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人教版九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docx

    • 资源ID:26006116       资源大小:53.16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版九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docx

    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021 年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学问整理公输墨子一、通假字1、公输盘不说 通“悦”,兴奋 2、子墨子九距之 通“拒”,阻挡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通“御”,抵抗 4、公输盘诎 通“屈”,理亏 二、古今异义词1、方五千里古义:方圆今义:方面2、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古义:即使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三、一词多义1、子:1子墨子闻之先生2愿借子杀之您2、起:1起于鲁动身,动身2子墨子起站起来,起身3、说:1公输盘不说 yuè通“悦”,兴奋2请说之陈述、解说4、已:1胡不已乎停止2吾既已言之王矣已经5、类:1不行谓知类事理2 为与此同类类6、然:1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2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7、见:1胡不见我于王引见3于是见公输盘召见8、之: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助词,的。2请说之代词,这件事3宋何罪之有提宾的标志,不译4臣以王吏之攻宋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9、以:1将以攻宋用来2臣以王吏之攻宋也认为3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四、词类活用1、吾义固不杀人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2、公输班九设攻城之机变机变:动词用作名词,奇妙的方式3、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名词作动词,入侵4、不能绝也形容词用作动词,杀尽五、翻译1、夫子何命焉为?翻译:先生有什么指教了?2、宋何罪之有?翻译:宋国有什么罪了?3、知而不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翻译:知道这道理而不劝阻楚王。4、胡不已乎 .翻译:为什么不停止 攻宋 了. 5、胡不见我于王 .翻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了.6、此为何假设人?翻译:这是什么样的人了?7、臣以 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翻译: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是和这个害偷窃病的人一样。8、九设攻城之机变翻译:多次用了攻城的奇妙战术。9、虽杀臣,不能绝也翻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楚国的抗击者。六、答复以下问题1、墨子听说“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从而动身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了阻挡楚国攻打宋国。2、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1墨子先设下圈套,诱使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这句话,让公输盘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公输盘理亏词穷,2以 “窃疾 ”作类比,让楚王陷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困境,使楚王理亏词穷。3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以技相较,墨子以实力迫使楚王舍弃攻宋的妄想。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宋的方案?答: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方案,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的表示“必取宋”。4、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答:墨子:机灵多谋,无所恐惧、镇静自假设。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狡猾。5、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赐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这场斗争说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严扫的,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预备,使他们的入侵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很多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日也不无借鉴意义。国弱被人欺,落后就 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久立于不败之的。6、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请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1与鲁班有关的成语:班门弄斧2与墨子有关的成语:墨守成陈规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孟子一、 通假字1、亲戚畔之通“叛” 背叛二、古今异义词1、委而去之委古义:舍弃今义:托付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古义:限制今义:区域3、亲戚畔之亲戚义:内外亲属今义:外戚4、池非不深也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水塘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三、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四、一词多义1、利:1天时不如的利有利2兵革非不坚利也锋利五、翻译1、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翻译:靠着天下人归顺他的有利条件,去攻打连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寡助之君。2、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的利也。翻译:这样 都不能取胜 这是由于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的理形势吖.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翻译:使人民定居不迁到别处去,不能靠边疆的限制。稳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忙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王,帮忙他的人就少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翻译:所以君子不战就已,战就肯定能成功。六、懂得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的利,的利不如人和。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缘由是:天时不如的利。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缘由是:的利不如人和。3、指出打算战争胜败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实:天时不如的利,的利不如人和。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样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分析家认为,美国对外武力干预他国内政的战略已呈“亲戚畔之”之势,而中国“和平崛起”的外交战略正呈“天下顺之”之势。用孟子三章中两句话填写6、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战必胜”的条件是:得道者多助。七、课文内容懂得1、文中所论述的打算战争胜败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从中可反映出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2、作者在文中指出治理百姓、稳固国防、威慑天下三个方面不能只“'以封疆之界” “以山溪之险”和“以兵革之利” 。然后提示争取“人和”的实质在于“得道”。3、从全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道”,得“人和”的最正确局面是“天下顺之”4、文中“得道者多助”一句中的“道”是指的什么? 答:施行仁政。5、“得道者”的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6、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见的详细表达.答:观点: 天时不如的利,的利不如人和。在天时、的利、人和这三要素中,孟子认为人和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赢得民心的前提是“得道”,而这个“道”就是他一贯主见的“仁政”。所以孟子从“天时不如的利,的利不如人和”说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实际上就是在说 明他的“仁政”主见。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7、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答: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白“人和”的实质。最终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的说明“人和”是打算战争胜败最主要的条件。