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0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x
-
资源ID:26461170
资源大小:17.8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七年级语文下册10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2长春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10雁门太守行教学设计2长春版 雁门太守行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和爱国情怀。 2学情分析 雁门太守行是七年下册唐诗四首的最后一首,通过对七年级上册中诗词的学习,和这学期的诗歌教学,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 本班农村学生居多,学习基础较差,只有一两个女生的语文接受能力较强,王野等男同学反应灵敏,但不努力,爱玩小聪明,成绩极不稳定。大部分学生基础差,但比较勤奋,然而理解能力不强,成绩几乎无法及格。还有几名同学情况比较糟糕,基础不太好,比较懒惰,所以诗歌需选择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进行。 3重点难点 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2.领悟诗词中作者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和爱国情怀 4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 据说唐中期有一位诗人写诗非常勤奋,外出时总背一破囊,得诗句便写下投入囊中,暮归再成诗篇。在他的短暂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两百余首诗,据史料记载,有一次他带着诗卷去拜访大文豪韩愈,韩愈当时刚送走客人,想休息一下,当门人把他的诗卷呈给韩愈时,韩愈本想随手翻翻,没料到不翻则已,一翻就拍案叫绝。这让韩愈拍案叫绝的诗卷的第一首诗就是雁门太守行,这个让韩愈连连称赞的诗人就是李贺。今天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探寻一下它被韩愈称赞的原因吧。 活动2解题 2.解题:(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题目给我们呈现了哪些信息?)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中唐诗人李贺用它创作了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雁门太守行) “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活动3作者介绍 (接着请随老师走近作者,让我们去结识一下这位与李白、李商隐并称唐代三李的“鬼才”李贺吧。首先,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为老师引荐一下李贺,谁愿意做第一个引路人,来介绍一下李贺的情况?) 李贺(790816):字长吉,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 代表作品: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李贺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独树一帜,想象丰富,构思神妙,意境幽奇,语言诡异,色彩瑰丽,被称为“长吉体”。 活动4初读诗歌 (通过我们刚才的介绍,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这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去那遥远的战场倾听一下将士们豪放坚毅的誓言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 1.自由朗读 2.教师泛读 3. 齐读(要求读出韵味,体会情感) 活动5解析诗歌 (通过我们刚才的朗读的我们对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了一定的领悟,接着让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首诗,进一步体味一下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壮志豪情。) 1. (跟着老师朗读诗歌的第一句) 1)描绘诗歌第一句所描写的场面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诗歌第一句所呈现的场面) 明确: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月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2)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比喻、夸张 3)这么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4)现在人们也常用“黑云压城”来形容局势的危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个“压”字有何妙处? 明确:“压”字非常传神,形象地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形势,都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了。 5)(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月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请同学们思考:) “甲光向月金鳞开”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精确? 明确:“甲光向日金鳞开”中“开”字用得最妙。 “开”依次排开之意,可见战阵井然有序地依次排开,形象地展示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与“摧”字相对,下笔劲拔,雄姿杰出。更反衬出边防将士维护国家统一的无畏精神。 (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月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2.接着请同学们跟随老师齐读第三、四句思考这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 明确:听觉视觉 (作者没有从正面描绘两军车毂交错、短兵相接的激烈的厮杀场面,而是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用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渲染悲壮惨烈的气氛,写出了激战中边塞风光的悲壮之美。