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2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 资源ID:26172388       资源大小:169.12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2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022 年 3 月)第一单元 我们四周的物体1.1发觉物体的特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我们四周存在着很多不同的物体,这些物体都具有肯定的特点;2可以用一些科学词汇来描述物体的特点;科学探究目标1用各种感官观看和描述不同的物体;2用两两对比的方法对物体进行观看;科学态度目标 进展进一步争论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物体,它们具有肯定的特点,可以满意不同的需要;【教学重难点】重点:用观看和比较的方法对物体的特点进行描述;难点:学会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观看,学会用科学词汇描述物体特点;【器材预备】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同学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课件等;【板书设计】发觉物体的特点看大小、颜色、外形两两对比观看法闻气味摸表面粗糙程度掂轻重【教学过程】一、聚焦1导言:同学们,你们喜爱玩猜谜语的嬉戏吗?那我来说你来猜;(出示谜语:体形 有圆又有方,皮肤有白又有黄,发觉哪个字写错,立刻摇头来帮忙;谜底:橡皮)2你为什么猜它是橡皮呢?(同学可以从橡皮的颜色、外形、用途来表述自己的理由;);3每个物体都有它不同于其他物体的特点,我们要学会发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它的特点,再让别人猜猜它是什么吗?4我们怎样才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点,一起来学习;(板书:发觉物体的特点)二、观看物体(一)观看一个物体 我们如何发觉物体更多的特点呢?(要认真观看)而且仍能把它精确地描述出来呢?这节课我们2应当怎样观看呢?回忆一下我们在上学期学习过的观看植物的方法,谁来说说;利用眼、鼻、手等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看(特殊提示同学在未经老师答应的情形下,不能用嘴接触任何物体);(板贴:眼睛看、鼻子闻、手摸,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训练)3老师出示要观看的物体,逐个熟识 块、纸片、木块、一次性塑料杯;8 种物体:玻璃珠、螺母、乒乓球、橡皮、泡沫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4现在, 我们挑选一个自己喜爱的物体来观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物体的特点;5同学汇报,老师总结出描述物体特点一些科学词汇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二)对比观看两个物体1刚才大家发觉了物体的一些特点,你们想发觉物体更多的特点吗?2例如:我们要观看木块有什么特点,可以先将木块与乒乓球对比,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木块是正方体,乒乓球是球形,它们的外形不同,所以说外形就是物体的一个特点;这种方法叫两两对比观看法;然后把木块再分别与螺母、橡皮、泡沫块、纸片、一次性塑料杯依次比较观看,看你能不能发觉木块更多的特点;3随机抽取同学表述如何去做;4 4 人一组,通过小组合作,将物体进行两两比较,看看有没有更多的发觉;5怎样具体记录物体的特点呢?我们先来看看活动手册吧!()老师示范活动手册的使用:投影展现实物,指导同学先填写日期;(物品名称可替换)()指导同学填写记录表格;6. 沟通评判“我的记录” ;“ 我画的记录” ;( 1)请同学到展台展现并介绍( 2)同学相互评判观看和记录的是否精确;( 3)老师小结:记录时要真实、精确;单;7出示班级记录表单,沟通观看到的信息;在同学沟通过程中,老师补充班级记录8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觉?9老师总结:通过两两对比观看,我们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点;10通过观看比较活动,我们对木块已经特别熟识了,谁来描述一下木块的特点?比一比谁描述得最好;三、小结、延长1谁来说说我们怎样才能发觉物体更多的特点?2要想更全面、更精确地描述物体,应当怎么做?3课后,同学们也可以依据物体的特点编一些小谜语让别人猜,这样可以锤炼自己的 观看才能和描述才能;第 2 课谁轻谁重教案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点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用权衡、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 确程度不同;2轻重和大小适当的物体可作为称量的标准物;科学态度目标:进展进一步争论物体的爱好和愿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熟识到权衡、称量等方法的精确程度不同;教学重点:1质量是物体的基本特点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2用权衡、称量等测量方法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导致比较结果的准 