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Absntyr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 .pdf
-
资源ID:26162687
资源大小:169.33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最新Absntyr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 .pdf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 ,寒鸦栖复惊。2009 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1教一学过程的三种过程是( ) 。A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B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互动过程C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思考过程D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管理过程2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末为 ( )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 成熟时期D 完善时期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4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是( ) 。A1903 年B1913 年C1924 年D1934 年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要有效传递的主要信息是( ) 。A教学过程B教学手段C 教学内容D 教学媒体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 潘菽D 廖世承71868 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 )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 教育心理大纲二、填空题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3在宏观上,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的变量。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5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6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三、简答题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1994 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80 年代以来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做出控制;反思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合作性研究,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力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社会文化研究,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此外,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以及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为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一、选择题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B性格C气质D 倾向性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B幼儿期C 童年期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 )。A幼儿期B童年期C 少年期D青年初期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自我意识B自我认知C 性格特征D 能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B意志过程C 决策方式来源:D认知过程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B外倾型和内倾型C 中动型和沉思型D辐合型和发散型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B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 辐合型D发散型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 辐合型D发散型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B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 比纳一推孟量表D韦克斯勒量表13智商 (IQ) 等于 (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 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A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B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B气质C性格D 需要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B意志特征C 情绪特征D 理智特征17生理自我基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 岁左右B3 岁左右C6 岁左右D9 岁左右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 决策方式D 认知方式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B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 A冲动型B沉思型C 场独立型D 场依存型二、填空题l 划分心理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2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3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4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5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6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7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8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4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9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精确性。10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11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12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方面。14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台,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15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16学习困难学生指感官和智力正常而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17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18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19广义的特殊儿童是指一切偏离常态的儿童,既包括智力超常儿童,也包括各种身心障碍的儿童。三、简答题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 连续性与阶段性。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 不平衡性。 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 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2如何分析学生的性格特征?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性格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特征差异和类型差异两方面。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5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 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2) 性格的类型差异。 性格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性格有不同类型。常见的分类学说有向性说和独立顺从说。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3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而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4根据不同个体在生理、认知、个性和社会化发展等方面表现出的较为一致的特点,可以把人出生以后的发展分为以下的发展阶段:乳儿期 (0 1 岁)、婴儿期 (1 3 岁) 和幼儿期 (36 岁);学龄初期 (711 岁) 又称童年期;学龄中期(1l一 15 岁) 又称少年期;学龄晚期(1525 岁) ,又称为青年初期;成年期(25 65 岁) ,包括青年期和壮年期;老年期 (65 岁到死亡 ) 。一、选择题1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 。A学习需要B学习期待来C 学习动机D 学习态度2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是( ) 。A奥苏贝尔来B桑代克C 布鲁纳D斯金纳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4把个人学习与社会主义事业相联系,为未来参加祖国建设做出贡献而学习的动机属于( )。A间接的远景性动机B直接的近景性动机C 间接的近景性动机D直接的远景性动机5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 。A诱因来B问题情景C学习期待D强化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6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6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 。A需要B动机C强化D 诱因7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C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D 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8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自我期待感B自我归因感C自我预期感D 自我效能感9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 。A自我预期B成败经验C自我归因D期待lO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 。A班杜拉B奥苏贝尔C桑代克D 布鲁纳二、填空题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2需要是产生兴趣的基础。3奥苏贝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认知内驱力、自我实现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4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5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其中认知内驱力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7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主观因素有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抱负水平和学生的个性特点。8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9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11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7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1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时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三、简答题1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动机划分成不同的类型。(1)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划分为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 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其划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3) 根据学习动机在学习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可将其划分为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主导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起主要作用和处于主导地位的学习动机;辅助性动机是在某一时期处于次要地位和作用较小的学习动机。(4) 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引起的动机。2简述奥苏贝尔所指出的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几种内驱力。(1)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2)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它以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3)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4) 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 如教师、 家长等 ) 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自我提高和附属的内驱力都不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是一种间接的学习需要,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通常是随着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而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3简评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1) 阿特金森是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2) 他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成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既存在成功可能性又有足够挑战性的中等难度的任务;当他们面对完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8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3) 在教育实践中,对力求成功者,应通过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激起其学习动机;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或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要及时表扬给予强化,评定分数时要求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下指责其错误。4简述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中应用的评分艺术。(1) 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的信息,而且能对后续学习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总体上讲,适当的成功和失败都可以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是对成绩较差的学生。(2) 评分或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对学习动机起强化作用。因此,教师的评分在客观、公正、全面、合理的同时,还应掌握评分艺术。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可以完成,否则,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5简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创设问题情境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结构,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前提。了解学生。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这是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问题情景创设的方式多种多样,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6简述维纳归因理论。(1) 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相反,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而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无论对成功或失败均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种看法与我国传统的看法一致。(2) 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3) 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受到最低评价。