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设计88分.docx
幼儿园环境设计88分 校园环境要跟着幼儿的需要变化,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减少无用的空间,尽可能利用所有的空间资源,大到活动区域、草坪,小到门厅、拐角、盥洗室的镜子、水龙头都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孩子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为激发他潜力的资源。而在我所参观的幼儿园里,幼儿可活动的空间仅限于活动室、走廊、草坪,近乎两点一线,儿童自由发展空间十分小,而且就这些可供儿童活动的空间的功能也十分单一。很多材料、玩具不是因为陈旧而闲置着就是因为不适用而作为摆设,这一切都不能激发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如何有效利用幼儿园里的空间资源,使幼儿更好地参与其中,也许能从瑞吉欧幼儿园环境理论中有所启发。在瑞吉欧教师眼中,环境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这就要求幼儿能与环境材料进行“对话”。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秋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秋天的特征: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树叶变黄了,大雁南飞了在搜集“秋天”的过程中,幼儿通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幺是秋天。当他们带着落叶、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由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秋天”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样,当春天、夏天、冬天来临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将空间作为一个可以支持社会交往的因素,让环境协助幼儿之间的交流、谈话和互助,是瑞吉欧托幼机构的一大特点。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瑞吉欧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环境布置时,充分保证了每一位幼儿都能有拥有团体的归属感,形成人际交流的氛围。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看出:(一)空间的安排他们认为空间没有区隔或区隔物太高,都会影响儿童的交流。因此大小不同的空间间隔十分必要,可适合不同人数小组的活动。最小的空间是供个别幼儿所设的安静区或隐蔽区;稍大一些的空间适合幼儿在小组群中活动,通过在活动中协商、竞争等行为,学会和别人分享,保护自己等社会行为;最大的空间被称为“广场”,设在走廊或门厅是幼儿园的中心地带,“广场”通向所有教室,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在此碰面交流,游戏追逐,是一个很轻松很自由的地方。(二)材料的投放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材料的投放在提高幼儿交往技能,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方面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儿童的社会交往是以玩具材料为媒介联结的,玩具加强了这种交往关系。”例如在小班、小小班幼儿活动中,投放数量较多、种类相同的玩具,我们可以看到:刚开始,幼儿玩玩具的方式各不相同,一段时间后,他们玩的方式却几乎一样。这是因为在玩的过程中,幼儿看见别人的玩法挺新奇,于是便模仿别人,通过相互模仿,一个学一个,大家的玩法也就如出一辙。可见在小班,小小班的平行游戏中,幼儿的相互模仿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同时,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很多交往技能,如分享、谦让、轮流、交换等规则。正是在以玩具为媒介的交往中,幼儿通过比较、验证、反省,不断从与他人关系中认识自我。 题目分数:15 此题得分:13.0 11第14题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内涵及其功能?你认为幼儿园精神环境创设的核心是什么? 您的答案: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第八条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原则充分体现了“幼儿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环境的创造”。环境对幼儿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环境的组成上讲,可以分为人的环境和物的环境,即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是人的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在幼儿年龄段,他们更需要在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生活,这样的环境会使幼儿感到安全、温暖、宽松和愉快,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积极主动地活动与学习、探索与创造,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创设符合幼儿发展和教育要求的精神环境,是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专业技能。那么,教师应怎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呢?在长期实际工作中,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一、热爱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对幼儿必须以理解、信赖为基础,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的精神环境的主要方面。老师在与幼儿接触过程中,对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差异都要全面了解,善于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如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教学活动与幼儿交朋友,象亲人那样真诚地关心爱护幼儿,使幼儿感到老师象妈妈,从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了解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并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来施教。比如,幼儿往往会将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想象当作现实,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点,随意批评幼儿,就会严重地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跟老师交流的愿望。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做教师的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即使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也应如此。有一次,欣悦小朋友把剪刀藏到了自己的书包里,准备带回家,我看到以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她面前,用和蔼的口气说:“我们班上的剪刀不见了,明天我们还要做手工,请你帮我找一找好吗?”欣悦不好意思地从书包里拿出了剪刀,看到别的孩子已经围了上来,我马上帮欣悦解释说,是她无意中把剪刀与自己的文具混在一起,装错了。接着我又表扬她说:“她特别细心,帮我们找到了剪刀,我们应当谢谢她呢。”在大家的谢谢声中,欣悦的脸红了。从她的眼神中我知道,以后欣悦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三、尊重幼儿,让幼儿主动发展尊重幼儿,当然首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但同时还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遇事要和幼儿商量,把幼儿当作活动的主人,允许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一次,去外地幼儿园参观学习,见一位老师辅导一组孩子做粘贴画。有一个男孩子粘了一半就不愿意再干了,那位老师并没有象我们一边说服孩子一边鼓励他把这件事做完,而是把他放跑了。对此我有些不理解,脱口便说:“你应当鼓励他完成任务才是,为什么同意他到别的组去呢?”那位老师笑着反问我:“你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呢?要知道当他对一件事不感兴趣时是很难做成功的。”听了这话我明白了她的做法,她并没有放纵孩子的意思,而是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这时再扭头看看刚刚跑掉的男孩子,他早已在积木角筑起了高楼大厦,那副认真的样子俨然是位了不起的建筑师。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努力使教育方法更加适应幼儿的发展和需要,而不是让儿童来适应一种固定的教育模式。四、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充分利用幼儿集体的教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社会意识也随之增强,他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双亲、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幼儿园中伙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就是幼儿渴求的精神环境,它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而这种心理感受又是幼儿喜爱幼儿园,并成为接受良好教育的心理基础。因此,在幼儿园的环境中,我力求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和谐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并充分利用集体生活的教育力。例如,通过开展“送伞”、“爱护小同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