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1学习知识重点情况总结.doc
-!高中数学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3)图示法(文氏图):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 R5、“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6、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子集个数为2n.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真子集:如果AB,且A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如果 AB, BC ,那么 AC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A= , AB = BA,AA = A,A= A , AB = BA.4、全集与补集(1)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SCsAA(2)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3)性质:CU(C UA)=A (C UA)A= (C UA)A=U(4)(C UA)(C UB)=C U(AB) (5)(C UA)(C UB)=C U(AB)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注意:1、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定义域补充: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注意: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为函数的定义域。)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注意:(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定义域一致;表达式相同 (两点必须同时具备)值域补充(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求函数的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 (2)、应熟悉掌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函数及各三角函数的值域,它是求解复杂函数值域的基础。3.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 y=f(x) , (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 y=f(x),(x 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 即记为C= P(x,y) | y= f(x) , xA 图象C一般的是一条光滑的连续曲线(或直线),也可能是由与任意平行于Y轴的直线最多只有一个交点的若干条曲线或离散点组成。(2) 画法:A、描点法:根据函数解析式和定义域,求出x,y的一些对应值并列表,以(x,y)为坐标在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P(x, y),最后用平滑的曲线将这些点连接起来.B、图象变换法: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即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和伸缩变换、对称变换:(1)将y= f(x)在x轴下方的图象向上翻得到y=f(x)的图象如:书上P21例5 (2) y= f(x)和y= 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如(3) y= f(x)和y= -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如、平移变换: 由f(x)得到f(xa) 左加右减; 由f(x)得到f(x)a 上加下减(3)作用:A、直观的看出函数的性质;B、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解题的思路;C、提高解题的速度;发现解题中的错误。4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5映射定义: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AB”给定一个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对应,那么,我们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说明: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集合A、B及对应法则f是确定的;对应法则有“方向性”,即强调从集合A到集合B的对应,它与从B到A的对应关系一般是不同的;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6、函数的表示法:常用的函数表示法及各自的优点:1 函数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注意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函数图象的依据:作垂直于x轴的直线与曲线最多有一个交点。2 解析法:必须注明函数的定义域;3 图象法:描点法作图要注意: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化简函数的解析式;观察函数的特征;4 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应能反映定义域的特征注意:解析法:便于算出函数值。列表法:便于查出函数值。图象法:便于量出函数值补充一:分段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在不同的范围里求函数值时必须把自变量代入相应的表达式。分段函数的解析式不能写成几个不同的方程,而应写成函数值几种不同的表达式并用一个左大括号括起来,并分别注明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注意:(1)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2)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补充二: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 y=fg(x)=F(x),(xA) 称为f是g的复合函数。7函数单调性(1)增函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注意:1、函数的单调性是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的性质,是函数的局部性质;2、必须是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总有f(x1)<f(x2) (或f(x1)f(x2))。(2) 图象的特点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A) 定义法:1 任取x1,x2D,且x1<x2;2 作差f(x1)f(x2);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u=g(x) y=f(u)y=fg(x)增增增增减减减增减减减增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如下:复合函数单调性:口诀:同增异减 注意:1、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4)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常用的结论函数与的单调性相反;当函数恒为正或恒有负时,与函数的单调性相反;函数与函数(C为常数)的单调性相同;当C > 0(C为常数)时,与的单调性相同;当C < 0(C为常数)时,与的单调性相反;函数、都是增(减)函数,则仍是增(减)函数;若且与都是增(减)函数,则也是增(减)函数;若且与都是增(减)函数,则也是减(增)函数;设,若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则、都是增函数,而是减函数.8函数的奇偶性(1)偶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2)奇函数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注意:1、 函数是奇函数或是偶函数称为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奇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函数可能没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2、 由函数的奇偶性定义可知,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则x也一定是定义域内的一个自变量(即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总结: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1 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2 确定f(x)与f(x)的关系;3 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有时判定f(-x)=f(x)比较困难,可考虑根据是否有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完全相同;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若有单调性,则其单调性恰恰相反.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若为偶函数,则.若奇函数定义域中含有0,则必有.定义在关于原点对称区间上的任意一个函数,都可表示成“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和(或差)”.如设是定义域为R的任一函数, 则,.复合函数的奇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既奇又偶函数有无穷多个(,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一个数集).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消参法等,A、如果已知函数解析式的构造时,可用待定系数法;B、已知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这时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围;当已知表达式较简单时,也可用凑配法;C、若已知抽象函数表达式,则常用解方程组消参的方法求出f(x)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0页)(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一、指数函数(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1根式的概念: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0。