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担载型Mo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学年论文.docx

    • 资源ID:26172005       资源大小:157.7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担载型Mo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学年论文.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制甲醇争论进展郑健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进展,人类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正对地球生态系统、社会进展、人类健康以及生活质量产生着日益严峻的影响,掌握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性的战略目标,C02 的回收转化利用是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争论开发二氧化碳的有效活化和固定化技 术成为 C,化学的前沿课题之一,它的实际意义不仅在于能够有效 降低 CO 2排放量,而且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廉价而丰富的碳资源合成重 要的化工产品,“ 催生” 一系列绿色合成工艺,在环境爱护、变革 化工原料结构等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关键词: 催化剂甲醇加氢转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来源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生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石灰石煅烧制石 灰过程等;当然,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烧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在过 去的几个世纪,煤、石油、自然气这些富含碳的化石燃料的使用已经使人类 的进展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富强和进步;然而,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也因 此由工业革命以前的 280 ppm 升至 2022 年的 390 ppm ,并且有专家猜测在 本世纪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将会到达 570 ppm 4 ;而这全球性的温室效 应将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庞大的困扰,如气候变暖,土地干旱、沙漠化严峻等;二氧化碳的利用以气态、液态和固态等各种形式存在的二氧化碳在工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中 具有广泛的用途 , 主要包括物理、化学等应用方式;如图给出了二氧化碳的直接 或间接的用途;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二氧化碳的物理应用是指利用它的物理性能, 如在啤酒、碳酸饮料中的应用;作为惰性气体用于气体爱护焊; 作为汽车空调制冷剂、空调保鲜剂; 作为干冰及研磨清洗 ; 作为灭火器、喷枪等的压力剂 化碳的冷量用于食品蔬菜的冷藏、贮运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等行业;; 作为固化硬化剂 ; 利用液体、固体二氧 ; 果蔬的自然降氧、气调保鲜剂 , 以及超二氧化碳的化学应用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特性 , 通过化学、光学、电学、生化等转化途径 , 生产含碳化学品;主要表现在无机和有机精细化学品、高分子材料等的争论应用上;从而在实现二氧化碳固定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化利用, 以以下举了几个二氧化碳的化学利用途径;1.CO2重整 CH4制备合成气合成气 H2+C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被誉为“ 合成工业的基石” ;目前主要是通过 CH4水蒸气重整的方法制备合成气, 见式 1.1 ;, 能CH4+H2OCO+3H21.1 , 但目前仍旧存在催化剂积炭严峻该过程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耗高等问题 , 同时, 该过程所制得的合成气H2/CO摩尔比偏高 , 不利于合成气的进一步转化;针对近年来 CH4一 CO2重整反应【见式 1.2 的争论逐步升温 , 这一过程将两种价格低廉的温室气体转化为合成气 , 兼具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CH4+CO22CO+2H21.2CO2直接加氢合成甲醇由于能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 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爱好,与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相比, 