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现代汉语通论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2.pdf
-
资源ID:26178874
资源大小:41.81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4.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现代汉语通论现代汉语语法概述参考答案 2.pdf
第四章语法参考答案第一节现代汉语语法概述(P172) 练习题一、汉语语法的总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汉语语法四个主要特点。汉语的特点是在跟印欧语的比较中表现出来的。它的总特点是: 不依赖于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而主要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总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语序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起重大影响。例如:电影导演 (偏正关系 )一导演电影 (述宾关系 ) 一本杂志 (偏正关系 )杂志一本 (主谓关系 ) 2虚词的运用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有重要作用。汉语里的虚词十分丰富,作用也特别重要。例如:某些句法结构有没有虚词结构关系和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大学生” 是名词, 是个指称; 而“对大学生” 则是介词结构,表示某种动作的对象。3.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汉涪同类跟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动问除了主要做谓语,还可以做主语和宾语。例如:他们两夫妻吵架了。(作谓语 ) 吵架不是件好事。(作主语 ) 老王就喜欢吵架。(作宾语 ) 4.短语的结构跟句子的结构以及词的结构基本致。例如:结构类型短语词句子联合哥哥弟弟兄弟团结,团结,再团结。偏正牛皮箱子皮箱伟大的人民 ! 述宾管理家务管家欢迎新同学。述补说得明白说明高兴得跳起来。主渭年纪轻年轻我们上课。二、请以“不怕辣” “辣不怕”和“怕不辣”为例说明汉语语法语序变化的特点。语序是汉语句法结构中的一个主要的表达手段,同样的词排列顺序不同。句法结构关系也不同, 所表达的意义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怕辣”“辣不怕” 和”怕不辣” 三个句子。不、怕、辣排列的语序不同,其结构关系分别是:述(偏正) 宾结构、 主谓结构、 述宾 (偏正 )结构。从语义上看,其语义程度越来越深,这和否定副词“不”的语义指向有很大关系,“不怕辣”有被动承受的意味, “辣不怕”有主动承受的意味。因为这里的话题是明白的。而“怕不辣”则更加是主动的挑战,意思是越辣越好。三、汉语的量词使用有什么特点?量词最突出的语法特点有两个:一是汉语的量词一般跟数词结合使用。如一句、一根、一次, “句”“根” “次”都是量词。二是单音节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或强调”多”;如:句句根根直立、次次落空。四、汉语常常使用重叠手段。清举出几种实例:名词重叠: AA 式人人人处一一处处时时时AABB 式上下上上下下山水一山山水水动词重叠: AA 式看看看玩玩玩ABAB 式研究研究研究学习学习学习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3 页 - - - - - - - - - 形容词重叠:AABB 式漂亮漂漂亮亮认真认认真真ABB 式绿一绿油油红红彤彤A 甲 AB 糊涂糊里糊涂古怪古里古怪量词重叠:个一一个个条条条本本本五、简述汉语语法学史的历史分期。(一)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1898 年一 1936 年):以马氏文通问世为汉语语法学建立的标志。(二)汉语语法学的探索时期(1936 年一 1949 年):以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为划界标志,内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文法革新讨论阶段,着重于语法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探索;二是著书立说阶段,着重于汉语语法规律的探索,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文法要略和汉语语法沦:三部传统语法著作相继问世。(三)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时期(1949 年一 1978 年):以赵元任国语入门的发表为标志。(四)汉语语法学的创新时期(1978 年):以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和朱德熙现代汉浯语法研究的出版为划界标志。思考题一、有人说,汉语没有语法只有修辞,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这种说法不正确。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有其自身的语法构造。没有语法的语言是不存在的汉语是种历史悠久的语言已经发展得非常完善。如果没有语法, 我们无法想象汉族人民是如何来进行交际的。当然它的语法构造比之印欧语来讲。显得比较隐蔽。 就像一条地下河。 比较难以发现和把握。任何种语言在运用过程中又是不可能没有修辞的,所以有丰富的修辞也是我们汉语成熟的一个标志。二、有人认为:汉语语法是一种“意合语法”谈淡你的看法。意义决定形式。 