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程序设计机器人大力士教学方案计划案.doc
-
资源ID:2622957
资源大小:1.66M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第10课程序设计机器人大力士教学方案计划案.doc
*-第10课 程序设计机器人大力士教学案一、提出问题 当今,日本盛行一种叫做“相扑”的比赛,比赛时两位大力士在一个圆圈内相互角力,一方把另一方推出圈外后就会获得比赛的胜利,如图10-1所示。你能做一个机器人大力士吗?让机器人去参加“相扑”比赛!二、联想图10-1 相扑运动 相扑机器人如果做成人形进行角斗是最理想的,但人形机器人的制作比较复杂,再去进行比赛就更难实现了。因此,我们利用上节课制作的机器人小车来制作机器人大力士。图10-2 机器人相扑三、要求 机器人相扑,如图10-2所示。 1. 机器人大力士不能出圈 2. 遇到对手时要相互角力 四、构建 机器人大力士在行走的过程中是不能主动出圈的,出圈后比赛就输了。要使机器人不出圈主要是要让机器人能够准确识别黑线,那机器人如何能够识别黑线呢?这就要依靠机器人的眼睛颜色传感器。图10-3 颜色传感器技能牌:颜色传感器EV3套装中提供了颜色传感器,如图10-3所示,颜色传感器就像机器人的眼睛一样,它可以识别颜色或光的强度。颜色传感器提供了三种功能:1、颜色 2、反射光线强度 3、环境光强度 机器人大力士主要利用颜色传感器的“反射光线强度”功能,它的原理是颜色传感器的发射端口将会发射红光,红光从物体反射回来被接收端口接收。我们会看到反射回来的百分比:0100。数值越小代表光线越弱,数值越大光线越强。这里要注意反射的数值会受到物体的颜色,材质或环境光线的影响。 颜色传感器安装: 颜色传感器的端口要朝下,如图10-4所示,并且要考虑到当前机器人测试的环境,如果安装到小车的前方就要注意环境光对传感器的影响。因此,为了将影响降到最低,我们通常将颜色传感器安装到机器人的车底,如图10-5所示。这样既可以避免环境光对颜色传感器的干扰,而且在机器人相互碰撞的时候也不会把传感器撞歪或撞掉。颜色传感器通过数据传输线连接到控制器输入端口3。 图10-4颜色传感器的端口朝下图10-5 颜色传感器安装到车底五、算法与程序: 算法:当机器人前进的时候,会始终通过颜色传感器检测地面光强,如果是白色地面机器人会一直前进;如果遇到黑线,机器人就会停止,后退并转向,然后朝其他方向继续前进,根据算法编写以下程序。 程序:1 选择“移动转向”模块。注意这里要选择“开启”选项,如图10-6所示,电机会一直转动。如果选择时间或角度,经过所设置的时间或角度后,电机会停止,这样机器人就会一直停下来。这是初学者经常会犯的错误,需要在编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设置好电机方向和电机功率的模块程序如图10-7所示。图10-6 选择“开启”图10-7电机模块以及电机参数 1. 选择“流程控制”类中的“等待”模块。在我们需要等待时间或等待一个条件时经常会用到这个模块,如图10-8所示。图10-8 等待模块2. 在“等待”模块中选择“颜色传感器”>“比较”>“反射光线强度”,如图10-9所示。在右上角端口设置为3,注意端口所设置的数值一定要与传感器连接的端口一致。这个模块的作用是:当条件不成立的时候会始终运行前一个模块的动作,一旦条件成立,就会执行后面的模块,我们经常会把它比喻成生活当中的门,当条件不成立的时候门是不开的,只能执行前面的模块;当条件成立时门就开了,就可以执行后面的模块了。图10-9 选择反射光线强度4. 阈值的输入 阈值是条件的比较值,在这里阈值应该是黑色和白色的中间值,举个例子,当黑色光值为40,白色光值为60时,我们会选择中间的一个值45或55。 如果在机器人前进的过程中,它测到的光值小于阈值,这时机器人会知道当前位置是在黑线上;当前光值大于阈值即认定为在白色区域上。由此我们就可以通过比较来判断当前的位置是白色区域还是黑线。技能牌:阈值的测量在EV3控制器中打开“port view”程序块,如图10-10所示。选择col-reflect功能,即“反射光线强度”功能。在端口查看中可以看到1端口颜色传感器的数值,数值范围是0100。测量的时候测两次,传感器放在白色区域读一次值,值为96,如图10-11所示。放在黑色区域读一次值,值为4,如图10-12所示。 测量值的大小要根据场地的材质,地砖和白色灯箱布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根据我所测量的光值,最终阈值取值为50。图10-10 打开“port view”程序块图10-11 读白色值图10-12 读黑色值 5. 检测到黑线后,让机器人停止,并向后退1秒,然后转向1秒,如图10-13所示。这里要设置一个让机器人向后退的动作,因为当检测到黑线后,机器人的位置已经处在黑线的上方位置,如果直接转动,很容易让传感器接触到圈外,这样机器人很容易出现走出圈的动作。图10-13 检测黑线后向后退1秒下载程序,在运行时,你可以看到机器人碰到黑线后会停下,并后退和转向,后退和转向的时间可以根据你的场地进行取值。