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2018年度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doc
-
资源ID:2609269
资源大小:539.52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江苏南通市2018年度高考语文考前前六套卷(卷二).doc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全真模拟试卷二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苏州到西山,出口,大自然就展开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山更多,湖更大, 就更多。古诗中的“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 。而西边的消夏湾,更是 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里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还有秀美的荷 花摇摆的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 A变幻 恰到好处 流传 B变幻 活灵活现 流传 C变换 恰到好处 留传 D变换 活灵活现 留传 2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攝英雄泪。 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D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3王教授书斋落成,同事老李要送一联诗句给他,以下最合适的是(3分)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为使上下文通顺合理,应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 虽然下着细雨,天空还是像帘幕低垂。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 。推开半闭的窗,雨丝就悄悄地飞进来,扑到脸上,送来一点并不愉快的凉意。A有如张着纱幕,远山端水墨画似的逐渐融化,终于烟雨云融合作一处 B仿佛一只枝头的小鸟,叽叽喳喳地掀动着翅膀欢叫 C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刚探出头就又匆匆放下了窗帘 D仿佛一只触着蛛网的飞虫,身心都紧贴在那密密的丝缕上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画面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B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叶嘉传苏轼叶嘉,闽人也。其先处上谷。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尝曰:“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至嘉,少植节操。或劝之业武,曰:“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因而游见陆先生,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遣诣京师。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天子见之,曰:“吾久饫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因顾谓侍臣曰:“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遂以言恐嘉曰:“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嘉勃然吐气,曰:“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叶嘉真清白之士也。其气飘然,若浮云矣。”遂引而宴之。少顷,上鼓舌欣然,曰:“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尚书,朕喉舌之任也。”由是宠爱日加。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上不悦,曰:“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嘉正色曰:“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臣言虽苦,久则有效。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思困,颇思嘉。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居一年,嘉告老,上曰:“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6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劝之业武 业:从事;以为业 B吾久饫卿名 饫:饱。指所闻已多 C计欲倾之 倾:倒下 D神茶思困 茶:疲倦 7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给传: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古者以车驾马,秉诣京师,称传车。给传,即提供传车。 B郡守:指郡的行政长官。始于战国,秦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每郡置守,治理民政。汉改称太守。 C书指尚书,与后文“尚书,朕喉舌之任也”中“尚书”意义相同,中国古代官 D告老指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和”致仕”“乞骸骨”,意义大致相同。