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doc
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情景再现: 早上,在门口导护时,一个从远处走过来的宝宝,在妈妈的拉拽下,不停的哭泣。我看了,连忙走过去,抱起了孩子,问起了原因。原来,孩子在家吃饭慢,妈妈上班来不及,所以,对孩子的态度很是不耐烦,在家已经打了一顿了,骂到现在还不停,我和妈妈简短的沟通了一下,让妈妈赶紧去上班,而自己,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带着她走到了教室。和老师沟通过后才知道,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原则,不会引导,以至于孩子在幼儿园胆小、怕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游离状态。现状分析: 如今社会,生存压力倍增。为生活而忙碌和奋斗的父母常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压力。年轻的父母常会因各种事情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心情好时,对孩子亲近爱怜、保护备至;心情坏时,对孩子视如路人,或动辄打骂,往孩子身上撒气。随着自己的情绪好坏变更而对孩子忽冷忽热,这种做法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而这样的父母和家庭在当今社会,并不少见。父母的坏情绪容易造成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会使孩子的心理不坚定;容易使孩子优柔寡断。父母的反复无常会使孩子感到莫名其妙,有时又感到万般委屈。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在言行上优柔寡断,遇事六神无主,还容易养成不合群、孤僻的性格。如何培养孩子的好性格:1、家长保持情绪的一贯性。 家长的情绪稳定是影响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基本所在。作为家长,不管自己的心情好坏、空闲还是忙碌,对孩子要一如既往,该指导的指导,该关怀的关怀,该教育的教育,使孩子感受父母永远在爱着自己,关心着自己,从而给孩子一种稳定感、安全感和信任感。2、家庭中,家长对幼儿的要求一致。 现代家庭中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首先我们的长辈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有统一的认识,克服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会懂事等错误的观点。特别是祖辈们对孙子孙女的溺爱和顺从,经常为一些小事情,父母说应该这样做,而祖辈却说这样做不行,那样做不行。长辈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孩子的无所适从,使之缺乏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幼儿良好的性格品行。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为幼儿作出良好的示范。 3、让幼儿学会爱别人,和别人共享快乐。 为了防止幼儿在家庭中“以我为中心”,杜绝幼儿不良性格和行为的滋长,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着手,让幼儿在行为上得到陶冶。如给幼儿吃东西时,应教育他先给祖辈吃,再给长辈吃,最后自己吃,懂得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不能有自私独霸的行为,同时还应有意识地让幼儿与同伴交往,特别是教育他照顾好比自己小的同伴,能借玩具给别人玩,对小同伴应该谦让、关心、友爱等,让幼儿的心灵从小就播下关心别人、与人共享快乐的种子。 4、给孩子最适宜的爱。 爱孩子本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家长在爱孩子的同时,应该向孩子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会提出许多无理的要求,假若我们做父母的对幼儿过份溺爱和迁就,要什么给什么,久而久之,孩子长大后一旦对越来越高的物质享受得不到满足又缺乏用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能力,就很容易走上犯错的道路。因此我们家长对幼儿正确的言行和合理的要求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不正确的言行要求不但不能满足其要求,而且应耐心进行说服教育,使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这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5、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能力差的幼儿,只要我们能发现他的长处,并提供一些取得成功的机会,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就能把他内在的潜力发挥出来。我们更应尊重幼儿,特别是发现幼儿犯了错误,不能用打骂或一些较难听的言语来刺激他们,而应抓住他们某些特长或进步给予鼓励表扬,放大幼儿的优点,缩小幼儿的缺点,这样自然就有自信心了。 6、家园同步,共促幼儿发展。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家长与幼儿要经常谈心,密切配合老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据许多家长反映,幼儿最听老师的话,老师说什么幼儿就怎么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师,因此家长教育碰到什么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配合老师进行个别教育,往往效果非常好。老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转变幼儿种种不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