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专题十八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doc
-
资源ID:26676547
资源大小:2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整理版)专题十八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doc
专题十八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答复下列问题。蝉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虞世南,唐太宗时的秘书监,为人沉静寡欲,议论持正,极为唐太宗所倚重。緌,帽带打结后下垂的局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在此暗示显宦身份。梗,桃枝做的木偶。(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蝉的什么特征?从整体看都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答:_(2)简要分析两首诗中蝉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意蕴。答: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上阙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_(2)说说作者在下阙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答:_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小孤山 宋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处。 答:_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共欲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白,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1)杜诗第一、二句写景,运用的主要方法是_。杜诗和辛词中的“欲字都运用了_的修辞方法。(2)杜诗和辛词在感情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请加以具体分析。答:_5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游月陂宋程 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答:_(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答:_参考答案1(1)解析:直接答出物象的特征和所用手法即可。托物言志的诗从整体上是运用象征的手法。参考答案:栖高树,饮清露,长鸣。托物寓情(或象征)。(2)解析:通过知人论世和理解诗句意思,结合诗句分析。自古以来,蝉因其不食黍稷、托身枝条的生活习性而成了高尚人格的象征,也是患难、失意者的化身。参考答案:虞诗中的蝉“饮清露、“流响、“声自远,状蝉声于高处传响,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从而表现作者不凭显宦之身份,不借外在的力量而立身高洁的品格。李诗中的蝉高处“难饱、 “徒劳恨声、 由疏而断、无人理解,从而表现作者薄宦漂泊中无人识的清苦、不得志的凄苦牢骚情绪。2(1)解析:答题步骤:分析描写角度结合原词句描述画面揭示蕴含的情感。参考答案: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绿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寥寥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2)解析:答复诗歌的意境题,要从把握诗歌的意象入手,因为诗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解题步骤: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参考答案: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似的明净平滑,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3(1)解析:如果能读懂诗中的托物言志,再结合注释,此题的解容许该不是很难。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但也要“坚如猛士敌场立、“江山有此障狂澜,依然怀有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希望自己能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参考答案: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决信念。(2)解析: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把该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参考答案: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孤字既写小孤山独立江中的情形,也写自己孑然抗元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身处危局依旧希望像小孤山一样中流砥柱、坚决耸立的傲态及面对将帅匮乏、孤立无援之境的苦闷之情。4(1)参考答案:衬托拟人(2)解析:属于答复诗歌的情感主旨题,答题步骤是:描写什么 表达/寄寓/揭露什么(先分析事实,后提炼情感)。参考答案:杜诗和辛词在感情表达上都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杜诗中作者面对如画的景色,非但没有游玩的兴致,反而产生漂泊的感伤,最后一句流露出殷切的思乡之情。辛词最后两句“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作者笑沙鸥满身是愁,越是说得幽默洒脱,反而越使人感到强自解愁而又不能自解的痛苦。5(1)解析:首先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说明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及旨意。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有声衬无声);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解析:首先结合诗中的意象,展开适当的想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然后对这个图景画面做一个简要的总结,常见的写法有:自然清新、恬静美好、清旷冲淡、雄浑壮阔、雄奇伟丽、寂寞冷清、苍凉萧瑟等等;最后对上面的总结再进行外延的拓展,从中分析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营造了宁静幽雅(或静谧、幽静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随遇而安、不计较得失的淡泊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