所以, 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印欧语有明显的以形统意的特点, 看到了形态变化。就可以说明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但是绝对不能因为汉语少用形态,就断言汉语是“意合语法”好像汉涪没有也不需要语法形式似的。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 因为形态不等于形式,汉语存在大量的显性语法形式和隐形语法形式。印欧语大多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有表示数、格、时、体、态、性等的形态,而汉语的语法虽然不依赖于形态。但是,语序、虚词、重叠、轻重音等也是形式标志,可以有效地表现各种语法意义。比如“历史地理”有歧义,理解为偏正结构时,重音在”历史”上如果理解为联合结构,则没有重音。再比如“我没有看第一本”、 “第一本我没有看” 、 “我第一本没有看” 这三句话表面上好像差不多,有人就认为汉语没有什么语法制约”以任意组合。 其实刁;然 因为,每句话自勺话题是明显不同的词序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在语义和语用卜产牛差异。所以。说汉浯是意合语法是不对的对认识汉语语法特点是个误导。三、关于汉语语法总特点的流行说法是:“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这种说法显然足站在印欧语的立场上。什么叫”缺乏”:是应该有而没有。如果从印欧语来看汉语,就必然得出“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么个结论,而实际上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语法表现形式,特点也是跟其他语言相比较得出的。所以这种说法有失偏颇。如果站在汉浯的立场上也可说印欧语缺乏语序、虚词、重音等。这种表达显然是不台适的。例如汉语有特殊的助词系统。如体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 (的、吗、啊 )都是英沿没有的。汉语较少形态变化,所以往往靠语序和虚词等来表现语法意义。比如在短语里。主语在前。渭语在后: 主语在前, 名词中心语在后。 “树叶绿” 是主渭结构,“绿树叶” 是偏正结构,意思不同。一些虚词表示偏正关系,如“的、地”;些虚词表示并列关系。如”和、同、也” 。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3 页 - - - - - - - - - 四、关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语法学理论。你有什么看法?目前的汉语语法学理沦无论是形式语法、功能语法还是认知语法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我们的语法研究理论应该充分考虑到汉语语法的特点,应该在汉语语言事实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汉语特色的理沦与厅法来。相对印欧语来讲。汉语语法的形式比较隐蔽。而且形式并不具备普遍性,往往适应某些语法现象。 却解释不了另外一些语法现象;形式往往不带有强制性,它不具备印欧语语法那样的“刚性” ;相同的形式常常表示不同的意义,因此,形式很难作为一种衡量的标准。根据汉语的特点和客观规律,汉语语法研究可以语义为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并且致力于寻找对应的形式标记。中国的汉语语法研究有注重语义的传统,这一研究取向特别重视语义对句法的决定性作用,是以语义分析作为其标志的,并且进一步进行认知的解释。这种“语义语法”理论,继承了吕叔湘、朱德熙等为代表的中国语法研究的优秀传统,遵循从意义到形式的研究思路,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五、语法研究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说说你的体会。语法研究和学习的最终目标是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句法的强制性、 语用的选择性以及认知的解释性。1揭示语义的决定性,就是找出词语组合的语义条件。因为词与词的组合不是随意的,双方的语义选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例如:很有思想很有水平很有激情*很有房子很有桌子*很有衣服这两组语例,都属“很+有+N”结构,成立而不成立,这主要是因为“很”作为程度副词,它要求与之搭配的成分也都具有程度义。在上面语例中,“思想”等为抽象名词,具有程度强弱的可能性,“有思想”“有水平”“有激情”等都属主观评价,表示抽象属性,这都是有程度义的;而“房子” 等具体名词, 不可能有程度的属性, “有房子”“有桌子”“有衣服”都属客观陈述,表示具体存在,这都是没有程度义的。因而前者能与“很”组合,后者不能与“很”组合。2语义对句法起决定作用,但是,一旦句法结构形成,也会对语义起反制约作用。不妨以副词“才”为例:八点钟才起床(时间晚 )起床才八点钟(时间早 ) 六十分才录取(分数高 )录取才六十分(分数低 ) 三十岁才结婚(年龄大 )结婚才三十岁(年龄小 ) 可以看出,不管原来的时间、分数、年龄是多少,只要进入“X+才+Y ”中 X 的位置,就必然表现出数量“大、高、早, ”的倾向,只要进入“X+ 才+Y ”中 Y 的位置,就必然表现出数量“小、低、晚, ”的倾向,这充分表现了句法结构对语义的强制性。3除了从语义、句法方面对一个语法现象进行描写外,我们还要探讨语用的选择性和认知的解释性。 语用的选择性,体现了具体语境中人们对语言对象的选择。例如, “一条鱼”和 “一尾鱼”, 虽然结构相同, 指称对象也相同, 但人们在什么时候用 “条”, 什么时候用 “尾”,这是随语境而变化的。强调整体性,就用“条”;突出活动性,就用“尾”。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3 页,共 3 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