举例论证,正反道理论证,比照论证8、文章第 3 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成效?答:运用双重否认的排比句,起确定、加强语言气概的作用,强调防备一方的利条件的优越。9、文章第 4 段运用什么句式?有什么成效?1运用排比句,再次强调“的利”不足。2运用比照手法,把“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进行比照,点明文章主旨。八、开放性试题1、依据文中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这句话的内容, 联系历史或现实, 举一个这样的事例。 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就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答:秦王朝施行暴政,使“天下苦秦久矣”,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或者: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生于忧虑,死于安乐孟子一、通假字1、衡于虑,而后作衡:同“横” ,梗塞,指不顺。2、入就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二、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1、苦:使 .痛楚2、劳:使 .劳累3、饿:使饥饿4、空乏:使 .经受贫困之苦5、生:使生存6、死:使死亡三、一词多义1、拂:1行拂乱其所为违反2入就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2、发:1舜发于畎亩之中被任用2发于声表现发于声四、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翻译:肯定要使他的内扎心楚,筋骨劳累。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翻译:使他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4、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翻译:用来使他的心打扰,使他的性情顽强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能。6、人恒过,然后能改。翻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翻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翻译: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明白。9、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翻译:一个国家国内假如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10、然后知生于忧虑,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虑能鼓励人勤奋使人生存进展,享受安乐使人委靡死亡。五、中心内容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顽强、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虑,死于安乐。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虑,死于安乐2、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闻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出身卑微,在经受了一番艰巨困苦的磨练,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请写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名言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受,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答:“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4、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巨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好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的前提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前提是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目的是 “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就无法家拂士,出就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7、其次段,论述层次。明确: 先举人的例子, 从正面说理, 谈“犯错 ”与“改错 ”的关系, 谈“内心忧困、 思虑堵塞 ”与 “有所作为 ”的关系,谈如何让想法为人所知,论证“生于忧虑 ”的观点。接着举国家的例子,从反面说理,谈国家假如没有“内忧 ”与“外患 ”就要灭亡,论证 “死于安乐 ”的观点。鱼我所欲也孟子 -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 ,逃避。2、万钟就不辩礼仪而受之辩: 通“辨”,区分。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感谢。与:通“欤” ,语气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 ,从前。二、一词多义1、而 : 1 呼尔而与之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2由是就生而有不用也转折连词,却2、于 : 1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2万钟于我何加焉对3、得 : 1二者不行得兼得得到,拥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德”,感谢3故不为苟得也取得4、与 :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2 呼尔而与之给5、为 : 1乡为身死而不受愿意2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为了,表目的。其次个“为”:接受3就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采纳三、 古今异义1、可以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古:这,指示代词今:判定动词3、豆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今:豆子4、钟古:古代的量器今:计时器具5、万钟于我何加焉加古:好处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四、 翻译以下句子1、舍生而取义者也。翻译: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失罢了。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翻译:果没有礼貌的叫卖着给别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4、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翻译:脚踢着 或踩过 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5、万钟就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翻译:钟的俸禄假如不辨论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了?6、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的贫困的人感谢我吗?7、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翻译: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在为了住宅的华美却接受了。8、此之谓失其本心翻译:做丢失了人的本性。五、答复以下问题1、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看,本文除了“举例论证”外,主要运用了比照论证的论证方法,有力的证明白舍生取义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一中心论点。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答:喻论证、比照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 答:舍生而取义,比如。4、“鱼”与“熊掌”分别比如什么?答:“鱼”比如“生” ,“熊掌”比如“义” 。5、本文主要颂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答:颂扬了“舍生取义” ,批判了“见利忘义” 。6、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答:由于这是羞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7、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就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8、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颂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答:颂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9、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答: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抗击元军,被捕后拒绝高官厚禄,勇敢就义。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粮。10、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训练就强调我们中学校生要“珍爱生命” ,最近训练部新修改的中同学日常行为标准就删掉了“见义勇为, 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我的观点: 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仍要斗智,尽量防止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逼。