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李白诗四首》教学设计.doc

    • 资源ID:26863773       资源大小:96.50K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李白诗四首》教学设计.doc

    李白诗四首 教案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了解李白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   2、通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了解李白诗歌落想天外的浪漫主义风格。   3、通过其他三首诗歌了解李白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   4、通过这四首诗歌体会李白豪放飘逸而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学习要点: 一、李白的生平 1、读书时期  25岁以前   通读百家    习剑任侠                                 求仙访道    思想复杂 2、第一次漫游2542   辞亲远游    酒隐安陆                             十年活动    名动京师 3、长安三年  4245   应昭入京    供奉翰林                             得罪权贵    自请放还 4、第二次漫游4555   客居梁园    喜逢高杜                                漫游寻仙    忧心国事 5、战乱时期  5562   避居庐山    流放夜郎                             奉节遇赦    病卒当涂 四川江油县青莲乡,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却是一代大诗人李白的故里。一代诗仙就从这里起步,以隐隐雷声的脚步闯进诗坛,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座永不褪色的丰碑。他从开始懂事的时候起就呼吸着这青山绿水的芬芳。他的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种清新自然,不事雕琢的美,应当说就是这蜀江水碧山青的自然风光熏陶出来的。 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六甲泛指道教典籍,百家则泛指各派的学说。四川一直是道教最活跃的地方,李白对道教熟悉是很自然的。再者,道教尊庄子为真人,而庄子最超绝的地方,就是站在九天绝顶来看人间,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欢哀苦乐。李白所以有那种气概,固然是由于他站在盛唐这座历史的高峰上,有条件看得远,更由于庄子的哲学思想给了他冲开一切束缚的胆识,使他敢于昂头去观照宇宙,把视野扩张到最大限度。他虽然也熟悉儒家典籍,但向往的却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而根本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 二十四岁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行”。开始了他向诗坛的进军。他“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几乎游遍了黄河中下游和整个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在当时,且不说旅游主要靠步行,就是骑马,乘船,坐牛车,要走遍这么广大的地域,至少在精神上,他每时每刻都在奔波。李白不仅到过许多地方,见多识广,而且人生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曾当过隐士,在山林里与朋友酣饮纵酒,养了无数的驯鸟。他曾当过道士,一门心思采药炼丹,求仙得道,以为真的能够白日飞升,他精于骑术,擅长射箭、击剑,以游侠自命,身上老是带着一把短剑。他曾经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车迎接的殊荣,由一个普通百姓一跃成为翰林学士,在安史之乱中他曾投笔从戎,以东晋著名的宰相谢安自命,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也因此而意想不到地卷入政治斗争,被关进了监狱,成了囚犯,被判处永远流放夜郎,遇赦免后,年纪已六十他还赶到今天的南京,准备去参加平定安史之乱的军队,总之,他一生的经历大起大落,充满了荣光和艰险。他打过交道的人,上自唐玄宗,杨贵妃,朝廷各级官员,下至监狱里的牢头,和尚,道士和最底层的农夫农妇。他熟悉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把这五光十色的生活都收录在他的诗里。 这里埋葬着李白(当涂李白墓),埋葬着中国的诗魂,这颗永不降低身份,永不安于现状,永不停止追求的巨星,终于在安徽当涂这里陨落了。而据传说,他是从采石矶这里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入长江而死的。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他乘着酒兴,要把发光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站在这捉月台上,以诗人的天真和狂放,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追求。于是他化成了皎皎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永远在中华大地上照耀着,奔流着。   二、李白的思想和性格 思想:李白的思想是杂家(儒家、道家、纵横家),以道家为主。 性格:热爱自由,向往自然,傲岸不羁   三、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蔑视权要富贵,宣泄愤懑抗争 “安得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二)抒发理想抱负,张扬自我个性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三)歌颂壮丽河山,表现热爱自然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四)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  丁都护歌    四、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是李白对其诗歌雄奇豪放的自我描述.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则是杜甫对李白诗歌风格及艺术魅力的高度评价。 浪漫主义发展流程: 神话屈原(庄子)李白李贺(梦境)苏轼(幻想夸张)陆游(梦境)辛弃疾高启龚自珍郭沫若。   强烈的浪漫主义是李白诗歌最突出的风格,浪漫主义有以下三个特征:   1、不重视如实地描绘现实,侧重于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侧重于描写大自然的奇景和以幻想出现的人物,带有浓厚的虚构和幻想色彩。   3、偏重于抒发强烈的主观情感。          这些特征在李白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反映。 (一)浓厚的主观色彩 李白诗歌个性鲜明,感情强烈,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非凡的艺术形象 。 他的每一首诗作都能让人感觉到诗人的形象在其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某些诗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   (二)丰富奇特的想象 广泛采用夸张、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又借助幻想或神仙传说构成浪漫主义雄奇的艺术境界。 