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ppt
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娇妍无比的唐诗,至今低回不去的正是红尘的朦胧美意。它是青青竹林间的一个浣纱女,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碧水中嫣然而出的一支芙蓉,它是月夜里凄然而泊的一叶独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是为咏史。半壁日出,千里江陵,是为纪游。而尤为管领千秋的,是唐诗中参尽的人间真禅。三春晖,明月光,白发悲,斑马鸣,生死、离合、荣辱、悲欢,凄美之至,伤感之至,潇洒之至,淋漓之至。道千秋人之未道,歌千秋人之未歌。这一娇妍的天光,让红尘更见其朦胧,至美至真。美意朦胧,因为诗,我爱上了秋天,从而明白“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含义;因为诗,我恋上了夏天,喜欢“映日荷花别样红”;因为诗,我迷上了春天的“一枝红杏出墙来”;因为诗,更喜欢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常读唐诗三百首,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何乐而不为?我爱唐诗,烦恼忧愁时,不妨读读唐诗宋词。这样,春花秋月会渐渐冷却你急躁的情绪,小桥流水能慢慢松弛你紧张的神经。那横斜于竹外的三两枝桃花,那迷失了小舟的荷花塘,无不使你怡然自得,超然物外。读读唐诗宋词,作者介绍,锦瑟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定居,不久病故。题目“锦瑟”是一种乐器,但本诗并非咏物,而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背景解读,马嵬(其二)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平西),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不得已令贵妃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杨玉环故事为抒情对象,“讽意至深,用笔至细”。,1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这些诗多数与爱情有关,多抒写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有的融入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体验,有的抒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他的无题诗朦胧绵邈、旨意隐秘,善于摄入仙道形象,使无题诗蕴蓄着一层仙道情韵。李商隐用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以细腻的情感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知识链接,2咏史诗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以历史为题材的诗歌,有很多种名称,诸如述古、怀古、览古、感古、古兴、读史、咏史等,有的还直接以被歌咏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标题,这些诗歌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以历史作为诗人感情的载体,史情紧密结合。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唐代是其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字音,1在锦瑟中,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提示:诗人由“锦瑟”想到了年过半百的自己,进而想到了自己美好的青年时期。其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2马嵬(其二)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诗中哪几句诗直接描写了马嵬兵变这一事件?提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锦瑟对于这首诗的题旨,千百年来莫衷一是。这首诗全篇笼罩着一层浓重的哀伤低回、凄迷朦胧的情调氛围,反映出一个衰颓没落的时代中正直而又不免软弱的知识分子典型的悲剧心理:既不满足于环境的压抑,又无力反抗黑暗社会;既有所追求向往,又时感空虚;既为自己的悲剧命运而深沉哀伤,又对造成悲剧的原因感到惘然。,马嵬(其二)这首诗对唐玄宗和杨贵妃既有犀利的讽刺,又体现了对这段爱情悲剧深深的同情和哀怜。作者借此提醒世人:牢记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教训。,锦瑟1怎么理解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含义?【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提示】联系首句中的关键字眼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分析。【答案】“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已半百,回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2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诗人在锦瑟中运用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情感。【提示】要联系典故的特点和内涵。【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心情。诗人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落泪,为什么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些恰恰带给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马嵬(其二)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其作用是什么?【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诗眼、表现手法及作用。【提示】联系诗歌的主旨、写作目的分析。【答案】“诗眼”是“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李、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4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其二)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对应考点】分析诗歌的谋篇布局。