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培训讲义(基础学习知识班)(下发版).doc
-
资源ID:2640323
资源大小:1.65M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小儿推拿培训讲义(基础学习知识班)(下发版).doc
. 小儿推拿培训讲义(基础班)一、 基础班课程概述及学习目标设定:1、课程概述: 初级班以实际的成长问题和穴位的操作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常用手法10种,涉及到的穴位40多个,小儿推拿配穴原则以及小儿推拿专项操作流程。2、 学习目标设定: 在课程结束时,掌握常用穴位;小儿推拿专项的熟练操作;按摩手法要练到熟练操作;针对小儿的体质知道应用什么保健方案。2、 小儿推拿概述1、小儿生理病理特点1)小儿推拿的概念: 小儿推拿是调理师用手触及小儿肢体的某些部位及穴位,以辨证论治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体质确立相应的调理原则,选用适当的穴位及手法,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防病治病的目的。2)小儿推拿发展简史1、1973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即有小儿推拿这方面的描述;2、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腹痛方法中介绍了捏脊法. 3、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避风寒。”4、宋代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按摩的作用已由温通闭塞发展到按摩具有解表发汗的作用。5、明代1601年小儿推拿兴旺发达时期:太医院按摩科形成独特的小儿推拿体系。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小儿推拿秘诀。6、 清光绪年间,徐谦光著推拿三字经,创立推拿三字经学派在国内颇有影响,带动了小儿推 拿的发展。7、新中国.小儿推拿呈蓬勃发展趋势:实用小儿推拿学、小儿推拿学.8、90年代.青岛医学院用仪器观察胃在推脾土、加上运内八卦穴前后胃液对蛋白质消化的分解情 况,证明推拿能促进胃的运动和消化功能。3)小儿推拿介质1、清介质:滑石粉 爽身粉 水 酒精(切勿用油、膏之类的介质)2、药介质【生姜汁】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之功效。 【葱白汁】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之功效。【薄荷水】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之功效。 【中药原液】(类同枸杞原液)增强免疫力。注:针对不同的症状用不同的中药原液,直接渗透到经络穴位中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小儿推拿的禁忌证有:1、皮肤破损、溃疡、烧伤、烫伤2、急慢性感染性疾病3、严重传染性疾病4、各种外伤骨折、脱位5、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疾病 6、有严重症状而诊断不明确者5)小儿推拿适应症主要以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小儿保健为主。1、 适应症: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肺炎、哮喘、急慢性咽炎、消化不良、厌食、腹痛、 腹泻、呕吐、便秘、遗尿、惊吓、夜啼、斜颈等。2、小儿保健如健脾和胃保健、保肺益气保健、病后恢复保健、补肾益智保健。3、正常健康的小儿经常进行保健推拿,还能够增强体质提升智力,提高免疫力,让小儿 少生病,使小儿健康聪明、活泼。6) 小儿推拿手法补泻及原则 手法补泻: 有补、泻和平补平泻三法。补泻主要与手法用力的轻重,操作速度,方向有关。速度慢,顺经方向(有些特定穴有它独特的补泻方法)为补,反之为泻。用力和速度在两者之间方向是来回推为平补平泻。 为何强调手法的刺激量及补泻,因为小儿推拿非常重视手法的次数(时间)、强度(轻重)、频率(速度)及方向和疗程等因素。推拿的时间、疗程及强度可体现治疗量,而强度、频率及方向体现补泻。 