确程度不同;教学难点: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测量并记录 教学具预备: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外形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简易天平 1 台 含称量盘 、同样大小的回形针如干、同学活动手册每组 3 条记录单、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2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学随记栏一、复习导入,聚焦概念展现上节课用到的各种物体(乒乓球、木块、橡皮 ),提问:“ 看一看我们观看过的这些物体,我们怎样知道它们的轻重呢?二、环绕概念,实践探究” 让同学说说如何知道物体的轻重;用不同的方法比较 5 个物体的轻重并排序;1推测物体的重量;( 1)出示 5 个物体 :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相同材质和外形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推测轻重之前,第一让同学认真观看比较这几个物体的外形及大小;(其中,木块和塑料块的大小一样,两个橡皮的材质和外形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块大)( 2)支配同学依据自己的想法推测排序结果并记录下来;排序方法采纳先提问“ 我们怎样记录排列的次序呢”,引导同学争论记录方法,在此过程中老师将同学争论的方法统一为一种, 比如用数字表示轻重,数字越小,表示越轻,即同学认为最轻的物体,就用 1 表示,认为其次轻的,用 2 表示,最重的,用 5 表示;预备一张记录单发给每个小组,填好推测结果后贴在黑板上(这样便于对比较的结果进行争论);勉励同学说说推测的理由;( 3)对每组的排序进行比较,将同学的争论聚焦在 的?同样大小的木块和塑料块,你们又是如何推测的?“ 对于两块橡皮,你们是如何推测”这类问题上,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摸索; 适当时, 做简要的小结,说明推测有可能不准,我们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来判定物体的轻重,比如,权衡和称量;2权衡不同物体的轻重;( 1)掂重;同学亲自动手权衡5 个物体,感受5 个物体的轻重,这时需再次将比较的然后结果记录下来(提示同学统一用数字来表示轻重);分发给同学一条记录单进行记录,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现比较;(3称量物体的重量;2)掂重后,先小组研讨,再环绕数据全班研讨;( 1)第一要确定标准物;老师通过多媒体屏幕出现几个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同学,该选什么样的物体作为标准物呢?“比较重的物体可以吗?比如玻璃珠;”“比较大的物体可以吗?比如乒乓球;”通过这样的引导,促使同学在对比中发觉,应当挑选比较轻的、小的、简洁放在盘子中的物体作为称量的标准物;依据同学的争论结果证明,回形针的大小和轻重比较适合作为标准物;( 2)说明称重方法;将一个物体放在简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个放入回形针(虽然这里不强调“左物右码” ,但仍建议给同学养成“ 左物右码”的习惯),直到天平平稳;数出放入的回形针数量,依据回形针的数量比较物体的轻重,并记录称量结果;称量后,学生要依据回形针的个数来给5 个物体的轻重排序并记录下来;( 3)再发给同学一张新的记录单进行记录,然后贴到黑板上进行展现比较;( 4)同学用称量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记录;三、研讨数据,获得概念1班级汇总完成后,要先组织同学分别查看三次排序的结果,小组内争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然后将小组的数据向全班同学汇报;同学可能会发觉,自己小组三次结果可能都不一样,其他小组三次排序的结果也不尽相同;21.世纪 *训练网2接下来,小组内要先争论三种比较轻重的方法中,“哪种方法的排序结果更精确” ,从而转入对不同测量方法精确程度的探讨;推测是猜的,不太精确; 不同的人感觉可能不同,权衡也不准;权衡次数多了,简洁乱;用简易天平称量是比较精确、比较科学的方法;四、应用概念,拓展延长在探究活动中,同学已经发觉了大小相同的木块和塑料块,轻重是不一样的;以此为基础给出问题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属碗一样重吗?同学先相互沟通,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引导同学联系之前的试验结果说出判定的理由,再举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轻重可能不同等;五、小结今日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回想一下今日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老师在班级记录单上做记录;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板书设计:2. 