当然,对于电机的控制你也可以把时间控制换为角度来进行动作。现在,你的机器人大力士可以上场比赛啦!六、优化与改进 机器人大力士可以在圆圈内行走,但是我们看到机器人不能自动找到对手,它只是随机的进行移动,这样我们会觉得比赛不是非常精彩。 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改进,利用乐高的超声传感器来找到对手并进行角力。 技能牌: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可以测量前方物体与机器人之间的距离,如图10-14所示。它的原理是超声传感器发出超声波,超声波从物体反射回来被超声传感器接收,根据声波发射与接收的时间计算出机器人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0255cm。图10-14 超声波传感器 1. 安装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的前方,将发射口一面朝前安装。如图10-5所示。这里要注意传感器的安装高度,不要安装的过高,要根据对方机器人的高度进行安装,否则会检测不到对手。将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控制器的输入口4,如图10-16所示。 图10-15 超声波传感器的安装 图10-16 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到小车上2. 算法与程序 算法: 机器人大力士在圈内旋转寻找对手,一旦发现对手,前进与对手进行角力,同时,机器人要随时检测黑线,不能超越黑线走出圆圈。 程序:1) 机器人旋转寻找对手,通过超声波来发现对手。将“等待超声波”模块中的单位设置为厘米(cm),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0255cm,在超声波距离小于30厘米时可以发现对方,如图10-17所示。距离远近可以视比赛场地自行调整。图10-17 等待超声波小于30CM 2) 发现对手后,要与对手角力,但是机器人始终要监测超声测距和地面黑线检测两个条件,因此,光值的判断不能使用等待模块,在这里我们使用切换模块。技能牌:切换模块 切换模块可以进行条件的比较或者是多种条件的选择。切换模块实际整合了程序设计中的分支语句和多条件选择语句,如图10-18所示。图10-18 切换模块用切换模块判断颜色传感器是否检测到地面黑线。当颜色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机器人后退并且转动;反之没有检测到黑线,机器人会向前行进0.2秒,如图10-19所示。 图10-19 切换模块控制机器人识别黑线并控制电机 3) 完整程序如图10-20所示,这是相朴机器人的完整程序。图10-20 相朴机器人程序 经过改进以后,机器人大力士就可以寻找到对手,并与对手进行角力,这将会让我们的相扑比赛变得更加精彩!七、实践与讨论 当我们测量黑线时,为什么光线强度值会小?_ _ 颜色传感器离物体的距离是否会影响光线反射回来的比值?如何影响? _八、拓展 利用颜色传感器的“反射光线强度”功能,让机器人小车可以沿着黑线行走,如图10-21所示。 提示:要使机器人小车能够顺利地走黑线,要调整颜色传感器与电机之间的轴距距离,把颜色传感器安装到车的前方,这样机器人小车走黑线的效果会更好! 图10-21 机器人小车走黑线 完整程序:如图10-22所示。图10-22 机器人小车走黑线 九、作业 利用颜色传感器的“颜色”功能,让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颜色,如检测红色时,让机器人发出语音信息“Red”。 提示:选择颜色传感器“颜色”功能后,机器人可以识别无颜色,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红色,白色和棕色8种颜色,分别用数值07来表示,如图10-23所示。另外,用颜色传感器的切换语句进行多条件比较会使程序变得十分简单。注意:当选择颜色传感器“颜色”功能后,传感器与被测颜色之间要距离很近才可以测量的准确。图10-23 07代表的8种颜色光电小车搭建图1. 轴销转接器2. 轴销转接器与圆销连接3. 轴销转接器与十字轴连接4. 颜色传感器5. 轴销转接器固定在颜色传感器上6. 制作对称的轴销转接器固下在颜色传感器上7. 机器人小车的底部8. 颜色传感器固定在机器人小车的底部9. 完成颜色传感器的安装超声小车搭建图1. 圆梁2. 圆梁与销连接3. 长销固定到圆梁中4. T型圆梁5. T型圆梁与圆梁连接6. 制作另一个T型圆梁7. T型圆梁固定到长梁上8. 超声波传感器9. 圆梁固定到超声波传感器上10. 机器人小车前面11. 超声波传感器固定到机器人小车前面12. 完成后的机器人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