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docx
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下面我带来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康桥优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二、教学难点从三美入手,赏析(再别康桥)三、教学经过:【预习检查:】1讲讲你所了解的徐志摩2指名3-4名学生朗读该诗,要求力求读出诗味。【目的展示】引导学生感受康桥优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新知研习】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忧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钟情诗神缪斯的心。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被胡适称为情圣和诗圣的诗人志摩到底是如何的一个人呢?这节课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追求爱、自由和美的诗意的内心二、自读感悟整体把握1朗读全诗,抽查学生,老师正音。荡漾青荇揉碎斑斓漫溯笙箫2播放朗读带,指导朗读。注意诗歌的节拍即饱含的深情。3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节拍,沟通诵读感受。感情变化:依恋欢欣沉醉执著冲动沉默安静冷静僻静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能力4徐志摩:(1896-1931)当代诗人。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胡,诗哲,中学与郁达夫同班。1923成立新月社,他是主要成员。5康桥:1921年,徐志摩来这里研究文学,他称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光阴。1922年徐志摩回国前夕,写下了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1928年,徐志摩重访英伦,故地重游,物是人非,千般感触涌上心头。因而便有了著名的抒情诗(再别康桥)。三、合作沟通解读探究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如何的?诗中借助了哪些意象来营造这种气氛?2这些意象抒发诗人如何的情感,创造了如何的意境?3第一诗节表达了作者何种情怀?为何选择云彩这个物象?为何又要轻轻的?4即将告别母校这个理想的摇篮,此时的康桥在诗人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妙无比的,离人眼中的康桥是如何的,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5诗人为什么不能放歌?为什么连夏虫也沉默?6第七节又表达了诗人的何种情感?四、艺术技巧鉴赏。下面我们分别从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三方面来赏析诗歌。1形式方面主要指诗歌的建筑美,是句子的匀称和句式的整洁。(再别康桥)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都整洁划一,给人以美感。首尾回环照应,构造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 (讲解:在诗歌的形式美赏析方面,结合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所以作这三方面的点拨。)2语言方面主要指诗歌的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有节拍感、旋律美、弹跳性,都是音乐美的表现。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B音节和谐,节拍感强。C回环复沓。首节与末节,语意类似,节拍一样,构成回环照应的构造形式。3意象方面主要指诗歌的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项选择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能够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讲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归纳总结】康桥是徐志摩的精神归宿所在,(再别康桥)是对精神归宿地的再次造访和重新确认。这首诗已经成为一个对于精神归宿的文化符号,我们每个人都会从这首诗中感遭到面对精神归宿时的心灵的安静冷静僻静。本课我们从诗歌的情感体味和诗歌的艺术技巧入手赏析当代诗歌,同学们要学会这两种鉴赏新诗的方法。【稳固拓展】我国著名学者胡适讲:他的人生观里只要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让我们一起走进(再别康桥)这由爱、自由、美三朵鲜花所编制的诗的世界。1胡适所讲的诗人的爱、自由、美的人生观能够在诗中哪些地方找到?无限眷恋,难舍难分真爱无声寻梦放歌,潇洒挥手自由无边如梦如幻,如画如歌大美无形2进一步通过诵读,感受新月派诗歌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节匀称,诗句整洁音乐美:押韵;音节和谐,节拍感强;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类似,节拍一样,构成回环照应的构造形式。绘画美:有色彩的词语;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构筑一幅幅动态的画面【预习指导】熟读(古诗三首),查找资料,了解三首诗的意思。四、板书设计再别康桥徐志摩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无限眷恋,难舍难分真爱无声寻梦放歌,潇洒挥手自由无边如梦如幻,如画如歌大美无形五、教学反思以上就是我收集的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的内容了,本网站还有很多教学知识,等待大家的解锁与关注。【高一语文再别康桥教案设计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