谁轻谁重推测 权衡 称量第 3 课熟识物体的外形教案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很多物体具有固定的外形,外形是物体的基本特点之一;2物体的外形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科学探究目标:1用简洁的方法就可以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外形有所不同;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科学态度目标:1进展对物体进行争论的爱好;2认同物体的特点是可以被观看和测量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外形,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也不同;教学重点:知道很多物体有固定的外形,并且从“ 占据空间” 的角度懂得外形是物体的重要特点之一;教学难点:探究多种“ 平铺 ” 方式,意识到物体外形会影响其平铺的方式;教学具预备:有肯定高度的方盒子、大小相同的乒乓球和木块如干、橡皮如干、螺母如干、布袋(内装一个乒乓球和一块橡皮)、课件、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 几种物体吗?“ 称一称 ” 的方法比较了几种物体的轻重;仍记得是哪(同学回忆:乒乓球、木块、塑料块、大橡皮、小橡皮)2出示小布袋;不打开布袋,你能猜猜里面装的是哪两种物体吗?是怎样猜到的?引导同学用“摸 ” “看 ”的方法进行推测,依据“ 外形 ” 判定布袋内的物体是乒乓球和橡皮;3出示另外两种物体 也是物体的重要特点; 木块和螺母,让同学说说这两种物体是什么外形;强调外形4引出课题;今日我们一起来熟识物体的外形;(课件展现推测的方法及四种物体的外形)(板书:熟识物体的外形)5提出问题;这里有四个同样大小的方盒子,要想把这四种不同外形的物体分别装进里面, 怎样才能装得更多呢?同学沟通装盒子的方式,老师规定统一用“ 平铺一层”的方式进行;(课件演示:“平铺一层”)二、探究将物体平铺在盒内的方式 1演示平铺的方法,记录数据;怎样平铺一层乒乓球呢?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平铺的方法,并且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课件演示平铺的方法及如何填写表格)2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四种物体分别平铺在盒内,并且将数据记录下来;比一比,哪组最快,哪组装得最多;3分组活动终止后,老师将各小组的数据填写在班级记录表单中;三、研讨:“外形 ” 对物体占据空间的影响4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观看班级记录单:有什么发觉吗?引导同学发觉:每个小组乒乓球和木块数量都一样,而螺母和橡皮的数量就不一样了;这是怎么回事呢?2沟通展现“ 摆放 ” 的方式: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物体都是怎么摆放的吧;( 1)各小组将摆放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标清数量;共同体验:螺母和橡皮以特定的方式摆放,真的能够都摆进盒子吗?师生共同确认上 述问题后,将数据写在对应的摆放方式旁边;( 2)乒乓球和木块只有一种摆放方式;螺母、橡皮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摆放方式不 同,装的数量也不一样;3分析研讨:为什么会这样呢?( 1)同一种物体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状况不同;引导同学分析:乒乓球和木块每个侧面都是一样的,所以怎么摆都一样,摆的方式只有一种,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会有变化,螺母 铺的 “面 ” 外形不一样,所以平铺一层的数量也不一样,橡皮 样;( 2)不同外形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 躺 ” 着摆和 “立 ” 着摆是不一样的,用来平“ 躺” “立 ” “侧 ” ,装的数量都不一摸索:为什么乒乓球能摆进盒子的数量比大小差不多的木块少这么多?分析:由于形 状的缘由,乒乓球没有将盒子铺满,中间有间隙,所以装得少;(假如同学认为是由于“ 乒乓球 ” 比 “木块 ”大而造成上述结果,老师可以进行演示试验:与木块同样大小的空心塑料块和乒乓球可以装同样多的沙子,说明乒乓球与木块大小一样,也可以将两个相同的烧杯装同样多的水,将乒乓球和木块轻轻按入水中后,看两个烧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样;)四、拓展、延长以螺母 “ 躺着 ” 平铺一层和“ 立着 ” 平铺一层为例,引导同学摸索:盒子真的被填满了吗?说说你的看法;板书设计:3.熟识物体的外形第 4 课给物体分类教案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明白分类是科学争论的一种重要方法;2依据物体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更清楚、有序地熟识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2明白给物体分类时,依据的特点不同,分类的结果会有所不同;科学态度目标:1连续进展对物体进行争论的爱好;2认同物体可以依据某一特点被归类;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 ,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身边的各种信息;教学重点:能够依据一个特点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明白科学精确的分类需要将标准细化;教学具预备:乒乓球、大木块和小木块、与木块大小和外形相同的塑料块、大螺母和小螺母、大橡 皮和小橡皮、塑料杯、泡沫块、玻璃珠、纸片、不干胶贴纸、记号笔、印有圆圈的白纸、学 生活动手册、如干个带有两个大圆圈的小组记录单、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5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小伴侣到超市想买酸奶,你能帮他找到酸奶吗?