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兰山事业编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docx
-
资源ID:26144299
资源大小:29.67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兰山事业编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docx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兰山事业编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兰山事业编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word版】 1: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根据以上定义,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单项选择题 查看答案1:答案巴黎圣母院日文版属于翻译;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属于改编;难点词汇释义属于注释;A项不符合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析 2: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四个选项的成语都形容人多的情形,但B,C两项只能用来形容场所,不能用来形容“人海”;D项“铺天盖地”通常用来形容来势很猛,用在这里形容人也不合适;A项“接踵摩肩”的意思是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用在这里形容“人海”非常贴切。故选A。 解析 3:答案【答案】C。题目详解:这道题属于虚词的辨析,主要考查各种复句关系及关联词。文中第一个空白处表示一种不可思议的感叹,用“居然”一词最为合适,表示没有想到之意。而A项的“定然”和B项“必然”则表示一种确定的意思,与原文不符。D项表示一种转折语气,与文意不符,予以排除。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解析 4:答案C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解析 5: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学类,“合成谬误”是由少到多的行为,A项是由宇宙到分子,由整体到局部,不符合定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解析 6:答案C。题目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行政主体是组织,C项“省长”是个体不是组织。 解析 7: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细节判断题型,主要考察局部精读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选项是以偏概全,只是提到劳动力素质,而少了企业自身的能力。B选项也是以偏概全,只是提到企业自身能力,而少了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C选项这是混淆是非,将劳动力与企业自身能力关系混淆。材料指出,中国自己的国际名牌比较少,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两个:(1)劳动力素质不高(2)一些有能力的企业又选择了贴牌生产。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解析 8:答案C。题目详解:A项不符合定义中的“利用电子设备”“欺骗敌方的电子侦察”,排除。B项不符合定义中的“对己方的相关信息进行伪装或虚假模拟”,排除。D项并没有使敌方对己方部署作战能力和作战企图等产生错误判断。C项符合定义,本题正确答案为C。 解析 9: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的对应的解法是通过寻找中心句或关键词,由“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第二个理由: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可知建筑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问短并未对建筑的丑陋、邪恶展开论述。所以,本题答案为A选项。备注:用户思成123认为答案应该是C。但C选项从文中“该校舍在“5?12”地震中未有丝毫损伤”这句话中体现出来建筑的意义在于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本段中并未对建筑的丑陋、邪恶进行论述。 解析 10:答案B。题目详解: 解析 11:答案A。题目详解: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歙砚”不能是“文房四宝”,只能是“文房四宝之一” 解析 12:答案B。解析:立法法第90条第2款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法规同宪法或者法律相抵触,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 解析 13: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第一空中“源源不断”修饰“涌现”。第二空中,需要填入表示要将与当前目标不相关的信息找出来的词语,“筛选”符合文义。第三空中根据提示语句“甚至还会禁不住去思考那些尚未开始做的事情”,说明人们会因为“这些不相关的信息”,“尚未开始做的事情”的影响而失去很多其他与当前情况相关的信息,“顾此失彼”符合文义。 解析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B。题目详解:同义词及其感情色彩的考查。题干中所给的是一组同义词,且均为贬义词。故选B。 解析 16:答案B。题目详解:克隆绵羊是一项新的技术,制定政策是管理的一个手段,故B符合规律。 解析 17:答案A。题目详解:替代效应的定义要点是:选择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原先的消费或活动。A项更多地选购这些商品没有体现对原先消费或活动的替代,不符合定义。提取要点:某种税的征收或税率变化影响相对价格或相对效益;选择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原先的消费或活动。本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的。选项A,人们更多地选购这些进口商品,并非选择另一种消费或活动来代替原先的消费或活动。不符合要点。选项B,工资累进税率提高,为税率变化,符合要点;用休息来代替部分工作时间,符合要点。选项C,开始征收窗户税,符合要点;选择堵上原有的窗户,符合要点。选项D,对原油征税,符合要点;更新设备或改用其他原料,符合要点。故,正确答案为A。 解析 18:答案D。