热证揉手心穴位,寒证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舌苔白则选择手背穴位,舌苔黄选择手心穴位) 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泄。7)小儿生理特点: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五脏两有余三不足 小儿乃“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小儿从初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无论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机体各器官的形态、位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完善、成熟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比较迫切。生机指各种机能活动;发育指生长过程。小儿如早晨的太阳,刚发芽的草木,生命力旺盛。3、两有余,三不足指:心肝有余、脾肺肾不足。4、小儿乃“纯阳之体” “稚阴稚阳之体”5、 阴常不足、阳常有余8)小儿病理特点: 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易寒易热、易虚易实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其机体和功能均较脆弱,因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就比较差,加上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知自节,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发生六淫外侵、饮食内伤的病理变化2、小儿由于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反应敏捷、病因比较单纯、没有七情的影响,所以在患病后,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达到康复。 小儿的身体生长迅速,中医称孩子为“纯阳之体,易感寒热”,是说孩子的生长旺盛,阳气勃发,体内少有污浊之气,好似旭日东升,草木方萌,充满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气。但因小儿形气未足,脏腑娇嫩,所以对外界的邪气抵抗能力较成人差,容易感受风寒湿燥火热六淫邪气。小儿的脏腑娇嫩,所以抵抗力差,容易发病;并且各脏腑之间的经络畅通,所以疾病的传变较快,但是,就是因为脏腑间的经络畅通,并且小儿的新生能力强,所以稍加干涉就会容易趋于康复。 9)五脏功能生理特点:因为小儿脏腑娇嫩,精气尚未充足,感染外邪后,易化火化热,引动肝风,所以要经常泻肝火,来平复孩子的烦燥之气。由于小儿的肾气尚未充足,不能够制约心火(肾水和心火是水火既济的),心火易炎上,口舌生疮,所以经常清心火,多给孩子补水,是平衡小儿体内阴阳的好办法。小儿脏腑娇嫩,肺脏又是与外界相交通的一个脏器,所以特别容易感受外邪而损伤阳气。脾胃为后天之本,受盛水谷,吸收精微,喂养不当,非常容易损伤脾胃的阳气。肾脾二脏宜补不宜泻,心肺肝宜泻不宜补。10)小儿经络的特点:小儿形气未充,所以经络与成人有所不同,成人以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为主,小儿以特定的穴位为主,随着小儿的成长,慢慢过渡发展成为成人的十二正经,小儿的穴位以“点线面”为主,点状穴位如:一窝风、总筋、小天心等;线状穴位如:三关,六腑;面状穴位如:内八卦,外八卦等。11)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的区别1、小儿推拿注重手足经穴理论,以手肘特定穴为主; 成人推拿注重整体经穴理论,以输 募 配穴为主;2、小儿推拿手法以推、摩为主,注重发散病邪之气; 成人推拿手法以点、按为主,注重肌肉骨骼调正;3、小儿推拿力度轻快缓和为主,考虑小儿治疗的舒适度; 成人推拿力度柔和渗透为主,考虑以痛为输,经络通畅。4、小儿推拿辩证多以脾胃为先,调理注重补后天之吸收; 成人推拿辩证多以三焦为先,调理注重先天后天之气血。12)小儿推拿特点优势 不用任何药物;不用任何医疗设备;简便、易行、疗效高;无任何毒副作用三、小儿推拿操作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周岁的小儿。2、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光线柔和、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小儿要注意避风、忌食生冷。