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
资源ID:26497692
资源大小:22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广东省广州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2016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下列垃圾分类不合理的是()A可回收垃圾:易拉罐B不可回收垃圾:废报纸C有害垃圾:废旧电池D餐厨垃圾:剩余饭菜【考点】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分析这道题,要密切结合生活常识,根据各种废弃物的可利用程度来分类【解答】解:A、易拉罐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属于可回收金属,故A正确;B、废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故B错误;C、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汞、铬等,会污染水资源和土壤,属于有害垃圾,故C正确;D、剩余饭菜属于餐厨垃圾,故D正确故选:B【点评】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可以减少污染,节省资源2. 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3.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水银B液氮C干冰D生铁【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水银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B、液氧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属于纯净物中的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生铁中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解答】解:A、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错误,还有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B、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正确,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的CO2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正确,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酸雨的产生与空气污染有关正确,工业排放的废气使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造成酸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 中国丝绸有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处理丝绸,该“碱剂”可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其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这种“碱剂”可能是()A食醋B烧碱C草木灰D生石灰【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该物质是一种盐,水溶液显碱性A、食醋显酸性,故错误;B、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碱,故错误;C、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是盐,且溶液显碱性,故正确;D、生石灰是氧化物,故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物质分类的知识以及溶液的酸碱性等即可顺利解答6.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原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7C容易得到电子D有3个电子层【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A、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其核内质子数为17,为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则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C、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D、由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 将钢丝插入下列溶液中,有明显现象的是()AHCl溶液BAgNO3溶液CMgSO4溶液DBa(OH)2溶液【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A、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氢的前面,能与HCl溶液反应生成氢气,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选项正确;B、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银的后面,能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银白色银,有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C、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排在镁的后面,不能与MgSO4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D、钢丝的主要成分是铁,铁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选项错误答案:A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8.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为:Sb2O3+2XSb2O5+2H2O,则X的化学式为()AH2B02CH2O2DH2SbO4【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解答】解:从Sb2O3+2XSb2O5+2H2O看,反应前有2个Sb原子、有3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有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2X中含有4个O原子、4个H原子,即其化学式为:H2O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9.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C矿泉水是纯净物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考点】硬水与软水;水资源状况;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解答;B、根据蒸馏水属于软水进行分析;C、根据矿泉水的成分进行分析;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解答】解:A、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可以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却是十分有限的,并且现在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故说法错误;B、蒸馏水属于软水,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可以得到大量的泡沫,故说法正确;C、矿泉水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天然水,含有较多的矿物质,因此矿泉水是混合物,故说法错误;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吸附色素和异味,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0. 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客观事实微观解释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水分子间有空隙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H2O分子中有H2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NaOH溶液能导电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应能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故选项解释错误B、H2O在通电条件下产生H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故选项解释错误D、NaOH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Na+、OH,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 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6:1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D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1×6+32=62,故选项说法正确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6):(32×1)2:6:1,故选项说法错误C、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00%,故选项说法正确D、乙硫醇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味极其敏感,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塞进橡皮塞B铁丝在O2中燃烧C闻气体的气味D称量NaCl的质量【考点】仪器的装配或连接;称量器-托盘天平;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把橡皮塞塞进试管口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最多,使用也最早B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小于纯铁C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D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储量有限,可再生【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进行分析;B、根据合金的特性进行分析;C、根据钨的特性进行分析;D、根据地球上金属矿物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解答】解:A、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的活动性比铁还强,难以炼制铝的单质,所以到近代才被大量应用,故A错误;B、不锈钢属于铁的合金,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强于纯铁,硬度大于纯铁,故B错误;C、电灯泡里的灯丝常用钨制成,因为钨的熔点高,故C正确;D、金属矿物储量是有限的,并且不能再生,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金属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4.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表述没有直接联系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墨绘制字画B醋酸显酸性用醋酸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CNaOH能与油脂反应用NaOH除去油污DCH4常温下是气体用CH4作燃料AABBCCDD【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解答】解:A、用墨绘制字画,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正确;B、醋酸可以和水垢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物质而被除去故正确;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而除去油污;故正确;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与CH4常温下是气体无关,故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解答本题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15.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杯B陶瓷瓦罐C纯棉衣物D羊毛衫【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塑料杯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B、陶瓷瓦罐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纯棉衣裤物是用棉线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D、羊毛衫是由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6. 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KNO3是复合肥料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A根据复合肥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农药对人体的危害来分析;C根据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D根据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来分析【解答】解:A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称为复合肥,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B残留的农药会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内,所以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性强的农药,要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故正确;C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故正确;D合理施用化肥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过量使用会造成土壤、水体的污染,故错误故选D【点评】掌握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注意使用的量,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17. 