二氧化碳加氢可以在更低温度下获得更高的甲醇挑选性 , 当然这个反应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二氧化碳用在加氢合成甲醇反应中时, 氢气的来源是一个基本问题;当考虑二氧化碳释放量时 二氧化碳要少于甲醇合成过程中消耗的二氧化碳;,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名师归纳总结 传统的甲醇生产是用CO和 H2 为原料 , 原料气 CO和 H2 的制取方法 , 一般用煤、第 2 页,共 10 页自然气、炼厂气、油田伴愤怒、汽油和重油等制取, 这就都需要消耗宝贵而又有-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限的化石能源;用丰富的 之一;CO2为原料和 H2反应来合成甲醇是具开发前景的课题1.2.3 由 CO2制备碳酸二甲酯在 CO2制备碳酸二甲酯 dimethyl carbonate,DMC这类 CO2资源化利用途径中, 最具代表性的是 CO2与甲醇反应合成碳酸二甲酯 , 式1.3 ;CO2+2CH3OHCH3OCOOCH3+H2O 1.3 由于 DMC分子中含有甲基、羰基、甲氧基等官能团, 可代替光气、氯甲酸甲酯、硫酸二甲酯等作为甲基化试剂使用 ; 而且其毒性很低 , 将其用于合成工业能够大大地提高相关过程的绿色化程度;除用于合成化学品外 燃料添加剂以及外表活性剂等 , 其用途相当广泛;CO2与环氧化合物合成环状碳酸酯,DMC仍可以用于涂料、环状碳酸酯 cyclic carbonate 主要用于聚合物单体、电解液以及制药工业等方面 , 同时仍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 , 具有较高的工业附加值;CO2与环氧化物合成环状碳酸酯的反应被认为是目前最为胜利的 该过程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微藻固定 CO2制备生物燃料CO2资源化利用途径之一 ,目前,CO2 的固定主要是通过物理吸取法, 吸取后的CO2通过陆上或海洋封存的方式与大气隔离;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许多的缺点, 如空间要求高、潜在的CO2泄露危急以及目前尚不得知的环境负面效应等;就地球的整体碳循环过程而言 , 地球上最符合自然界规律的减排方式是通过生物的方法固定CO2;,近年来争论者又提出了通过生物的方法吸取CO2后, 再进行资源化利用的概念其中利用微藻固定CO2并制备生物燃料的过程极具开发和应用潜力, 这主要是因为微藻固定C02 的才能及其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生物燃料的速度远高于传统的作物;另一方面 , 由于微藻能够利用生活及工农业废水作为磷、氮以及其它养分物的来源 , 因此废水处理、 CO2固定和生物燃料合成三种过程的祸合可以通过利用微藻实现 , 从而使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化;1.2.6CO2 的热分解CO2在极高温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 C、CO和 02, 争论认为该过程主要分为两步进行 , 即 CO2对金属的氧化 , 以及金属氧化物分解生成 O2并使金属再生; Galvez等对这一过程的热力学平稳状态进行了运算 , 结果发觉只有在温度高 2300时 ,才能够有 CO产生, 如此极端的高温条件带来了如下3 个难点问题 : 反应设备需要极高的耐热性 ; 过程所需的能量如何供应 ; 催化剂特别简洁发生严峻的烧结, 甚至熔化;综上所述 ,CO2在化工上、农业以及生物转化等领域得到了许多利用;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 甲醇的应用甲醇的用途很广泛,是C1 化学的基础产品,是仅次于烯烃和芳烃的第三大重要有机原料;甲醇主要应用于医药、染料、农药、国防、合成纤维、合成塑料 等工业,可用来合成甲醛、醋酸、甲胺、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醇、乙烯 等多种有机产品;甲醇也可用于反酯化生产柴油中,而且由于甲醇燃烧完全,燃烧后所排放的有害气体少,具有比较高的辛烷值和自燃点,汽化潜热大,抗 暴性能良好等优点,所以甲醇是性能优良的能源和车用燃料;一方面甲醇本身 可直接替代汽油作为发动机燃料,另一方面甲醇也可以添加于汽油中在现有汽 车发动机上使用 8 ;另外,甲醇可以作为合成甲醇蛋白的原料,发酵速度快,价格廉价,仍可以合成甲醇植物生长促进剂等;总之,甲醇化学在化学工业和 能源化工中具有重要的位置;2.1 合成甲醇反应机理 .热力学分析总的来说, CO 2 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主要有两个:CO2+3H2一 CH30H+H 20 1 H298K=-49.01KJ , G298K CO 2+H2一 CO+H 2O 2 H298K=41.17KJ, G298K 从热力学上看,为促进反应正向进行,应增大反应体系压力,降低反应温度;但考虑到反应速度和 CO 2 的惰性性质,适当提高温度对活化二氧化碳分子、增 大反应速度是特别必要的;2.3 工业甲醇的合成方法生产甲醇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木材或木质素的干馏法、氯甲烷水解法、甲烷部分氧化法和一氧化碳催化加氢法;木材或木质素的干馏法在工业上已经被剔除,氯甲烷水解法由于价格昂贵,生产成本高,在工业上也没有得到应用;甲烷部分氧化法工艺流程简洁,但是由于氧化过程不易掌握,得到甲醇的收率低,因此该方法仍没有实现工业化 10 ;工业上甲醇的合成主要有高压法、低压法、中压法;虽然方法不同,但是目前工业上最基本的甲醇合成工艺流程都是由甲醇合成、合成余热移出系统、名师归纳总结 甲醇别离及气体循环系统组成,典型的甲醇合成工艺流程示意如图1-311 所示:第 4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图1-3 甲醇合成工艺流程示意2.3.1 高压法制甲醇高压法合成甲醇是 1923年德国巴斯夫公司首次研制胜利的,并且该法始终被连续使用了将近 50年的时间;它的反应条件一般为 用的催化剂为锌铬催化剂;2.3.2 低压法制甲醇300400 ,30 MPa,使ICI 低压甲醇法是英国 ICI 公司在 1966年争论胜利的甲醇生产方法,它克服 了高压法对设备承担压力的较高要求,打破了高压法的垄断;使用的原料大多为自然气,采纳的是铜基催化剂,反应压力为5 MPa;ICI 低压甲醇合成工艺有如下主要优点:反应压力低,对设备抗压才能的要求低,安全牢靠;但是也有 肯定的缺点:反应压力低导致设备的体积大,不利于工业化大型生产;德国 Lurgi 公司也使用低压法合成甲醇的工艺,其优点在于合理利用了反应热,循环 气量少,合成系统设备尺寸小;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3.3 中压法制甲醇中压法是在低压法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操作压力为 压法和低压法的缺点,有效的降低了甲醇的生产成本;10 MPa;它克服了高目前,工业上甲醇合成的原料气大多采纳合成气 CO、H2 ,其中合成气是 由煤或自然气为原料制成的,这样甲醇的生产成本受煤和自然气的价格影响较 大;二氧化碳资源丰富,所以人们对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的争论越来越多;另 外,从反应放出热量的角度考虑,相比于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反应,二氧 化碳加氢合成甲醇反应放出的热量明显要低许多,这样在反应过程中,有助于 防止催化剂床层温度的飞温,使催化剂床层的温度更简洁掌握,也有利于延长 催化剂的寿命;3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甲醇催化剂的争论现状甲醇催化剂的制备是衡量合成甲醇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技术之一 , 甲醇工 业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催化剂的研制及其性能改进;在甲醇生产中 , 许多 工业指标和操作条件都是由催化剂的性质打算的;随着甲醇工业的快速进展 , 对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争论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争论人员都在积极开发、应用新型甲醇合成催化剂 本; , 以提高甲醇的产量和质量 , 节省能源 , 降低成甲醇合成催化剂一般可分为锌铬催化剂、铜基催化剂、钯系催化剂和钼系催化剂;锌铬 ZnO /Cr 2O3 催化剂是一种高压固体催化剂 , 由德国 BASF公司于1923 年第一开发研制胜利;锌铬催化剂的活性较低 , 为了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 , 操作温度必需在 590 K 670 K;为了猎取较高的转化率 , 操作压力必需为25 MPa35 MPa,因此被称为高压催化剂;锌铬催化剂的特点是 : a 耐热性能好 , 能忍耐温差在 100 以上的过热过程 ;b 对硫不敏锐 ; c 机械强度高 ; d 使用寿命长 , 使用范畴宽 , 操作掌握简洁 ; e 与铜基催化剂相比较 , 其活性低、 挑选性低、精馏困难 产品中杂质复杂 由于在这类催化剂中 Cr 2O3 的质量分数高达 10%,故成为铬的重要污染源之一;铬对人体是有毒的目前该类催化剂已逐步被剔除 . 铜基催化剂是一种低温低压甲醇合成催化剂, 其主要组分为 CuO /ZnO /Al 2O3 名师归纳总结 Cu2 Zn2 Al ,由英国 I C I公司和德国 Lurgi公司先后研制胜利;低 中 第 6 页,共 10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压法铜基催化剂的操作温度为 210 300 , 压力为 5MPa10 MPa,比传统 的合成工艺温度低得多 , 对甲醇反应平稳有利;其特点是 : a 活性好 , 单程转化率为 7%8%; b 挑选性高 , 大于 99% , 其杂质只有微量的甲烷、二甲醚、甲酸甲酯 , 易得到高纯度的精甲醇 ; c 醇的合成主要使用铜基催化剂;耐高温性差 , 对硫敏锐;目前工业上甲由于铜基催化剂的挑选性可达 99%以上 , 所以新型催化剂的研制方向在于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改善催化剂的热稳固性以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新型催化剂的争论大都基于过渡金属、珍贵金属等 , 但与传统 或常规 催化剂相比较 , 其活性并不抱负;例如 , 以珍贵金属钯为主催化组分的催化剂 , 其活性提高幅度不大 , 有些催化剂的挑选性反而降低;铜基催化剂是甲醇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催化剂 , 但是由于原料气中存在少量的 H2 S、 CS 2 、 Cl 2 等 , 极易导致催化剂中毒 , 因此耐硫催化剂的研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爱好;天津高校 Zhang Jiyan 研制出 MoS2 /K2 CO3 /MgO2 Si O2 含硫甲醇合成催化剂 , 温度为 533 K, 压力为 8 . 