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政收入与支出概述.pptx
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 柜台交易的基本做法。自营买卖,指证券公司作为交易商为自己买卖证券,赚取差价的业务。其基本做法是:证券公司以批发价格从其他证券公司买进证券,然后再以零售价格将证券出售给客户;或者,证券公司以零售价格向客户买进证券,然后再以较低的价格批发给其他证券公司。证券公司通常以报价的方式表明其买或卖的意愿。财政与金融(中)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 由证券公司报出的愿意买人的价格称为出价,报出的愿意卖出的价格称为要价,两者的差额即为价差。价差是证券公司经营自营业务的利润。要了解某种债券的交易是否活跃,只要注意证券公司所报出的买卖价差就可略知大概。一般债券的买卖价差为0.5,流动性较差的债券,价差则在l以上。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代理买卖,指证券公司作为经纪人,根据客户的委托,代理客户买卖证券,赚取佣金,即手续费的业务。在从事代理业务时,经纪人须为客户的利益打算,但在交易中不承担任何风险,其所得的报酬即为佣金。其基本做法是:证券公司依照想买人证券的客户委托的买价或依照想卖出证券的客户的卖价,尽可能以对客户最有利的价格成交,然后向客户收取佣金。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 自营买卖所赚价差的多少和代理买卖所收佣金的多少均由各国证券公司行业协会统一规定。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二、国债的偿还(一)偿债形式1、买销偿还法2、抽签偿还法3、一次偿还法4、调换偿还法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二)偿债基金 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偿还国债,国家都必须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偿债资金的来源主要有:1、预算直接拨款2、预算收支盈余3、设立偿债基金4、举借新债偿还第三节 国债的管理三、国债的管理目标(一)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二)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三)利息成本最小化(四)减少国债流动性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国债是指(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2、国债是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 )范畴。 A.政治 B.财政 C.历史 D.自然科学复习思考题3、人民胜利折实公债是()发行的。 A.1949年 B.1950年 C.1954年 D.1981年4、国债的形式特征包括() A.自愿性 B.有偿性 C.灵活性 D.固定性复习思考题5、短期国债是指发行期限在( )的国债。 A.1年以内 B.1年以上5年以内 C.1年以上,10年以下 D.10年以上6、国债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A.固定利率国债 B.市场利率国债 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复习思考题7、( )也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特殊来源,它手续简单,成本最低,但危害最大。 A.国家预算资金 B.发行新债收入 C.偿债基金 D.发行纸币复习思考题8、当国债采取( )发行时,如果银行无法将国债全部推销出去,则可能导致非经济货币发行,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A.直接公募法 B.间接公募法 C.承受法 D.公卖法复习思考题二、多项选择题1、国债制度在( )社会得到发展。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E.垄断资本主义社会2、国债具有( )的特征。 A.强制性 B.无偿性 C.有偿性 D.灵活性 E.自愿性复习思考题3、新中刚成立后,先后发行的国债有( )。 A.爱国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D.国库券 E.军需公债复习思考题4、决定国债利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A.金融市场利率 B.国家信用好坏 C.银行利率水平 D.社会资金供求状况 E.政府特定的经济政策复习思考题5、世界各国发行国债的方法主要有( )。 A.公募法 B.强制摊派法 C.承受法 D.公卖法 E.支付发行法6、国债的偿还方式主要有( )。 A.分期逐步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E.以新替旧偿还法复习思考题7、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很多,包括()。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投机因素 D.新债数量8、国债偿还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A.企业税后留利 B.国家预算资金 C.预算盈余 D.发行新债收入 E.偿债基金 复习思考题三、判断并改错1、国债和税收都属于财政范畴。( ) 2、我国发行国债始于唐朝。( ) 3、到了封建社会,国债得到了真正的大规模发展。( ) 4、国债的利率是随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 5、折价发行指国债的发行价格高于国债的票面价值,但国债到期后仍要按票面价值偿还本金。( ) 复习思考题6、国债利息率是指国债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 7、实行公募法,国债的发行价格是由证券市场的供求行市决定的,并且不断波动。( ) 8、包销法是政府委托推销机构利用金融市场直接售出国债。( ) 9、发行纸币不是政府偿债资金的一种来源。 ( ) 10、有借有还的国债不存在社会负担问题。( ) 复习思考题四、思考题1、如何理解国债的含义和范畴?2、国债一般有哪些分类方法?3、如何理解国债的功能?4、在怎样的情况下,国债将给后人造成负担?5、国债的发行条件有哪些?6、国债的偿还可采用哪些方式?7、影响国债价格的因素有哪些?8、国债的管理目标是什么?复习思考题五、实践课堂 对所在社区的居民进行国债投资情况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第五章 财政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一、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 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是财政分配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安排支出,另一方面是筹集收入。财政支出通常也被称作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生活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 从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上看,它是由各级政府集中支配的那部分国民收入和一部分往年累积的社会财富价值,按照不同用途进行的再分配。财政及时拨付经费和进行投资,是国家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二、财政支出的分类(一)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补偿性支出、消费性支出、积累性支出。(二)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以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三)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 从我国当前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各种支出项目:1、基本建设支出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简易建筑费支出4、地质勘探费支出5、科技三项费用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6、流动资金支出7、国家物资储备支出8、支持农业支出9、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支出10、城市维护费支出11、价格补贴支出12、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13、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14、国防支出15、行政管理费支出16、债务支出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四)按国家职能分类 按国家职能分类, 将财政支出分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文教支出、行政和国防支出和其它支出等类别。