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4分) (2)遂得爵其子,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4分)9本文表面写人,实写茶叶,根据全文,概括说明这样说的根据。(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东 郊韦应物吏合局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凤,青山澹吾虑。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注】事:指政事。遽:急促。澹:澄静。陶:陶渊明。庶:庶几,差不多。 10作者在东郊获得了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解释。(6分) 11请结合全诗,谈谈作者在诗中有哪些心情变化。(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鲲之大, 。(庄子逍遥游) (2)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3)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4)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5) ,隔离天日。(杜牧阿房宫赋) (6)水陆草木之花, 。(周敦顾爱莲说) (7)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左传) (8) ,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那夜,那对盲人夫妻周海亮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悲怆的声音一点点变得平和,变得快乐。因为一声稚嫩的喝彩。 那是乡下的冬天,常有盲人来到村子,为村人唱戏。他们多为夫妻,两人一组,带着胡琴和另外一些简单的乐器。大多时村里会包场,三五块钱,会让他们唱到很晚。在娱乐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是村人难得的节日。 让我感兴趣的并不是那些粗糙的表演,而是他们走路时的样子。年幼的我常常从他们笨拙的行走姿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卑劣的快乐。那是怎样一种可笑的姿势啊!男人将演奏用的胡琴横过来,握住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胡琴的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自己的男人,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在狭窄的村路上,深一脚浅一脚,面前永远是无边的黑夜。雨后,路上遍散着大大小小的水洼,男人走进去,停下,说,水。女人就笑了。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然后换一个方向,继续走。换不換都一样,到处都是水洼。在初冬,男人的脚,总是湿的。 那对夫妻在村里演了两场,用了极业余的嗓音。地点在村委大院,两张椅子就是他们的舞台。村人或坐或站,聊着天,抽着烟,跺着脚,打着呵欠,一晚上就过去了。没有几个人认真听戏。村人需要的只是听戏的气氛,而不是戏的本身要演最后一场时,变了天。严寒在那一夜,突然蹿进我们的村子。那夜滴水成冰。风像刀子,直接进骨头。来看戏的人,寥寥无几。村长说要不明天再演吧?男人说明天还得去别的村。村长说要不这场就取消吧?男人说说好三场的。村长说就算取消了,钱也是你们的,不会要回来。男人说没有这样的道理。村长撇撇嘴,不说话了。夫妻俩在大院里摆上椅子,坐定,拉起胡琴,唱了起来。他们的声音在寒风中颤抖。 加上我,总共才三四名观众。我对戏没有丝毫兴趣,我只想看他们离开时,会不会被结冰的水洼滑倒。天越来越冷,村长终于熬不住了。他关掉村委大院的电灯,悄悄离开。那时整个大院除了我,只剩下一对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唱戏的盲人夫妻。 我离他们很近。月光下他们的表情一点一点变得悲伤。然后,连那声音都悲伤起来。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那惟一的一盏灯已经熄灭,可是他们肯定能够感觉出面前的观众正在减少。甚至,他们会不会怀疑整个大院除了他们,已经空无一人了呢?也许会吧,因为我一直默默地站着,没有弄出任何一点声音。 我在等待演出结束。可是他们的演出远比想象中漫长。每唱完一曲,女人就会站起来,报下一个曲目,鞠一躬,然后坐下,接着唱。男人的胡琴响起,女人投入地变幻着戏里人物的表情。可是她所有的表情都掺进一种悲怆的调子。 我跑回了家。我想即使我吃掉两个红薯再回来,他们也不会唱完。果然,我再一次回到村委大院,他们还在唱。女人刚刚报完最后一首曲目,刚刚向并不存在的观众深鞠一躬。可是我发现,这时的男人,已经泪流满面。 突然我叫了一声好。我的叫好并不是喝彩,那完全是无知孩童顽劣的游戏。我把手里的板凳在冻硬的地上磕出清脆的响声。我努力制造着噪音,只为他们能够早些离开,然后,为我表演那种可笑和笨拙的走路姿势。 两个人同时愣了愣。好像他们不相信仍然有人在听他们唱戏。男人飞快地瘵去了眼泪,然后,他们的表情同时变得舒展。我不懂戏,可是我能觉察他们悲怆的声音正慢慢变得平和,变得快乐。无疑,他们的快乐,来自我不断制造出来的噪音,来自我那声顽劣的喝彩及我这个惟一的观众。 他们终于离开,带着少得可怜的行李。一把胡琴横过来,男人握着前端,走在前面,女人握着后端,小心翼翼地跟着,任凭男人胡乱地带路。他们走得很稳。男人停下来,说,冰。女人就笑了。她不说话,却把胡琴攥得更紧。 多年后我常常回想起那个夜晚。我不知道那夜,那对盲人夫妻,都想了些什么。只希望,我那声稚嫩的喝彩,能够让他们在永远的黑暗中,感受到一丝阳光。 尽管,我承认,那并非我的初衷。 13第段和第段都详细描写了盲人夫妻的走行姿势,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4分) 14请赏析第段划线的句子。