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青岛版 .docx
-
资源ID:26801000
资源大小:390.3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_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平均数》青岛版 .docx
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利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特征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教材通过创设“篮球赛换人”的问题情境,引入对平均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从而体验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学习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探索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情况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统计的作用及其价值,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培养学生养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3.在统计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习板、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看过篮球比赛吗?(课件播放篮球赛) 蓝队比分落后了,要从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中选出一名上场,如果你是教练,你会派怎样的队员上场? 预设:投的准的、跑得快的、个子高的通过交流确定派投篮水平高的队员上场。【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本节课创设良好的开端。二、探究方法,分析数据(一)针对问题,收集数据谈话:这是7号、8号队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课件出示统计表),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提问:分析这些数据,你认为谁的投篮水平高呢?预设1:比较总分,8号的成绩好,因为8号的总分高。 预设2:比上场次数,8号队员上场的次数比7号队员多。预设3:比较平均得分,7号成绩好,因为7号的平均分高。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比较,我们发现要知道谁的投篮水平高,应该比较平均每场得分比较合适。 (二)整理数据,探索方法谈话: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7号、8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各是多少?除了用统计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能更直观地看出他们的得分情况?(出示条形统计图)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呢?每个小格表示几分? 谈话:现在我们就借助统计图,先来研究7号队员平均每场得分,请大家先阅读探究提示,再动手操作。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汇报交流。预设1:移一移,从第四场移两分给第一场,这样三场的得分就一样多了,7号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就是11分。预设2:算一算,先把3场的分数加起来,然后再除以3就求出平均每场得分是11分。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这样移?为什么要除以3?小结:像这样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份同样多的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板贴:移多补少)这种方法先把三场比赛的得分合起来,再平均分成3份,求出平均分,这种方法叫做先合后分。(板书:先合后分)谈话:刚才我们通过两种方法找到7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11分。(三)巩固方法,描述数据谈话:8号队员的平均得分是多少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研究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进行全班交流。 提问:那10分是8号队员哪一场的得分呢?预设:10分是8号队员四场比赛的平均得分。谈话:10分不是具体哪一场的得分,而是这几场比赛的平均得分。追问:那10分代表的是什么?预设:代表的是这几场比赛的整体水平。小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种数叫做平均数。也就是说10是7、13、12、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谈话:这个11分呢?(指7号队员的平均每场得分)它代表的是什么?预设:11分是9、11、13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追问:那这个11分(第三场)呢?预设:这个11分是第三场的具体得分。小结:这两个虽然都是11,但表示的意义不同。谈话:现在你应该知道该派谁上场了吧? 为什么?小结:平均数高就说明投篮水平高。看来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四)分析数据,感受特性谈话:看,7号队员上场了!本场比赛7号队员超常发挥,勇得15分(课件出示统计图)。现在他的平均每场得分还是11分吗?会有什么变化呢?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预设:可能比平均分高。追问:那平均数还会出现什么变化?小结:可见平均数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非常的敏感,只要一个数据发生变化,就可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化。谈话:继续观察统计图上的平均数,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预设:平均分11分比9分多2分,比13分少2分。追问:那你觉得平均数应该在哪两个数之间?预设:平均数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小结:平均数虽然敏感,但是不管怎么变,它都会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设计意图】本环节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把解决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进而通过实例感受平均数的特性,让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从形式走向实质,走向知识背后数学思想的深度,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自己的观点保持言必有据的理性态度。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1.自主练习1 谈话:小明和小强正在探讨他们的体重问题,认真思考小明的体重一定比小强轻吗? 预设:不一定。因为平均体重代表的是两个小组同学体重的整体水平,不代表某一个人的体重具体是多少,所以不能确定小明的体重就一定比小强轻。2.自主练习2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布置课外作业:下周,学校召开趣味运动会,要进行1分钟跳绳比赛,请各小组记录好自己的跳绳成绩,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水平高,代表班级参赛。3.生活中的平均数谈话: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我国水资源情况,为什么我国的水资源量居世界第六位,而人均水资源量却居世界第109位呢?谈话: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平均数? 【设计意图】生活中关于平均数的一些常识性练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索趣味,丰富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通过布置学生课下收集数据,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四、课堂总结,回顾提升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平均数的意义,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预设1:学会了平均数的意义。 预设2:学会了求平均数的方法。预设3:我可以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谈话:你想将这节课的“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五个苹果送给谁?为什么?总结:大家不仅会学习还会欣赏,希望你还能带着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回顾反思,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自主梳理知识,自主反思建构的能力。并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真正实现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