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22-06-04 10:06:43 转载标签:训练 分类:术业有专攻一、导入今日教室里多了听课老师,大家紧急吗?先讲个笑话调剂一下气氛吧:有个领导在全厂职工大会上发言, 讲到某句话时, 台下立刻哄堂大笑;领导愤怒了, 又是拍桌子又是敲话筒,骂:“ 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连和尚也都有文凭,何况干部呢?”台下人一听,笑得更厉害了;这位领导究竟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起来看看;(投影幻灯片,让同学自己说出领导闹笑话的缘由)引得大伙发笑呢?我们一这位领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 不同的断句, 意思也截然不同;大家不妨再看看这句话(投影,让同学自己体会)好,为了防止扭曲意思,闹出笑话,我们真的不能小看断句了;那么,何为断句呢?二、介绍断句及考试说明对断句的考查断句就是给未加标点的文段标出停顿;古文原是不加标点的,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在句意终止时用“ ; ” 断开,叫“ 句”;在语意未完而需要停顿的地方用“ 、” 断开,叫“ 读”;古人很重视辨明“ 句读”,不能断句就无法读懂未断句的古书;断句才能,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从提高文言文阅读才能的角度看,就需要练习断句;这也是高考中显现断句考查形式的依据之一;这一考查表达了新课标的文言诵读要求,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这对培育我们的文言语感有积极的导向作用;20XX 年北京高考语文卷第11 题就显现了这种题型; (投影) 20XX 年江苏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文言断句题将显现在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40 分的加试题中,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6 分;并回答有关问题,4 分;断句只需用斜线表示,而不用加上详细的标点;实质上,这两个考查点是亲密联系的,能正确断句了,文段大致内容就能懂得了; 所以重点仍是在前者;我们最近的一些练习卷中已显现了相关的题目,但是大家做下来的情形却不是很乐观,例题一起来探讨一下;三、结合例题,介绍方法;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精确地为文言文断句呢?今日我们就结合请大家看下面一段文字(投影)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注】系援:作为绳梯攀援上去,这里指通过婚姻关系往上爬;愬:同“ 诉”,诉说,诉苦;董祁:范献子妹妹,嫁给董叔后,改称董祁;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纺:系;(一)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当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学问,顾及前后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下面,同学们就大声自由朗读,抓住文段中的重要实词,明白文意;提问,文段属于什么文体;明确:属记叙性文段;记叙性文段就会有人物大事,那我们先来抓住这些主要之点;提到的人物:董叔,叔向,董祁,范献子;这样肯定文中共提到四个人;再看大事;综观全文,说得是董叔想通过与范氏的婚姻关系往上攀援;再看结果;董叔自取其辱,仍被曾劝阻过这门亲事的叔向讽刺了一番;这样,我们完成了第一步基础工作读文段,通文意;(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其次步,就是在阅读中, 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由于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谈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显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 我”)、予、尔、汝(女) 、子、公、卿、君、如(表示“ 你”)彼、此、其、之;我们把这一步工作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我们不妨一起来找找例题中的名代词,先把其中的一些断句工作完成;(三) 懂得古文大意是抓关键实词,古文中的虚词也不能忽视了,由于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也可以做为断句的依据;1、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2、语首发语词:夫、盖、至如、如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3、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常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常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穿上下文意,就可断句;5、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就、然就、或、况、而况、且、如夫、至于、至如、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名师归纳总结 6、其它的如:以、于、为、就、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 而”第 2 页,共 4 页-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 字前面要断开)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看虚词,找位置;明确了这个规律,我们再接着完成我们的断句工作;(四) 实词虚词都在断句中派上了用场,那句式对我们有没有帮忙呢?