3、调理师要保持双手清洁,指甲宜短,冬季推拿时双手宜暖。4、小儿过饥过饱,均不利于小儿推拿疗效的发挥,在 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调理。5、小儿皮肤娇嫩,可选用爽身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6、在调理时要注意小儿的体位姿势,原则上以使小儿舒适为宜,并能消除其恐惧感, 同时还要便于操作。7、调理顺序应先上肢、次头面、再胸腹后背、最后下肢或着先主穴,后配穴。四、手法的基本要求: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2、经络推拿对小儿成长发育的影响1)促进神经末梢的发育小儿皮肤上的神经末梢是很发达的,尤其是手、脚、面部。从小的时候,开始对皮肤进行轻柔地抚触,可以促进小儿神经的发育,并且身体上的神经发育同大脑的神经末梢发育是同步的,皮肤上的神经越敏感,大脑内的神经突触就越长,网状结构就越发达,大脑就越聪明。2)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在给孩子做按摩的时候,父母可以表情愉悦的和孩子进行对话,你的愉悦表情,温柔的动作,都给孩子传递良好的信息。可以使孩子的情绪平静,而小儿的性格形成期在三周岁之前,这段时间如果孩子多数时间处在情绪愉悦的状态,就会形成宽厚的,乐观的,积极地的高情商性格。这样的孩子受挫能力,对情感的感受能力,对事物的专注和解决问题能力都会优于其他的小孩。在六周之前是孩子习惯的形成期,这段时间我们对孩子的按摩和交流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平稳的度过青春期是有一定的影响的。3)经络按摩是减压的好方法在现在孩子普遍学习压力大的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也是难免受其影响。而孩子在压力大的情况下,会影响到脾胃对营养的吸收,也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从而使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经络按摩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的压力,使他们的身心放松,新陈代谢的循环更加顺畅,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学业。五、小儿的生活习性、性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不良的生活习性对相应脏器的损害 爱熬夜的孩子,肝火通常旺。爱吃零食的孩子,脾胃功能多是不好的,爱吃饭体型偏胖的孩子,多是胃热脾虚。不爱早起的孩子,肺气通常是不足的。总是爱坐着,不爱运动的孩子,通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伤到肾的生长功能。2、不良的性格也许是内在脏腑的不足 不爱说话的内向的小孩也许是肺气不足;爱发脾气爱哭的孩子也许是肝火太旺了,不爱运动,整天愁眉不展的小孩也许是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六、父母的感情对孩子成长的影响1、父母不和,是给孩子的成长投毒 父母不和,家庭气氛就会很紧张,小儿就会处在紧张不安中,失去安全感。父母的不良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情绪低落,生活不积极,或者是爱抱怨生活。会用不恰当的方式处理他和别人之间的关系。心情低落和没有安全感会让孩子的心肝肺脾的功能受到影响,妨碍孩子的身体发育。父母不和,全面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活态度和身体健康。 2、和谐的家庭气场是孩子经络的营养 和谐的家庭气氛,会让孩子感觉到轻松愉快,安全。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乐观,对人有信任感。遇到问题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会用良好的柔和理性的方式。情绪好的孩子爱笑爱运动,身体的器官能够正常的运转,使身体茁壮的成长。 3、父母对孩子适当的关注是孩子茁壮成长的保障父母每天有专门的陪同时间,或者玩耍或者按摩或者一起散步运动,对孩子来说都是很好的与父母的感情交流,有助于孩子建立对家庭的信任感和依赖感。