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任务群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任务突破练14 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 .docx
任务突破练十四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一、(2021·甘肃平凉模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夜雨诗意几年前我在庐山旅行的时候,常常能在荒岭草径边看到房屋的废墟,断壁残垣显示出它们曾经是一座座精雅别墅的所在,而不是当地山民的居舍。不知是哪些富有的雅士诗兴突发,要在这儿离群索居,独享自然。然而,最终他们没有久住,我想多半是因为无法消受荒山夜雨时可怖的氛围。但毫无疑问,此间的诗意却是无与伦比的充沛。去年我遇到一位教授,闲谈间竟也提到了夜雨。教授说,他也深深迷恋着这种诗意,所以特意在城郊的山顶造了一间考究的白木房子,只要有夜雨袭来,他就立即驾车上山。他邀请我到他的白木房子里住几天,我至今未去,但完全能想象,他对夜雨的领受与我的感悟大为逆反。苦旅的狼狈不见了,荒寂的恐怖不见了,只是在紧张生活的空闲,读一首诗,亲抚一下自然,一切是那样轻松和潇洒。在这里,我们显然遇到了一个美学上的麻烦。某种感人的震撼和深厚的诗意似乎注定要与艰难相伴随,当现代交通工具和营造手段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浮薄。我至今还无法适应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加上火车、汽车和高压电线,尽管我对这种文明本身毫无推拒之意。去一趟四川恨不得能买到当天的飞机票,但家里挂的却是一幅描尽山道奇险、步履维艰的蜀山行旅图。在灯光灿烂的现代都市街道上驾车遇雨,实在是谈不上多少诗意的,只有一次在一个海滨,天色已晚,瓢泼大雨就像把我们的车摔进了大瀑布的中心,司机完全认不得路了,一路慌乱地在水帘和夜幕间转悠,事后倒觉得有了点诗意,原因也许正是碰到了自然所给予的艰难。在与自然周旋的漫漫长途中,有时自然的暴力会把人完全吞没,如地震,如海啸,如泥石流,人一时还很难从中提取出美。人至少要在有可能与自然对峙的时候才会酿造美。在这种对峙中,有时人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例如汽车、电灯、柏油路的出现,产生了一种松快愉悦的美;有时人与自然较量得十分吃力,两相憋劲,势均力敌,那就会产生峻厉、庄严、扣人心弦的悲剧美。由于这种美衬托了人类严峻的生存状态,考验了人类终极性的生命力,因此显得格外动人心魄。人类的生活方式可以日新月异,但这种终极性的体验却有永久价值。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吧,历史上一切真正懂艺术的人总会着迷于这种美学形态,而希腊悲剧乃至种种原始艺术总是成为人类不衰的审美热点。过于整饬、圆熟的审美格局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战胜状态和凌驾状态,可以让人产生一种方便感和舒坦感,却无法对应出一种生命考验。为此,欧洲启蒙主义的大师们不赞成法国古典主义的大一统,不赞成把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艺术生活都处理成凡尔赛宫园林一般的规整。他们呼唤危崖、怒海、莽林,呼唤与之相对应的生命状态。这便是他们心中的诗意,狄德罗甚至直截地说,人类生活越是精雅,文明就越缺少诗意。难道是他们在抵拒现代吗?不,他们是启蒙者,分明启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现代。现代,本不是一种文质彬彬的搭建,而是人类的一种原始创造力的自然发展。因此,再现代的人也愿意一再地在蜀山行旅图中把延绵千年的生命力重温一遍,愿意一再地品味苦涩的夜雨,然后踩着泥泞走向未来。(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通过对比作者与教授对夜雨诗意的不同体会,引出本文的题旨。B.所谓“美学上的麻烦”指的是容易使人产生困惑的美学难题。C.作者欣赏蜀山行旅图的诗意并不意味着对现代交通工具的推拒。D.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是与审美体验背道而驰的。2.文章倒数第二段中,作者阐述了哪两种美?(6分)3.有人认为,“现代”是没有诗意的文明阶段。本文作者是否同意这一看法?为什么?请加以说明。(6分)二、(2021·云南曲靖调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5分)雾中偶记茅盾前两天天气奇寒,似乎天要变了,果然昨夜就刮起大风来,窗上糊的纸被老鼠钻成一个洞,呜呜地吹起哨子,像是什么呢?我说不出。从破洞里来的风,特别尖利,坐在那里觉得格外冷,想拿一张报纸去堵住,忽然看见爱伦堡那篇“报告”巴黎沦陷的前后,便想起白天在报上看见说,巴黎的老百姓正在受冻挨饿,情形是十分严重的话。这使我顿然记起,现在是正当所谓“三九”,北方不知冷的怎样了,还穿着单衣的战士们大概正在风雪中和敌人搏斗,便是江南罢,该也有霜有冰乃至有雪。在广大的国土上,受冻挨饿的老百姓,没有棉衣吃黑豆的战士,那种英勇和悲壮,到底我们知道了几分之几?