题目详解:“锦衣玉食”常被用来形容奢华的生活状态;“城下之盟”是形容固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订的屈辱性的备约。“汗牛充栋”形容藏书非常多;“噤若寒蝉”比喻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手找差错。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20:答案D。题目详解:集中、致力都是褒义词,与原文语境不符,排除AB。沉溺通常是指陷入不良的境地或者爱好,用于此处同样不符。 解析 21:答案A。题目详解:B项15位教师同时负责一道题,不属于“顺序作用于劳动对象”,排除。C项并不是工作劳动,而是学生完成不同学科的作业,排除。D项属于生产工艺的全过程,而非“某阶段”的过程,排除。所以答案为A项。 解析 22:答案D。题目详解:桌腿是桌子的一部分,属于组成关系,硬盘是主机的一部分,也属于组成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23:答案B。题目详解:这段文字强调的重点是,更开放的网络,更理性的网民,才更具真切地影响力,并非网民的数量越多越好。故选B。选项A中单从开放的网络,理性的网民,使网络更具影响力,这只是网络的一个发展趋势,并非“网络媒体的转变”,故选项A错误。选项C、D中强调“中国网民”,文中没有特别指出,排除。 解析 24:答案C。题目详解:这道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个空。首先看“感受力”,前句提到创作艺术作品,提到知识、经验、想象力,这些都与“感受”无关,故首先排除D。再看“创造力”、“创作力”,似乎与前句内容有对应,但是须注意,前句提到了知识、经验、想象力三样东西,而后句只是知识、经验两样,显然不能完全包含,故排除A、B。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即这句话承接上句的三样东西,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 25: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文段第一句即主旨句,后两句是对其原因的解释说明。D项是对主旨的最好概括。A项把话题主体指向通过经济手段征税,表述错误,属于偷换概念;B项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强调征收碳排放税的影响,且丝毫没有提到其正面影响,C项属于概括不当。所以,本题答案为D选项。 解析 26:答案B。题目详解:回归教育的对象是就业的成年人,A、C、D三项都是未就业的人只有B项最适合。 解析 27:答案B。题目详解:此题答案为B。因为稻谷是大米的惟一来源,而棉花是棉子的惟一来源。 解析 28: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观点态度题型,主要考察推断类中的劝导说服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推断不当,A选项是属于思想或行为路径错误。文中是“屈从外力”,A选项是“不屈从外力”。B,C选项都是偷换概念,文中表明是“天才的创造过程”,而非表明“天才是伟大的创造者”。应排除这两项。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解析 29: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考查集合关系中的包含关系和逻辑关系中的对应关系。手机是一种通讯工具,且手机会产生辐射的副作用。B项列车是一种运输工具,且列车会产生噪音的副作用,与题干逻辑关系对应。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解析 30:答案C。题目详解:关键词:(1)大众传播的主体为:专业化的媒介组织。C选项中政府网站不属于专业化的媒介组织,不符合关键词(1)。故选择C。 解析 31:答案C 解析 32:答案A。题目详解:申请工作应是第一步,据此C、D项被排除;而面试通过后才会有录取通知,岗前培训等事情发生,所以A项正确。 解析 33:答案C。题目详解:文段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要达到的目的,一个是制定法律的依据。都是表示目的,根据其内在逻辑结构,前提是安全生产不发生事故,这样才能保证矿工的安全和矿业的发展。“结合北京的情况”这是补充类的论述,所以要在之前,对应C项。因此,本题选 解析 34:答案B。题目详解:A项中前半句语病为不合逻辑,应为“思考、质疑、发问”,后半句语病为谓语缺失,可改为“反对迷信、盲从、抄袭等不良学风”。C项中“一直”多余;D项中“约近”与“左右”语意重复。 解析 35:答案【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的是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C,D,选项都是以偏概全。A选项是第一句话的主要内容,C选项是第二句话的主要内容,D选项是第四句话的主要内容。而全文的主要内容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性,放手发展民间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基础。所以,本题选择B答案。 解析 36: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为施工过程的描述。观察选项可知,首项为(1)或(2),施工前应先进行图纸设计,故排除B、C;再观察A、D,(3)、(5)相比较,(3)发生在后,故而本题答案为D。 解析 37:答案D。题目详解:题干的问题是“解释不够准确的一项”,A、B和C三个选项在短文中都有提及,可以排除;D选项中“就会”一词过于绝对,文中只是说“可能”,故D项不够准确,当选。 解析 38:答案A 解析 39:答案B。题目详解:A项应在“由”后面加一个“从”字;C项应将“引起重视”改为“重视起来”;D项应将“团伙”去掉。B项没有语病。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解析 40:答案B。解析:事业单位是社会公共服务性质的组织。它的宗旨自然是为了社会的利益。 解析 41:答案 解析 42:答案D。题目详解:从题干可知目前已相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2/3-3/4,这充分说明了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低,所以选择D。 解析 43:答案C。解析:机械决定论又称“形而上学决定论”,指在古典力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盛行于1718世纪西欧的一种只承认自然界的因果性、必然性、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偶然性的一种形而上学观点,其代表人物为牛顿、拉普拉斯、斯宾诺莎、霍尔巴赫等人。