(播放课件,选几个同学说一说自己在超市怎样找到酸奶的)2我们也观看了很多物体的特点,面吗?你能描述一下吗?这些不同物体的特点有相同的方(同学依据前几节的活动手册和班级记录单描述前几节课上观看的物体特点)3我们能不能用一种特点作为标准给它们分类,以帮忙我们更好地明白它们;(板书:给物体分类)二、给物体分类 1描述物体特点,确定分类标准;( 1)老师分发活动器材,同学拿出活动手册;( 2)说说自己方案以什么特点作为标准进行分类,并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2初次体验分类并为物体编号;( 1)引导同学依据制订的分类标准进行首次分类活动(全班统一确定一种相对简洁的 分类标准,如:大小),将物体放在小组记录单的圆圈中;( 2)引导同学发觉使用实物摆放的方法不便于同时开展不同标准的分类,并且这种方 法的分类结果无法悬挂展现,不便于沟通;(同学摸索,商议改进方法;)( 3)指导全班同学依据统一标准为物体进行编号;我们有什么方法进行编号呢?上学期,我们在比较恐龙大小的时候,有个编号的方法 可以帮忙我们;我们也来给这些物体进行编号吧;(同学依据相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编号)3开展小组分类活动;( 1)小组总结物体特点;观看前几节的记录单,你们都发觉了物体哪些方面的特点?(同学发觉有大小、外形、轻重、粗糙或光滑、透亮或不透亮等方面的特点,依据物 体大小进行分类的活动已经做过,不再重复)( 2)依据特点制订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上;(同学制订分类标准,明确分类标准,将小组制订的分类标准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中,一张记录单填一种标准)( 3)小组合作开展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将分类结果以物体编号的形式填写在小组记录单不同的圆圈里)( 4)老师适时指导同学填写小组记录单;( 5)同学悬挂展现小组记录单,并遮拦住分类标准部分;(同学遮拦住分类标准,并向全班同学展现小组记录单)4解密活动;( 1)全班共同解密各组的分类标准;通过观看小组记录单的分类结果,逆向分析分类标准是哪种特点,并说明理由;( 2)相应小组进行展现揭秘,说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结果;三、沟通研讨 1大家是依据物体的哪些特点分类的?同学通过沟通发觉分类有很多方式,但是不管哪种方式分类的标准,都是物体比较典型的、有共性的特点;2依据同一特点分类,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你发觉在哪个相同标准的分类中有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 统一?同学通过沟通发觉,有些相同分类标准的分类结果要想达成一样,仍要有相同的细化标准界限;以轻重这一特点为标准的分类,不同于大小的比较;同样的物体有大有小,可以通过比较得出结论,但是对于轻重这一特点,在制订标准的同时仍要细化轻重标准的界限,也就是说只有将标准制订得更精确,才能进行更精确科学的分类;3依据发觉细化小组记录单的分类标准,确定关于轻重的分类界限,再次调整轻重的分类;6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四、完成个人、小组、班级记录单内容 1同学完成个人活动手册;2各小组共同完善小组记录单;3师生完善班级记录单;设计意图:老师指导同学填写并修改完善记录的过程就是梳理和总结本课学问的过程,从而完成本课教学目标;4观看生活中身边的分类;我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分类给我们带来帮忙呢?是哪些方面的分类?是如何给我们带来 帮忙的?(播放课件,同学依据课件演示分别说说是哪些方面的分类,又是如何帮忙我们便利 生活的)板书设计 4.给物体分类特点分类标准教案细化标准第 5 课观看一瓶水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水有很多可被感知的特点,如无颜色、无气味、会流淌、透亮等;2水和洗发液一样,都可以被盛放在容器中;与木块等物体相比,水没有固定的外形;科学探究目标:1学习观看水的方法,能用眼看、鼻闻、手摸等方法比较水与洗发液、木块的不同之 处和相同之处;2能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看,能用语音简洁描述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3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4在老师指导下能够回忆和反思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态度目标:1情愿倾听他人观点,乐于表达自己观点;2乐于参加小组合作探究,主动参加合作学习活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熟识到水是宝贵资源,需要珍爱和爱护;教学重点:水无颜色、无气味、透亮、会流淌、没有固定外形;教学难点:水无固定外形,外形是物体的重要特点,也是固体与液体的主要区分;教学具预备:水、乳白色洗发液、不同外形的透亮容器、木块、活动手册、观看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 导入:老师出示一瓶矿泉水,请同学们说一说瓶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关于水你都知道 什么?