庄子故事两就一、古今异义。【或】古义指有人,今义指或者。【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意思是在这时,今义是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安】古义是怎么,今义指安全、稳固。【固】古义是原来,今义指牢固。二、词类活用。惠子相梁:“相”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宰相”。三、一词多义。1、是:1于是,鸱得腐鼠这时2是鱼之乐也这2、吓:1仰而视之曰: “吓”仿照鸱发怒的声音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恐吓3、于:1夫鹓鶵发于南海介词,从2而飞于北海介词,向3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介词,在四、翻译1、惠子相梁。翻译: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翻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欢乐了? 六、答复以下问题1、人物形象惠子:利欲熏心,醉心功名利禄,对伴侣薄情寡义,心胸狭窄。庄子:清高自守,淡泊名利,心胸旷达,机灵幽默。2、鹓鶵比如高洁之士。鸱比如醉心功名利禄,猜忌的小人。腐鼠比如功名利禄。梧桐、练实、醴泉比如高洁的志趣。3、庄子讲鹓鶵的故事的用意是什么?答:既说明自己清高自守、淡泊名利的立场和志趣,又辛辣的讥讽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无故猜忌他人的丑态。4、庄子坚持认为“出游淡定”的鱼儿很欢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答: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5、庄子是一个安贫乐道、不慕名利的人,这与五柳先生传中哪句话相吻合? 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概括孟子与庄子形象的不同点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7、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观赏他哪方面的才能?答: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粪土,具有淡泊、高雅的乐趣,他机灵幽默,擅于想象, 深思擅辩,善于美誉说理,文词富有浪漫颜色,富有个性。曹刿论战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普及、普遍二、古今异义词1、小大之狱古义:官司、案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奠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今义: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3、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4、又何间焉古义:参加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5、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6、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7、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8、再而衰古义:其次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9、必以信古义:信实、老实今义:书信10、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三、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2、一鼓作气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四、一词多义1、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故:故克之因此,所以 公问其故缘故,缘由3、请:曹刿请见恳求战就请从请答应我4、从:战就请从跟随民弗从也听从5、以:何以战凭借必以分人把6、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五、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肯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翻译:小恩小惠,仍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其次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士气就没有了。4、夫战,士气也。翻译:作战,靠的是士气。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就请从。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云打一仗。假如作战请让我跟随你去。六、答复以下问题。1、“曹刿请见”的缘由是什么?答: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哪句?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忠之属也”详细指什么?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 为什么 “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答:由于 “夫战,士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5. 为什么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 答:由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6、文中的“将鼓” “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答:“将鼓”“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淡定不迫。7、曹刿分析取胜的缘由有两条:一条是挑选有利于攻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8、“肉食者鄙 ”“鄙”表现在哪里?1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期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2“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未察敌情,罔然进军。3“既克,公问其故 ”,战胜了仍不知什么缘由。9、曹刿的 “远谋 ”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攻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10、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缘由有哪些?1战前预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成功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 ”因素。2挑选了有利的的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入侵战争,这是“的利 ”因素。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 ”之时,后发制人。4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 详察敌情, 确证无潜伏时, 乘胜追击, 大获全胜。 后两点是 “天时 ” 因素。总之,鲁国取胜的缘由,在于天时、的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11、谈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12、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他爱国,深谋远虑, 有政治远见,淡定镇静,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精湛的作战指挥才能。13、鲁庄公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但能够察纳雅言的国君。14、本文的成语是什么?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古:奉劝今:讥讽 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2、窥镜窥:古:照,看今:偷看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其次天今:明天4、今齐的方千里的方:古:的土方圆今:的点5、能面刺寡人之过刺:古:批判今: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6、谤讥于市朝谤讥:古:指责谈论今:诽谤嘲讽7、臣之妻私臣私:古:偏爱今:自私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莫:古:没有一个今:不,不要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穿衣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偏爱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 听到三、一字多义1、之:齐国之漂亮者也的吾妻之美我者 取消句子独立性 暮寝而思之代指这件事数月之后无意义2、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拜于是入朝见威王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朝服衣冠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早晨 zh o3、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代词,谁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认真。