中华民族是在咆哮了,然而中国似乎依然是“无声的中国”从某一方面看。不过这里重庆是“温暖”的,不见枯草,芭蕉还是那样绿,而且绿的太惨!而且是在雾季,被人“祝福”的雾是会迷蒙了一切,美的,丑的,荒淫无耻的,以及严肃的工作在雾季,重庆是活跃的,因为轰炸的威胁少了,是活动的万花筒:奸商、小偷、大盗、汉奸,狞笑、恶眼、悲愤、无耻、奇冤,一切,而且还有沉默。原名鞭的五幕剧,以雾重庆的名称在雾重庆上演;想起这改题的名字似乎本来打算和夜上海凑成一副对联,总觉得带点生意眼,然而现在看来,“雾重庆”这三个字,当真不坏。尤其在今年!可歌可泣的事太多了。剧中那位诗人,最初引起了我的回忆,他像一个朋友。到底像谁呢?说不上来。不过这位朋友的声音笑貌却缠住了我的回忆。我不知他现在在哪里?平安不?一个月前是知道的,不过,今天,鬼晓得,罪恶的黑手有时而且时时会攫去我们的善良的人的。我又不知道和他在一处的另外几个朋友现在又在哪里了,也平安不?于是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先生说过那样意思的话:血的淤积,青年的血,使他窒息,于无奈何之际,他从血的淤积中挖一个小孔,喘一口气。这几年来,青年的血太多了,敌人给流的,自己给流的;我们兴奋,为了光荣的血,但也窒息,为了不光荣的没有代价的血。而且给喘一口气的小孔也几乎挖不出。回忆有时是残忍的,健忘有时是一宗法宝。有一位历史家批评最后的蒲尔朋王朝说:他们什么也没有忘记,但什么也没有学得。为了学得,回忆有时是必要,健忘有时是不该。没有出息的人永远不会学得教训,然而历史是无情的。中华民族解放的斗争,不可免的将是长期而矛盾而且残酷,但历史还是依照它的法则向前。最后胜利一定要来,而且是我们的。让理性上前,让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让死难的人们灵魂得到安息。据说今后六十日至九十日,将是最严重的时期(美国陆长斯汀生之言);希特勒的春季攻势,敌人的南进,都将于此时期内爆发罢?而且那雾季不也完了么?但是敌人南进,同时也不会放松对我们的攻势的!幻想家们呵,不要打如意算盘!被敌人的烟幕迷糊了心窍的人们也该清醒一下,事情不会那么简单。夜是很深了罢?你看鼠子这样猖獗,竟在你面前公然踱方步。我开窗透点新鲜空气,茫茫一起,雾是更加浓了罢?已经不辨皂白。然而不一定坏。浓雾之后,朗天化日也跟着来。祝福可敬的朋友们,血不会是永远没有代价的!民族解放的斗争,不达目的不止,还有成千成万的战士们还没有死呢!1941年2月16日夜。(有删改)注1940年10月,茅盾从延安到达重庆,从事抗日文化宣传工作。1941年1月4日,爆发了皖南事变。蒲尔朋王朝:今译成波旁王朝。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的环境描写,表现寒冬恶劣严酷的气候,为下文表现中国百姓困难的生活、中华民族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做铺垫。B.作者笔下“无声的中国”“重庆是温暖的”“被人祝福的雾”等短语运用了反语的修辞,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C.本文有多处引用,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也方便引发议论、抒情。如引用历史家批评蒲尔朋王朝的话就在表明我们应该总结历史教训,并坚定必胜的信心。D.本文作者的思路非常开阔,记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雾”“夜”“鼠”等形象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5.作者写到剧中的那位诗人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想起鲁迅先生的话,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6.这篇散文的结尾有什么深刻的含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任务突破练十四概括内容要点,分析散文形象1.D解析:作者认为人们对方便和舒适的追求使夜雨完全失去了苦涩味,其间的诗意也就走向浅薄。2.人在与自然的对峙中,如果明确无误地战胜了自然,则会产生一种松快愉悦的美;而当人与自然的较量势均力敌,则会产生一种悲剧美。3.(1)不同意。(2)理由:作者认为现代是人类的生命力和原始创造力的发展;人类仍然会在与自然的较量中产生具有诗意的体验。4.B解析:“对某些中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行了批评和讽刺”说法错误,是对作者思想情感的误判。这些短语主要是讽刺国民党政府的。5.那位诗人应该是与作者志同道合的、有觉悟的、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引用鲁迅的话是在批评国民党政府发动皖南事变,同室操戈,使许多革命青年的血白白地流淌,这种没有代价的无谓的牺牲,让作者感到压抑和愤怒。6.敌人依然很猖獗,斗争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国民党政府的政策模糊不清,使得局面更加复杂。坚信中华民族的解放斗争一定会坚持到底,并赢得最终的胜利。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