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生理第一章名词解释与问答题答案.docx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11 级临本八班一、名词说明1. 是关于膜的分子结构的假说,其基本内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因而也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2. 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单纯扩散;3. 溶液中的带电离子,借助于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扩散,称为经通道易化扩散;4. 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通常是带电离子)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5.很多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并不直接来自ATP分解,而是来自 Na+在膜两侧的浓度势能差,后者是钠泵利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6. 胞质内的大分子物质以分泌囊泡的形式排出细胞的过程,称为出胞,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7. 大分子物质或物质的团块(细菌、细胞碎片等)借助于与细胞膜形成吞噬泡或吞饮泡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 , 称为入胞,如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8. 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才能,称为兴奋性;9. 细胞处于寂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跨膜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10.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假如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会发生快速的一过性的波动,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11. 在刺激的连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形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12.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显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13. 将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 收缩耦联;14. 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15. 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称为等张收缩;16. 骨骼肌受到一次刺激,先是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会显现一次机械收缩 , 称为单收缩;17. 每次新的收缩都显现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过程中,表现为锯齿形的收缩曲线,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18.刺激频率更高时,每次新的收缩都显现在前次收缩的收缩期过程中, 表现为机械反应的平缓增加,称为完全强直收缩;19. 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 称为前负荷;20. 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肯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21. 在肌肉开头收缩时才能遇到的负荷或阻力,称为后负荷;22. 肌肉收缩才能是指与负荷无关的、打算肌肉收缩效能的内在特性;主要取决于肌肉兴奋- 收缩耦联过程中胞质内 Ca2+的水平和肌球蛋白的 ATP酶活性;23. 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打算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为电紧急电位;24. 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肯定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25. 每个囊泡中储存的 Ach 量通常是相当恒定的,释放时是通过出胞作用,以囊泡为单位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名师归纳总结 26.细胞处于静息电位时,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负,这种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第 1 页,共 4 页27.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超极化;28.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29.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寂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复原,称复极化;-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30.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学习必备欢迎下载0.52.0ms 内完成,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称为峰电位;31. 很弱的刺激只引起细胞膜产生电紧急电位,当刺激稍强时,引发的去极化电紧急电位也能引起少 量的 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显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与电紧急电位叠加,形成局部 反应;四、问答题253细胞膜常见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1)单纯扩散, 如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的转运;(2)经载体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由载体介导的转运;(3)经通道易化扩散,如 Na+、 K- 和 Ca2+ 等 由通道介导的转运,与单纯扩散一样,均是被动过程;(4)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泵能分解 ATP 使之释放 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形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K+ 移入膜内的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式;( 5)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肠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取葡萄糖等,与 