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学概论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文本.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文学概论中心电大网上教案活动文本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今日下午我们利用一点时间共同探讨一下这门课程的期末复习和 期末考试的问题;这门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作为文学理论的 一门课程,它的学习是跟我们的文学类的课程有着特别亲密的关系;假如说我们有不少同 学在第一学期也就是春季入学的同学,假如没有接触文学类的大量课程,但是我们仍旧有 这样肯定的文学的常识的积存;从小到大我们阅读了一些文学类的体裁,虽然我们接触很 少的文学作品,但大家确定看过一些电影、戏曲,那里与文学有着必定的联系;现在讲的 文学课程的理论层次对其它文学样式如电影、戏剧有肯定的指导作用;所以我们在这里探讨学习和复习的问题有许多感性的熟识能够对我们的学习有理论的 支撑;这门课程大家反映比较难,难的主要问题是我们这门课程理论性较强,这在我们学 习过程中有一个与其它课程学习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在学习时既要留意实践,又要 重理论的摸索;所以在这门课程起初开设的时候有过这方面的争辩,究竟是在低年级学仍 是在学了其它文学课程以后再开;但有一些观点认为,学了这门课程对后面的文学理论的 课程有了肯定的指导,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当说不管怎么样的支配,总有它肯定 的学习方法、复习方法、应对考试的方法;所以今日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我们曾经对文学概论课程的主要情形,作了概要性的介绍,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 基本情形已经有了一些明白,对课程的主要基本理论应当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线索,对这 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有了一些感性熟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课程的一些重点问题、难点 问题有了熟识;虽然说已经明白了一些基本情形,但在详细教案的把握中,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仍是 普遍反映课程有肯定的难度,感觉理论性的东西过多、偏难,特殊惧怕考试;这里有必要 再把重点问题梳理一下,再讲讲学习和复习应当留意些什么问题,考试应当留意哪些问 题;这门课程的资源情形,我们已经作过特地介绍,在文字资源中,文字资源 文学 概论由王一川主编,中心广播电视高校出版社出版;同时我们仍制作了九讲录象课,由 王一川教授主讲;我们仍特殊编制了文学概论课程考核说明,对各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制 作了形成性考核作业册,规定了一些与课程直接相关的题目让同学们进行日常性学习与摸索;就教材而言,各章的重要内容,基本上反映在各章的 的“ 本章提要 ”是这样描述的:“本章表达文学概念与文学理论问题;“本章提要 ” 中;比如第一章文学具有三种含义:文章和博学,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一切语言性符号;文学的现代含义在于,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品,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 的艺术样式;历史上存在过多种文学观念:模拟论、有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文学的属性是全部文学所具有的共同特性;”文学理论的当今特点集中表现为普遍适用性与零散性之间的冲突;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有: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索问题、亲自实践;第一章主要表达了四个主要问题,就是第一,文学的含义;其次,文学观念,准确地说也就是文学应具有的共同的特性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即文学的属性问题;第三,文学理论的当今特点;第1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假如每一章的学习都能够理出这样清楚的线条,学习的成效就会很好;每一章的重点 内容清理出来了,就需要将这些重点内容所包含的理论要点提炼出来;比如关于文学的属 性问题,教材主要讲了三个问题,即1文学出现为语言蕴藉 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这就是说,要抓住每章的“ 提要 ” ,再将提要中的重点内容仍原于文字教材的相关要点的表述,这样有重点、有要点的学习;比如刚才提到的 文学的属性 问题;主要三方面:语 言蕴藉、生存体验和社会境遇;(1)文学出现为语言蕴藉;文学是以语言为基本的符号形式的,因而语言可以说是文 学的一种最为基本的属性;不过,语言在文学中的存在方式与在一般语言中不大一样;在 文学领域, “ 蕴藉” 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语言状况;(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的语言蕴藉决不是简洁地为自身的,而是要表现个 体的生存体验;语言蕴藉只有当其服务于个体生存体验的表现性需要时,才具有意义;这 可以从三方面去懂得,即:第一,文学总有所表现;其次,文学以个体为视角;第三,文 