(4分) 15结合文意,推断第段男人“泪流满面”的原因。(6分) 16探究“我”的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考据、批评与欣赏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木”,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读过些什么书?哈姆莱特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哈姆莱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的知识非常重要。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专家,把一席菜的来源、成分及烹调方法研究得有条有理之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以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美,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 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 大的错误。 (原文有删改) 17第段详细列举“功课”内容,有什么作用。(6分) 18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6分) 19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观点上有哪些异同?(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做人要像山;有人说,做人要像水;有人说,做人就要做太阳;有人说,小小的萤火虫不好吗?语文(附加题)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五代距今百有余年,故老遗俗,往往垂绝,无能道说者。史官秉笔之士,或文采不足以耀无穷,道学不足以继述作,使五十有余年间,废兴存亡之迹,奸臣贼子之罪,忠臣义士之节,不传于后世,来者无所考焉。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而褒贬义例,仰师春秋,由迁、固而来,未之有也。至于论朋党宦女,忠孝两全,义子降服,岂小补哉,岂小补哉! (选自陈师锡五代史记序)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2后世有三部注释春秋的书,合称“春秋三传”。请写出书名。(3分) 23根据文本概括欧阳修创作五代史的背景。(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写诸葛亮出山时,先写司马徽推荐,后写徐庶再荐,之后用刘备三顾茅庐等情节来铺垫请出诸葛亮。B家中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性格特征是专制,冷酷,毫无人情味。 C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首尾呼应:开端是小男孩曼诺林在黎明时分送圣地亚哥岀海;结尾是圣地亚哥扛着工具回来,小男孩再来看他。 D阿Q正传中写阿Q临死前,感到最遗憾的事有两件:一是画押时,圆圈没有画圆;二是游街时,没有唱出几句戏。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既担负复仇的使命,又承受亲情、爱情、友情等的折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表现出哈姆莱特内心的矛盾。 25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潇湘馆的环境与林黛玉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关联?(4分) (2)茶馆结尾,王利发让儿媳孙女去“西山”,作者这样写有何深意?(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在诗与思的辩难中,我看到的最有力的文宇来自同样“富有热情与痛苦”的雪莱。1821年,雪菜在为诗辩护中写道,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在他看来,广义的诗人是具有审美能力的人。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自古以来,当科学攻城略地不断扩大我们生活的疆土时,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所以,雪莱赞美诗人“是世间未经公认的立法者”。 大多数时候,我觉得人生最荒谬而无望的,但也正是这种荒谬而无望,给了我们赋予自己人生意义的可能。一个人活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我赋予意义的能力。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正如辛波斯卡所说:“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诗歌不同于社论,虽然人们也会将它拿出来发表,但是它所具有的私人属性也是不容忽略的。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就像你进不了别人的大脑中思考。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至于交流,什么是美,都在其次。 这不表示我鼓励诗人都去自说自话,固步自封。既然承认文学首先是人学,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私有性,还是公共性,诗的价值都在于意义的赋予和美的呈现。这也意味着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之外,还交织着一个文学搭建起来的意义领域,安放作者的灵魂。 (选自读书2015年第2期,有删改)2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中所阐述的“诗”与“思”的关系。(6分) 27如何理解辛波斯卡所说的“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这句话?(4分) 28作者是如何认识诗歌的私人性的?(5分)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A解析: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侧重指由变化而改变。变幻,指没有规律,难以揣测的变化。此处凸显”湖”的美不胜收,应用“变幻”。活灵活现,形容神情過真,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一般,常形容人,此处应用“恰到好处”。“留传”更多讲具体事物从上代传到下代,此处“传说”应用“流传”。2A解析:B“红巾翠袖”是借代;C比喻,将“潭面”比作“镜”;D”怒”,比拟。3C解析:C项来自朱熹观书有感是说要保持心灵澄澈,必须多多吸收新知,适合“书斋”环境。4D解析:抓住前后句出现的“雨”“帘幕低垂”“并不愉快的凉意”等词语作一番分析。A项,“感觉”如张着“纱幕”,而后面的文字并不在陈述“感觉”,却转到其他意思上去 了,显然A项不当。B项中“小鸟掀动着翅膀欢叫”在感情色彩上和前后文不一致,显然也不当。C项,用“有如一个娇怯的小姑娘”来形容“黄梅季节特有的感觉”不大恰当。只有D项,从文字上看,“密密的丝缕”既和上文的“下着细雨”相照应,也和下文“雨 丝+扑到脸上”相照应,而且从感情基调上看也是相一致的。5B解析:画面只见楼之一角,脚下是茫茫云海, 头顶是皎皎明月,均烘托其高,故选B。画面无“床前”,排除A;画面无“把酒”,排除C;画 面无海上”,排除D6C解析:倾,倾轧,排挤。7C解析:“书”指尚书,史书名;后文“尚书”,才是官名。8(1)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能忍受呢!(得分点“司”“苦辞”“堪”各1分,句意1分。) (2)就给他的儿子封赐爵位,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得分点“爵”“宗支”“贡”各1分,“宗支之良者”句式1分。) 9命名(叶嘉)、生活环境(名山)、外形(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品性(遗香、言苦、其气飘然,若浮云、刚正不阿)、功用(令人清醒)他人态度(陆羽为著其行录、殊令人爱)。【参考译文】 叶嘉,福建人。他的先人住在上谷。曾祖父叫茂先,修养高尚却不去做官,喜欢游览名山,到了武夷山,很喜欢这里,于是就在这里安了家。曾经说:“我培植功德,虽然不被当世的人所采用,却给后世留下了清香,我的子孙后代一定会在中原地区兴盛起来的。”等到叶嘉出生后,年轻时就注重培养好的气节品行。有人劝他练习武艺。他说:“我应该作为天下英武之人的精华,扛一支枪举一杆旗哪里是我做的事呢?”于是游学并拜见了陆羽先生,先生认为他与众不同,为他写下了记录他行止的文章,并流传于后世。皇上读了介绍叶嘉的文章,认为他很好,下令建安太守征召叶嘉,并用传车送他到京城来。太守这才派人查访叶嘉的住处,让拿出皇帝的诏书给叶嘉看。皇帝看到了叶嘉,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过你的大名,只是不了解你的真实情况,我一定要试试看。”于是就回头对大臣们说:“我看叶嘉外貌像铁一样,禀性刚劲,难以急用,必须让他经过锤炼挫折才可以。”就用话来吓唬叶嘉:“砧板斧子在你面前,锅鼎就在你的背后,将要烹煮你,你觉得怎么样?”叶嘉忽然吐了一口气,说:“我只是住在深山密林的卑贱之人,有幸被皇上选拔到这里,(如果)能够造福他人,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推辞。”皇上听罢笑了,把叶嘉安排到重要的部门,让他掌管机要事务。皇上于是下令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和叶嘉共事。欧阳高嫉妒叶嘉刚一做官就得宠谋划着要排挤他。叶嘉虽然遭受羞辱,并因此而站起来,但脸色并未改变。皇上责备欧阳高,喜欢叶嘉,看着他的颜色,过了好一会儿,说:“叶嘉确实是清白之士,他的清气飘然如白云。”于是邀请他一起宴饮。过了一会儿,皇上高兴地咂了咂舌头,说:“刚才我看到叶嘉并没有多少好感,回味他的话,让人珍爱啊,我的精神不知不觉就轻松而清醒了。尚书说敞开你的心扉,滋润我的心田,说的就是叶嘉啊。”于是封叶嘉为钜合侯,位居尚书,并说:“尚书是专管我的喉舌的。”从此叶嘉更加受到皇上的宠爱。后来因为在花园侍宴,皇帝饮用过量,叶嘉苦苦劝谏。皇帝很不高兴,说:“你专管我的喉舌,却用难听的话忤逆我,我怎么受得了呢。”就唾弃他,命令侍从把他打倒在地上。叶嘉严肃地说:“陛下一定要甜言蜜语口齿伶俐的人才喜欢吗?我说的话虽不好听,时间久了却有好处,陛下尝试一下不就知道了吗?”于是皇上宽恕了叶嘉,然而也因此疏远了他。叶嘉仕途不顺之后,就隐退回到福建中部。皇帝因为一个多月没有看到叶嘉,又在国事上操劳受累,神情倦怠思维困顿,很想念叶嘉。就下令把他召来,还像以前一样恩宠他。过了一年,叶嘉请求让他告老回乡,皇帝说:“钜合侯,对我可真是尽忠了。”就封赐爵位给他的儿子。又下令郡守选择他家族中品行优良的弟子,年年推荐给朝廷。10在郊外,杨柳、和风、青山能够使“我”的思绪变得澄明;可以靠着灌木丛自由自在地憩息,沿着洞流旁任凭意愿地徘徊。可以欣赏芳香的原野落着述蒙的细 雨,谛听大地上的春鸪呜啼。(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开头作者拘束于“吏舍”,即“官府”,心情烦闷;到东郊之后,看到优美的景色,心情舒畅;最后要决心学习陶渊明,归隐东郊。(写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12(1)不知其几千里也。 (2)日月忽其不淹兮 (3)长河落日圆 (4)造化钟神秀(5)覆压三百余里 (6)可爱者甚蕃 (7)思则有备 (8)苟利国家生死以13不重复。两次出现反复强调了盲人夫妻相濡以沫的感情和生活的艰难,从而深深打动读者。两次详细描写反映了“我”思想的变化。第一次描写主要表现了“我”作为孩童的顽劣,认为盲人夫妻行走姿势的可笑;第二次描写则表现了“我”经历那个夜晚之后,对盲人夫妻的同情和敬意。