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常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doc
乐冲刺,中考学习的好帮手 lechongci 中考语文复习常考文言文篇目知识点梳理(一)一、伤仲永1、【重点字词解释】1.世隶耕 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3.父异焉 异:对感到诧异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是:从此。 就:完成5.邑人奇之 奇:对感到奇怪6.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渐渐 宾客:把当作宾客7.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可图8.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每天。 扳:通“攀”,牵、引。谒:拜访9.不使学 (使:让)10.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11.泯然众人矣 泯然:完全12.贤于材人远矣于:比13.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于:被14.伤仲永 伤:哀伤、伤感15.养父母 养:赡养16.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17.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18.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19.如此之贤也 贤:(有)才能20.固众人 固:本来21.即书诗四句 书:写2、【重点句子翻译】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译: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4.泯然众人矣。 译:他才能完全消失,普通人一样了。5.余闻之也久。 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3、【课文问答】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答:“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答: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答: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二、桃花源记1、【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缘:沿着 2落英缤纷 落英:落花3甚异之异:诧异 4豁然开朗 豁然:开阔的样子5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6阡陌交通 交通:交错相通7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8具答之具:详尽 9咸来问讯咸: 都10率妻子邑人妻子:妻子儿女 11来此绝境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2不复出焉复:再 13无论魏晋 无论: 更不必说14延至其家延:邀请15处处志之志:作标记16欣然前往欣然:高兴的样子 17无问津者津:渡口18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19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20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21欣然规往。规:计划 22寻病终。寻:不久2、【重点句子翻译】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译文: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译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译文: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了。” 译文:这里的人告诉他说:“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译文: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9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译文: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3、【课文问答】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答: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3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答:豁然开朗、世外挑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什么? 答:甚异之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什么?(用原文)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哪些?答: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哪些?答: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什么?答: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什么?答: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11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人为什么“皆叹惋”?答:为桃花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他们一直过着痛苦生活而叹惋。12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答: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详和。13桃源中人“不复出”的原因是什么?答:原因是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厌恶外界的战乱;同时,他们进来后能安居乐业。14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事情?答:本文以武陵渔人进入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发现桃林进入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15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林的句子,并讨论其作用。答: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作用:激发渔人的好奇心,交代进入桃源的原因,为下文发现桃源做铺垫; 增添桃源的神秘色彩。16找出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并讨论其作用。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作用:突出桃花源环境的平和、宁静、淡远。17找出文中描写桃源中人的和平劳动和幸福生活的句子。 答: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8.桃花源中的人是如何对待这位不速之客的?作者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作用:反映了桃源中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与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乱的厌恶。19.作者为什么写桃源人见渔人后“乃大惊”? 答:写桃源人见渔人后“乃大惊”,逼真地写出了桃源与世隔绝已久,同时又为下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和“无论魏晋”埋下伏笔。20.“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 答:原因:桃源中人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不希望外人来打扰、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作用:暗示桃源中人不愿也不屑与世俗交往的心情, 同时也为渔人出而复寻“不复得路”埋下伏笔。8写刘子骥的作用是什么? 答:强调桃花源是不存在的;增强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使人觉得仙源难辨,可望不可即。三、三峡1、【重点字词解释】1重岩叠嶂 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 襄:上3乘奔御风 奔: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 湍:急流5不见曦月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6每至晴初霜旦 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其间 飞漱:冲刷 8属引凄异属:连接; 引:延长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10虽乘奔御风 虽:即使11良多趣味 良:真,实在 12绝巘多生怪柏 绝巘:极高的山峰13略无阙处 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午夜分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1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2、【重点句子翻译】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上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绝了。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影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译:每当到了初晴或结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8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译: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长叫,声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9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3、【课文问答】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2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3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说明三峡秋天寂静凄清的特点。4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条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答:理由1:水流急(或速度快或水势迅猛或水流湍急) 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风御风不以急也)理由2:落差大 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6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第四段是写三峡的秋天?理由是什么?答:晴霜初旦,林寒涧肃。因为只有在秋天才会有霜,冬天是雪,夏天是雨,所以说这是秋天。还有林寒,夏天的树林是茂盛的,冬天是光秃的,只有秋天才会林寒涧肃。7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答: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8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答:本文重在写水,夏季三峡的水为湍急,极具特色,所以先写“夏水”。春冬两季的景色相似,所以将春冬两季合起来写;秋季凄清,写在最后。9“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意思是什么?这使我们想到李白的哪两句诗?答: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当晚就到达江陵。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10“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试分析好在哪里?答:这两句的意思是: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动态,以“倒影”写“绿潭”的静态,极言江水这清澈。“素湍”见浪花之雪白;“绿潭”显潭水之清澈,“回清”写江水之动态。11用简短的话归纳各段的大意:答:第一段: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的山势。第二段:写三峡夏天水势的湍急。第三段:写春冬二季三峡清幽隽绝令人向往流连的风光。第四段:写三峡秋冬之时景色的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