还可以直接从父母那里学到经验。感受到父母的爱。七、小儿体健歌A、孩童常体貌,情志自殊然。 鼻中干无涕,喉中绝没涎。 头如青黛染,唇似点硃鲜。 脸若花映竹,颊绽水浮莲。 喜引方才笑,非时手不掀。 纵哭无多哭,虽眠未久眠。 意同波浪静,性若镜中天。 此候俱安吉,何愁疾病缠。B、父母若想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 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一点肉; 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 少喝饮料多喝水,煎炸熏烤伤脾胃; 缺锌缺铁儿常见,调理脾胃是关键; 有病没病吃小药,正当病时失疗效; 吃的太饱穿的暖,疾病围着身体转; 要想小儿身体棒,小儿推拿常相伴。 春捂秋冻,穿衣五法: 背暖肚暖足要暖,头和心胸却需凉。 八、按摩手法总则 小儿按摩手法共有25种:推、分、合、运、擦、揉、摩、挪、搓、摇、按、捺、拿、捏、撮、拈、掐、捻、刮、扯、拍、捣、弹、笃、(扌袞) 常见有十种:推、拿、按、摩、揉、运、捣、掐、搓、捏。1、按摩操作原则 1)按摩介质:推拿时用一些介质润滑皮肤,如清水、爽身粉、润肤油,姜汁,蒜汁等。 2)按摩操作: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 3)按摩顺序:先头面、再上肢、三腹背、四下肢。 4)按摩补泻:旋推为补,直推为泻。左揉为补,右揉为泻,缓摩为补,急摩为泻。 按、拿为泻。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5)按摩注意事项:操作推法时不要来回推 ,心、肝、肺宜清,脾肾宜补。 2、按摩手法1)推法A、直推法:用拇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贴在穴位上,单方向直线移动称直推法。B、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指面,由中间向两旁作相反方向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分法。C、和推法:用两拇指指面或者单手拇指和中指自穴位两旁向穴位推动合拢,此法动作方 向与分法相反,又称合法。【动作要领】 A、推法应呈线状运行推动,行于直线,不可歪斜。 B、操作频率每分钟100150次。2)揉法: 分:指揉法、掌揉法、大鱼际揉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或掌根或大鱼际吸定于穴位上,以腕关节回旋活动带动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活动,称揉法。【临床应用】A、频率每分钟100150次。本法能消肿止痛,祛风散热,调和气血,理气消积。B、指柔法常用于“点”状穴;大鱼际揉或掌根揉多用于面状穴,如腹脘部、头面部。3) 按法 按法分为:指按法、掌按法。按法是调理师用拇指或中指端或掌心在一定的穴位上向下逐渐用力掀压,一压一放地反复进行称为按法。【临床应用】本法具有通经活络,开通闭塞,祛风散寒等作用。A、指按法常用于“点”状穴,适用于全身各穴和部位B、掌按法常用于面状部位。C、按法与揉法常组合应用,称为按揉法。4)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调理师用拇指与食中指相对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逐渐提起用力内收,并持续的揉捏动作,称为拿法。可两手同时操作,如拿肩井。【临床应用】A、拿法刺激较强,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惊止痛,开窍醒神的作用。B、临床上多用于急救和急性疾病。常用拿颈项、肩部和四肢穴位。5) 摩法摩法分为:指摩法、掌摩法用食、中、无名指面或掌面放在穴位上,以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为主动,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旋抚摩动作称摩法,以各指面着力称指摩法;以掌面着力称掌摩法。【动作要领】A、指掌在体表作环旋抚摩不要带动皮下组织。B、用力要柔和自然,速度均匀协调,压力要大小适当。C、指摩常用于头面部,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等部位,对肠胃病最为有效。