当然有;古文中有很多特别句式, 者 也,是典型的判定句式;不亦 乎、何 为、安 哉(也)、孰与 乎、岂 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为 所 、受 于 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这些固定句式, 我们在断句时就要看清晰,千万别在不需要划斜线的地方去划条线哦,仍有一些固定结构:如 何,奈 何,如 何,得无 乎,无乃 乎,况 乎,何以 为,与其 孰如 ;都是我们断句的依据;我把这一步总结为明语法,辨句式;我们例题中没有涉及到上述特别句式,那我们就跳过去,接下去看方法;(五)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断句依据,我们仍要明白一点,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针、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呢,又为我们断句供应了便利;如醉翁亭记中“ 如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愚公移山中“ 子又生孙 没有这些结构;明确: 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修辞,巧判定;/孙又生子 /子又有子 /子又有孙” ;我们来看看例题中,有这样,我们也可以为它精确断句了,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明综合这些方法, 我们最终来给例题精确完整地断句;断句终止, 这段话的意思就更加清晰了;四、牛刀小试依据这几条方法,我们来尝试着为下面几句话断句;1、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2、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3、昔虢太子死扁鹊治而生之扁鹊曰我非能生死人者我能治可生者耳然不遇扁鹊亦不生矣如夫膏肓之病虽医和不能治矣五、课堂总结今日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留意之点,仅仅起帮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打算因素;起打算性作用的仍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学问和阅读浅易文言文才能的总的水平;而这些学问只能在平常的学习中不断积存;所以我们应当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常就应当多朗读,培育语感;做练习时,留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才能才能提高;不过大家也不用怕,考试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时由于时间限制,估量只会让我们断几句,不会很难;假如大家能按老师的建议去做,我想大家肯定能顺当通过这一关;六、布置作业;附:原文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 曰:"欲为系援焉; " 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 "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 "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译文:董叔想要娶于范氏 ,叔向说 ;"范氏富有 ,为和要和她成亲呢 ,董叔说想攀附她 .过了几天 ,董祁 于范氏 对范献子埋怨说董叔不敬重她 ,献子就把董叔抓起来绑在了院中的槐树上 .叔向经过的时候 ,董叔对叔向说 :" 你可以为我求情吗 .叔向说 :你想攀付的愿望达成了 .仍恳求什么呢“ 范氏富,盍已乎?”翻译: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或:范家富贵,为什么不停止婚事呢?1:疑问副词“ 盍” 及固定结构“ 盍 乎”;“ 盍” 是“ 何不” 的合音; “ 盍 乎” 应当翻译为“ 为什么不 呢?”实词“已” 的意思, “ 已” ,本义是停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用例有:“ 操蛇之神闻之 ,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 .汤问);“ 学不行以已”(劝学)在这 一句中可以译做“ 停止” 或“ 终止”、“ 取消” ;谓语动词“ 已” 后省略宾语现象;依据文段语境及文后注解中对“ 系援” 的说明,“ 已”字后应补出省略的 宾语“ 婚事”、“ 亲事” ;“ 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翻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实词 “ 执”与“ 纺”的意思;“ 执” ,本义是拘捕、捉拿; 语文课本中有: “ 被执至南” (梅花岭记) ;在该句中可以译做“抓” ;“ 纺” 字的意思在文后注解中已给出;谓语动词后宾语省略现象;“ 执 ” 与“ 纺” 之后要补出“ 之”,即“ 董叔”;“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翻译:(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仍恳求什么呢?对话中主语与宾语省略现象;谓语动词“ 欲” 之前 宾语“ 之(东西) ” ;要补出主语“ 子(你) ” ,之后要补出宾语前置现象;“ 又何请焉” 即“ 又请何焉”,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常常前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当将宾语移到动词后意义:晋大夫董叔意欲攀附贵亲,结果被晋正卿范宣子之子范献子绑悬于庭中槐树之上,叔向一语双关地嘲讽了他的“ 欲为系援” ;所记不过三言两语,却意趣横生, 好像给一心 “ 攀龙附凤” 者画了一幅巧妙的漫画,耐人寻味;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