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观看;(板书:观看一瓶水)(同学观看矿泉水)二、观看比较水与洗发液 1观看方法的争论 出示洗发液的瓶子(撕掉上面的标签),请同学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同学可能会 猜是沐浴露、洗手液,适当夸奖生活中善于观看的同学,告知同学是洗发液);怎样比较观 察水和洗发液?老师引导同学回忆前几节课学习中用了哪些观看方法;同学提议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手摸 (由于洗发液不能食用,在此老师要准时提示不能用“ 尝 ” 的方法,强调任何场合都不能用“ 尝” 的方法);(同学观看比较矿泉水与洗发液并回答老实的问题)7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2同学观看水和洗发液的不同和相同( 1)看一看 老师提问:大家一起来观看水和洗发液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同学分组观看并汇报;老师引导同学关注它们颜色的不同,以及可以通过什么方法知道;(乳白色与无色,透亮与不透亮,对比观看)老师板书:记录同学的汇报;( 2)闻一闻 老师提问:水和洗发液仍有什么不同?怎样才能知道它们的气味不同呢?同学提议闻一闻;老师示范闻的标准操作方法,并指出这样做对安全的重要意义;(闻的标准操作方法:打开瓶盖,左手持瓶身,右手从瓶口上方将空气扇向鼻子,闻 到气味即可盖上瓶盖;)同学动手操作并汇报;老师板书:记录同学的汇报;( 3)摸一摸 老师提示:水和洗发液除了颜色、气味不同,它们用手摸起来一样吗?怎样证明洗发 液要比水光滑?再用拇指摸一摸;老师讲解手摸对比方法:用玻璃棒在洗发液中沾一下,滴到食指上,再用拇指搓捻;用同样的方法把水滴在另一只手的食指上,搓捻后进行对比;同学动手操作并汇报;老师板书:记录同学的汇报;3总结水与洗发液的异同 老师引导同学回忆活动的过程和观看的结果,并总结水和洗发液的相同和不同,并记 录在班级记录单上;水:无颜色、无气味、透亮、能流淌 洗发液:乳白色、有香味、不透亮、能流淌(播放课件,老师引导同学回忆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过渡:通过观看比较发觉水和洗发液有相同之处也有着很多不同;假如把它们和木块 比较又会有什么发觉呢?三、观看比较水、洗发液和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1不同 老师把洗发液和水分别倒入不同外形的瓶子里让同学与木块对比观看;同学沟通观看结果:( 1)它们放进容器的方式不同,水与洗发液能流淌,木块不能流淌;( 2)水和洗发液的外形随容器外形发生变化,没有固定外形,木块的外形不随容器的 变化发生转变;老师板书同学观看结果;(播放课件,让同学观看三个图片并摸索问题)2相同 老师引导同学观看比较水、洗发液、木块有没有相同之处;同学观看、沟通;老师引导同学再次观看上面的现象,发觉尽管水和洗发液在不同容器里外形不同,但 它们仍旧有外形,只是外形不固定;老师板书:它们都有外形;(播放课件,看图摸索问题)3总结水、洗发液与木块的不同和相同 老师请同学依据板书总结它们的不同和相同;同学发表观点:我们发觉尽管水、洗发液的外形可以变化,木块外形不变,但它们都 有外形;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播放课件,回忆探究过程,反思探究结果,总结固体、液体的不同)四、完成班级观看记录单和活动手册1老师请一位同学到台上执笔,全班同学一起依据观看结果共同完成班级记录单;2老师指导同学依据班级记录单,完善自己的活动手册第 1 课内容;3拓展延长回家后完成活动手册上“ 看谁流得快”活动;(播放课件,完成信息的整理和摘录)板书设计:5. 观看一瓶水第 6 课它们去哪里了教案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看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形;2能用放大镜观看较小的物体;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科学态度目标:1熟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看现象;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看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教学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看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形;教学具预备:为同学预备:3 个装水的透亮杯子、3 个小玻璃盒、放大镜、搅拌棒、小勺、食盐、红 糖(块状)、小石子、同学活动手册等;21 世纪训练网版权全部 老师预备:同学试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 一、教学导入,聚焦问题1问题导入;( 1)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熟识了水,谁仍记得水都有哪些特点?( 2)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水仍有一个本事,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形你们仍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在这里,同学可能会依据一些生活体会,提到“ 溶解 ” 这个词)( 4)全部的东西放入水中,都能被溶解吗?