机械决定论只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只承认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视机械运动为唯一的因果关系而不懂得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不懂得因果联系、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别和联系,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由必然的原因决定的;把必然性等同于有原因,把偶然性等同于无原因,把必然性绝对化。这是机械决定论的根本错误。它发展的必然结局就是宿命论,因而无法彻底地贯彻唯物主义决定论。本题答案为C。 解析 44:答案B。题目详解:(1)概括题干结论:动物冬眠时期神经系统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活力,新陈代谢却降到最低程度。(2)最能削弱这个结论的是B:刺谓冬眠醒来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精神和体力。可见,与题干中冬眠时期神经系统肌肉仍然保持充分活力相悖。答案为B。(3)A项中只说了昆虫在冬眠形式上的变化,没有涉及神经肌肉的活力状态,与题干结论不相干。同理,CD项只说了其冬眠时期的生理现象,没有涉及神经肌肉的活力状态(不可离开题干条件推测或联想)。提示:解题中要遵照解题要求,按照题干给出的条件分析,不估计(推测)、不联想(附加前提)、不借助专业知识。 解析 45:答案B解析公文的批办是指机关领导人对送批的文件如何处理所作的批示。公文的承办是指机关有关部门或人员按照来文的要求进行具体工作或办理复文。承办这一环节,既是收文办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又是发文程序的开始。公文的注办是指对公文承办的情况和结果,由经办人在公文处理单上所作的简要说明。考生应熟悉公文办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解析 46:答案D。题目详解: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商品流通,贸易往来、人际交流”作为自古有之的东西,无所谓“突出不突出”,可以排除A选项;第二空处强调的是,因为需要所以适时地生产,比较而言,“应运而生”的意思与之相符合,所以选择D。 解析 47: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文段第一句话提出一个观点,接下来通过作者自己的想法进行论证。第一句话围绕的核心关键词语既是感情,通过总句第一句可以推出D选项。 解析 48:答案【解析】 煤油不仅是温度计的构成部分,而且是温度计的主要工作部件,A项中柴油不是发动机的构成部分。B项水不是暖气片的构成部分,C项扣子虽然可以是衣服的构成部分,但不是主要工作部件,所以答案为D。 解析 49:答案D。题目详解: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论点:就医高消费并不是医患暴力冲突的根本原因。论据:就医高消费是就医领域普遍现象,而医患冲突仅为个别现象。要削弱上述观点,就应指出患者所不满意的并非医护人员,而就是高消费等医疗体制。但医护人员为患者的直接接触对象,从而导致医患冲突。第二步:逐一排除选项。A、B项:“医护人员的评价”、“代表”与“就医高消费”等制度无关,不能削弱论证;C项:指出就医成本过高,加强了题干结论;D项:选项指出医方和患方是两个群体,即患方所不满意的并非医护人员,而是医疗体制,医疗体制同属医方这一群体。医方的某些制度规定(就医高消费)是导致医患冲突的根本原因,可以削弱题干论证。故正确答案为D。 解析 50:答案A。题目详解: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义词的辨析。出发点:最主要的动机或着眼点适应性:适应的能力。侧重点:指偏向的方面。目的性:做某事的方向性,目标。掌控:不使对象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规划:指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控制:掌握住对象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或使其按控制者的意愿活动。约束: 限制管束使不超越范围。由第一句话可知,两个“为了”表明此处谈的是“出发点”,“目的性”本无好坏之别,不选。 从“然而”一词看出,后一空处用“掌控”较为合适。 解析 51:答案C 解析 52:答案【答案】D。题目详解:“没有解决”与“变得严重”是递进关系,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D项。 解析 53:答案A 解析 54:答案【答案】A。题目详解:重点在“但”之后,“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人们较为优良”,选A。 解析 55:答案C。题目详解:第一空转折词而是后偏正面积极,而是前应该偏负面消极,用复制较得体;第二空,枯萎对应复活;第三空,空格前不同的对象对应交织。所以选择C选项。 解析 56:答案B。题目详解:本题突破口为第一空,虽然四个词语都能表达出美国金融危机对欧元国家金融投资有影响,但这四个词的轻重程度不同,从文段中“必然”、“重大损失”等词可知第一空应填入一个语气最重的词语,即“重创”。故本题选择B选项。 解析 57:答案C。题目详解:题干条件较多,可以转化为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来解题。第一句话等值为“如果一个干部廉洁奉公,那么品行端正”,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A项错误;“一心谋求个人私利的干部绝不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干部”等值于“如果一心谋求个人私利那么不是品行端正”,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C项正确;“一个谋求个人私利的干部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一心为民的干部”等值于“如果谋求个人私利那么不是一心为民”,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B项错误:同理,D项错误。故正确答案是C。 解析 58:答案以马克思的逻辑看来,资本主义的古典危机与当代危机并无本质不同,都是生产过剩危机。区别在于,在古典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商品卖不出去,最终引发金融动荡;在当代危机中,生产过剩不再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不足,而是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甚至表现为有效需求“过度”,“透支消费”、“寅吃卯粮”的要害仍是为了解决“生产过剩”。故选B。 解析 59:答案B。题目详解:第一空根据空格后的提示信息“甚至错误”可知空格前需要填入一个与“错误”词意相近但语义较轻的词语,“偏差”符合文义。第二空中填入的词语语义与“偏差”相同,“瑕疵”符合文义。“前沿的科学研究”为固定搭配。 解析 60:答案D。题目详解: 解析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