学指向生存体验;(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文学在以语言蕴藉去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时,总是留意直接或 间接地出现个体生存体验所得以生成的社会境遇;社会境遇是由地理环境、种族生活、社 会大事、人际关系和生活场景等构成的详细生活情境与际遇;无论是善于于再现的小说和 剧本仍是善于于表现的诗和散文,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再现社会境遇;我们可以对文学的属性做出界定:文学作为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是社会境遇中个体生存体验的语言蕴藉;简 言之,就属性而言,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上面说的是怎样把握重点与要点的问题,下面说说学习中常常会涉及的“ 示例 ”问题;刚才说到 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有:体验作品、阅读理论、读解文化、思索问题、亲自 实践; 目前在学习中有一种倾向,就是常常讲案例教案,老师的教与同学的学,都强调“ 案 例” ,但在实践中,往往是理论与实际脱节,同学们反映的学习难正是由于在学习的过程 中,只留意理论要点的堆砌和排列,忽视将详细的文学文本用理论予以阐发,就使得理论 被束之高阁,文本只是作为个案强调特殊性;这是一个方面的表现;另外,不少同学不读 作品或很少读作品,由此带来的问题是缺乏感性熟识;第三个方面的表现是,读了作品只 是一般层面的读读而已,没有深化摸索其中的问题,就是只是字面上的愉悦,没有意蕴方 面的注视;这个问题很普遍,文学概论课程的学习,假如没有作品作为支撑,学习是相当困 难的;在这方面,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其实我们的文字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用了许多的实例,进行个案实证分 析,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忙我们懂得、领悟相关的理论表述;比如教材中:艾青 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当用嘶哑的喉咙唱歌:这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这永久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顺的清晨 然后我死了,2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由于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在教材中是文学历史观念中表现论的理论阐述中提到的一个实例,但作为文学作品,它也应有文学属性的相关特性;文学出现为语言蕴藉;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许多,在学习中;老师和同学都应留意这些文学实例,留意教材中 的分析,将理论阐述和文学个案结合起来;有了重点,有了要点,又有一些实例,学习和复习就好多了,其实仍有一个问题也是 很关键的,就是学习要有联系性;教材共有九章内容,这九章内容彼此是相互联系的,学习时可以一章一章学,一个要 点一个要点把握,但当这些问题学过以后,就必需将问题联系起来熟识;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 作、文学阅读、文学批判,这些章节彼此是联系的;从理论阐述开头,熟识文学理论的形 态,到文学的存在样式、文学的传播形式、文学的元素符号、文学的表现方式、文学作品 的产生过程、文学作品的消费形状、文学的各种形状,再到文学的评判鉴赏,这样一个完 整的过程;第一章 文学与文学理论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的含义 文学的属性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对象 文学观念的内涵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文学含义的历史演化;文学的原初含义 文章和博学;文学的狭义 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文学的广义 一切语言性符号;2文学的现代含义;文学在现代学术机制中;文学作为现代跨文化沟通的产物;文学 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3文学理论的含义;二、基本把握 : 1文学的外部特点: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文学要表情达 意;2历史上的文学观念:模拟论;有用论;表现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重点把握 3.文学再现社会境遇;文学的属性 :1.文学出现为语言蕴藉;2.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文学理论的当今特点 与学习途径: 1文学理论的当今特点;2文学理论的学习途径;其次章 文学文本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文本的含义;文学文本层面和出现类型;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3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文本与文学文本:1.文学文本是独立自主的语言系统;2.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 3.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2文学文本层面:1中国文学文本层面论;2西方文学文本层面论;二、基本把握:1文学文本特点:1.