(课件展现一些生动的溶解现象)2聚焦问题;假如我们把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盐、红糖或小石子会发生变化吗?二、学习新课,探究发觉1描述并记录现象;( 1)师:老师为每一组都预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认真地观看它们分别是什么 样子的?老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课件出示三种被观看的物质)( 2)小组成员分头观看,沟通汇报;( 3)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入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们准备怎么做?9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4)同学分组研讨,拿出试验方案,老师加以指导;指导要点:使同学明确要用小勺来取物质,放入等量的水中,然后悄悄地观看这些物质进入水中的情形,并与物质之前的状况进行对比;提示同学不能晃动水杯;在物质进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棒充分搅拌,让物质与水充分混合;搅拌停止后,再次观看、对比物质的变化情形、混合液的情形以及杯底的情形;同时,老师仍要提示同学将观看结果准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可以用文字表达,也可 以通过图画来表示;要特殊强调没有变化与有变化同样重要,全部观看结果都要记录下来;( 5)同学小组试验观看并做好记录;( 6)老师巡察和指导;2研讨沟通,达成共识;( 1)把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看到了什么现象?引导同学分别描述 3 种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形,询问同学哪些发生了变化、哪些没 有发生变化,并对比 3 种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加以说明,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 解了,小石子在水中没有溶解;(播放课件)( 2)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逝 ” 了吗?引导同学在说出自己判定结果的同时,说出支持自己观点的理由(结合生活中的体会 和试验现象来说明);盐放入水中后,盐水是咸的,说明盐仍在水中,只是看不见,红糖放 入水中后,水是有颜色的、甜的,说明糖仍在水中,只是看不见(课堂上不答应同学品尝,“ 咸 ” 和 “ 甜 ” 是基于生活体会);同学归纳的 三、课堂小结、扩展延长 1通过我们的争论你有哪些收成?谁情愿来谈一谈?2课堂伊始,大家说俩人很多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仍有哪些东 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爱好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课跟大家共享;(播放课件)板书设计:6.它们去哪里了溶解第 7 课熟识一袋空气教案教学目标:科学学问概念目标: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亮的气体;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很多不同的特点,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科学探究目标: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争论空气的特点;2空气的一些特点是可以被观看和描述的;科学态度目标:1进展同学对探究物质世界的爱好;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争论未知事物;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空气与人的生活亲密相关;教学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亮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一些相同的特 征;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争论使同学熟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争论方法进行 争论;教学具预备:同学预备:透亮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亮烧杯或塑料杯、同学活动手册等;老师预备:同学试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学问总结);教学过程:10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教学随记栏 一、聚焦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争论方法?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点的科学词汇?