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docx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地理集体备课记录模板 作者: 日期: 威海二中高一地理(47级)集体备课记录 学科地理年级高一 主讲人李少平 主题人口与地理环境第、6课时人口分布和合理容量 时间207-2-22 第_周 参与人全体教师(宋召华、刘芳、王万强、李少平、李传声、黄金杰、张 晓萍、商国华、王怡) 备课过程 上周总结反思经验: 问题: 措施: 主备人讲解:李少平优化 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及解读 课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内容解读: 能够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判 别和判断“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 概念。 行为动词解读: 判别,应从图文资料出发,说出、判别和总结 确 立依据学 习 目 标 1.运用相关资料,说出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 2.举例说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说出环境人口 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4、判断我国环境人口容量,能分析出我国的人口问题及相应人口政 策。 二、评价设计1.通过自主学习学案,课堂师生问答,9%以上的学生能说出。通过达标检测学生对目标1的达成情况,并通过举手反馈进行统计,要求学生达标率85%。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2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参与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85%。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分析说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及其特点,注意区别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并由小组代表发言,使用课堂观察评价量规(要素包括语言描述、逻辑思维、积极性等)进行互评;通过达标检测进一步巩固训练,督促学生的课堂活动及听讲能力。要求学生达标率5%。 三、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通过自读、自说,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异质分组,人合作。通过合作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交往能力,提高学科素养。 多媒体辅助:通过多媒体使用,增设生动真实的教学信息环境,增强学生感性认识。 四、 教学资 源媒介 多媒体,教材,练习册 五、教材分析及活动教师活动: 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导入: 多媒体展示两组图片,一组反映了地球人口的爆炸性增长,一组是伤痕累累,满目疮痍的地球漫画,然后让学生思考:地球能否承受人口如此快速,持续的增长,如果不能的话,其承受能力是否有一个限度,那么这个限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的学习。 新授: 一、世界人口分布 引导学生读图-1分析人口分布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区别。思路:通过引导学生读图可以发现这两个图人口密度虽然相同,但人口的实际分布却不相同。左图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不尽合理,而右图的人口分布则比较均匀,比较合理。所以我们在研究人口分布时不但要研究人口的密度还要考虑人口的分布格局。导入世界人口分布规律的探究。 让学生读活动中的表及图,思考讨论并完成动后的问题。 1、读表-3-1,总结世界人口主要分布的纬度范围。 2、读表1-3-2,总结世界人口的分布与距海远近的关系。 3、读表1-3-3,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地形区。 、结合表1-1、1-3-2、1-3读图1-3-2,找出亚洲和欧洲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区,并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人口稠密的原因。 思路:让学生读表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并结合图1-3,利用所学知识尝试分析东亚、南亚和西欧人口稠密的原因。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导入影响地理因素的学习。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阅读课本第二部分,总结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简要说明如何影响人口分布的?完成学案。 自然环境因素: ()地形 (2)气候 ()水资源和土壤 ()矿产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3.政治文化因素 政治、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也都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 案例分析:写出下面现象的影响因素 分析以下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东北黑土分布区人口较为稠密() 塔里木盆地从边缘向中心人口变得稀少( ) 热带多雨地区人口稠密地区在高原和山区( ) 印巴分治导致的人口迁移() 筑波科技城的形成() 两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明显变化,人口也随之大规模移动( ) 上山下乡,西部大开发( ) 思路:让学生阅读课本,结合学案自己总结归纳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并设计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加深理解。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 1.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 (1)主要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2)其他特点:沿海地区人口多 (3)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形象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 读图3-7和13-8合作探究: 对比两幅图,思考一下在这10年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格局有没有改变? 运用前面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原因? 思路:对于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课本上阐述的很全面,也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归纳和概括,所以让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课本的上的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案例让学生利用总结的地理因素来进行解释阐述。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最多能养活多少人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合作探究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与环境人口容量是什么关系? 思路:回到课前所思考的两个问题,由这个限度引出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的标志就是环境人口容量,让学生合作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关系。 2.适合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 3.我国的人口容量 4.我国的人口政策 思路:适合养多少人是人口合理容量的问题,辨析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国的人口容量问题。 习题讨论: 课时作业第二节和第三节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柱状图、折线图、饼状图、扇形图的判读方法。 、分析说出金字塔图的组成和结构、用途、掌握其判读方法 3、学会三角形统计图和四边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二、教学活动 认真阅读教材27内容及相关图表,注意以下问题: A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主要有哪些? 2、利用地理统计图的作用? 、读图-4-1,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多?是多少?哪一个洲的人口数最少?是多少? 4、读图-44,中国2000年人口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5、读图1-4-,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一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试分析其原因。 、读图146,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阅读教材P27-P 8教材内容,注意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一般表示方法是?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与人口增长特征之间的关系? 3、思考并讨论8页问题、3 三、重要方法 1、读图步骤:读图名图例、看坐标、读数据大小变化、图表图图转换、得出结论 2、复杂统计图读法: 四、习题讨论 同步学案 六、 下 周 进 度 安 排 时间 课上安排 课后作业 第一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一课时 练习册习题 第二课时 完成人口分布第二课时 练习册习题 周末自主学习安排 回顾复习 习题 下周主备人:张晓萍 内容: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集备领导签名_ 集体备课重难点问题讨论 整理人:_ 1.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到什么程度? 2.政治因素可否放在社会经济因素里?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的理解 4.三峡移民的安置措施 5.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的理解 .影响人口分布的影响的地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