治者在军事上的考虑。第二,分封的对象不同。与西周分封相比,西欧分封中宗教贵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第三,封君对封臣的管理。西周可以派遣官吏对诸侯国进行监督,而西欧国王则无此权利。相同处:第四,在封主与封臣之间的义务上,二者具有相似之处。第五,受封的仪式。无论是西周的分封还是西欧的分封都要举行一定的仪式,以代表两者结成稳定的封君和封臣关系。2.古代中西方的等级制度的异同是什么?共同特征:自上而下,呈金字塔形;政治上以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经济上少数人占有多数人的劳动;引起被统治阶级和被压迫的等级的激烈反抗,造成社会动荡不同特征:经济基础不同;地方中央关系不同;贵族的地位不同;君主的产生和继承不同;与宗教的关系不同。第二章:中国古代史第一节: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考点:原始农耕(A)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考古材料证明,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粟类旱地作物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农业的一大特点。除了粟、黍、水稻之外,起源于中国的粮食作物还有稷和大豆等。历史悠久的农业,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文明创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使比较稳定的居住有了保障。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是早期农耕聚落的一个典型,姜寨遗址所呈现的共同耕作、平均分配的生活情景,表明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阶段。考点:炎黄传说(A)在华夏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在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文献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代以来,中国人普遍以炎黄子孙自称。考点: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和、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考点: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儒家典籍礼记礼运说夏朝建立之前是“大同之世”,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大同之世”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小康之世”是“天下为家”的社会。传说,禹在晚年暗中培植儿子启的势力。禹死后,启杀死公举的继承人伯益,夺取权位,尧舜以来的禅让制由此遭到破坏。传子不传贤的“家天下”式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国家产生后出现的现象。大约到夏中期之后,王位的更迭已看不见选举和罢免的痕迹,“天下为公”的禅让制遂为“大人世及以为礼”的世袭制所替代。从文献记载看来,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夏朝已设官分职,夏王的左右设有各种专职的文武官员。夏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设置了监狱,并制定刑法以镇压反抗者。考点:二里头遗址(A)考古资料与文献记载相互印证。时间与地域上与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考点:青铜时代(A)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青铜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上还铸有浅浮雕的动物纹饰,商代人相信这些动物能帮助他们与祖先或神灵的沟通,以庇护其在世间的权力和财产。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力的功能。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考点:用文献和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C)一、知识梳理:史料:一、史料的定义:史料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从总的方面讲,凡是人类过去活动的一切遗迹,都可以作为史料:甚至自然活动的遗迹,也可以作为史料。如地震、火山爆发之类虽属自然现象,因其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所以也在史料的收集之列;不过我们一般讲历史,重点还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上。二、史料的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文献史料a.正式的史书:如二十四史等。b.本身不是史书,但可以作史料来用。如文学作品、地理书、方志、公文、私信、地契、家谱、类书等等。如诗经,本来是文学作品,但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对于西周史,它是相当重要的史料。 实物史料:遗址、遗迹、遗物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a.人与动物的化石。像北京猿人、山顶洞人,这本身就是研究人类的史料。b.人类制造和使用过的工具。如石、玉、木、铜、铁制的器具,都能反映当时的物质文明和生产发展的水平,是研究古代物质文明和艺术的宝贵史料。特别是铜器,不仅数量多,艺术价值也很高。c.古人类生活的遗址。如西安半坡,它再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此外如秦始皇陵兵马诵、唐三彩陶器等,都部分的反映出当时的生活情况。再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石窟,都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的宝贵史料。口述史料:口头叙述的资料,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当事人叙述,后人追忆,访谈等未用文字记录的材料。2、从价值上分为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1)第一手材料:无论是文字的、实物的资料,还是口头叙述的资料凡是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