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随堂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1.人迹罕至的墨西哥丛林里,隐匿着庞大的玛雅文明遗迹。金字塔的石造建筑雕刻着神秘的人像与精巧的文字,验证玛雅王朝曾经辉煌的年代。除了金字塔与文字以外,玛雅人还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培植了诸如玉米、西红柿、南瓜等许多农作物复杂的历法成就超过了当时希腊罗马通行的历法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0的概念兴建了大量巨石建筑群A.B.C.D.2.下图是发现于今坦桑尼亚境内一座陵墓中的一件瓷器,它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能够印证( )A.阿拉伯人的经营范围B.非洲社会的贫富分化严重C.东非地区的外贸发达D.中国的手工业品输入非洲3.1015世纪,非洲东部的沿海地区兴起了一系列城市国家。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这一系列城市国家兴起的原因( )A.农业的发展B.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C.黄金与象牙的大量进口D.伊斯兰教的传入4.以班图文明为核心扩散,在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人们的共同努力下,到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在撒哈拉沙漠以南,除了原始森林、干旱草原和沙漠地带,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发展出了农业社会,非洲的古代文明也进化得更加多样和完整。材料揭示出班图文明( )A.是非洲文明的起源B.深刻影响了尼罗河下游地区的发展C.使非洲进入农耕时代D.推动了中部和南部非洲文明的进程5马里帝国盛产黄金,并控制着西苏丹广大的贸易网,特别是南方产金地区通往北非的贸易,国王垄断着重要物资如马匹和金属等的进口,并从中积累了巨额财富。从中可以分析出()A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马里社会发展B马里农业生产落后C实行国王专制集权的制度D黄金是马里最重要的财富来源6马里各城市逐渐发展为学术中心,其中以廷巴克图最为突出。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廷巴克图的图书馆藏有大量的书籍、文献和手稿。材料重点强调()A马里国力强盛促进了文化的交流B廷巴克图是西非文化的中心C文化的繁荣有助于社会的稳定D马里文化繁荣推动了教育的发展7桑海君主拥有最多的土地,由一村村的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进行耕种。奴隶劳动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多半是战争的俘虏。材料反映了()A桑海战争不断B在桑海,奴隶是最主要的劳动者C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时期D在桑海,农业是主要的经济部门8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类似于大津巴布韦的石建出现于高原的东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从中可以看出()A战争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巨石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韦独有C津巴布韦已经发展到较高文明阶段D巨石文明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9.下图是玉米神像香炉图。通常所讲的玉米文明最著名的代表是()A.玛雅文明B.印加文明 C.阿兹特克文明D.津巴布韦文明 10.下图是印第安人从特斯科科湖中捞起淤泥,堆积在固定于水中的木排上,形成浮动园圃,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的方法。这一发明是中世纪美洲文明的哪一代表()A.玛雅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印加文明D.津巴布韦文明 11.大津巴布韦遗址是非洲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摘编自美吕贝克·斯特夫废墟的真相材料二1905年,考古专家大卫·兰德尔·马克尔仔细考察了这片遗址,对遗址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发掘。他郑重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摘编自纪录片所罗门王的宝藏剧情介绍材料三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早年原住民的绘画和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摘编自秀娥、张翅世界遗产悬疑(1)根据材料一,指出本特的观点的变化,并简要分析他对非洲文明认识的错误倾向。(2)根据材料二,指出马克尔的考古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罗曼史”的含义。(3)根据材料三,说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存在辉煌的文明。综合以上考古结论,谈谈我们对古代文明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A巨石建筑群的修建属于南部非洲文明,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项。2.D这件瓷器不能证明是由阿拉伯人带入非洲的,故A项错误;没有其他墓葬比较,不能反映贫富分化,B项错误;一件物品不能说明东非地区外贸发达,C项错误;坦桑尼亚是非洲国家,D项正确。3.C东非国家的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矿产和象牙,因此其经济的发展并不依赖黄金和象牙的进口,而是在对外贸易中出口黄金和象牙。故C项符合题意。4.D材料描述的是班图文明推动非洲文明进程,“撒哈拉沙漠以南”即中部和南部非洲,故选择D项,排除B项;材料中未出现能与A项“起源”一说相印证的信息,故排除A项;C项夸大了班图文明的影响,故排除。5.A从材料可以看出马里商品经济繁荣,并从商品交易中获得了巨额的财富,必然推动社会的发展,故A项正确;马里农业生产的情况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国王权力的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D项说法绝对化。6.A解答本题需要仔细审题,材料问的是材料的主旨信息,从材料“那里的桑科勒清真寺已是一所驰名穆斯林世界的大学。埃及和摩洛哥的学者前来讲学,培养出不少黑人学者”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的交流,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廷巴克图是各城市的文化中心的代表,并非说是西非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社会稳定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D项明显不是材料的主旨。7.C从材料可以看出桑海还存在着奴隶劳动,君主通过剥削奴隶的劳动获得财富,说明此时桑海尚处于奴隶制社会,故C项正确;材料虽然强调战俘往往成为奴隶,但是无法看出战争不断,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俘成为奴隶,在桑海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并未说明其是最主要的劳动者,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说明农业的地位,故D项错误。8.A从材料“津巴布韦国家在其鼎盛时期便向外扩张,石建文化迅速向外传播”可以看出,津巴布韦对外扩张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故A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高原的东部等地的石建都是由津巴布韦文化传入,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说明津巴布韦文明发展的阶段,故C项错误;地理环境并不能决定文明的类型,故D项错误。9.A玛雅文明、印加文明、阿兹特克文明都是美洲特有的古文明,又以玛雅文明水平最高,玛雅人的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故玛雅文明是最著名的玉米文明。10.B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11.(1)变化:起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后来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是外来文化创造的。错误倾向:种族歧视。(2)结论:大津巴布韦遗址属非洲古文化。含义:大津巴布韦遗址是由外来文化创造的。(3)说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出土的各种文物证明古代南部非洲曾经有着辉煌的文明。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摒弃种族歧视与偏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