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三、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1、对社会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不同2、对微观经济组织的预算约束不同3、执行财政职能的侧重点不同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四、 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一)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的原则(二)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原则1、安排财政支出时要做到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2、应按科学的支出顺序来安排财政资金的使用,合理安排支出结构3、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果第一节 财政支出概述(三)厉行节约与讲求效益的原则1、严把财政计划关2、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及其机构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用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外交活动等方面的支出。按照被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消费特征,购买性支出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称为消费性支出;另一类称为投资性支出。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一、 消费性支出(一)消费性支出的含义 消费性支出是指用于当期行政管理、国家防务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等非生产建设活动的支出。在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消费性支出的主要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等。 消费性支出有如下特点:1、属于公共性支出 2、属于最基本的财政支出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二)消费性支出的内容1、行政管理支出2、国防支出3、文教科学卫生事业支出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二、投资性支出(一)投资性支出的含义 投资性支出是指以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决策者、出资者和收益者的投资。投资性支出的资金来源是通过税收和国债所筹措的财政预算资金,属于政府投资行为。投资性支出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支出。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在性质上同属于购买性支出,但投资性支出不同于消费性支出,在于投资性支出最终能形成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国家物资储备,增加社会财富。投资性支出的这种性质是其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二)投资性支出的作用1、弥补因价格和经济利益的原因,导致市场投资不足的行业和领域2、调节社会投资的总量和结构,使其同经济增长的可能和要求相适应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三)投资性支出的领域1、公益性行业和项目的投资2、基础设施的投资3、农业领域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三、政府采购 政府采购又称统一采购或公共采购,是政府机构及其公共单位为实现政府职能,运用财政资金,依照法定方式、程序和方法,从国内外市场购买货物、工程和劳务,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以提高财政支出运用效率的经济行为。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为保证政府采购能良性、健康、有序发展,各国政府先后出台了规范政府采购活动的制度,即政府采购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方式、政策政府采购程序和政府采购管理。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政府采购一般包括以下构成要素:(一)购买主体一般是政府行政机构及其所属的公共事业单位,不包括国有经营性企业的市场购买行为。(二)购买的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性的资金,包括预算内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有些国家还包括官方贷款。 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三)采购的客体对象主要是三类:货物、工程服务和劳务。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采购制度发展初期,一般先以货物采购为主。在发达国家,工程和劳务采购占据重要地位。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政府采购是一个财政现象,其做为一种政府购买行为又具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所以它要服从公共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要求,政府采购的特征主要包括:(一)政府采购的目的是高效率地运用财政支出资金。(二)政府采购的功能服从宏观经济和社会政策需要。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三)政府采购中买方主体具有单一性,即政府机构,由此决定了其购买规模巨大,是市场中最大的买家。(四)政府采购的方式、程序和方法具有法定性。第二节 购买性支出 按照以上政府采购的本质特征,各国政府在从事采购活动时普遍贯彻下列原则:(一)政策性原则,即采购活动(规模数量、方向、市场)贯彻公共政策,不单纯以利益最大化的商业法则为准。(二)公开、透明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三)规则化、制度化、程序化的法制原则。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一、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和功能 转移性支出是指财政对居民个人和非公共企业提供的无偿资金支付,在财政科目上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国债利息支付和捐赠等支出,是政府实现公平分配的主要手段。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远离市场,可以避免对市场运行的直接干扰;转移支付发生在分配环节,可以直接发挥对低收入阶层的保障作用。因此,市场经济下的各国政府普遍通过转移性支出实现公平职能。 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方式 实践中,转移性支出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实物支付方式;二是货币支付方式。一般情况下,各国政府主要采用货币性支付方式,这是适合市场经济理念的转移支出方式。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2、转移性支出机制的选择 在各项转移性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是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政策而“主动”安排的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具有更强的经济政策性,是转移性支出研究的重心。