(老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二、探究(一)指导同学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看;(老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同学观看)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2老师引导:你们真聪慧!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板书:空气)3老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日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熟识它吧!(引 导同学说出“ 空气是看不见的” “摸不着的 ” “很轻 ” )4提问;( 1)要想争论空气,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2)空气在空中我们怎么争论呢?( 3)我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它“ 逮” 住呢?( 4)老师为大家预备了塑料袋儿,看一看、想一想,你有好的方法了吗?( 5)我们 “ 逮 ” 到了空气,你将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看空气的特点?(二)指导同学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1提问 . ( 1)可以用什么感官来观看空气?同学可能会想到用手“ 摸一摸 ” “捏一捏 ”,用眼睛“看颜色 ” “外形 ” “是否透亮” 用鼻子 “ 闻 ”等;(在同学沟通过程中,老师在黑板上贴:眼睛、鼻子、手,同时进行闻和摸的安全教育)( 2)引导:本单元我们曾经争论过什么物体呀?( 3)大家仍记得,水有哪些特点吗?( 4)我们从哪些方面描述了水的特点?( 5)我们争论水的时候,是将水与哪些物品进行比较争论的?( 6)现在,你能把空气与水和木块,再进行比较争论吗?看一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同学沟通观看到的信息,老师板书记录同学的发觉;2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点 . ( 1)提问:仍记得在第一课和第五课的时候,我们使用过的记录单吗?( 2)小组内争论,怎样描述空气的特点;( 3)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方法观看到这些特点的?同学: “ 用眼睛观看空气是透亮的、无色的、跟水是一样的”“跟水对比,水是流淌的,打开袋子,空气就跑了,说明空气也是流淌的” 等; 21 世纪训练网版权全部( 4)班级集体论证:“ 空气有什么特点” “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我摸不着空气”同学: “ 我观察这袋空气是透亮的,跟水一样” “我闻不到空气的气味等;( 5)提问:“ 在本单元中,我们从哪些方面熟识了物体” “可以用哪些词汇描述它们的特点 ”三、小结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棒,今日我们一起熟识了空气是无色、无味、透亮的气体,我们仍学习了科学的观看方法;期望同学们今后能用今日所学到的方法去观看其他的物体;21 训练网板书设计:7.熟识一袋空气11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2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无色无味透亮其次单元 动物1.我知道的动物学习目标:1.尝试学习有序表达一段话 渗透依据先样子后习性的次序,有序介绍一种动物;2.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说一句话或几句话;3.认真倾听 留意听介绍,依据听到的信息判定是什么动物;或补充不足的信息;学习重难点:1. 具体表达中能说出连缀的话语;2. 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学习预备:课件 板书设计:12.我知道的动物我知道的动物是 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它(喜爱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里等)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做一个嬉戏,老师来说一种小动物,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 好吗?它特殊可爱,长的又白又胖,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小尾巴,笑起来有三瓣嘴;它最爱吃青菜和胡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兔子)二、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新的小伙伴,你们熟识它们吗?师出现多种动物的图片,同学复习动物的名称;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形容小兔子的呢?1、兔子长的什么样?2.兔子有什么习性?(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要求“我知道的它的身体()它喜爱()它的眼睛()它爱吃()它的鼻子()它住在()它的耳朵()它的胆子(

    注意事项

    本文(2022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Q****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