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七下四单元试题.doc
思想品德考号姓名班级装 订 线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试题 出题人:大庆市育才中学 王秀丽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并将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69分) 1.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严禁考试作弊”、“严禁酒后驾车”、“严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等。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 ) A.人们不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 B.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C.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D.维护良好秩序,就必须限制人们的自由2.所谓违法行为,是指 ( )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 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A B C D 3.欠债不还、损害别人的名誉、拾得他人遗失物不还等行为,属于( ) A.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 B.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C.违反行政管理法规的行为 D.违反继承法的行为 4.七年级学生小张,一天在街闲逛,听说拨打119电话不要钱,于是就在一个公共电话随意拨打了119电话,谎称某地着火。小张同学的这种行为( ) A.是违法行为 B.是犯罪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C.是违纪行为,应受到纪律处分 D.不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5.赶着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件的十字路口时,刚好红灯亮了。他想:中考事关重大,现在即使闯红灯也不算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你认为小明的做法( ) A合情合理 B犯罪行为 C合法行为 D违法行为 6.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 A.刑罚当罚性 B.严重危害性 C.刑事违法性 D.无罪推定性 7.犯罪的法律标志是( ) A.严重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刑罚当罚性 D.违法多样性 8.不属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的是 ( ) 犯罪是违法的行为 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A B C D 9.5少年缺钱花,竟深夜持刀抢劫的士司机。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外潇洒1小时后就被警方抓获。这说明( ) A.一般违法可能导致犯罪 B.违法不一定是犯罪 C.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D.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10中学生小强在踢足球是将自己的一个“随身听”放在球场边上,踢完球忘记带走,被同学小罗拾得。小强得知后去找小罗索还,但小罗却以自己拾得为由拒绝返还。小罗的行为( ) 触犯了刑法的规定,是犯罪行为 是违法行为,因为他拒绝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是应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 是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A B C D违法犯罪11.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犯罪违法违法犯罪违法犯罪违法违法 A. B. C. D.12.相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是 ( ) 犯罪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A B C D 13.近段时间,我国严厉查处食品安全问题,对严重危害社会的制售假劣牛肉、酱油及问题乳粉等行为处以刑罚处罚。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属于( ) A.犯罪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14.一般违法和犯罪行为的共同点是 ( )都违反了刑法 都受到刑罚处罚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A B C D15.中学生李某不爱学习,迷恋网吧,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来竟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一案例说明( ) A.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B.违法有可能发展为犯罪 C.犯罪不一定违法 D.仅仅靠教育不能减少犯罪 16.只因闹了点矛盾,16岁的赵某找来哥们林某和张某等人与对方“火拼”,造成一人重伤、一人轻伤。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被告人17岁的张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16岁的赵某和林某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这表明刑罚是_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 ) A.公安机关 B.检察机关 C.司法机关 D.人民法院 17.我国最新刑法修正案(八)规定: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其中拘役和罚金分别属于刑罚种类中的( ) A.主刑 附加刑 B.主刑 主刑 C.附加刑 附加刑 D.附加刑 主刑 18.宜春开发区分局速破一起青少年团伙持刀抢劫案,5名犯罪嫌疑人中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13岁。他们抢劫作案的动机是“没钱上网、吃喝、吸烟、打游戏”。5名犯罪嫌疑人抢劫作案的动机警示我们( )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B.社会生活中有真善美和假恶丑 C.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D.不良行为就是犯罪 19“罪孽本身微未始,陷身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可不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20.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下列俗语中不能体现这一说法的(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C.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D.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2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对象是( ) A.未满14周岁的公民 B.未满16周岁的公民 C.未满20周岁的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2.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是( ) A.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民法通则 C.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义务教育法 23. 2015年3月30日是第二十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我安全,我健康,我快乐”。全国各地中小学生体验了火灾现场逃生演练、地震灾害应急避险等安全教育项目。这一活动的开展( ) 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有利于建设安全和谐的校园有利于未成年人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A. B. C. D.二、非选择题(31分)24.情景一: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这三人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三人警告的处罚。情景二: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结合上述情景材料,将下列备选答案的代号填入答题卷中适当的空格内。(8分) 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一二 A.行政法 B.刑法 C.行政制裁 D.刑事处罚 E.行政违法 F.刑事违法 G.较轻 H.严重25.“重庆第一贪”巫山县交通局原局长晏大彬受贿万元,受贿金额相当于该县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其妻付尚芳为夫洗钱万元,该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庆所办理的最大受贿案和因亲属受贿被以洗钱罪指控的全国第一案。月日,重庆市第二中级法院依据刑法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晏大彬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付尚芳犯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万元。(1)材料中晏某的行为是如何体现犯罪的犯罪特征的?(9分)(2)我们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2分) 26.黄某在小学和初中期间经常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务,因而多次受到老师的批评。高二时自行辍学,放弃了学业。走上社会后,他不务正业,曾因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被公安机关罚款、拘留多次,但他仍不思悔改,后又作案20多起,最终被人民法院以流氓罪、诈骗罪、抢劫罪、盗窃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黄某不同阶段所受惩处的性质一样吗?说明理由。(4分)(2)在人民法院给予黄某的刑罚中,哪个属于主刑?哪个属于附加刑?(2分)(3)黄某从一般违法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告诫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6分) 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二、非选择题24情景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所属违法类别一GACE二HBDF 25.(1)a他受贿金额巨大,对社会有严重危害性,体现了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b他的行为是触犯刑事法律规范的违法行为, 法院依据刑法作出判决体现了刑事违法性是指犯罪的法律标志;c他的行为对有严重危害性、触犯刑法,晏大彬犯受贿罪被判处死刑,体现了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2)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26.(1)性质不一样。(1分)黄某在校期间欺负小同学、勒索小同学少量财务的行为违反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生守则,是违纪行为;(1分)走上社会后的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等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一般违法行为(或行政违法行为);(1分)黄某后又作案20多起,违反了刑法,是严重违法行为(或犯罪行为)。(1分)(2)无期徒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属于附加刑。(3)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2分)加强道德修养,树立正确是非观念,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分)从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