夸张、比喻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幻想: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三)清新明快的语言     李白诗歌主导风格是豪放飘逸,同时又有清新明快的一面。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如:朝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再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他写有大量的乐府诗,几乎占全部诗歌的四分之一,是唐代写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最擅长的七言歌行,其渊源本起自乐府;而用为唐代乐府的绝句也正是李白所运用自如的。这一切都说明李白的诗具有接近于歌谣的特点。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乐府古题长干行)   (四)豪放飘逸的风格   五、李白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李白诗歌是继承屈原之后我国积极浪漫主义的新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 2、李白以其诗歌创作理论和实践扫清了六朝的形式主义诗风。 3、李白通过学习乐府民歌和建安以来优秀诗人的艺术技巧。使古典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韩愈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六、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介绍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离开长安后,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二)解题 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所梦内容。 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的情绪决定。 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三)正音、辨字、诵读全诗。 思考:全诗按何顺序进行? 后人评说这是一首“游仙诗”,文中有何体现? 作者的梦境象征什么?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   (四)文本分析 (一)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 东海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 把神山和天姥山并提,起陪衬作用,表现天姥山的神奇色彩,使诗 “神”的特色凸显而出。 2、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是怎样体现的? 天姥山的特点:高大、巍峨 先用天相比,又用高峻闻名的五岳及附近名山赤城、天台相比。 3、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比较、衬托   修辞手法:夸张 极力表现高耸、时隐时现的天姥山,为幻想做好准备。   (二)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思考: 1、“飞”表现了什么追求? 自由自在 2、“照”和“送”写出什么? 明月与人如影随形,人与自然和谐一体,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   (三)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思考: 1、为何提到“谢公”? 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 2、这段文字在全文起何作用? 空间转移,时间推移,景象发生变化,有声有色地进入梦境。   (四)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思考: 1、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峰回路转,昏暗恍惚,山鸣水啸。 2、含兮字句使用了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楚辞句式,使节奏变化,增添浪漫主义色彩。   (五)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思考: 1、四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与前文有何联系? 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现了打开天门的雄伟气势。 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前者烘托后者,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光辉灿烂,壮丽非凡。   (六)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思考: 1、如果梦境是一个故事的话,这里到了哪个阶段? 仙人出现带来了梦境的最高潮。 2、这些描写在“意”上有何作用? 诗人的幻想如神仙遨游,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七)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思考:写了什么事?有何作用? 心惊梦醒,好梦不常。在梦境最高点悬崖勒马,急转直下。 由幻想转到现实。作者与读者的情绪随之沉静,在全文形成了起伏的波澜。   (八)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思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由写梦转入写实,揭示全诗的中心思想。这是由梦醒后的徘徊失望引出的,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当中有对人生的伤感,逃避现实、消极处世的一面,也有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后者更是主要的感情。   (五)要点总结 1、全诗脉络及主旨: 入梦缘由(梦前)  心驰神往 游梦历程(梦中)  迷离恍忽 梦醒嗟叹(梦后)  惆怅感怀 主旨: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2、艺术特色 (1)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意驰骋想象。 (2)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间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七、学习哭晁卿衡 (一)介绍写作背景: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晁衡是开元五年来中国的日本学生。他长期留居中国,结交了李白、王维等许多朋友。 天宝十二年(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   (二)分析鉴赏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 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三)要点总结 1、主旨: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2、抒情手法:     (1)寄情于物。