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从性质上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具有共同点,其一,两者都是政府财政资金单方面、无偿地转移;其二,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改变了收入分配格局,因此具有分配的功能,可用来贯彻公平分配的目标。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可是,作为重要的转移支出项目,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又存在以下区别: 其一,经济功能的区别。 其二,同市场价格关系的区别。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二、财政补贴 财政补贴是国家为了特定的经济目的,向企业和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它实际上是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无偿地转移给受领者,构成税收的逆向运动,西方学者也称之为“负税收”。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财政补贴属于转移性支出的一种,在支出过程中,只发生财政资金所有权和支配权向企业和个人的转移,政府并不因为支出本身而换回相应的商品和劳务。但是财政补贴直接和间接地同市场相对价格运动相关,或者会因为价格相对变化而引起补贴,或者会由于补贴改变了市场相对价格结构。因此,财政补贴具有引导资源配置和公平分配的双重机能。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一)财政补贴的作用1、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稳定市场物价,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三是鼓励出口,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企业的价格竞争力等。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2、在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效率方面的作用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形成之后,财政补贴的积极作用将主要表现在纠正市场缺陷,弥补市场不足方面。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二)财政补贴的分类1、按照受补贴的主体分类 财政补贴可分为对企业厂商的补贴和对个人家庭的补贴,或者称之对生产者补贴和对消费者补贴。2、按照补贴的环节分类 财政补贴可分为生产环节补贴、流通环节补贴和消费环节补贴。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3、从补贴最终受益的角度分类 财政补贴可分为显性补贴和隐性补贴,在我国习惯上称为明补和暗补。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三)我国财政补贴的状况1、价格补贴2、企业亏损补贴3、财政贴息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四)财收补贴制度的完善 目前,我国财政补贴还存在一些问题,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财政补贴形式繁杂、范围广泛、数额巨大、包袱沉重,超过了财政的负荷能力,挤占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致使其它支出资金不足、财政收支平衡困难,国家调控经济的资金能力削弱。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2、巨额的财政补贴严重扭曲了财政、价格和工资分配关系,使国民收入分配过程畸形发展,市场价格信号失真,机制失灵,功能遭到破坏。3、大量的财政补贴掩盖了企业的经营性亏损,不利于企业独立核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开展公平竞争。一些地区利用财政补贴,保护落后产品的生产经营,致使资源低效配置。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4、财政补贴的形式、环节、范围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暗补现象仍然存在;补贴主体和责任不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分工不清晰,补贴渠道众多,项目和标准不统一,补贴制度过于分散和复杂,使管理难度加大。 此外,补贴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不严格、不合法,补贴活动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所有这些都削弱了财政补贴机制和功能的发挥。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为了发挥财政补贴的积极效应,维护市场经济的高效运行,我国从各个方面压缩了财政补贴的范围、项目,使补贴增长的势头明显得到遏止,今后应继续在以下几方面调整和完善现行的财政补贴制度:1、对体制转换中的补贴措施进行梳理和整顿。财政应合理确定补贴方向和范围,控制补贴项目,调整补贴结构,将有限的补贴资金集中于农业、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在此前提下,控制补贴的数量和规模,使之限制在财政负担能力之内。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2、调整补贴环节,改变补贴方式变暗补为明补,避免财政补贴对市场运行的于扰,增强补贴的福利效率水平。3、规范财政补贴主体的责任分工、资金渠道和管理权限,提高补贴运行的规范性和管理效率。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4、深化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程度,完善运行机制,改进运行质量,为市场缺陷弥补型的财政补贴创造坚实的制度基础。这方面应努力做到:在价格市场化的基础上,彻底消除因政府定价不合理所产生的被动补贴;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缩小工农差距和城乡差别。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三、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支出的含义 社会保障也称政府保障,或者国家保障,是政府向丧失劳动能力, 失去就业机会或因其它人身风险在经济上面临生存困难的公民(或劳动者)提供的基本保障,是经济保障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现代国家一个重要的职能是向公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而社会保障支出为社会保障的实施提供了财力保证。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同企业 、单位、家庭个人、社会团体以及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相比,社会保障有以下特征:1、保障的社会性2、保障的强制性3、保障的选择性4、保障的可靠性5、保障的公平性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二)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1、社会保险 基本养老保险 失业保险 基本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2、社会救济 城乡困难户救济 农村“五保户”救济 灾害救济3、社会福利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三)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和完善的措施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保障能力不足2、社会保障结构不合理3、管理社会化程度有限第三节 转移性支出 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建立社会保障法规体系 逐步拓宽社会保障支出的覆盖面 建立有效的筹资模式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一、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 所谓效益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费越少,所得越多,则效益越高。 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益,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限性。