4、于:欲有求于我也 向 能谤讥于市朝 在皆以美于徐公 比5、假设:似乎假设有光好像假设听茶声然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徐公不假设君之美也如、及、比得上曾不孀妻弱子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假设为佣耕,何富贵也你假设有作奸犯科假如、假设6、及:及郡下,诣太守等到及鲁肃过浔阳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四、翻译以下句子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翻译: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更漂亮?2、城北徐公,齐国之漂亮者也。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3、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了?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翻译:其次天,徐公来了,认真的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漂亮。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翻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可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翻译:全部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授给上等奖赏。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翻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的人,传到我的耳中来的,授给下等奖赏。8、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假设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翻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 常断续有人来进言奉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了。五、答复以下问题。1、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答: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2、选文第一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形,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 说明 “王之蔽甚矣 ”的事实。 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终写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庞大成就。3、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判?答:为妻是“私我” 、妾是“畏我” 、客是“有求我” ,故不行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5、讽谏的结果如何?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假设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终“无可进者” ,最终“战胜于朝廷”6、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答:经受了由开头“门庭假设市 ”,继而 “时时而间进 ”,最终 “无可进者 ”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廷弊端越来越少,说明白广开言路的重要性。7、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观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例如一:我更观赏邹忌,由于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告,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与人交往的艺术。例如二:我更观赏齐威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的奉劝。我看到了他宽阔的胸怀。8、从邹忌进谏、齐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例如一: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在生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在提看法时, 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留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例如二:齐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看法。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看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9、历史上有善于劝谏的大臣,也有善于纳谏的君主,请你仿造例如,举一个例子。例如:齐威王纳谏悬赏而战胜于朝廷。唐太宗以人为镜而成就贞观之治。愚公移山列子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慧2、始一反焉 反通“返” ,来回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 ,高山 6、指通豫南指通“直” ,始终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始终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 · · ·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很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三、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挡,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对,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完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四、翻译以下句子。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翻译: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堵塞,出去进来都要绕远路。2、且焉置土石?翻译: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了?3、如太行、王屋何?翻译: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了?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翻译:用泥箕、筐子装上士石运到渤海边上。5、寒暑易节,始一返焉。翻译:冬夏换季,才来回一次了。6、甚矣,汝之不惠! 翻译:你太不聪慧了。7、汝心之固,固不行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翻译: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转变的的步,仍不如寡妇和弱小的孩子。五、课文内容懂得1、文章成功的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大自然的宏大魄力,同时也说明白要想战胜困难,必需下定决心、坚持不懈的道理。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中的“笑”表现了智叟不智或自作聪慧。“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的“长息”表现了“愚公”不愚或胸有成竹。“笑”和“长息”属于人物的神态描写。3、“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冲突?为什么?答:不冲突。 “杂然相许”说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怀,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4、从愚公之妻和智叟说话的语气来分析,两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这两个人说的话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对情节的进展分别起怎样的作用了?1愚公之妻的话是关怀的语气,她并不反对移山, 只是提出要解决 “焉置土石” 的问题。2智叟的话带有轻视的或讥笑的、讥讽的、批判的疑心的语气,以阻挡愚公移山。3前者“献疑”引出了争论运土的问题。4后者“笑而止之”引出了愚公的反对。5、主要是运用比照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 1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年且九十想的是造福子孙,遂率子孙“叩石垦壤”,而智叟就认为“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甚矣,汝之不惠。”通过比照,愚公的这种改造、战胜自然的顽强毅力更加感人了。2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比照。其妻是出于对愚公的关怀,是从“献疑”角度说的。“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但她没有反对的意思。而智叟显然是讥笑愚公, 止之曰:“甚矣, 汝之不惠” 是很严格的批判口气, “残年余力” 尤显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故意讥讽, “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就简直讥笑愚公无能了。6、神话结尾,布满浪漫主义颜色。这是对愚公精神的确定,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7、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吖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懂得。答:挖山不止的顽强意志,排除非议的坚决信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版九级下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docx)为本站会员(H****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