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
-
资源ID:26848256
资源大小:7.11MB
全文页数:107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pptx
第三节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一、地球的公转1、 公转的轨道 2 、公转的方向 3 、公转的周期 4 、公转速度 5 、绕转平面之间的关系-黄赤交角 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 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近日点近日点地球地球太阳太阳远日点远日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公转的轨道2 、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3 、公转的周期公转一周公转一周360360 365 365日日6 6时时9 9分分1010秒秒( (恒星年恒星年) )4、 公转速度时间时间日地距离日地距离角速度角速度线速度线速度1 1月初(近日点)月初(近日点)1.4711.471亿亿kmkm61/d61/d30.3km/s30.3km/s7 7月初月初( (远日点远日点) )1.521.52亿亿kmkm57/d57/d29.3km/s29.3km/s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一月初,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较快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较慢公转的速度公转的速度5 、黄赤交角黄赤交角:黄赤交角: 23 232626 , ,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即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6、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二二 分分 二二 至至 点点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时时 间间太阳直射太阳直射点点3 3月月2121日日赤赤 道道6 6月月2222日日北回归线北回归线9 9月月2323日日赤赤 道道1212月月2222日日南回归线南回归线2326N02326S夏至夏至夏至夏至春分春分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春分235N0235S春分:春分: 3月月21日日夏至夏至:6月月22日日秋分:秋分: 9月月23日日冬至:冬至:12月月22日日春分春分夏至夏至3月月21日日9月月23日(夏半年)日(夏半年)9月月23日日次年次年3月月21日(冬半年)日(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太阳直射点往南往南移动:移动: 往北往北移动:移动: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 南半球:南半球:6月月22日日12月月22日日12月月22日日次年次年6月月22日日1 1、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向南移的时段是:、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但向南移的时段是:2 2、在元月、在元月1 1日至元月日至元月1010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日这段时间内,太阳直射点:A A 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在北半球,并向北移B B 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在北半球,但向南移C C 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在南半球,但向北移D D 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在南半球,并向南移3 3、下列日期中,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回归线最近的是:、下列日期中,太阳直射点距离北回归线最近的是: A 4 A 4月月2 2日日 B 6 B 6月月2 2日日 C 5 C 5月月2 2日日 D 7 D 7月月2 2日日6 6月月2222日日99月月2323日日C CD D4 4、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某地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一年中只有一天 太阳直射,该地位于: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 A 北回归线上北回归线上 B B 北极圈上北极圈上 C C 南回归线上南回归线上 D D 南极圈上南极圈上A A活动活动 请同学们思考并完成活动练习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两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一次太阳直射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2326N02326S春分春分 夏夏 至至 秋分秋分 冬冬 至至春分春分二分二至日地球空间位置图:二分二至日地球空间位置图: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春分春分3月月21日日近日点近日点1月初月初远日点远日点7月初月初夏至夏至6月月22日日秋分秋分9月月23 日日冬至冬至12月月22日日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四季的更替与五带的划分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面所成的夹角为太阳高度。地面太阳光线太阳高度角南南北北东东西西日出日出日落日落上午上午中午中午下午下午H正午太阳高度HH1H3H3H2H2结论:结论:H1H2H3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离直射点距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0 0 2323 2626 N N2323 2626 S S6666 3434 N N6666 3434 S S9090 N N9090 S S 春分日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90450二分日二分日0 0 2323 2626 N N2323 2626 S S6666 3434 N N6666 3434 S S9090 N N9090 S S夏至日夏至日 二分日二分日 冬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两侧递减递减90450 随纬度变化规律随纬度变化规律春秋二分: 由赤道向南北由赤道向南北两侧两侧降低降低夏至日: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两侧降低降低冬至日: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两侧降低降低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6月月22日日 达一年中最大达一年中最大12月月22日达一年中最小日达一年中最小直射当地时达一年中最大直射当地时达一年中最大6月月22日日 达一年中最小达一年中最小12月月22日达一年中最大日达一年中最大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夏至日达最大值,冬至日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冬至日达最大值,夏至日最小值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回归线之间: 直射直射达最大值达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距太阳直射点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最远的一天夏至日(夏至日(6月月22日)日)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值。