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资源配置过程,有限的经济资源是由社会微观经济组织支配、使用效益高,还是由政府集中支配、使用效益高,是各国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点1、计算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同2、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同3、择优的标准不同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三、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一)“成本一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一效益的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按照效益最大、成本最小的经济要求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拨付和使用财政资金。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支出目标和建设的方案。2、预算申请单位须将这三种备选方案各自的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详细列出。3、由财政部门根据这三种备选方案各自的成本效益比和净效益的大小进行比较, 选择社会净效益最大或平均效益最大的方案,并据此将该方案所需资金拨付给预算申请单位。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4、财政部门还应该对所选择的方案实施结果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它的投资效益。 “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大有裨益。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计算备选方案的无形成本和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最低费用”选择法起源于美国,是对“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的补充。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最低费用”选择法的操作步骤与“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大体相同,但由于“最低费用”选择法多用于军事、行政、文化、卫生等财政支出项目,不要求计算支出的无形成本与效益,故运用起来比“成本一效益”分析法简单一些。首先,要在政府规定目标不变条件下提出多种备选方案。然后,分别计算出各个备选方案的有形费用。最后,按照优前劣后的顺序表供决策者选择。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需要指出,许多财政支出项目都含有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如果只是以费用高低来决定方案的取舍,而不考虑其它因素也是不妥当的。这就需要在综合分析、全面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择优选择。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三)“公共劳务”收费法 “公共劳务”是指政府为行使其职能而进行的各种工作,包括国防建设、行政工作、道路的建设与维护、城市供水与排水工作、住宅供应与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同样也要求最有效、最节约地使用财政资金。为此,人们把商品经济中的价格机制引申到对“公共劳务”的提供与使用中,以借助价格、收费的作用来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所以,“公共劳务”收费法,就是通过制定和调整“公共劳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来改进“公共劳务”的使用状况,使之达到提高财政支出效益的目的。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公共劳务”收费法和“成本一效益”分析法以及最低费用选择法的区别在于,它是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与收费标准,来达到对“公共劳务”有效地、节约地使用,而不是对财政支出备选方案的选择。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对“公共劳务”的定价,一般有四种情况,即免费、低价、平价和高价。1、免费和低价政策2、平价政策3、高价政策第四节 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 “公共劳务”收费法只适用于可以买卖的、适于采用定价收费方法管理的公共服务。运用“公共劳务”收费法还必须制定正确的价格政策,才能达到社会资源最佳分配的目的。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把财政支出分为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是按( )分类。 A.支出的用途 B.支出的最终用途 C.支出的生产性质 D.支出的使用部门 2、购买性支出也称为 ( ) A.转移性支出 B.消耗性支出 C.经济建设支出 D.财政支出 复习思考题3、行政国防支出属于( ) A.购买性支出 B.转移性支出 C.国家支出 D.财政支出 4、政府对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和因自然灾害遭受损失的生活困难者提供资金与食物援助的保障制度是 (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复习思考题5、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济 D.一部分民政福利服务 6、政府采购制度不应包括 ( )A.政府采购的政策B.政府采购的方式和程序 C.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 D.政府的指导 复习思考题7、下列项目中,属于购买支出的有( ) A.社会保障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 B.财政补贴与社会保障支出 C.政府投资、国防、行政支出 D.政府投资与债务利息支出复习思考题二、多项选择题 1、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 ) A.经济建设支出 B.社会文教支出 C.国防支出 D.行政管理支出E.其他支出复习思考题2、下列哪些支出属于经济建设支出 ( ) A.基本建设支出 B.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C.流动资金支出 D.科技三项费用支出 E.公交商事业支出复习思考题3、就我国而言,社会保障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E.社会失业 4、社会保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项目( ) A.老年保险 B.医疗保险 C.人身保险 D.失业保险 E.工伤保险 复习思考题5、确切地说,政府采购包括( ) A.采购政策 B.采购程序 C.采购过程 D.采购价格 E.采购管理 复习思考题6、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 ) A.“投入一产出”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免费和低价收费法 D.“公共劳务”收费法 E.“成本一效益”分析法复习思考题三、判断并改错1、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增长是必然的。( )2、购买性支出的配置资源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的收入再分配职能较强。( ) 3、对教育支出的性质分析表明应当由政府提供全部的教育经费。( ) 复习思考题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福利。 ( )5、充分就业就是要实现人人有工作。( ) 6、政府采购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政府职能和公共利益。( )复习思考题四、实践课堂 运用财政支出的基本原理, 提出加快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设想和构思。 第六章 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第三节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第四节 预算外资金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一、国家预算的概念 国家预算,也可以称为政府预算或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国家预算是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主导环节。