原发性主动转运不同的是这种物质转运不是直接利用分解 ATP 释放的能量, 而是利用来自膜外 Na+的高势 能进行的;( 6)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分泌递质等,属于出胞;而上 皮细胞、免疫细胞吞噬异物等属于入胞;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均为耗能过程;254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相同之处是,均不需要外力帮忙,也不消耗能量,是一被动过程;物质只能顺 浓度差和电位差净移动;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不同之处为,单纯扩散仅限于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是一种单纯的物理过程;易化扩散就是不溶于脂质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借助膜蛋白的帮忙进行的,可分为:(1)经通道易化扩散:如 Na+、K- 和 Ca2+ 等,特点为:高速度;离子挑选性;门控;(2)经载体 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特点为: 转运速率存在饱和现象;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结构特异 性;结构相像的溶质经同一载体转运时有竞争性抑制;255钠泵是镶嵌在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种特别蛋白质分子,它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其本质是Na+-K+ 依靠式 ATP 酶的蛋白质;作用是能分解 ATP 使之释放能量,在消耗代谢能的情形下逆着浓度差把细胞内的 Na+移出膜外,同时把细胞外的 K+ 移入膜内,因而形成和保持膜内高 K+和膜外高 Na+的不均衡离子分布; 其生理意义主要是: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 K+ 是很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钠泵活动能维护胞质渗透压和细胞容积的相对稳固;建立起一种势能贮备,即 Na+、K+ 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势能;其是细胞生物电活动产生的前提条件;也可供细胞的其它耗能过程利用,是其它很多物质继发性主动转运的动力;钠泵活动对维护细胞内 pH 值和 Ca+浓度的稳固有重要意义;影响静息电位的数值;256依据细胞膜上感受信号物质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不同,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可分为 3 类:(1)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较重要的转导途径有:受体-G 蛋白 -AC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和受体-G蛋白 -PLC(磷脂酶 C)途径; G 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的特点是:效应显现较慢、反应较灵敏、作用较广泛;( 2)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特点是:速度快、显现反应的位点较局限;( 3)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与前两种不同的是不需要 G-蛋白的参加;值得留意的是各条信号转导途径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形成所谓的信号网络或信号间的串话;25719 世纪中后期的生理学家用两栖类动物作试验时发觉,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或肌肉,均可引起肌肉的收缩,这种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才能,称为兴奋性,而由刺激引起的反应,称为兴奋,这是生理学上最早关于兴奋性和兴奋的定义;其中刺激是因,反应是果;实际上全部的活细胞和组织都有某种程度的对刺激发生反应的才能,只是灵敏度和反应形式不同;随着电生理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以及研究资料的积存,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又有了新的含义;大量事实说明,各种细胞在兴奋时虽有不同的外部表现,如肌肉细胞表现为机械收缩、腺细胞表现为分泌活动等,但在受刺激处的细胞膜都有一个共同的、最先显现的动作电位,肌细胞和腺细胞的外部反应都是由其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触发和引起的;所以,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受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共有的特点性表现;在近代生理学中,将兴奋性看作是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才能,而兴奋就是指产生了动作电位,或者说产生了动作电位才是兴奋;留意,并不是全部的细胞接受刺激后都能产生动作电位;凡在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称为可兴奋细胞;一般认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腺细胞都属于可兴奋细胞;258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寂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是膜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快速发生的膜电位的一过性波动;静息电位的形成缘由是在寂静状态下,细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胞内外离子的分布不匀称,其中细胞外液中的学习必备欢迎下载K+ 、磷酸盐离Na+、Cl-浓度比细胞内液要高;细胞内液中子比细胞外液多;此外,寂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 有通透性,而对其它离子的通透性极低;故K+ 能以易化扩散的形式,顺浓度梯度移向膜外,而磷酸盐离子不能随之移出细胞,且其它离子也不易由细胞外流入细胞内;于是随着 K+ 的移出,就会显现膜内变负而膜外变正的状态,即静息电位;可见,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 外流形成的 ,接近于 K+外流的平稳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峰电位和后电位,后电位又分为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峰电位的形成缘由:细胞受刺激时 ,膜对 Na+通透性突然增大 ,由于细胞膜外高 Na+,且膜内静息电位时原已维护着的负电位也对 Na+内流起吸引作用Na+ 快速内流 先是造成膜内负电位的快速消逝 ,但由于膜外 Na+的较高浓度势能 , Na+连续内移 ,显现超射;故峰电位的上升支是 Na+快速内流造成的,接近于Na+的平稳电位;由于 Na+通道激活后快速失活,Na+电导削减;同时膜结构中电压门控性 K+ 通道开放,K+ 电导增大;在膜内电-化学梯度的作用下 K+快速外流;故峰电位的下降支是 K+外流所致;后电位的形成缘由:负后电位一般认为是在复极时快速外流的 K+蓄积在膜外侧邻近,临时阻碍了 K+ 