D、摩法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6)运法调理师以左手托小儿左手,以右手拇指或食中两指拼拢的罗纹面,由某穴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他穴称为运法。多用于面型穴位,如:运八卦、运水入土等。【动作要领】1、运法操作时指面一定要贴紧施术部位,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用指端在体表穴位上作旋转摩擦移动,不带动皮下组织。2、操作频率每分钟80120次。【临床应用】本法能理气和血,舒筋活络,用于小儿头面部及手部;运法是小儿推拿手法中最轻的一种,常用于面状穴。7)捣法调理师以左手托小儿左手,以右手食指或中指屈曲,以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称为捣法。多用于点型穴位,如:捣小天心等穴。8)掐法凡用调理师指甲,在穴位上掐之,使产生酸、麻、胀感称为掐法。【动作要领】A、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桡侧缘。B、用拇指甲逐渐用力垂直重刺激穴位。C、多用于点状穴位,如:掐少商。【临床应用】本法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适用于头面手足敏感部位,以救治小儿急性病。A、掐法主要用于“点”状穴位上,应逐渐用力。可以有以指代针的作用。B、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即在该穴上继以指揉法缓解不适之感。9)搓法搓法是用双手掌心夹住一定部位,相对交替用力作相反方向的来回快速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动作要领】A、操作时两手掌相对用力,前后交替搓动。 B、动作要协调、柔和、均匀,摩动快,由上而下移动慢,不间断。【临床应用】本法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的作用。主要用于四肢躯干及胁肋部。10)捏法捏法操作方法有二种:1、双手食指屈曲,用食指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二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2、用双手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二指前按,三指用力捏拿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动作要领】A、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捏拿皮肤的多少要适中用力大小适当,切不可有扭转动作。B、捻动向前时双手交替使用,不可间断,直线前进不可歪斜。3、常用复式手法1、黄蜂入洞:【部位】在两鼻孔处【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主治】发汗、通气、鼻塞、流涕2、 水底捞月:【部位】在小指掌面至手心处。【操作】以辅手握持小儿左手四指,在以右手食、中指固定其拇指,然后用自小儿小指尖,推至小天心处,在转入内劳宫为一遍。亦可将冷水滴入小儿左手掌心,以拇指或中指端旋推,边推边吹凉气。推30-50遍。【功效】性寒凉,有退热之功。【主治】发热、高热实证。3、打马过天河【操作】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线从腕部总筋穴弹打至尺泽穴。10-12次。【功效】清热、通经、行气。【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包(神昏、烦躁、高热等)九、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1、小儿推拿穴位以特定穴为主,有“小儿百脉汇聚于两掌”之说。 2、按部位分为:头面部、手部、上肢部,以点、线、面为主。1、开天门 部位:眉心至前发际成一直线。操作:双拇指指腹交替推之,由眉心推至前发际为正推。反向为反推。功效:正推能开窍醒神,反推能宁心安神主治:正推治头晕、头痛、头昏、嗜睡等; 反推治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 2、揉太阴、太阳部位:两眉外梢后陷中,左为太阳、右为太阴。操作:双拇指指腹揉两侧太阴、太阳穴。功效:开窍醒神(用力),宁心安神(轻力)主治:外感表证,发热无汗、表虚自汗,易外感,汗出过多。3、分推坎宫(眉弓)部位:在两眉上直对瞳子,自内眉梢至外眉梢成一条直线。