冬至日(冬至日(12月月22日)日)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达到一年中最小距太阳直射点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最近的一天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大值,北半球的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随季节的变化规律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结论:结论:正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两极递减。线向两极递减。(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大,远离时变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H = 90H = 90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直射点与所求地点纬度纬度之差之差 泗洪泗洪(33N)33 - 2326 33 + 2326 冬至冬至夏至夏至0求泗洪(求泗洪(33N)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夏至日:H=90 -( 33 - 2326)= 8026冬至日:冬至日: H=90 -( 33 + 2326)= 3334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32626N N,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于北方,房屋朝北。地面地面3).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高度角越大物体的影子越短物体的影子越短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太阳高度角越小物体的影子越长物体的影子越长直射点直射点无影子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较小角较小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是角是900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更小角更小4).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系 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南南北北东东西西西北西北东北东北东南东南日出日出日落日落上午上午中午中午下午下午中午影子中午影子下午影子下午影子楼房楼房5)、楼间距问题)、楼间距问题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纬度为,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冬至日影子最长冬至日影子最长冬至日某地:冬至日某地:H H9090 ( 23 23 26 26)Lh/tgH=hh/tgH=hctg(90 ctg(90 23 23 26 26 ) )北hHA楼楼B楼楼L图图1-251-25例题例题6)、太阳能热水器问题)、太阳能热水器问题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夏至日:夏至日:由北回归线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向南北两侧 递减。递减。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冬至日: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由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到一年中的最大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值,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二分日:二分日:由赤道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向南北两侧递减。规律:规律: 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记忆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夏至日:北北大,南小、夏至日:北北大,南小2、冬至日:南南大,北小、冬至日:南南大,北小昼弧昼弧夜弧夜弧NS夜半夜半球球昼半昼半球球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图中图中A点昼长为点昼长为_小时,夜长小时,夜长为为_小时小时A昼昼 弧弧夜弧夜弧探究探究3:816北极圈北极圈南极圈南极圈赤道赤道夏至日(夏至日(6月月22日)昼夜长短日)昼夜长短极昼极昼极夜极夜昼长昼长夜短夜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昼短昼短夜长夜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是极昼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夜赤道上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昼最短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极点俯视冬至日(冬至日(12月月22日)昼夜长短日)昼夜长短极夜极夜极昼极昼夜长夜长昼短昼短昼夜等长昼夜等长夜短夜短昼长昼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是极夜北极圈内是极夜南极圈内是极昼南极圈内是极昼赤道上昼夜等长赤道上昼夜等长北半球昼最短北半球昼最短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昼最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极点俯视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长短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长短 全球各地的昼夜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均等长。为12个个小时。小时。 春、秋分春、秋分夏夏 至至冬冬 至至直射直射点点位位 置置北半北半球球赤赤 道道南半南半球球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长夜短,越昼长夜短,越往北白昼越长往北白昼越长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夜平分昼短夜长,越昼短夜长,越往南白昼越短往南白昼越短昼短夜长,越昼短夜长,越往北白昼越短往北白昼越短昼长夜短,越昼长夜短,越往南白昼越长往南白昼越长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地球公转运动图地球公转运动图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为例)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最夏半年:纬度越高,昼越长,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长夜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夜最冬半年:纬度越高,夜越长,冬至日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长,昼最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3、另一种规律概括:、另一种规律概括: 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1 1)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昼夜长短状况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关系: (2 2)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关系 :直射点移直射点移向的半球向的半球昼增长昼增长直射点向直射点向北移北移,北北半球昼半球昼增增长。