语言系统; 2.表意; 3.蕴藉; 4.阅读期望; 5.开放;2文学文本层面;(1)语言层;(2)形象层;(3)意蕴层;(4)余意层;(5)衍意层;3文学文本的文化类型;高雅文化文本;大众文化文本;民间文化文本;文学文本的 文化互渗;重点把握 :再现型文本及其特点 表现型文本及其特点 象征型文本及其特点 文学文本的多元出现 第三章 文学媒介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媒介的含义;媒介先行的详细内涵;文学媒介的作用;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化;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文学媒介的含义;2媒介先行的详细内涵 二、基本把握:1文学媒介的历史演化: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大众媒介;网络媒介;2文学媒介的特殊意义:文学媒介规定文学形象的内涵;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成效 的产生;重点把握 :文学媒介的特点 1.涉义性; 2.物质性; 3.中介性; 4.语境依靠性;第四章 文学语言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汉语形象的内涵及其不同的修辞形状;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语言在文学中的角色:语言是文本的物质现实;语言是意义的现实处所;语言再现 自身;语言是文本美的一种现实表达;二、基本把握:1文学语言的含义;文学语言是经过了作者加工和提炼的“ 文学文本中的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是一种富有文采的语言;2汉语形象的修辞形状:文言与白话;书面语与口语;杂语与独白;双声语、互文4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性;重点把握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生疏化;语境化;蕴藉性 第五章 文学形象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形象的含义;文学意象、文学意境、文学典型的特点;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文学 “意象 ” 的由来;2文学意象的演化:古典文学中的意象;现代文学中的意象;3文学意境的演化: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现代文学中的意境;4文学典型的演化:西方文学中的典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典型及其演化;二、基本把握:1文学意象的象征内涵;2文学意境的内涵;3文学典型的内涵;重点把握 文学意象的特点:指意性;示意性;模糊性;文学意境的特点:情境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文学典型的特点:独创性;历史性;多义性;感染性;第六章 文学体裁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体裁的含义;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各种文学体裁的类型;【考核要求】一、一般明白:1诗的界说;2散文的界说;3小说的界说;4剧本界说;二、基本把握:1诗的类型:抒情诗和叙事诗;格律诗和自由诗;2散文的类型: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谈论性散文;3小说的类型: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4戏剧文学的类型:悲剧;喜剧;正剧;5文学与音乐、绘画、戏剧、影视的区分和汇通;重点把握:诗的特点:语词凝练新颖;结构跳动简约;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剧烈;散文的特点:语言运作自由;结构形散神聚;表述对象广泛;抒写真情实感;小说的特点:语言包涵伸展;表达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建构时空情境;戏剧文学的特点:语言富于个性和动感;结构紧凑;冲突冲突尖锐;影视文学的特点:语言的视觉性;蒙太奇结构;动态的造型性;5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七章 文学写作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写作及其意义;文学写作中的作者;文学写作的过程;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文学写作的含义;2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3历史上的作者角色论;4文学写作状况:高雅文化创作;大众文化制作;民间文化传承;文学写作中的借 鉴;二、基本把握:1文学写作的个体意义;2文学写作的社会意义;3文学写作的世界意义;4作者的语境条件:历史情境;意识形状氛围;文学资源场;文学创新需要;重点把握:作者的主体条件:个体体验;想象力;语言敏锐;拟想读者;文学写作过程:储备;发生;构思;成文;第八章 文学阅读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阅读的含义;文学阅读中的读者;文学阅读的过程与成效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文学阅读内涵:读者;语境;文学文本;读解;2文学阅读状况:高雅文本阅读;大众文本阅读;民间文本阅读;二、基本把握:1文学阅读的个体意义;2文学阅读的社会意义;3文学阅读的世界意义;4读者的主体条件:阅读期望;语言阅读;形象感受;意蕴品味;5读者的文本条件:隐含的读者;呼唤结构;空白点;重点把握:读者的语境条件:读者与同时代语境;读者与跨时代语境;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文学阅读过程:发生阶段;进展阶段;高潮阶段;后效阶段;文学阅读成效:个体成效;社会成效;文化沟通成效;第九章 