下面请我要请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两句诗,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种美感) 明确: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3.(时值深秋,万木摇落,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1)“秋色”渲染出什么样的气氛? 明确:凄凉哀伤 2)“角声满天”,一个“满”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是大还是小啊?。 学生:大 (战争规模很宏大,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 3)“夜”色已深,点明交战时间(长) 4)耗时这么长的战争双方定有伤亡,作者哪句诗描绘了双方的伤亡场面? 明确:塞上燕脂凝夜紫。 4)请大家思考一下,“塞上燕脂凝夜紫”这句诗中哪个字用得最传神呢? 明确:“凝”字表现力极强。 (胭脂是为了突出脸蛋、嘴唇自然红晕的效果的红色化妆品,这里的泥土颜色酷似胭脂,而作者又是从侧面烘托,以泥土写血,仿佛让人闻到了战斗的血腥气息。) 5)这种黯然凝重的氛围、尸横遍野的场景,衬托出战地场面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悲壮惨烈 4(这样悲壮的场面描写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将士们该怎么样扭转战局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随老师读一下诗歌的五、六句。) 哪位同学为大家疏通一下这句诗的失意?其他同学思考将士们采取了什么行动来扭转战局? 明确:深夜里,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2)“红旗半卷”这一军中特有的标志描写写出我军的进军速度如何? 明确:快。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含蓄丰富。战斗从早到晚那样惨烈,并没有因黑夜的到来而停止。我军势弱,不能坐以待毙,而选择主动出击。) 3)“半卷”,为的是隐蔽突袭,偃旗息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也体现了我军将士的(智慧)。 4)“临易水”表明了交战的(地点) (这里又借用了荆轲刺秦王的典故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5)“声不起”三字,写出了天气的什么特点呢? 明确:天气极寒,以至于鼓皮僵硬失去弹性 6)“霜重鼓寒声不起”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呢? 明确:拟人。 (作者巧妙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战场的壮烈,以至于鼓声呜咽,泣不成声。这样理解更能表现我军将士的牺牲精神感天动地,撼人心魄。) 7)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有没有放弃啊?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将士们的这种精神状态呢? 明确:毫不气馁。 5.(将士们有如此振奋的士气,是源于什么呢?同学们随老师一起诵读一下诗歌的最后两句?) 1)首先请同学们借助书下注释了解一下“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由来,并疏通一下这句诗的诗意。 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奇士。 明确: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2)诗人引用这个故事有何用意呢? 明确: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寸土必争,奋死抗敌,报效朝廷的决心。(教师强调:这两句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书写出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和爱国情怀。 活动6解析诗歌艺术特色 (此时体弱多病的李贺,还不像岑参陆游等人一样有过征战沙场的亲身经历,却能完全凭想象描绘出高于写生的战斗场景,让人叹为观止。他为我们描绘的战地图景,声色俱备。)1.请同学们标出呈现色彩和传递声响的词语,观其色、闻其声,进而感受诗中的形象美,并谈谈你的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谈感受。) 教师归纳: 色彩:黑云 金鳞 燕脂 紫 红旗 声响:角声满天、鼓寒声沉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作者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作者简直就是一个高明的画家。接着让我们再次读起这首诗,体会一下诗歌中描绘的画面的美感。) 活动7再读诗歌 2.齐读。(大家注意情感的把握)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活动8小结 这首诗属于边塞诗歌。雁门太守行一诗渲染了一种悲壮惨烈的气氛:那就是兵临城下,号角声声,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土地,战场很残酷,但危城守将誓死要报效朝廷,决心誓死不改。构思奇特,想像丰富,富有诗的意境和情趣。有限的文字给读者创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无声的语言给后人留下了有声有色的意境。这就是雁门太守行的魅力,这就是“诗鬼”的才气。从雁门太守行开始,让我们记住一千年前的那个人,更要继承他为国效力的赤胆忠心。 活动9堂堂清 1.本诗作者李贺()代诗人,字(),因其诗作想象奇特、语言瑰丽奇峭,世称“ ” “ ”等,与()()并称为三李。 2.诗中哪句话构思新奇,写出战争的危机形势? 3.诗中哪句话写出了战场的惨烈? 4.诗中哪句写自然条件不利、战事严峻? 5.诗中哪句写危城守将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6.最后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7.初唐诗人王勃有诗云:“烟光凝而暮山紫”,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也有类似描写( ),( ). 8.这首诗表达了诗表人怎样的情怀? 活动10拓展延伸 出示其他边塞诗歌 (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雁门太守行行,还有很多流传千古的边塞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吧,体会边塞诗特有的壮阔美。) 活动11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诗歌 2.搜集、积累表达爱国情怀的诗词名句,从内容和写法等方面赏析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