长。直射点向直射点向南移南移,南南半球昼半球昼增增长。长。(3 3)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赤道永远昼夜平分。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57题。5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Aa BbCc Dd【答案】D6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Aa、c、b、d Ba、b、c、dCd、c、b、a Dc、d、a、b7当c地昼最长时()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答案】B【答案】C (2009广东高考广东高考)双选双选读下图,回答读下图,回答(1)(3)题。题。(1)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若图中有两地位于南半球,这两地是地是 () A.甲地甲地 B.乙地乙地 C.丙地丙地 D.丁地丁地【答案】CD(2)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日落时刻为地方时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时 B.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转 C.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只有次最大值次最大值 D.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甲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大于丙地【答案】AD今天今天元旦元旦儿童节儿童节2326 S02326 N春分春分夏至夏至秋分秋分冬至冬至春分春分3、 四季的更替昼夜长短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的变化随时间的变化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四季的更替四季的更替1、四季变化的原因:、四季变化的原因:随着地球上各地随着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昼夜长短和和正午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随随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时间的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多少不同,造成地球表面的季节更替1)、季节变化纬度差异 高纬地区,全年皆冬,季节变化不显著。高纬地区,全年皆冬,季节变化不显著。 低纬地区,全年皆夏,季节变化不显著。低纬地区,全年皆夏,季节变化不显著。 中纬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中纬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四季分明)四季的划分2 2、四季的划分、四季的划分(1)天文四季:)天文四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中国: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四季。 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欧美: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划分四季。 (2)气象四季:)气象四季:3 3、4 4、5 5月为春季;月为春季;6 6、7 7、8 8月为夏季;月为夏季;9 9、1010、1111月为秋季;月为秋季;1212、1 1、2 2月为冬季。月为冬季。 3、五带的划分、五带的划分(1)划分方法:)划分方法:(2)作用:)作用: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五带的划分反映了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区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五带的划分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有阳光直射无阳光直射有极昼极夜有极昼极夜无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例题:例题: 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 A. 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B. 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热带、寒带范围增大,温带范围缩小C. 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D. 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当黄赤交角变大时:【巩固练习】【巩固练习】1、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下列哪个地区向两侧递减、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下列哪个地区向两侧递减A、南回归线、南回归线 B、北回归线、北回归线 C、赤道、赤道 D、北极圈、北极圈2、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在下列各纬度处,一年之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南纬、南纬67 B、北纬、北纬21 C、南纬、南纬37D、北纬、北纬803、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最短的是、下列节日中,我国各地白昼最短的是A、元旦、元旦 B、劳动节、劳动节 C、教师节、教师节 D、国庆节、国庆节4、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天安门广场上五星红旗与旭日同升,一年中升旗时间最早的是(间最早的是( ) A、春分日、春分日 B、夏至日、夏至日 C、秋分日、秋分日 D、冬至日、冬至日5、若图中丁地为极昼、若图中丁地为极昼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时,图中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确排 序是序是A、甲、甲乙乙丙丙丁丁B、乙、乙丙丙甲甲丁丁C、乙、乙甲甲丙丙丁丁D、丁、丁丙丙乙乙甲甲 6、在泗洪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在泗洪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A、儿童节,、儿童节,B、劳动节,、劳动节,C、国庆节,、国庆节,D、教师节、教师节7、北半球正值、北半球正值 ( )A、春分日、春分日 B、夏至日、夏至日 C、秋分日、秋分日 D、冬至日、冬至日8、当地球运动至图、当地球运动至图1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所示的甲处时,是北半球的( )A、春分日、春分日 B、夏至日、夏至日 C、秋分日、秋分日 D、冬至日、冬至日9、在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在下列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广州广州 B哈尔滨哈尔滨 C北京北京 D上海上海10、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整个北极圈的时间范围是是A从春分到夏至从春分到夏至 B从秋分到冬至从秋分到冬至 C从夏至到秋分从夏至到秋分 D从冬至到秋分从冬至到秋分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1、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12、“五一五一”国际劳动节,泗洪的昼夜长短情况和国际劳动节,泗洪的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趋势是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变长、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变长 B、昼长夜短,但是白昼还在变短、昼长夜短,但是白昼还在变短C、昼短夜长且白昼还在变短、昼短夜长且白昼还在变短D、昼短夜长,但是白昼还在变短、昼短夜长,但是白昼还在变短13读图 2311,回答下列问题。