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国家预算制约着政府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规定了国家主要财力的来源、结构和方向,体现了国家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方针政策。按照法定程序,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以前,由财政部门估算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的预计数被称为国家预算草案。国家预算草案经过立法机关审查批准以后,才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计划的安排,预算的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所以,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才生效,因而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二、国家预算体系 国家预算体系是指国家预算体系的组成环节。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一)五级预算组成体系 我国国家预算体系是与国家政权机构和行政区域相一致的,原则上要求有一级政权应建立一级预算。为了使财权与事权相统一,设立中央预算,省(自治区、直辖市)预算、市(自治州)预算,县(自治县、市辖区、旗)预算、乡(镇)预算等五个级次。这五个级次的预算,除中央预算外,其他四个级次的预算又称为地方预算。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共同组成国家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我国的每级政府预算都要涵盖下一级预算的内容。如国家预算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地方预算由省、市、县和乡镇预算组成。但中央预算实际上已经包括了省、市、县、乡预算,即每一级预算都是本级预算和下一级总预算的汇总。 国家预算体系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中央预算是由中央各部门的单位预算和企业财务收支计划所组成,在国家预算中占有主导地位。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1、中央预算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中央政府担负全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任,应当在财力上占主动地位,这样才能在经济上支配和调控地方政府的行为;2、中央政府要负责国防、外交、科技文化、国家重点建设、社会福利等全国性公共需要方面的开支,从而需要中央预算能够筹集一定规模的资金;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3、中央政府要通过中央预算平衡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特别是要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财政补助,因而需要大量的资金。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地方预算是由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所属市(自治州)和县(市、自治县)预算组成,地方各级预算是国家预算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活动的基本环节,在国家预算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因为国家预算收入的大部分要依靠地方组织征收;中央预算安排的支出资金,关系到地方经济、文化和行政管理的支出项目要通过地方预算的合理安排来实现。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地方预算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掌握的财力相对增加,其活动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财政部门是具体负责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工作的职能部门。国家预算国 务 院财 政 部中央预算地方预算部门预算部门预算部门预算中央直属预算单位甲省总 预算甲 省本级 预算乙省本级预算乙省总预算A市总预算B市总 预算省 直 属 预算单位X 县总 预算Y 县总 预算乡(镇)预算我国国家预算体系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二)单位预算和总预算 从预算内容的分合关系看,国家预算分为总预算和单位预算。各级政府在行使职能中,必须建立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中包含有一系列的行政和事业服务单位。国家预算就是为这些公共部门和单位的活动提供资金,由此,就形成了各种预算单位及其单位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单位预算,是各级政府的部门或职能机构就其本身及其隶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年度经费收支所编制实施的预算,它是各级公共机构行使职能的财力保证。编制单位预算,并接受财政拨款的相关部门和单位,被称作预算单位,是各级政府预算的基本构成要素。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总预算,是指各级政府本级及下级政府的年度收支经审核后汇编的预算,它一般包括两个不同的部分:其一是各级政府所属职能部门的单位预算总和,习惯上称为本级预算。另一部分是本级政府行政隶属的下一级政府的总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三)部门预算 部门预算,是指由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编制汇集预算计划的一种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财政预算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根据我国预算立法的有关规定,现行政府预算的编制将采用部门预算作为基本的组织形式。 部门预算以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为载体,汇集所属的单位预算,形成各级政府的预算计划,由财政部门审核,经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部门预算是一个综合预算,它反映各部门内各类预算单位所有的收入和支出,既包括行政单位预算,又包括其下属的事业单位预算;既包括一般预算收支计划,又包括政府基金预算收支计划;既包括正常经费预算,又包括专项支出预算;既包括财政预算内拨款收支计划,又包括财政预算外核拨资金收支计划和部门其他收支计划。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 按照上面的组织体系,我国的中央预算由国务院直属中央各部委的部门预算及其所属的单位预算组成。各级地方预算管辖的范围,按行政区域划分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隶属关系确定,包括本级预算和所属下一级政府预算。整个国家预算在中央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制度的指导下,实行分级预算管理。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三、国家预算的类型(一)按预算编制的形式分类 按编制的形式分类,国家预算可以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二)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 按预算的编制方法分类,政府预算可分为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一节 国家预算的体系与原则(三)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分类 按预算收支的平衡状况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 (四)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分类 按预算分级管理的要求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五)按预算作用的时间长短分类 按预算作用的时间长短划分,可以将预算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 国家预算工作程序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和决算多个互相衔接的阶段。