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范本.docx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方案范本 深基坑开挖及支护 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建设概况 工程名称: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中心工程 工程地点:南京市孝陵卫200号 建设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资产经营公司 勘察单位:南京苏杰岩土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支护设计单位:江苏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 主体工程设计单位: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江苏建发建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总承包单位:苏州第一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支护施工单位:江苏正一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基坑建筑环境 (详见支护-1周边场地示意图) 基坑周边场地高差较大,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确定现地面相对标高,现自然地面标高为-0.300m到-6.500m,地下车库垫层底普遍标高-10.50m,基坑挖深4.5-10.2m。 基坑北侧: 该侧为49、84路公交汽车终点站,地下室外墙距离车站围墙约3m;地下室外墙距北侧用地红线约30m,红线外为中山门大街。 基坑南侧:该侧为15、16栋6层建筑,地下室外墙距离建筑22-24m,建筑埋深约-8.0m,对本工程基坑开挖无影响。 基坑西侧:该侧有多栋6层建筑,但地下室外墙距建筑均大 于24m,对本工程无影响。 基坑东侧:该侧临近地下室外墙有一已建泵房及生活用水池,水池及泵房埋深约5m,距地下结构外墙最近处仅7.0m,是本工程考虑的重点。 3、基础施工阶段平面布置图 (详见结施-02地下室底板配筋图) 4、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土层条件: 地基土层上部除填土外主要为粉质粘土、下部为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现将钻探揭示在基坑开挖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1层杂填土:杂色,主要由混凝土块、碎石、砖块及混凝土地坪组成,松散,填龄小于。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303.00m,层顶标高14.0120.07m。 1-2层素填土:灰黄色灰色,由可塑状粉质粘土组成,局部软塑,混有碎石、碎砖等建筑垃圾,结构松散,硬质含量约515%,填龄大于。层厚0.205.20m,层顶标高13.5521.19m。 3-1层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少量铁锰氧化物。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509.00m,层顶标高11.0820.69m,层顶埋深0.304.30m。 3-2层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有铁锰氧化物及灰白色粘土条带。场地内 普遍分布。层厚0.9010.80m,层顶标高8.1318.69m,层顶埋深0.709.50m。 4层残积土:紫红色棕褐色,呈砂质粘性土状,可塑硬塑,遇水极易软化,局部砂质含量较多。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403.40m,层顶标高4.9013.48m,层顶埋深3.6012.50m。 5-1A层强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棕褐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变化,风化不均匀,含有碎块,浸水极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内局部分布,层厚0.708.00m,层顶标高 3.1012.15m,层顶埋深2.9015.20m。 5-1B层强风化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黄色棕黄色,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发生变化,岩芯呈柱状,极易碎成砂土状,浸水易软化,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0.606.60m,层顶标高 4.1012.60m,层顶埋深2.8013.20m。 5-2A层中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紫红色棕褐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风化不均匀,多呈短柱状,块状,局部碎块状,层理明显,锤击易开裂,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未揭穿。层顶标高-2.8711.17m,层顶埋深 4.7022.50m。 5-2B层中风化细砂岩-泥质粉砂岩:黄色、灰黄色、灰绿色、灰紫色,组织结构部分破坏,裂隙发育,风化不均匀,多呈短柱 状,少量块状,强度相对较高,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该层未揭穿。层顶标高-6.669.98m,层顶埋深 5.20 25.50m。 地下水条件: 拟建场地属阶地地貌单元。第四系覆盖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残积土组成,基岩为泥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细砂岩。 拟建场地在勘察期间地形较高位置未发现地下水,仅在局部地势低洼地段填土较厚处发现了地下水,属潜水,主要赋存于较厚的填土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地下管网渗透的补给,以蒸发形式排泄,该填土层含水性及透水性一般,水量较小。 由钻孔量测初见水位埋深为 1.401.60米,初见水位标高为13.4713.57米;稳定水位埋深为1.101.50米,稳定水位标高为13.5713.87米。 根据场地地形地貌、土层分布特点及该地区水文地质资料,南京地区雨季降水量大,该场区地下水位变化受大气降水影响明显,旱季水位较低,雨季水位则较高,估计地下水位年变幅为0.5米左右。 基坑深度范围内涉及土层的物理力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