文学批判 学问与才能考核点 文学批判的类型与模式;文学批判者;文学批判写作;6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考核要求 一、一般明白:1批判者角色:学院型;媒体型;读者型;2批判者与作者;二、基本把握:1批判者主体条件:审美感受力;理性分析才能;文学史眼光;2文学批判类型:审美观赏型批判;理性认知型批判;道德教化型批判;消遣消遣型 批判;3文学批判模式:传记批判模式;社会历史批判模式;心理分析批判模式;语言批判 模式;文化批判模式;4文学批判文体类型:(1)以诗论诗式;(2)评点式;(3)评传式;(5)随笔式;( 6)论文式;重点把握:文学批判写作程序:(1) 反复阅读文本;(2) 查找突破口;(3) 条理化;(4) 确定结论;(5) 文字表述;关于考核问题 1关于考核考核依据:本考核说明是依据文学概论课程教案大纲及中心广播电视高校 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王一川主编的文学概论文字教材编写的;2考核要求:本课程主要考核同学对文学与文学理论、文学文本、文学媒介、文学语 言、文学形象、文学体裁、文学写作、文学阅读、文学批判等问题懂得与熟识的才能,检 查同学在具有肯定的文学史学问、文学阅读积存的基础上,对文学现象的判定与感悟能 力;考核的目的是,引领同学实事求是地、根据文学的基本规律和自身特点,对文学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增强同学学习文学类课程的爱好,为后续的大量文学类课程的学 习奠定肯定的基础;考核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明白、基本把握、重点把握;一般明白,主要指对教材中 介绍的一般性学问、方法等有一个大致的明白,知道有一个说法就可以;基本把握是指对 所要求的内容要能够做到运用较为敏捷,对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能够既知其然,又要 知其所以然;重点把握是指对所要求的内容在基本把握的基础上做到对学问的融会贯穿,方法的把握上能够娴熟运用,谙熟于胸;(论述题的体型)3考核形式:本课程采纳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形成性考核与期末总结性考试两者的比例分别为20%和 80%;形成性考核内容与形式由中心电大统一布置,共支配4 次,每次均按百分制评阅,四次成果平均分的20%记入总成果;期末总结性考核亦按百分制评阅,其成果的 试形式;80%记入总成果;期末总结性考核形式为闭卷考4试卷类型及其结构:期末总结性考核的基此题型为:单项挑选题、多项挑选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各题型所占分数比例分别为:10% 、20%、 10%、20% 、40%;如按把握程度划分就:一般明白 20%、基本把握 40%、重点把握 40%;5考试时限:本课程期末总结性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这段时间大家复习时应当留意哪些问题:做为理论性的课程学习是比较困难的,困难在于理论观点过多,论述阐释需要有肯定的规律的次序,同时又要把握肯定的基本素材,7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8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在这样的情形下的学习的确有难度;复习时留意:第一,对教材文字表达部分的通读;当 然现在时间很短了,我们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有重点的把握问题,在小册子中规定了重点 把握的内容,凡是重点把握的内容大家肯定要仔细地读教材,这个环节确定不能少;第 二,在重点理论问题学习、阅读、复习的基础上肯定要留意结合实例,假如理论阐述的内 容不结合一个实例,你的理论背记是特别困难的,假如你的理论阅读学习到了肯定的程 度,又有一个实例结合进来,你的理论学习就不是很孤立的;第三,在复习的时候肯定要 留意去写,不要就一般性的看;你肯定要把要点写下来,论述所结合的实例的基本的东西 写下来,这样你把要点、分析有层次的列出,这就会使你的复习落到实处;我们教材中、小册子中列了一些实例,但期望大家要自己熟识文本,只有自己熟识的东西你才能运用的 自如,否就你用别人的材料把握起来有肯定的难度;要留意复习时肯定要留意把几章的内容串起来,这样使你对一个问题的把握不是在孤 立的情形下把握,而是把它们彼此联系在一起;复习时大家不要焦急,清理一下哪些问题是你平常根本就没有接触到的,有哪些是你 平常接触但没有留意的,有哪些问题是你留意了的;在复习时留意看小册子中黑体地方标 注出来的地方;当然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会常常遇到一些题目:如简答题和论述题只要你的回答的意思 是正确的,或者你的观点与我们的给分点不一样,但只要你对自己提出的观点能作到言之 有据,自圆其说我们也会给你一个相对高的分数;也就是说我们不期望你去背教材,期望 你用自己的摸索对文学现象进行理论的摸索和描述;而在综合分析题时要把观点和结合实 际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就行了;在期末考试前这段时间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发电子邮件或者在论坛中发贴提问;同学 们遇到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的,我会尽量帮忙大家;期望大家在学习中有所收成,在期末 考试中取得好的成果;这节课就到这里,感谢老师和同学们!再见!8 / 8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