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功用:发汗解表,醒脑,镇惊,安神。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小儿惊症。4、揉耳后高骨部位: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功效:疏风解表,止头痛,兼安神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烦躁, 5、脾穴部位:拇指桡侧赤白肉际由指端至指根。 屈指由指端至指根为补脾,直指由指根直指端为清脾。功效:补能健脾壮气血、燥湿止泻;清能清热利湿、健脾止痢。主治:补脾用于虚寒泄(痢)不思饮食、腹胀、呕逆,慢惊风, 肌衄 ,异嗜食物、四肢不温,流口涎,贫血一切虚寒证。 清脾用于湿热泻(痢)便秘 腹胀厌食 呕吐 痰热咳嗽一切实热证。6、胃穴部位:大鱼际外侧赤白肉际处,拇指根至腕横纹操作:由腕横纹推至拇指根(只清不补)功效:清胃热、降逆主治:呕吐、厌食、腹胀、口气臭秽、消谷善饥等 7、肝穴部位:食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操作:用推法,由指根推至指端(只请不补)功效:平肝熄风、解热镇惊、疏肝郁、除烦躁主治:急慢惊风、发热外感、目疾、脾虚证、贫血证、呕逆、便秘、泄泻等。8、心穴部位:中指指面,由指根至指端操作:指根推至指端功效:清心火、补气血、利尿主治:口舌生疮、面红唇红、吐弄舌、难寐、烦躁、小便短赤。9、肺穴部位:无名指面,指根至指端操作:推法,清肺由指根推至指端;补肺由指端推至指根 可隔去中指,与食指正面同推,即清肺平肝。功效:清肺能宣肺解表、止咳化痰;补肺能益气主治:清肺,用于外感发热、咳嗽痰多、便秘等; 补肺用于少气懒言、咳声无力、自汗、易外感等。 清补肺:温肺化痰、利咽止咳、顺气化痰、通便结等,用于虚实夹杂证。临床: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宜轻宣忌重浊,故多清少补,(益清不益补)如需补,可用虚则补其母补脾益肺(培土生金以代之) (补脾、清补肺等于补肺) 10、肾穴部位:小指指面,由指端至指根操作:推法,指端推至指根或指根推至指端功效:指端推至指根为补肾阴,能培补元阴、能制五脏之热; 指根推至指端为补肾阳,能培补元阳、能制五脏之寒。主治:补肾阴,能制五脏之热,治他脏热证、遗尿、虚火牙疼、先天不足; 补肾阳,能制五脏之寒。 临床:五脏之穴,唯独肾穴上推补肾阴,下推补肾阳。11、小天心部位: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交会处操作:揉、捣、掐功效:揉能安神定惊 主治:睡卧不宁 惊惕不安 慢惊风 捣能清热明目 主治:眼疾 掐能通窍散结(常常配合神门一起用于安神定惊) 主治:急惊风、昏睡、倦怠。 12、分阴阳部位:小天心两侧,尺侧为阴,桡侧为阳。操作:两拇指分推或单拇指推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虚实证 临床:热盛则分阴或重分阴;寒盛则分阳或重分阳。 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分阴阳以取天河水(分阴)或清天河水(分阳)为前提。 A、热证须补阴,必须依次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 B、寒证须补阳,必须依次清天河水、补肾阳、分阳。 13、合阴阳部位:小天心两侧,尺侧为阴,桡侧为阳。操作:单手拇食指合推之。功效:行痰化结化湿主治:痰涎壅盛、泄邪(寒湿或湿热)临床:寒湿: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 湿热:取天河水、分阳、合阴阳14、内八卦 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宫组成,与自然界的天、水、山、雷、风、火、地、沼泽相应, 与人体的肺、肾、胃、胆、肝、心、脾、肠相合。部位: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的2/3为半径画圆,圆弧线上平均分成8份即是。功效:脏腑一切寒热证主治:顺运是指由乾宫经坎、艮宫至兑宫,治寒,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 逆运是指由艮宫经坎、乾宫至震宫,治热,降胃气,消宿食,进饮食。15、四横纹部位:食中无名指指掌横纹处操作:搓擦 功效:调和气血、退热消胀、散瘀结主治:疳积、瘦弱、腹胀、不思饮食、脚软、气促、咳痰等(干咳) 16、四缝部位:食中无名小指第二横纹处操作:挑刺出血功效:除湿健脾(调理三焦、扶元理肠) 主治:疳积17、小横纹部位:小指指掌关节横纹处操作:揉小横纹功效:开胸散瘀、 止咳化痰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咳、喘、痰。