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意,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即100g×20%+10g=30g硝酸钾,溶于水,形成100g+10g=110g溶液,即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110g30g=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A、溶解度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某温度下,30g硝酸钾溶于80g水,形成110g饱和溶液,则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大于30g,故选项说法错误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0%30%,故选项说法错误C、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D、升高温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但甲、乙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的概念、温度改变后溶液组成的变化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 下列除杂所选用的试剂及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队杂试剂实验操作AMnO2(KC1O3)水溶解、过滤BCO2(CO)O2点燃CKCl(KOH)稀H2SO4蒸发结晶D铁粉(碳粉)稀HC1过滤AABBCC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碱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KC1O3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OH能与稀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铁粉能与稀HC1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碳粉不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19.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钙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淀粉酶属于糖类,可用于为人体提供能量【考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人体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所包括的种类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进行分析;C、根据鸡蛋富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淀粉酶是分解糖类的酶,不属于糖类进行分析【解答】解:A、人体中的常量元素主要有: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主要有: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铁、锌是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故钙为常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摄入过多也不利于健康,故选项说法错误;C、鸡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选项说法正确;D、淀粉酶是分解糖类的酶,它不属于糖类,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健康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20. 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空气组成的测定;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可选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白磷、红磷具备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的反应原理,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将等质量的锌粉与铁粉,应分别加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中,选项中盐酸的质量分数不同,不能用于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两支试管中的铁钉分别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只与水接触,能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故选项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能与氧气接触,均不能燃烧,不能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故选项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能达不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2分21. 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钌(Ru)等贵金属,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O2、Ru2O3、RuCl3、K2RuO4回答下列问题:(1)RuO2读作二氧化钌(2)上述5种物质中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4种(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属于AD(填选项)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碱 D、盐(4)H2与Ru2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得到Ru,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u2O3+3H22Ru+3H2O【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分类【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根据化合物的读法,RuO2读作二氧化钌;(2)上述5种物质中Ru属于单质,故钌元素的化合价一共有4种;(3)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K2RuO4不属于氧化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K2RuO4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故K2RuO4不属于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故K2RuO4属于盐故选AD(4)H2与Ru2O3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Ru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u2O3+3H22Ru+3H2O;故答案为:(1)二氧化钌;(2)4;(3)AD;(4)Ru2O3+3H22Ru+3H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 向滴有几滴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1)上述过程的实验现象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Na+;OH;Cl(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填离子符号)【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1)根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结合酚酞溶液遇酸性、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溶液里面粒子的变化情况;(3)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解答【解答】解:(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氯化钠呈中性,盐酸过量,使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性或酸性溶液不能使酚酞变色(2)反应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钠离子、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钠离子;故三种离子分别为:Na+、OH、Cl;(3)氨水(NH3N2O)也能使酚酞变色,原因是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离子,该离子是OH答案:(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Na+、OH、Cl;(3)OH【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酸的化学性质和利用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解决问题,难度不大23. 实验室有4种试剂,分别为HNO3溶液、CuSO4溶液、MgC12溶液和KOH溶液(1)有颜色的试剂是硫酸铜(2)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KOH溶液(3)书写化学方程式:CuSO4溶液与KOH溶液混合:CuSO4+2KOH=Cu(OH)2+K2SO4HNO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HNO3+NaHCO3=NaNO3+H2O+CO2【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等知识进行分析;(2)根据硝酸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不会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钾会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进行分析;(3)根据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进行分析;根据硝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解:(1)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亚铁离子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等知识,所以有颜色的试剂是硫酸铜溶液;(2)硝酸不会与硫酸铜反应,硫酸铜不会与氯化镁反应,氢氧化钾会与硝酸发生中和反应,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所以有一种试剂能与另外三种试剂发生反应,该试剂是氢氧化钾溶液;(3)硫酸铜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化学方程式为:CuSO4+2KOH=Cu(OH)2+K2SO4;硝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HNO3+NaHCO3=NaNO3+H2O+CO2故答案为:(1)硫酸铜溶液;(2)氢氧化钾溶液;(3)CuSO4+2KOH=Cu(OH)2+K2SO4;HNO3+NaHCO3=NaNO3+H2O+CO2【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盐的性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在平时加强识记即可完成24. 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制备流程如图:(1)反应的原理为:Zn+2SO2ZnS2O4,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2O4+2NaOHZn(OH)2+Na2S2O4(3)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 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加入NaCl的原因是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5)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130g【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1)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进行分析解答(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ZnS2O4与氢氧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Na2S2O4,进行分析解答(3)操作a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题意,滤液中含有Na2S2O4,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进行分析解答(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Zn+2SO2ZnS2O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2)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则ZnS2O4与氢氧化钠溶液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Na2S2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S2O4+2NaOHZn(OH)2+Na2S2O4(3)操作a是将氢氧化锌沉淀与滤液分离,操作a的名称为过滤(4)滤液中含有Na2S2O4,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则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 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加入NaCl的原因是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5)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198g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198g×100%=130g故答案为:(1)化合反应;(2)ZnS2O4+2NaOHZn(OH)2+Na2S2O4;(3)过滤;(4)可调节溶液为碱性,使 Na2S2O4结晶稳定存在;氯化钠的存在使Na2S2O4的溶解度降低,更易结晶析出,提高产率;(5)130g【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理解Na2S2O4的制备流程如图,熟练掌握化合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特征、过量的原理、化学式的有关计算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5. 以饱和NaCl溶液和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已知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中的甲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B(填“”或“”)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B(填“A”或“B”)(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完成了如图几组实验:实验序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inNaHCO3产率/%a306086.8b30120Xc356089.4d3512092.5e406085.3f4012085.6实验c和d的目的是探究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表格中X的数值可能为CA、85.8 B、86.8 C、92.1 D、93.1在相同反应时间,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在40时NH4HCO3受热容易分解,导致反应物减少【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物质的制备;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35时,A、B溶解度的位置关系,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题意,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NH4HCO3NaHCO3+NH4Cl,碳酸氢钠容易析出结晶形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2)实验c、d的反应温度相同,而反应时间不同,进行分析解答由实验a、c、e可得:当反应时间相同,反应温度上升的过程中,产率是先上升再下降,进行分析解答由题意,NH4HCO3在40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观察图中 35时物质A的溶解度曲线在物质B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