【提示】联系诗歌内容的先后顺序,并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答案】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招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通幽。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就如水遇遏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迂曲的深思。,请以“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为开头,写一段情文并茂的文字。要求:(1)侧重听觉描写;(2)运用拟人、比喻两种修辞;(3)运用想象和联想;(4)不少于200字。,即时小练,【答案】示例:夜深静坐,时闻雨点敲窗。那敲在玻璃窗上的古老的音乐,柔和而又铿锵,辽远而又逼近,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在玉盘上;点点滴滴,仿佛李斯特黑白键上的驰骋,俞伯牙高山流水般的沉吟。雨滴叩着千扇万扇窗,即兴演奏出单调的神韵,以苍凉的节奏,间间歇歇地敲了一个雨季。雨是最原始的敲击乐,冷雨敲窗,时疏时密,时急时缓,急时像战士冲出重围,奔向胜利的彼岸;缓时,声音轻细柔软,如青草长叶,似笋尖出土。雨滴落在玻璃窗上,越来越稀,也落在心里,无声地滋润着干涸的心田,诗人的思想感情是诗歌的主旨,把握住情感就能准确地理解诗歌,更能在答题的过程中举一反三,稳操胜券。鉴赏每一首古诗词都离不开对其情感的把握。,鉴赏诗歌的情感,考点透视,根据高考的评分要点,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通常分三步走:1先点出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用四个字或两个字作答)。2指出通过什么来表达感情(联系诗歌的事物、景物来回答,也可以理解为对于诗歌内容的概括或翻译)。3指出表达感情的特点、方法(直抒胸臆、委婉含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衬托等)。,(201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唐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在,人远凫鸭乱。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真题典例,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请指出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答案】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生不逢时的苦闷,飘零他乡的哀痛,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墨弄风流李商隐名吟一句,风流千古。那是个思想灵魂飞入了梦与现实之外的诗人,蓝田日暖玉生烟。他一生于官场潦倒无功,却在诗文中倾注了举世惊叹的情思,夜吟应觉泪光寒。他用精妙奇丽的一行诗,便可道尽沧海万物的明丽惆怅。他是晚唐文坛的巅峰人物,是我心中的一代风流诗人李商隐。,初识其文采之绝美,是于那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彼时年幼的笔者正酣读李白、杜甫,偶悟其诗意而尤觉新奇。这一句巴山夜雨,于李少了洒脱,于杜缺了壮丽,却将那离别之痛如此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原来已是痛到无力可提分离二字,双眼噙泪,仰望巴山夜雨。未到分离已思相聚,君问归期未有期,于是只得约定往后相遇凭吊之时,再笑谈今日了,只怕那笑,却也是情深而落寞能够写出如此落寞思绪的,会是什么样的人?笔者由此开始对这位诗人有了好奇。,随着阅读的开阔,笔者对李商隐的敬意越发深厚。“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似是写楼写花,竟将主人的心志阐明、说透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笔者仿佛看到了诗人孑然独立远望,却因心中默契灵感淡淡微笑。“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那份清新之意,因风雷细雨平添感伤。如此意境,令人不得不赞,不得不叹。何谓以文而生,绚烂于诗海?这便是了吧。,李商隐于现实官场生活中潦倒不得志,却因此得到了对文学诗歌天才般的灵感,成为彼时精神境界的巅峰之人,其诗歌影响延续至今。自北宋以来,李商隐的众多名吟雅句被无数文人学者反复推敲,咀嚼,研讨,争论。尤因了他那行文暧昧难懂的缠绵风格,便使得一万个人,有了能力为其同一句诗赋予一万种理解。一传十,十传百,汇聚成了李商隐的境界与风格。这又何尝不是李商隐最初的用心所在呢?于是风雅诗人李商隐的名字,便随着唐朝诗文的圣明,风流后世,永记在了晚辈后生们的心间。,而于最初奠定了这一切的,是他的代表作锦瑟。诗人以晦涩而深情的笔调,描绘了令所有人感伤叹惋的心境。如笔者文章开头所述,那心境已是脱离了现实与梦境之外的。正因其晦涩,便有了千千万万种理解。“此情可待成追忆”,乡情,爱情,亲情,友情,恩情,绝情,便都是情了。于是,拥有可待追忆之“情”的人,都得了这首诗,悟了这首诗,以不可言传,只得意会的怅惘之境,叹了这首诗,也深深记住了那最初构造其境的传奇之人李商隐。从那之后,他的名字被永远镌刻在了中国诗坛丰碑上那极为显赫的位置。一生悲戚郁郁的他,也足够因对文坛如此丰厚的成就与供给欣然长叹、洒脱而去了吧。而笔者相信,那一句句绮丽的诗词,带着忧愁诗意的墨香,也早已风流千古,漫步于时间之外了。,赏析:文章开篇引用并赏析李商隐的诗歌名句,引出咏赞的对象李商隐。然后,作者从初识李商隐,到对李商隐油然而生敬意,再到评析李商隐诗歌的暧昧难懂的缠绵风格和他在中国诗坛的显赫地位,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李商隐诗歌的赞美。文章围绕“墨弄风流”,大量引用李商隐的诗句,使文章典雅灵动,充溢墨香,评述之中彰显真情,丰富了文章的情感内涵。另外,首尾呼应的结构也是文章突出的特点。,【好书推荐】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集(黄世中),推荐语:李商隐是晚唐最了不起的诗歌大家,他的诗歌婉曲繁复,含蓄蕴藉,音调谐美,深情绵邈,沉博绝丽,且富于象征和暗示色彩,把唐代的诗歌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清初吴乔云云:“于李杜后,能别开生面者,唯李义山一人。”黄世中先生乃研究李商隐的专家学者,他的这个选本,尤为大家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