1MPa, 空速 3 000 h- 1, H2 CO =1 . 42, 含硫质量浓度为 1 350 mg/L, CO 的转化率为 36 . 1% , 甲醇的挑选性为 53 . 2% ;该催化剂虽然单程转化率较高 , 但挑选性只有50%,副产物后处理复杂 , 距工业化应用仍有较大差距;催化剂各组分功能催化剂各组分功能: CuO:经过复原以后成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存在于CuO-Cu的活性界面上;ZnO:稳固活性中心 Cu+亚铜;保持 Cu铜微晶的高度分散;活化H2增加催化剂吸附氢气的速率;吸取合成气中的毒物吸取后以 ZnX存在;Cu/ ZnO 界面形成特殊的活性中心有理论认为反应是双功能,Cu,ZnO参加不同的步骤,构成总的机理;ZnO使 Cu的特俗晶面或外表缺陷得到稳固;Al 2O3:对合成反应没有催化活性,但是 Al2O3 含量在 10%左右的时候,催化剂的晶体尺寸削减,铜的外表和催化剂的总外表的比值最大,活性最好;另外仍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稳固性加入 Al2O3 可以形成作为分散剂和隔离剂的铝酸锌而防止铜粒子的烧结,是高分散 Cu/ ZnO 的稳固剂石墨:焙烧之后加入,便利冲模压片成型,具有光泽感;催化剂失活名师归纳总结 催化剂失活 :催化剂的活性是打算甲醇合成新工艺开发胜利与否的关键第 7 页,共 10 页因素之一;甲醇生产过程中, 常会发生催化剂中毒、高温烧结等现象, 这些非正常现象既缩短了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又影响了甲醇的质量;影响催化剂使用寿命的因素许多 , 包括热失活、积炭、中毒失活、污染失活、强度下降等;-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热失活 :催化剂的烧结和热失活是指由高温引起的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变化;高温除了引起催化剂的烧结外 , 仍会引起催化剂化学组成和相组成的变化;半熔、晶粒长大可引起催化剂比外表积的下降等;虽然 CuO/ZnO/Al2O3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活性好、挑选性高 , 但由于甲醇合成反应的放热量大简洁造成铜基催化剂失活 , 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缩短 , 因此如何提高铜基催化剂的热稳固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精脱硫技术的普遍使用 , 热失活愈来愈成为影响催化剂寿命的主要因素;争论发觉 , 热失活问题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解决 : 一是在三组分催化剂中添加一种或两种助剂 ; 二是改进制备方法;通过试验挑选 , 发觉锆的添加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和稳固性;杨意泉等在 Cu-Zn-Al 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添加适量的氧化锆助剂 制得 Cu-Zn-Al-Zr 催化剂 , 它对 CO的吸附量大于 Cu-Zn-Al 催化剂对 CO 的吸附量;中毒失活 :由于某些有害杂质的影响而使催化剂活性下降称为催化剂中毒 ,这些物质称为毒物;毒物一般来自进料中的杂质;通过争论铜基催化剂的失活缘由及再生方法, 发觉失活催化剂中有硫、镍和积炭存在 , 外表显现铜 粒长大现象 , 且毒物完全破坏了催化剂原有的外表结构;在目前的工艺中 , 导致甲醇合成催化剂中毒失活的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硫及硫的化合物 ; 2 氯及氯的化合物 ; 3 羰基金属等金属毒物 ; 4氨; 5 油污;其中 , 硫是最常见的毒物 , 也 是引起催化剂活性衰退的主要因素 ,它打算了铜基 催化剂的活性和使用寿命;对于硫中毒机理 , 通常认为是 H2S和活性组分铜反应生成的 Cu2S掩盖了催化剂的外表 , 因堵塞孔道而使催化剂活性丢失;其他失活 :合成甲醇时 , 较大的比外表积是铜基催化剂有较高催化活性的必要条件 , 而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就更为重要;冯元琦等认为 , 铜基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存在于被复原的 Cu-CuO界 面上 , 在合成甲醇的原料气中含有 H2、CO等复原物 质, 甲醇合成的温度也正好适合于 CuO复原,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这部分作为活性中心的界面会越来越 小, 从而使催化剂逐步丢失活性;当然, 催化剂失活的缘由是错综复杂的 , 催化剂失活并不仅仅按上述分类的某一种进行 , 而往往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缘由引起的;所以 , 在生产中确保原料气的质量、尽量削减杂质 特殊是毒物 的含量、优化生产操作 , 对延长甲醇合成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极其重要的;催化剂中毒催化剂中毒:甲醇合成铜基催化剂对硫化物极其敏锐,中毒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铜与硫生成硫化铜而丢失活性,其中毒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的表层中毒,属流 - 固相非催化反应;表层中毒后的催化剂在使用中,反应组分须扩散通过其失活层到达活性面,对内扩散过程的影响极其严峻;通过争论说明,新奇催化剂中的铜以高分散的 CuO形式存在,锌以高分散的 ZnO2 形式存在;而失活催化剂中显现少量的 CuS、ZnS,而且显现较尖锐的单质铜的衍射峰,失活催化剂中铜晶粒大小为 *10-9m,这说明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显现硫中毒现象;工业生产过程中,原料气中的硫和镍是造成甲醇催化剂失活的缘由之一;工业实际生产也说明,对原料气进行精脱硫可以有效地延长甲醇催化剂寿命;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0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催化剂的再生:采纳 H2O、CO、CO 2 、H2、NH3、H2O2、HNO 3处理,和二氧化 碳、乙醚超临界洗涤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失活催化剂的比外表积有 所增大,而且催化活性也有肯定程度的提高;用酸溶后再制备的催化剂活性与 试验室制备的新催化剂活性接近,这种方法是对甲醇催化剂进行再生的较好方 法,而在制备技术方面仍有待进一步争论;催化剂的改进争论说明 , 最正确铜锌比为 3:2w, 载体碱性提高和 La 助剂的加入都使得 Cu向催化剂外表富集和外表 Cu/Zn 比的提高 , 同时 La 的加入也大大提高了催化 剂的稳固性;5 甲醇合成的新工艺三相床甲醇合成新工艺我国三相床甲醇过程争论始于1989 年;华东理工高校于1998 年完成了鼓, 泡淤浆反应器冷态模拟试验, 并于 2000 年初与上海焦化合作完成了工业侧线热态模拟试验;该试验的胜利, 标志着完全采纳国产催化剂和惰性热载体的三相甲醇合成工艺的争论在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开发阶段;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国家将会加大三相床甲醇合成技术的开发力度, 以促进三相床技术在甲醇生产特殊是联合循环发电工艺中的应用;本文较为具体地介绍了此次热态模拟试验的过程 , 并争论了热态模拟试验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原料气由上海焦化甲醇车间侧线引出;由于受厂方冬季生产条件的限制 , 系统压力达不到原热模试验方案的要求 5. 0MPa , 实际反应压力在 MPa范畴内;具体试验条件如下 : 催化剂 : 80120 目 C302铜基催化剂 , 其中 80100 目约占 85%, 用量 40kg; 惰性溶剂 : 医用液体石蜡 , 用量 100L; 反应温度 : 210255.; 压力 : 2. 53. 2MPa; 质量空速 : 45007500L STP / kg#h ; 气体组成 :H20. 64, CO0. 31, CO20. 03, 其余为 N2和 CH4;按肯定的复原程序对催化剂进行复原;复原终止后 , 引入原料气于反应器内进行甲醇合成反应;反应期间 , 由于高温、高气速操作 , 需由液体石蜡补给泵定期补充液体石蜡;原料气组成和反应器出口气体冷凝后的组成由气相色谱分析;反应器出口气体经冷凝后 , 进入气液别离器 , 别离后的气体排至气柜中 , 冷凝液放至粗甲醇贮槽中 , 待甲醇与液体石蜡别离后 , 分别收集甲醇和液体石蜡;生物质秸秆气合成甲醇生物质合成燃料甲醇技术总体化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生物质热化学气化制生物质气及合成气;其次部分为合成气在肯定压力和温度下催化合成燃料甲醇;根据生物质热化学气化过程使用的气化剂的不同,将气扮装置分为四类;第一类为空气气化炉,气化剂为空气;产生42-7 56MJm;3 的低热值生物质气,主要用于供暖、做饭、锅炉、干燥及动力;其次类为氧气气化炉,气化剂为氧气,产生 1092189MJ-m;3 的高热值生物质气;主要用于管网,工艺热源;目前仅有第一类气化炉到达商业化阶段,其他类装置仍处于试验室或示范阶段;根据气扮装置内部结构划分,气名师归纳总结 化炉可分为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类;固定床气化炉又分为下吸式、上吸式、横吸1;不第 9 页,共 10 页式、高兴式四种类型:流化床气化炉分为单床、双床、循环床三种类型”-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管采纳哪种类型的气化炉,均可生产生物质气,但生物质气质量差异较大,其中下吸式和循环床气化炉生产的生物质气较适合于合成燃料甲醇;参考文献1 刘志坚,廖建军,谭经品,等二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的 方法田石油炼制与化工,2000, 319 : 5861CuO-ZnO催化剂制备 I :制备2 李桂英,胡常伟Fe 助剂对 CuoAI_,03 催化剂上 COH2 合成甲醇影响的争论叨天然气化工, 2005, 303 : 13-16 3 阴秀丽,常杰,汪俊锋,等CuZn A1Mn催化荆上 COC02加氢合成甲醇特性研名师归纳总结 究田燃料化学学报,2004,324 :492-497 第 10 页,共 10 页- - - - - - -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担载型MoC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剂加氢转化反应性能研究——学年论文.docx)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