(有痰咳嗽、痰湿咳嗽) 临床:本穴为镇咳要穴。 18、内劳宫部位:掌心,握拳当无名指、中指尖之间操作:揉、运 功效:清热解表 逆揉解表发汗(相当于顺运内八卦) 顺揉清热泻火(相当于逆运内八卦)。主治:逆揉外感表证 顺揉一切热证 19、外劳宫部位:三四掌骨岐缝间,正对掌心内劳宫操作:揉法功效:温中散寒兼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里寒)主治:脾胃虚寒性泄泻、腹痛、厌食、面黄肌瘦、四肢不温、 恶寒发热等一切寒证。20、运土入水部位:起于拇指桡侧少商穴,经脾、胃、阳、小天心、阴、小鱼际至肾穴操作:运法功效:温中健脾止泻主治:虚寒泄痢、下元虚寒性的遗尿。 21、运水入土部位:补肾阴,经小鱼际、阴、小天心、阳、胃至脾功效:润肠通便主治:便秘、湿热泄痢 运水入胃功效:消失导滞、脘腹胀满主治:胃热(口臭、呕吐、脘胀)食积。 22、大肠部位:食指桡侧由指端至虎口成直线操作:直推法,由指端推至虎口为补大肠;由虎口推至指端为清大肠功效:补法温中、涩肠、止泻;泻法清热、利湿、通便主治:补法或清补-补:虚寒泻痢、脱肛、气虚咳痰、(常配运土入水) 清法或清补-清:湿热(实热)性便秘、湿热泻痢、肺热咳痰(常配运水入土) 23、小肠(利小便穴)部位:小指尺侧由指根至指端操作:由指根推至指端为清小肠;由指端推至指根为固膀胱。功效:利尿止泻(清小肠);固尿止遗、通利大便(固膀胱)主治:清小肠用于小便不通、短赤、尿急尿痛、泄泻、心火上炎、吐舌弄舌、口舌生疮 固膀胱用于下元虚寒遗尿、便秘便干。 24、总筋部位:腕横纹中点处操作:揉功效:清热散结主治:口疮、流口水、潮热等一切热症,尤其的阴虚证。 25、板门部位:拇指根下平肉处,内有筋头操作:揉板门功效:止呕、降逆。 主治:霍乱吐泻(急性胃肠炎)、上吐下泻、呕逆。26、神门部位:腕横纹微上,尺动脉搏动处操作:揉法功效:安神镇惊主治:睡卧不宁,惊惕不安,烦躁难寐临床:神门配小天心增强效果。 27、内关部位:腕横纹上2寸功效:开胸利膈,行气和血主治:哮喘、痰喘气吼、头痛、心脏疾患、胸腔疾患;临床:治疗小儿哮喘的要穴,常配小横纹28、二马(二人上马)部位:四五掌骨岐缝间,正对内八卦兑宫操作:揉法功效:温补下元,补命门真火主治:下元虚寒性遗尿、脱肛、五更泻、惊吓伤阳发热等一切虚证。 29、一窝风(正对总筋)部位:手背腕横纹中点操作:揉法功效:解表散寒为主、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表寒)主治:一切外感表证、脾胃虚寒、中焦寒证。30、膊阳池部位:腕背横纹上2寸(寸许)功效:清脑降逆主治:头晕、头痛、头昏、鼻流清涕等头部一切疾患,头痛不论寒热虚实皆效。 31、二扇门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操作: 揉法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32、威灵、精宁部位:威灵手背二三掌骨岐缝间精宁手背四五掌骨岐缝间操作:对揉或者对拿功效:对拿则开窍醒神、对揉则和血散结。主治:对拿治神昏、嗜睡、急惊厥;对揉治痰喘、咳嗽。33、五指节【部位】5个手指各关节处。【操作】用拇、食两指相对掐之【功用】调和气血、开窍镇惊、疏肝和血。【主治】急、慢惊风,惊惕不宁【临床】掐五指节能加强各穴的功能,为小儿推拿结束手法之一。34、天河水部位:前臂正中有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操作:由腕横纹推至肘横纹为清天河水 由肘横纹推向腕横纹为取天河水功效:清天河水:解表退热 取天河水:滋阴清热主治:清天河水性热,主治一切寒症,如恶寒发热、流清涕; 取天河水性寒,主治阴虚、高热等一切热症。临床:天河水能安神泄心火、可治夜卧不宁。35、三关 部位:由鱼际至曲池穴的联线上。操作:由腕推至肘为补三关,由肘推至腕为清三关。功效:补三关,有大补大热之功,能补培补元气,通过元阳蒸发而熏蒸取汗; 清三关,有大清大凉之功,能培补元阴,清热泄火。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证。36、六腑部位:前臂尺侧缘操作:由肘推至腕为退六腑功效:清六腑之热、泻五脏之火。主治:凉血退热、退实热、消疮疖肿、除热痰、高烧惊厥,鹅口疮,喉 肿痛,便秘,疹痘不消一切实热证(有通便的作用)37、天柱骨部位:后发际至大椎穴 操作:指推功效: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呕吐、干呕、外感发热 38、龟尾及七节骨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操作:推功效:调理胃肠。