“明月不归”     (2)拟人手法。“白云愁色”     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3、诗歌风格: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   八、学习丁都护歌 (一)解题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二)诗歌分析 1、在诗中找出描写“纤夫”劳苦的句子。 2、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纤夫”们的心情?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纤夫们拖着船,唱着号子,歌声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如雨一样零落不止。 3、“万人凿磐石”二句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场面?这二句又和诗中的哪句是照应的? 给我们展示的是: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的确是让人惊心动魄的场景 。此句照应“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4、诗中哪一句是深化主题之笔?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深化了诗歌主题。   (三)小结: 这首诗诗人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通过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 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九、学习越女词 (一)【赏析】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会稽一带所作。描写越女美丽的容貌和活泼的姿态。诗的题材和语言受到南朝民歌影响,风格清新活泼。 “棹”、“入”二词为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入”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二)【要点总结】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 附: 鉴赏·探究·练习讲解 1、第一题 命题意图:了解诗中神仙世界的描绘,理解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参考答案: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环境;从“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诗人在梦中面对神仙世界的自由,联系现实世界的冷酷,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   2、第二题 命题意图:掌握此诗中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写景抒情的特色。 参考答案:参见鉴赏要点总结。   3、第三题 命题意图:感悟李白诗歌语言清新的特色。 参考答案: 越女词五首(其三):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哭晁卿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4、第四题 命题意图:复习并认知李白诗善于用数字夸张来表情达意的效果。 参考答案:这四句都用了夸张手法。“天台四万八千丈”,极言天台山之高,但如此之高仍对天姥山“欲倒东南倾”,衬出天姥山高耸之势。 “金樽清酒斗十千”,极言所饮之酒名贵,一斗值十千钱。见出诗人怀才不遇,前途迷茫,不惜用名贵之酒浇愁而愁思难消的痛苦心声。 “白发三千丈”,极言愁思之深重。诗人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不知不觉已是白发丛生而功业难成,令人伤感不已。 飞流直下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和奔腾直下的气势。   【模拟试题】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虚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雉雊(gòu):野鸡鸣叫。式微: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阅读训练】  1、从体裁上说,这是一首           诗。作者王维是           (时代)诗人,字           ,有文集          。  2、这首诗首联中的“归”字是关键字,全诗围绕“归”共写了哪几幅图画,这几幅图画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答:                                                                     【鉴赏点拨】  第一题的知识点关涉古代诗歌的类别,按格律分类有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所以从格律和字数看,渭川田家属于七言古体诗(七言古风)。王维,字摩诘,王维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维摩诘是佛教经典维摩诘经的人物,在佛世时代以在家身分奉持梵行的菩萨道行者,他也是象征大乘佛教兴起的关键人物。  【试题答案】 1、七言古体;盛唐或唐代;摩诘;王右丞集。  2、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牛羊归巷、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前面写了那么多“归”,实际上都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亲切、惬意,反衬自己归隐太迟,以及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诗人借此以抒发自己归隐田园的心情。 李白诗四首小婷 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教科书中误为“泰安”),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上安州裴长史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人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此后漫游于梁宋、齐鲁、吴越等地,安史之乱起入永王李磷幕,而此时肃宗李亨已在灵武即位,王室争权过程中永王被杀,李白被株连入狱,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乾元二年、(759)行至白帝城遇赦返,流寓南方,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今属安徽)。     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性格豪放不羁,希望有朝一日风云际会,“平交王侯”而“立抵卿相”,建不世之功而后退隐江湖。他的诗歌关注时局安危,抨击黑暗现实,同情民间疾苦,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他漫游各地,歌颂祖国壮丽山川;他有浓厚的道家思想,诗中常表现出饮酒求仙及时行乐的心态。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二、课文简介 (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1写作背景简介     此诗一名为别东鲁诸公,作于李白在长安三年翰林生涯结束以后。