(观点1分【只答“不重复”不得分】,理由3分 14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表明严寒来的速度快且气势汹汹。(1分)为下文几乎无人看戏的情形作铺垫,(1分)且更好突出盲人夫妻守信、真诚的品质。(1分)(手法1分,表现内容1分,作用2分)15信守承诺却无人理会;认真演唱却无人喝彩;悲怜妻子的卖力表演;身世之悲。(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6分 )16“我”是故事的观察者(“串联情节的线索”亦可)。盲人夫妻淳厚的形象是由“我”这顽童的独特视角展现出来的。“我”又是这个故事的参与者。“我”出于恶作剧的喝彩却鼓舞了盲人夫妻,转而促使“我”的成长。通过“我”与盲人夫妾的互动彰显出要学会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的立意主旨。(6分,从情节、形象、主题三个角度 作答,每点2分。) 17有助于读者对考据工作形成感性认识,为“考据对欣赏是题外事”提供证据,流露出作者对纯考据工作不满的态度。(三点,每点2分。)18首先提出文章讨论的对象,总领全文;接着阐述了作者对考据的看法;然后进一步阐述对另外两种文学批评的认识;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考据、批评与欣赏的关系点,每点2分。)19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2分) 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2分)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2分) 解析:这类題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四段。然后概括即可。第段写道:“而我是饕餮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緊的事还是仲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咯领略它的滋味。”第段认为“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第段“我是傾向于印象派的”,指的是第段相关内容,从这里可以筛选出二者的相同点。根据笫段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与第段对比,不难得出不同点,然后分条概括即可。七、作文20解析:材料写出了四种不同的做人态度,写出其中一种做人态度便视为符合题意;如果逐一写四种做人态度也符合题意;如能融合在一起(如将山和水融合、将太阳和萤火虫融合),进行辩证分祈,则可适度加分。如果完全脱离这四种做人态度,自己另写一种或几种,则降等给分。 材料中四种做人态度均运用了比喻手法,写作时本体、喻体对应要合理,如对应不当,或只出现本体不分析喻体,可酌情扣分。 材料要紧扣“做人”二字来写,如替换为“人生”,或变为“有的人像山”,则不妥当,应降等给分。21惟庐陵欧阳公/慨然以自任/盖潜心累年而后成书/其事迹实录/详于旧记22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23时代迁延,原有史料面临失传;史官没有实力创作。24AB解析:A项,徐庶和司马徽的位置应对调。B项,高老太爷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但他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25(1)潇湘馆的千百竿翠竹是林黛玉孤标儆世的性格象征。(2分)另外,竹影参差,苍苔白露,清幽中处处是凉意与凄清,也衬托出林黛玉孤苦无依的处境与凄苦的心境。(2分)(2)王利发让儿媳孙女去“西山”追寻参加了游击队的康大力,(2分)说明他对国民党政权的绝望,他本人的觉醒,(2分)同时也预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广大民众都必然要走的一条生存之路-革命斗争的道路。(2分)26借助想象的诗歌与借助推理的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维形态。诗歌伴随着语言,语言伴随着思想而诞生。诗歌的隐喻、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表现人类的崇高思想。诗歌能够迅捷地创造广袤的思想空间。(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解析:本题难在筛选后的概括转述。注意如下语词:“推理与想象是人类的两种活动,自有人类即有诗。而语言最初的发明,本身就是诗。”“诗人的隐喻式表达,层出不穷的联想,这些虽然不能绘出人类思想的全景,却有助于表现人类崇高的目的领会世间的真善美。”“诗歌已经借着想象,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宇宙。”27不写诗的荒谬是指现实人生的荒谬。写诗的荒谬是指超越现实人生的诗歌创作的荒谬。人要借助诗歌,寻找生活的意义,拥有热爱的东西,并战胜现实。(每点1分,三点4分)解析:语句理解题的解答,首先要在文中定位该句,然后找出关键词,遵循由近到远的原则,依托修辞,结合文本的观点主旨进行解答。解答要抓住“写诗的荒谬”和“不写诗的荒谬”。注意文中的句子“我们需要找到并拥有自己所热爱的东西,借此击碎现实的荒谬”。28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诗歌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存在感。诗关系到诗人的自我塑造。诗歌的私人性并不排斥公共性。(每点1分,四点5分。) 解析:首先确定答题的信息区城在最后两段。注意与“私人性”关涉的一些语词。如:“诗歌与个人寻找生活的意义有关,一定程度上属于私域范畴。”“有些诗歌,读者看不懂,作者自己或许也不全懂,但是无关紧要。他需要的可能只是获得一种审美上的存在感。”“承认诗关系到人的自我塑造,诗歌也因此具有某种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