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
资源ID:26727073
资源大小:13.4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docx
2022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上半年工作总结依据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农科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小康行动(保政发202219号)文件和保山市农业局关于下发保山市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方案实施的要求,隆阳区局仔细组织实施了农科人员进村入户工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安排2022年,区农业系统抽调农业科技人员210人(含市级抽派到我区的27人及区、乡抽调183人)进住134个村,建立科技示范户1340户,辐射带动2.64万农户;完成新型农夫核心农户培训2000户,带动与辐射4万农户;完成农村一池三改、“三位一体”8m3沼气池建设1750口;完成优质水稻样板18500亩,建立水稻科技示范户1000户;水稻主推品种展示1200亩;包谷样板28100亩;同时抓好大面积农业生产各项增产新技术的推广试验、示范。使重点村的主要先进好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10%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粮食单产增长10%以上,农夫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二、提高相识,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领导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是探究和创新时期农业科技推广机制,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终一道坎,农业科技推广最终一公里的首要问题,是实施科技人员干脆到户,良种良法干脆到田,技术措施干脆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的重点,为此,我区把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做为强化科技措施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农夫增收的重要举措。为此,我区制定下发了隆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千名科技人员进百村(企)入万户帮扶致富奔小康行动的看法(隆政发202219号)文件,对全区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进行全面支配,结合农业部门的实际,我局制定和下发了隆阳区农业局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施为了确保方案的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主管种植业的两位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种植业股。同时,坚持把“千百万”工程、省级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水稻)试点行动、国家新型农夫培训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示范户的实力建设,强化各项增产新技术推广和农夫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实力来开展工作。组织了由相关单位技术骨干15人组成的专家组,着力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问题,指导广阔农科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主要工作完成状况(一)在省、市专家小组的指导下,结合隆阳区的实际,确立了主导品种。水稻上,热区主推“优2186”、“隆丰优1号”、“502-7”三个品种;坝区主推“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三个品种;在搞好示范户推广种植的同时,分别的潞江乡、蒲缥镇、金鸡乡、河图镇举办“优2186”、“隆丰优1号”、“滇系4号”、“滇杂31号”、“滇杂32号”等品种展示各300亩。包谷上,重点推广“保玉7号”、“海禾1号”等品种。甘蔗上,重点推广“新台糖22号、25号”、“粤糖93/159”等品种。确定了主推技术。水稻上,重点推广旱育、稀植、浅插和平衡施肥、病虫害综防技术,包谷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小斑病防治技术。甘蔗上,重点推广规范化种植、平衡施肥技术。蔬菜上,重点抓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蚕桑上,重点抓桑园的规范化种植、管理和小蚕共育、蚕病防治技术。(二)上半年,已集中培训人员、指导员183人、培训时间3天,主要培训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夫培训项目的政策要求,以及优质水稻、包谷栽培技术等。完成示范户遴选1340户,带动农户2.68万户,完成新型农户核心培训1036户,入户指导均超过了5次,并建立了科技入户示范户档案,完成科技培训(水稻旱育技术、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甘蔗高产栽培技术、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等)11.75万人次,发放隆阳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资料、隆阳区甘蔗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包谷高产栽培技术手册、隆阳区的玉米小斑病防治技术手册等技术资料6.5万余份。(三)共投入对示范户的物化补助222万元,其中:优质水稻补助123万元、玉米补助99万元、技术资料费12万元、各种培训费用16.5万元。共完成优质水稻高产综合示范2.31万亩,品种展示1200亩。(四)包谷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81万亩,“双高”甘蔗示范0.3万亩,无公害蔬菜示范0.33万亩,桑园高产示范0.08万亩,专用肥样板1.5万亩、包谷大小斑病防治样板0.19万亩;推广旱育秧床0.96万亩,占安排的96%,可移栽大田17.28万亩,比上年增4.93%,推广抛秧320亩,占安排的106.67%;实施水改旱0.85万亩;已推广专用肥61.48万亩(小麦13万亩、水稻16.33万亩、包谷14.2万亩、烤烟7.45万亩、甘蔗10.5万亩),占安排的98.37%。示范户种植品种良种覆盖率、科技措施到位率分别达到了100%。对全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已完成“三位一体”8m2沼气池建设534口,完成安排的31%。(五)在抗旱减灾工作中,广阔入户农业科技人员不辞辛苦,从进入春耕备耕到现在均放弃节假日,始终苦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和抗旱减灾工作,为全区抗旱减灾各项措施的落实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详细是:仔细落实各项抗旱保苗措施。针对实际状况组织旱地作物浅中耕抗旱保苗35.08万亩(包谷11.36万亩、甘蔗11.02万亩、咖啡4.5万亩、蔬菜3万亩、山葵0.68万亩、其他作物4.52万亩);组织浇水抢播包谷4.8万亩;组织浇水保苗34.58万亩(包谷12.54万亩、甘蔗8.12万亩、桑园3.33万亩、蔬菜3.4万亩、山葵0.46万亩、其他作物6.73万亩);组织包谷翻种3.6万亩;组织培育包谷预备苗1500余万株,预备包谷缺塘补苗3.65万亩;组织包谷“三干”播种3.76万亩;组织包谷地下害虫防治11.54万亩。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入户工程已由抗旱减灾转入到中耕管理和晚秋作物的种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