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获奖教案.doc
-
资源ID:26445569
资源大小:13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获奖教案.doc
最新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获奖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撞击说”“火山说”“斯石英”等科学概念。3了解两篇文章作者的思维方式。能力目标1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2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明精练、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3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的思维方法。德育目标学习作者运用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光深入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不囿于成说,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向科学的未知领域进军。教学重点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2学习作者善于联系,由此及彼,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法。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教学方法1比较阅读法。2涵泳品味法。3延伸拓展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奇异的爬行动物。它们与现代的蜥蜴有许多相似之处,如身体表面覆盖着有鳞片的皮肤。它们的后代是由卵孵化出来的等等。在这漫长的165亿年间,它们成为了整个地球的主宰。它们经历了气候较为温暖的三迭纪,食物丰富的侏罗纪,充满了生存恐惧的白垩纪,它们作为过去的生物,人们给了它们一个名字恐龙。6500万年前,白垩纪的一个早晨,草食性恐龙正在吃着美味的早餐,“轰”的一声巨响, 一场天翻地覆的大爆炸发生了,从此恐龙便慢慢地减少,直至最后灭绝。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阿西莫夫笔下的科普世界去寻求答案吧。设计(二)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1)辨音: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2)释义:遗骸 褶皱 劫难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选四名同学回答,明确:(1)hái zh nàn sù(2)遗骸:遗骨(遗留的残骨)。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劫难:灾难、灾祸。致密:细致精密。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天衣无缝: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2从课文注解得知,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请问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学生谈自己阅读的初步印象。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明确: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两文都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三、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多媒体显示:教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填写上表。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推荐访问:阿西莫夫短文教案两篇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阿西莫夫短文教案 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