外流所致;正后电位一般认为是生电性钠泵作用的结果;259用阈刺激或阈上刺激刺激神经干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不一样,前者小于后者;同样的两种刺激分别刺激单根神经纤维时产生的动作电位幅度是一样的;由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是“全或无 ” 的,外界刺激对动作电位的产生只起触发作用,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后,膜内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就不再打算于原刺激的大小了,故动作电位的幅度与刺激的强度无关,而是取决于细胞内外的 Na+浓度差;而神经干是由很多条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记录的是这些各不相同的神经纤维电变化的复合反应,是一种复合动作电位;不同神经纤维的阈刺激不同,随着刺激不断增大,神经干中被兴奋的神经纤维数目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当神经干中全部的神经纤维都兴奋后,再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再增加了,故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肯定范畴内随着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与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 “ 全或无 ”并不冲突;260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1)所需刺激强度不同;局部电位是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产生的;而动作电位的产生必需阈刺激或阈上刺激;(2)膜反应性不同;局部电位只引起少量的 Na+通道开放,在受刺激的局部显现一个较小的膜的去极化;而动作电位发生时 ,大量的 Na+通道开放,显现一个较大的膜的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也较复杂;( 3)局部电位是等级性的,而动作电位是“全或无 ” 的;(4)局部电位没有不应期,可以有时间总和或空间总和;动作电位有不应期,不能总和;( 5)局部电位只能在局部形成电紧急传播;而动作电位能沿细胞膜向四周不衰减性传导(等幅、等速和等频);26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不同之处是:(1)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进行的,是已兴奋的膜部分通过局部电流刺激了未兴奋的膜部分使之显现动作电位;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实际上是“ 电 化学 电” 的过程;(2)冲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只能是单向传递,这是由它们的结构特点打算的;(3)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相对不疲惫的,且传导过程是相当 “ 安全 ”、不易发生 “阻滞 ” ;而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传递由于化学物质 Ach 的消耗等缘由易疲劳,且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的影响;( 4)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快;而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递有时间延搁现象; (5)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 有总和现象;“全或无 ” 的;而神经 -肌肉接头处的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262. ( 1)坐骨神经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的倒转和复原,是可兴奋细胞兴奋的标志;(2)兴奋沿坐骨神经的传导;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四周的传播;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在有髓神经纤维是以跳动式传导,因而比无髓纤维传导快且“ 节能” ; 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是“ 全或无 ” 式的,动作电位的幅度不因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3)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实际上是“ 电 化学 电 ”的过程,神经末梢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 Ca2+内流,而化学物质 ACh 引起终板电位的关键是 ACh 和 Ach 门控通道上的两个 -亚单位结合后结构转变导致 Na+内流增加;( 4)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是指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点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某种中介性过程,关键部位为三联管结构;有三个主要步骤:名师归纳总结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纵管系统对Ca2+的贮存、 释放和再聚积;第 3 页,共 4 页其中, Ca2+在兴奋 -收缩耦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5)骨骼肌的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导到终池 终池 Ca2+释放 胞质内 Ca2+浓度增高 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原肌球蛋白变构,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活化- - - - -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位点 处于高势能状态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肌节缩 横桥头部发生变构并摇摆短;肌肉舒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由于舒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因此肌肉舒张和收缩一样是耗能的主动过程;263前负荷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使其具有肯定的长度,称为初长度;而能产生最大 张力(正确收缩成效)的肌肉初长度,就称为最适初长度;肌肉产生张力或缩短,靠的是粗肌丝表面的横 桥和细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肌肉的初长度打算每个肌小节的长度,因而也打算了细肌丝和粗肌丝相重合 的程度,而这又打算了肌肉收缩时有多少横桥可以与邻近的细肌丝相互作用;在体肌肉基本上均处于最适 初长度,这一长度等于肌节为 2.02.2 m时的长度 ,当肌节处于这种长度时 ,粗细肌丝间的关系恰好使横桥 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 ,从而显现正确收缩成效;而小于这种长度时,两侧的细肌丝相互重叠或在一侧发生卷 曲而阻碍横桥的作用;大于这种长度时,粗细肌丝之间的重叠程度将逐步变小,使得肌肉收缩时起作用的 横桥数也削减,造成所产生张力的下降;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