编制国家预算是一件复杂细致的工作,因此在正式编制国家预算之前,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一、国家预算的编制(一)国家预算编制的原则1、公开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可靠性原则4、年度性原则5、统一性原则6、法律性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预算编制前的准备工作1、对本年度预算收支的执行情况进行预计和分析,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编制下一年度的预算提供参考;2、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拟定计划年度的预算收支指标,作为编制各级预算的依据和参考;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3、向各地区、各部门颁发编制国家预算草案的指示和具体规定,以保证国家预算的统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修订预算科目和预算表格,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和预算管理制度的变化,正确反映预算收支的内容。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国家预算的编制程序1、财政部制定并下达预算控制指标。2、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预算控制指标,各部门和地区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提出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3、财政部依据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参照各地区上报的预算建议数,拟定预算收支指标,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下达。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4、各地区和部门根据国务院下达的预算收支指标,依据本地区和部门的具体情况,编制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5、财政部认真审核各部门和地区上报的预算草案,然后汇总成国家预算草案,报送国务院审批。6、国务院对国家预算草案进行审查通过后,再将其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审议批准通过后,就成为正式的国家预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国家预算的执行(一)财政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主要职责1、组织预算收入2、安排预算支出3、组织预算收支平衡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预算执行中的平衡 组织预算执行中的平衡工作是通过编制预算季度收支计划和预算调整来实现的。1、预算季度收支计划 预算季度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年度计划在各季度的具体安排,它是根据上季度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季度政治经济运行状况来编制,目的在于以季保年,做到长计划、短安排。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2、预算调整 预算调整是组织预算收支新的平衡的重要方法,是指经过审议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预算局部调整是经常的,其方法主要包括: 预算的追加和追减。 动用预备费。 预算科目间经费流用。 预算的划转。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国家决算(一)国家决算的概念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一国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通过编制国家决算,可以分析研究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积累预算统计资料,总结预算工作经验,从而使下年度预算建立在更加可靠的基础上,使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二)国家决算的组成 一般说来,国家决算的体系与国家预算的体系相同,有一级政府,就要编制一级决算。国家决算由中央级决算和地方总决算组成。中央级决算、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决算、市(自治州)级决算和县(市、自治县)级决算由同级主管部门汇总的行政事业单位决算、企业财务决算、基本建设财务决算、国库年报和税收年报等组成。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三)编制国家决算的准备工作1、制发决算编审办法2、制发决算表格3、制发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年度结算办法4、组织年终清理核实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四)国家决算的编制1、国家决算的编制原则 编制决算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这是编制国家决算在政策上应遵守的原则。 在编制国家决算时,要遵循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的原则。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2、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 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是自下而上,逐级汇总。即从执行预算的基层单位开始,自下而上地进行编制、审核和汇总。 首先,在年度终了后,各基层单位按照财政部门下达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准确、及时地编制单位决算,经逐级汇总上报,由各主管部门将汇总单位决算报送同级财政部门,由财政部门汇编总决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 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将同级各主管部门报送的汇总单位决算进行审核后,连同本级财政决算一起汇编成总决算。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五)国家决算的审批 预算法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编制中央决算草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报本级政府审定后,由本级政府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乡、民族乡、镇政府编制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四、监督与法律责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中央和地方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乡、民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预算、决算进行监督。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对本级各部门、各单位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和决算实行审计监督。第二节 国家预算的管理与程序 各级政府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使经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者使经批准的预算中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国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人国库的库款的,由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