图 2311(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_月_日。12 时12 小时(2)图中 A 点的时刻为_,D 点的昼长为_。1222(3)图中 A、B、C、D 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 0的是_,等于 0的是_。DCDACB(4)图中 A、B、C、D 四点中,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自转角速度的大小_。相等(5)图中 A、B、C、D 四点中,此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昼长由短到长的顺序是_。ADBCCDAB 2.下表中所列的是2011年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1)(2)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时间地点当日次日日出日落日出日落9:0023:008:5823:027:1918:417:2018:405:4018:485:3918:49【典例1】(2011 年江苏卷)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1)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ACBD【提取信息】(1)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2)当日、三地的昼长分别为 14 小时、11 小时 22 分、13 小时 08分。【思路整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与 12 小时相差越大)地纬度最高,地纬度最低。【答案】B(2)若地为北京,则此时()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C北极圈内极昼的范围逐渐渐扩大D各地昼夜长短相差最小【提取信息】若地为北京,则当日昼长为 13 小时 08 分,次日昼长为 13 小时 10 分,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逐渐向北移动。【思路整理】此时,离远日点(7 月初)越来越近,公转速度在变慢,北极圈内极昼范围在逐渐扩大,各地昼夜长短相差越来越大。【答案】C【跟踪练1】(2011 年佛山二模)根据紫金山天文台的计算,北京时间 12 月 22 日 7 时 40 分,我国迎来 2010 年的冬至。读图 232,判断 2010 年我国进入冬至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图 232A甲地昼长等于乙地昼长B丙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慢C丁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N ,175W)【思路整理】(北半球)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 12 时。根据此时北京时间 12 月 22 日 7 时 40 分可推算太阳直射经度为 175W;甲地夜长 18 小时,昼长 6 小时,昼长等于乙地昼长;丙地夜长 12 小时,昼夜平分,位于赤道,丙地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丁地昼长 24 小时,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内,大气环流主要为极地高气压带。【答案】A【典例2】(2010 年江苏卷)图 236 为 6 月22 日与 12月 22 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1)(2)题。图 236(1)四地按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C丙、丁、甲、乙B乙、丙、丁、甲D丁、甲、乙、丙【提取信息】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乙地二至日太阳高度变化最小。丙地6 月22 日太阳高度为90。甲、丁地太阳高度小于6634,且甲丁。【思路整理】线速度大小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变化逐一分析信息如下:信息乙地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信息丙位于北回归线。信息甲、丁位于回归线以外,甲地纬度高于丁地。【答案】B(2)四地自北向南排列依次是(A甲、乙、丙、丁C丁、乙、丙、甲)B甲、丙、丁、乙D甲、丙、乙、丁【提取信息】自北向南。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6 月22日大于 12 月 22 日。乙、丁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2 月22 日大于6 月22 日。丙位于北回归线上。【思路整理】判断南北半球信息、甲、丙位于北半球结合第(1)题甲的纬度高于丙。信息乙、丁位于南半球结合第(1)题,丁的纬度高于乙。【答案】D 例32011安徽卷图1.1-4-10为某地住宅建筑冬夏正午日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可能是( ) A.刚果盆地 B.撒哈拉沙漠南缘 C.巴西高原 D.北美洲五大湖地区 (2)仅考虑地球运动,图示窗户、屋檐搭配对室内光热的影响有( ) 利于夏季遮阳、冬季采光 冬至到春分,正午室内的日照面积逐渐增大 春分到夏至,正午屋檐的遮阳作用逐渐增强 利于减少室内能源消耗 A. B. C. D. 2010 上海地理卷上海地理卷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于_半球,此时甲地地方时是_点。图中阴影区域主要位于20W以西,所以主要位于西半球;甲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以地方时为6点。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_。因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结合晨昏线的倾斜方向,可判断太阳直射北半球;甲地经度为30W,可推出此时太阳直射60E。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_小时。从图形可看出乙地与甲地经度相差7.5,可得乙地比甲地日出晚半小时,即6:30日出,日落要提前半小时,即5:30日落,昼长为11小时。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4)如果这一天是农历十五,上海地区人们还需要等待约_小时才能看到东边天际升起的一轮圆月。农历十五,圆月出现于当地日落时刻的东方,因为此时甲地时间为6时,可计算出上海为16时,所以离大约18时日落,大约还差2个小时。 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5)如果晨昏线与甲地所在经线的夹角为10则该日正午时分上海(31N)世博园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面(墙面与地面垂直)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下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由题意可知,此时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为10,太阳直射10N,从而可计算出此时上海正午太阳高度为69,要使太阳能电池板接受更好的太阳照射,其与外墙应保持大约69的夹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