上推上捏为补,下推下捏为泻。 向上推可升可提,向下推能降能利。主治:补法用于虚寒泻痢、脱肛等; 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等。39、捏脊部位:背部,从尾椎到大椎穴。功用:增强人体免疫力。 主治:调理人体阴阳,脾胃等,退高热。手法:捏脊法 倒捏脊:从大椎推向尾椎(从上往下),有退烧的效果。40、拿肚角部位:肚脐下2寸,旁开2寸处。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滞主治:寒热、腹痛、泄邪、痢疾、便秘临床:按、拿肚角是止腹痛的要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腹痛均可运用,特别的对寒痛、伤食痛效果更好。10、 常见症状配穴方法1、寒症(驱寒穴位)【症状详情】风寒发热或寒咳、寒泄【推拿穴位】 一窝风、外劳宫 (清天河水、分阳、补肾阳、合阴阳)【功效】驱风散寒 2、热证(清热穴位)【症状详情】口渴,喜冷饮,热咳,热泻等,有热象但尚未到发烧的程度【推拿穴位】 清天河(发热选择退六腑) (取天河水、分阴、补肾阴、合阴阳)【功效】清热发散3、腹泻【症状详情】大便稀溏【推拿穴位】补大肠、运土入水、上推七节骨 (利小便、补大肠)【功效】调中止泻4、便秘【症状详情】大便秘结【推拿穴位】 清大肠、运水入土、下推七节骨 (固膀胱、清大肠)【功效】润肠通便5、惊症【症状详情】半夜哭闹,睡不安稳【推拿穴位】小天心、神门【功效】安神镇惊十一、小儿推拿专项调理步骤 小儿推拿预防保健小儿疾病有着良好的效果,所以早就成为一种独特的保健与治未病方法。明代医家龚居中在幼科百效全书。序中说:“余家庭授受疗男妇之法,奇正不一。独小儿推拿,尤得其传,转关呼吸,瞬息回春,一指可贤于十万师矣。”近代实验观察表明,抚摸是人体尤其是小儿不可缺少的良性刺激。如对早产儿进行触摸和拍打,可使他们的生长明显增快,以后也可以少患疾病。这种刺激方式与经络腧穴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其特殊的效能。如“推脾经”能调整胃肠蠕动和胃液的分泌,“推三关”和“推六腑”能调节人体的体温等。一、头面部调理步骤:(头面部四法)(10分钟)1、开天门 操作:调理师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或者单手拇指自眉心推至前发际,推49次。2、 分推坎宫 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沿眉毛上缘向两侧分推至眉梢,分推49次。3、 揉太阳太阴 操作:用两手大拇指指腹分别按在两侧颞部太阳穴、太阴穴上,作轻柔缓慢的环形移动, 运49次,每运7次后轻轻按一下。4、 揉耳后高骨 操作:该穴位为乳突后缘和后发际交界的点,揉时用两拇指或两中指指端在耳后乳突(高 骨)后缘下凹陷处揉动49次。2、 手肘调理步骤:(20分钟)开穴:内关加外关(开通脏腑)配穴:平肝、补脾、清胃、板门、清肺、清天河水、逆八卦小天心、五指节注解: 1、平肝:升左路,疏肝理气; 2、补脾、清胃:健脾和胃,调和中路; 3、板门、清肺:降右路,保肺益气; 4、清天河水:小儿心肝有余,祛心火,导热下行。 5、逆八卦:调和脏腑,降胃气,消宿食,进饮食。 6、五指节:调和气血,增强穴位效果。【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出素问刺禁论。肝属木主生发,肺属金主肃降。二者一升一降,共同调节着气机的运行】三、腹部调理步骤:(腹部八法)(15分钟)1、 分推腹阴阳(49次) 定位: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 2、 顺推腹任脉(49次) 定位:中脘至关元一线 操作:双手拇指或者以右手是食中二指由上之下推之。3、 拿天枢至肚角(3到5次) 定位:天枢:神阙旁开2寸 肚角:脐下2寸(石门)旁开2寸大筋 操作:双手拇、食、中三指拿。4、 摩全腹(顺逆各100次) 操作:以肚脐为中心摩之,以热为度。(逆顺各半,保健以平补平泻为主)”5、 压神阙(49次) 定位:肚脐正中。 操作:用右手掌根压在神阙穴上,不要做任何揉动,力度以小孩感觉舒适为宜,以自己的呼吸数到100次为度。6、揉下丹田 定位: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肚脐下3寸处。 操作:以右手掌或者除拇指外四指揉之。7、振颤全腹(2分钟) 操作:以掌心“劳宫穴”对准神阙穴,中指在任脉的中脘穴,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