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共25张PPT).pptx
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性质?,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我国是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第5课,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知识概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公有制,问题一: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二: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问题三: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一、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改造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影响生产发展,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改造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改造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经过,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农业互助组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1,2,3,毛主席亲自主持编写了如何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农业合作化在1955年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完成。,过程:1、1953年开始2、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3、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旧社会手工业者的个体为单位的劳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原因:,手工业改造实质:,手工业改造方式:,二、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结果:,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1.手工业的分散经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化为社会主义公有制。,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原因,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能不能国家直接强制性把这些企业收归国有?,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一,探究点:公私合营,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怎么办?,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怎样进行改造?,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相关链接,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时间,方法,成就,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从1954年起,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目的:,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时间:,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特点:,意义:,缺点:,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三、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完成时间:,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特点:,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意义:,后期的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二次巨变,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和制度保障,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意义:,1.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2.中国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的启示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提供了制度保障,实现了中国20世纪第二次历史巨变,由此可见,国家独立和制度先进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制度保障,课堂小结,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一、农业:(1953年至1956年)1、原因: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2、形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道路3、结果:1955年高潮。1956年基本完成。二、手工业:1、形式:引导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结果:1956年基本完成。三、资本主义工商业:(1954年至1956年底)1、形式: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2、政策:实行赎买(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公私合营高潮。1956年底基本完成。四、历史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足: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的基本任务:,三大改造的内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