因此,维纳总是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7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9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学习动机的激发指使潜在的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学习动机的激发在于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呈倒u 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再加上定性的评价,效果会更明显,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 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并且归因方式可以训练和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5) 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相辅相成。(6) 注意个别差异。四、论述题1阐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因素。班杜拉等人的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 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这个效能信息源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的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因素就不会增强效能感,把失败归囚于内部的可控的因素也不一定会降低效能感。因此,归因方式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 替代经验。 人的许多效能期望是来源于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其中的关键因素是观察者与榜样的一致性。(3) 言语劝说。因其简便、有效而得到广泛应用,但缺乏经验基础的言语劝说其效果则是不巩固的。(4) 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即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同时又力所能及,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2)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心理学家指出,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呈倒 U 形曲线,即学习动机的强度有一个最佳水平动机水平适中时的学习效率最高。动机过强或过低,都不会激发高效率的学习活动。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0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是奖励与惩罚的作用。(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个体以后的行为及动机,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主体的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客观正确地进行成败归因一、选择题1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 。A迁移B动机来源C 策略D 技巧2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 ) 。A负迁移B正迁移C 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3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指导B学习材料特性C媒体来源D认知结构4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 纵向迁移5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则是( ) 。A正迁移来B顺向迁移C 特殊迁移D 知识迁移6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变式C定势D 原型启发7正迁移可分为( ) 。A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B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C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D顺向正迁移和逆向正迁移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 水平迁移D 垂直迁移9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1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A认知结构和态度B智力和学习环境C 年龄和学习材料来D 学习目标和态度10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式,迁移又可分为( ) 。A正迁移和负迁移B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C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D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11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 水平迁移来D垂直迁移二、填空题1学习汉语拼音后会对学习英语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顺向负迁移现象。2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一种是强调外景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3瓦五荔产生的方向看,迁移可分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前者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后者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5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元素说、概括化理论和格式塔关系理论。6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迁移。7垂直迁移表现在自下而上的迁移和自上而下的迁移两个方面。8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三、简答题1简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2)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 (3) 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掌握必要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提高迁移发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2简述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2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有:(1)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与编排教学程序。选取合适的变式材料;选择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情景;教材体系的合理安排;合理安排教学步骤。(2)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促进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规律的教学,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水平;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强调迁移的特征,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3) 学习方法的传授与训练。如通过自我提问、反思练习等来训练元认知。四、论述题论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由于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可以说影响学习的所有因素都会直接、间接地对迁移产生影响。A 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就是学生本身的一些能影响迁移的特质或状态,主要包括:智力。智力对迁移的质和量都有重要的作用,智力较高的人能较容易地发现两种学习情境之间的相同要素及其关系,易于总结学习内容的原理原则,能较好地将以前习得的习策略和方法运用到后来的学习中。年龄。年龄不同的个体由于处于不同的思维发展阶段,学习间迁移产生的条件和机制有所不同。认知结构。认知结构一般是指个人在以前学习和感知客观世界的基础上形成的,由知识经验组成的心理结构。它影响学生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时提取已有知识经验的速度和准确性,从而影响迁移的发生。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的态度。一方面,学生学习知识时的态度和心向影响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教师及其他学生的态度影响其学习和学习的迁移。学习的心向和定势。心向是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学习定势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是由先前学习引起的、对以后的学习活动能产生影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学习具有定向作用。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消极迁移的心理背景。B 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性。那些包含了正确的原理、原则,具有良好的组织结构的知识以及能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的学习材料,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的积极迁移。教师的指导。教师有意识的指导有利于积极迁移的发生。教师在教学时有意地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启发学生去概括总结,指导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或教会学生如何学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和迁移产生良好的影响。学习情境的相似性。简单地说,学习的情境如学习时的场所、环境的布置、教学或测验的人员等越相似,学生就越能利用有关的线索,提高学习或问题解决中迁移的出现。迁移的媒体。有时,两个学习情境并不能直接发生联系或产生迁移,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体才能使两种学习间产生迁移。此时,能否选择能引起正迁移的媒体会对迁移的发生和迁移的性质产生影响。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3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一、选择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推理C概念D比较2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规则学习3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度”,属于 (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 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4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B实物直观C 模象直观D 言语直观5奥苏贝尔认为,适用于年幼的儿童以及年长的学生学习新学科或新材料的早期的学习方式是( )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 意义学习6学生通过对整数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有理数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派生归属学习B相关归属学习C 上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7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 模象直观D 实物直观8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称为( )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规则学习9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B差异律C 活动律D组合律10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形式是( )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发现学习11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 ) 。A无适当提取线索B信息相互干扰C 痕迹消退D 压抑12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4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3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 ) 。A消退说B干扰说C 同化说D动机说14教师在讲课时要求有必要的走动和手势,以增强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B差异律C 活动律D组合律15关于程序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不发出行为指令B通过观察行为测量C激活速度较慢D提取需有意识搜寻16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也非总结关系时产生的学习称为( )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 下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17个体难以清楚陈述、 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 描述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18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学习过程称为( )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 下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19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称为( ) 。A同位学习B上位学习C 下位学习D 并列结合学习20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声音要求要洪亮,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B差异律C 活动律D组合律21儿童在知道“菠菜”、“萝卜”和“洋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归属学习二、填空题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5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3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感念和命题。4著名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于1976 年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5一般而言,程序性知识需要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6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7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8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认知策略两个亚类。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的理解、知识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直观、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感性概括、理性概括。1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1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15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工作记忆两种成分。16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正例或肯定例证。17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变式。18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的过程,称为组块。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前摄抑制、后摄抑制。20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21比较的形式主要有同类比较、异类比较。三、简答题1简述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6 页,共 20 页 - - - - - - - - -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这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作好观察的充分准备,制定观察计划,这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养成做观察记录或报告的习惯。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2简述遗忘规律。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一一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先快后慢 ) 。3影响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有哪些? (1) 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的程度。知识学习的各个过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知识理解得越深,知识巩固得越牢固,则知识的应用就越迅速和正确。(2) 课题的性质。知识应用的难易与所解决课题的性质有关。一般说来,以抽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