注意:(1)(2)当 n是奇数时, ,当 n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正数的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2)(3)注意:在化简过程中,偶数不能轻易约分;如(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即 a>0且a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0<a<1a>1 图像性质定义域R , 值域(0,+)(1)过定点(0,1),即x=0时,y=1(2)在R上是减函数(2)在R上是增函数(3)当x>0时,0<y<1;当x<0时,y>1(3)当x>0时,y>1;当x<0时,0<y<1图象特征函数性质共性向x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函数的定义域为R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函数的值域为R+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非奇非偶函数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过定点(0,1)0<a<1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当x>0时,0<y<1;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当x<0时,y>1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a>1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增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当x>0时,y>1;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当x<0时,0<y<1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注意: 指数增长模型:y=N(1+p)x 指数型函数: y=kax3 考点:(1)ab=N, 当b>0时,a,N在1的同侧;当b<0时,a,N在1的 异侧。(2)指数函数的单调性由底数决定的,底数不明确的时候要进行讨论。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幂的大小,同底找对应的指数函数,底数不同指数也不同插进1(=a0)进行传递或者利用(1)的知识。(3)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可将底数去掉只看指数的式子,值域求法用单调性。(4)分辨不同底的指数函数图象利用a1=a,用x=1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5)指数型函数:y=N(1+p)x 简写:y=kax二、对数函数(一)对数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a 底数, N 真数, 对数式)说明:1. 注意底数的限制,a>0且a1;2. 真数N>0 3.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2、两个重要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2)自然对数:以无理数e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3、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对数式 指数式对数底数 a 幂底数对数 x 指数真数 N 幂结论:(1)负数和零没有对数(2)logaa=1, loga1=0 特别地, lg10=1, lg1=0 , lne=1, ln1=0(3) 对数恒等式:(二)对数的运算性质如果 a > 0,a 1,M > 0, N > 0 有:1、 两个正数的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和2 、 两个正数的商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正数的对数差3 、 一个正数的n次方的对数等于这个正数的对数n倍说明:1) 简易语言表达:”积的对数=对数的和”2) 有时可逆向运用公式3) 真数的取值必须是(0,)4) 特别注意: 注意:换底公式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 (二)对数函数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a>0,且a1)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注意:(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如:,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a>0,且a1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对数函数(a>0,且a1)0 a 1a 1图像yx0(1,0)yx0(1,0)性质定义域:(0,) 值域:R过点(1 ,0), 即当x 1时,y0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是增函数当x>1时,y<0当x=1时,y=0当0<x<1时,y>0 当x>1时,y>0当x=1时,y=0当0<x<1时,y<0 重要结论:在logab中,当a ,b 同在(0,1) 或(1,+)内时,有logab>0;当a,b不同在(0,1) 内,或不同在(1,+) 内时,有logab<0.口诀:底真同大于0(底真不同小于0).(其中,底指底数,真指真数,大于0指logab的值) 3、如图,底数 a对函数 的影响。 规律: 底大枝头低, 头低尾巴翘。4考点:、logab, 当a,b在1的同侧时, logab >0;当a,b在1的异侧时, logab <0 、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由底数决定的,底数不明确的时候要进行讨论。掌握利用单调性比较对数的大小,同底找对应的对数函数,底数不同真数也不同利用(1)的知识不能解决的插进1(=logaa)进行传递。、求指数型函数的定义域要求真数>0,值域求法用单调性。、分辨不同底的对数函数图象利用1=logaa ,用y=1去截图象得到对应的底数。、y=ax(a>0且a 1) 与y=logax(a>0且a 1) 互为反函数,图象关于y=x对称。5 比较两个幂的形式的数大小的方法:(1) 对于底数相同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2) 对于底数不同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比商法来判断.(3) 对于底数不同也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则应通过中间值来判断.常用1和0.6 比较大小的方法(1) 利用函数单调性(同底数);(2) 利用中间值(如:0,1.);(3) 变形后比较;(4) 作差比较(三)幂函数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为常数2、幂函数性质归纳(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2)>0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0,+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1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0<<1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3)<0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0,+)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x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y轴右方无限地逼近y轴正半轴,当x趋于+时,图象在x轴上方无限地逼近x轴正半轴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y=f(x),使f(x)=0 的实数x叫做函数的零点。(实质上是函数y=f(x)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2、函数零点的意义:方程f(x)=0 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3、零点定理: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并且有f(a)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至少有一个零点c,使得f( c)=0,此时c也是方程 f(x)=0 的根。4、函数零点的求法:求函数y=f(x)的零点:(1) (代数法)求方程f(x)=0 的实数根;(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y=f(x)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5、二次函数的零点:二次函数f(x)=ax2+bx+c(a0)1)0,方程f(x)=0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2)0,方程f(x)=0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3)0,方程f(x)=0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二、二分法1、概念: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2、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步骤:确定区间a,b,验证f(a)f(b)<0,给定精确度;求区间(a,b)的中点c;计算f(c),若f(c)=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若f(a)f(c)<0,则令b=c(此时零点x0(a,c))若f(c)f(b)<0,则令a=c(此时零点x0(c,b))(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即若|a-b|<,则得到零点近似值为a(或b);否则重复 三、函数的应用:(1)评价模型: 给定模型利用学过的知识解模型验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2)几个增长函数模型:一次函数:y=ax+b(a>0)指数函数:y=ax(a>1) 指数型函数: y=kax(k>0,a>1)幂函数: y=xn( nN*) 对数函数:y=logax(a>1)二次函数:y=ax2+bx+c(a>0) 增长快慢:V(ax)>V(xn)>V(logax)解不等式 (1) log2x< 2x < x2 (2) log2x< x2 < 2x(3)分段函数的应用:注意端点不能重复取,求函数值先判断自变量所在的区间。(4)二次函数模型: y=ax2+bx+c(a0) 先求函数的定义域,在求函数的对称轴,看它在不在定义域内,在的话代进求出最值,不在的话,将定义域内离对称轴最近的点代进求最值。(5)数学建模:(6)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的 根的分布两个根都在(m,n )内两个有且仅有一个在(m,n)内x1(m,n) x2(p,q)yxnmmnmnpqf(m)f(n)<0两个根都小于K两个根都大于K一个根小于K,一个根大于Kyxkkkf(k)<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