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26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ppt
第26课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赏析】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接着在三、四句中,诗人感慨万分: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五、六句,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对仗工整,气象壮丽,是难得的佳句。七、八句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心情十分沉痛。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此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尤为深远。,详见梦游天姥吟留别。,作者介绍,本文大致是开元二十年前后,李白“酒隐安陆”初期所作。李白来到安州住在安陆县西面白兆山后桃花岩下,过着隐逸读书的生活,并以安陆为中心,经常到各地漫游。他曾到过汝海、洛阳,据记载:“春日桃花”是汝州八景之一。所以有人认为这篇小序写的是在汝州宴游之事。,背景解读,文人宴会唐代文人雅集宴会,几乎都必有诗歌唱和活动。文人把流连诗酒、往来酬唱视为风流雅事,常将这些诗作结为集子以资保存以广流传,这在唐代非常盛行。而这些雅集酬唱活动中又每每形成相对集中、固定的诗人群体,这对诗歌艺术的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知识链接,通“叙”,叙说,谈论,动词,迎,动词,违背,触犯,动词,抵触,不顺,动词,像,动词,及,比得上,代词,你,动词,借,动词,凭借,形容词,虚假,动词,抒发,动词,陈述,形容词,舒展,伸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名词作动词,作诗,咏诗,5文言句式(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_)(2)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_)(3)况阳春召我以烟景(_)(4)大块假我以文章(_)(5)开琼筵以坐花(_)(6)飞羽觞而醉月(_),判断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应为“况阳春以烟景召我”,状语后置句,应为“大块以文章假我”,省略句,“坐”后省略“于”,省略句,“醉”后省略“于”,1文章的题目包含了丰富的信息,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看,它包含了哪几个要素?_【答案】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从弟;事件宴。,2文章写李白与堂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_【答案】高朋满座,人杰才俊;高谈阔论,畅所欲言;良辰美景,开怀畅饮;赋诗抒怀,其乐融融。,1结构图示,2主旨归纳本文抒写了作者与堂弟们春夜宴饮于桃花盛开的园林,赋诗咏怀,畅叙天伦之乐的情趣。看似思想境界不高,实际上并无消极思想,而是表现了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的思想感情。,1李白为什么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人宴游?对应考点:分析环境描写。提示:结合诗句内容作答。_【答案】在桃李芬芳的季节,与自己的几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烟的园中,映现在诗人眼前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众人谈笑风生,摆酒设宴,四处春花飘香,清风轻轻拂来,席间各赋新诗,作不出诗来的要罚酒三斗,一时间笑声盈盈,确是人生一大乐事。,2从文章的开头看,描写了什么内容?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提示:结合文章内容作答。_,【答案】文章的开头,李白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飘浮不定的人生如同梦幻一般,尽情欢乐能有几时呢?在一个春夜里,作者和堂弟们在桃花园聚会。天空高悬一轮皎洁的明月,银辉轻轻泻下。轻柔的春风送来桃李的芬芳,大家饮酒吟诗畅叙天伦,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时辰啊!作者展开宽广的胸怀,把人生的宠辱浮沉轻轻挥去,吐纳借酒放歌的豪情。在这个欢畅的时候,正适合作者吟出雅逸的诗篇。,3如何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情感。提示: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_【答案】文章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的年代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几句,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李白同样写游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4语言凝练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这篇小序只用一百二十多字就比较全面地记叙了游赏的情况和思想感情。作者是怎样做到用简洁的语言表现丰富的内容的?对应考点:鉴赏作品语言。提示:结合文本中抒发感情和含有丰富语言的句子作答。_,【答案】这篇文章的特点是既善于描绘形象鲜明的景物,又善于抒发强烈、丰富的情感。例如,在文章的开头,作者抒发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时说“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把天地比喻为旅店,把光阴比喻成行人。旅店是供人临时寄宿的,所以不能久居;行人是来去匆匆的,所以转瞬即逝。比喻得很形象,也就很恰当地表达了作者珍视生命、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并且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的慨叹。,又如,作者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春日宴饮的乐趣时,说是“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用“烟景”概括出了春天一片阳气蒸腾的奇特景象,“文章”则说明作者认为是春天在主动地用美丽的风光召唤、吸引自己。大自然也对他很优厚,把繁复的景物全都借给他享用,这当然是最大的快乐了!所以,这两句不只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同时也完成了生动的自我抒情。所以,这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字句不多,但其收纳的内容却是极其丰富的。,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句段作用题是考查作品结构的特色题,对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这一考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在现代文散文阅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考点透视,句段作用题,句段作用题的设题形式:(1)单一问,就是直接问某一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如句(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综合问,问法笼统,需要综合结构分析与内容、主旨的理解作答。如这一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作者为什么要写句(段)内容?删去句(段)可以吗?,考查趋势,第一步,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审题要关注三点:句段位置;答题方向;提示或暗示性语言。其中“答题方向”最重要,如笼统地问有何作用(妙处)或为什么要从写起,这是综合问,需要从内容、结构、表达等多角度回答。如只问结构上的作用。则只需从结构上作答。第二步,阅读句段本身,抓住位置考虑。在整体把握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认真阅读所给句段本身,通过阅读,明确它写了什么,主要包括陈述对象是什么,怎样陈述的,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等。另外,还要关注它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突出特点。,方法归纳,最后,还要考虑句段在文中的位置,因为位置不同,作用就不同。因此,需要掌握处在不同位置的句段的不同作用:(一)首句或首段的作用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句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句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3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句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二)中间句段的作用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2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等。(三)结尾句段的作用1首尾呼应(照应)使结构完整,揭示并深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2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3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引人深思。,第三步,掌握解题的思维方向和答题模式。解答“句段作用”类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思维方向。(1)先从思想内容上考虑。联系本句(段)的含意。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与作者的态度、感情。(2)再从篇章结构方面思考。遣词造句要着眼于文章结构,据此分析,“词、句或段在文中的作用”就是起“统率全文”“过渡”“照应题目”“前后呼应”等作用。词句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2常用答题模式。形式方面的作用内容或主旨或情感方面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四堡雕版冯骥才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典型例题,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我喜欢建安图书的民间感。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的雨水。,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其实并非如此。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盛时代。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那么,谁救四堡呢?(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简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_【答案】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写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解析】从内容上看,第段主要介绍了建安雕版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建安图书的特点服务于平民大众,平民性,纯朴的气质,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从结构上看,此段上承“如花似锦的猜想”,同时为下面介绍四堡雕版提供了历史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