天宝三载(744),李白因“忤逆权贵”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只好南下漫游,继续寻求进身之机。他曾与高适、杜甫等东游梁宋、齐鲁,后南下剡中,开始吴越之游。此诗应为诗人南游前留别东鲁诸公所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之人听到过仙人天姥之歌唱而得名。其与天台山相对,二山峰峦峭拔,令人仰望如在天表之上,苍茫一片如入仙境。李白初出川时就想游历越东,其秋下荆门有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人剡中”。     2基本解读:这首诗为留别友人所作,通过写梦中游仙境界,表达诗人不满社会现实,不为名利所困,蔑视权贵的高尚节操。(主旨)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写梦游之缘起,从开始至“对此欲倒东南倾”。    “海客谈瀛洲”四句,以虚衬实,海外仙山之瀛洲让人觉得虚无缥缈,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云霞或明或灭时却可见到,应比仙山寻访起来更易。    “天姥连天向天横”四句。天姥山为越东名山,钟灵秀绝,但与国内其他名山如五岳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了,但诗人却说它比五岳还要挺拔高耸。而有名的天台山则是倾斜着如同拜倒在它的脚下。这是诗人梦中的天姥山,是被诗人大大地夸张了的天姥山的幻影。     第二部分写整个梦游历程,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失向来之烟霞”。    “我欲因之梦吴越”二句,写诗人正是按越人所述而产生了梦游吴越的念头,于是进人了梦境。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夜月的照耀下,诗人飞过了镜湖直到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六句。剡溪是谢灵运当年住宿过的地方,那里清绿的水流荡漾四溢,猿声清啼不已,环境美好。诗人穿上谢灵运当年所制的“谢公屐”,攀登上梯子一样直立的石级,走到半山峰,忽见海上日出,光华四射,还听到空中天鸡啼鸣。谢公屐,据南史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则去其后齿。” “千岩万转路不定”六句继写山中所见。本是一片曙光,经过千岩万转之后,在迷人的山花之中徜徉,倚石小憩之时,忽觉暮色降临,旦暮之间变化之快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只听见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中,深林为之战栗,层峰为之惊动。不仅有生命的震撼不已,连无生命的烟、水、青云都阴郁沉沉,似有暴雨突至。    “列缺霹雳”十句,写山中得见仙子的情形。诗人正在惊骇之际,忽然电闪雷鸣,山峰崩塌,露出一个岩洞,石门訇然中开,却见洞天福地出现了:“云之君”们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群仙毕至,盛况空前。 “忽魂悸以魄动”四句,写刚刚在梦中得见神仙,却很快醒觉,梦中的情景不见了。 第三部分是梦醒后的感叹,从“世间行乐亦如此”至结尾。 梦境消失,诗人于惊悸中返回现实,方知“古来万事东流水”,其中包含了诗人对人生多少失意的感慨!而唯一能抚慰诗人内心创伤的是“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即徜徉山水之间,寻仙求道之乐。诗意至此,或可完结,但诗人却另加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两句如响落天外,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唱出了封建社会多少怀才不遇之士的愤激心声。 3鉴赏要点:这首诗写梦中游仙所见,内容丰富、曲折,表达了诗人不满现实、蔑视权贵的可贵精神和桀骜不驯、不为名利所诱的崇高人格气节。 此诗奇谲而变幻莫测,运用夸张和神话,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历来被当作李白代表作之一。全诗“变幻恍惚,尽脱蹊径”(许学夷诗源辨体)。诗人抛开现实时空的牵制,任由想象的驰骋,把天姥山这一浙东普通之山写成一个神仙聚集的洞天福地。 诗的语言格调奔放,以七言为主,问用四、五、六、九言,句法错落有致,用韵变化多端,这正是李白狂放的个性和豪放飘逸诗风的完美结合,不愧是千古名篇。 (二)哭晁卿衡 1、写作背景简介 晁卿衡,即晁衡,原名安陪仲麻吕,日本人。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玄宗曾诏令四门助教赵元默到鸿胪寺为之讲授。日本使臣所得朝中赏赐,全部用来购求经书文籍。使命完后,渡海回国。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历任左补厥、左散骑常侍、秘书监、镇南都护等职,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天宝十二载(753),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而据考证,晁衡并没有遇难,而是随风漂至海南,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任官,直至大历五年(770)卒。 2基本解读 这首诗表现诗人失去好友后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别的真挚友情。(主旨) 首句“日本晁卿辞帝都”以赋笔点出晁衡辞官返国。 次句“征帆一片绕蓬壶”由眼前联想到晁衡旅行之遥远和艰险。“征帆一片”形象传神,在茫茫大海之上,行船恰如一片树叶一样漂浮在水面之上,可谓险象环生。据十州记,蓬莱山对着东海东北岸,周遭五千里另有圆海绕山,圆海水黑,人称为冥海,无风之时尚且洪波万丈,人不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把守,是太上真人所居之所,只有飞仙才能通过。此句联想景物,为下文抒情作了铺垫。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以比喻手法写晁衡之遇难。明月,是说晁衡高洁的人品如明月般皎洁。而晁衡之遇难,正如皓月沉于湛蓝的大海,所比自然贴切,带出末句无限惋惜和悲愁。 末句“白云愁色满苍梧”抒发诗人的悲痛心情。晁衡遇难,在诗人眼中不仅是朋友们的悲痛,连天宇似乎也是愁眉不展:层层白茫茫的愁云笼罩在海上的苍梧山上,好似在悼念晁衡的仙去。此处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 3鉴赏要点 此诗表达了与日本友人晁衡之间跨越国别的真挚友情。 全诗格调清新,想象丰富,含蓄而又飘逸。诗人寄悲情于景物,又借景物以抒悲情。三四句中,“明月”既是自然景物,又可以看作是诗人采用了比喻手法来写好友的人品如明月一样清高皎洁。这样的友人遇难,正如明月沉海,让人该生多少痛楚! 拟人手法的运用。第四句中的“白云愁色”是拟人手法,通过写白云有愁来写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这样,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 (三)丁都护歌 1写作背景简介 关于“丁都护歌”的来源,宋书乐志记载说,彭城内使徐逵之被鲁轨杀了,宋高祖(即宋武帝刘裕)派府内直督护丁旰去处理后事。徐逵之的妻子是宋高祖的长女,她叫丁旰到她的府阁下,亲自询问殡殓之事,每问一句,都叹息“丁督护!”语声很哀切。后人根据她的悲叹声进一步推衍成这支歌曲。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保存的丁督护歌都是咏叹军旅生活的艰苦和思妇的哀怨的。 李白是运用乐府旧题,另创新意,写纤夫的悲苦,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云阳,即今江苏丹阳,秦时称曲阿,唐天宝后改为丹阳,属江南道润州(今江苏镇江),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当时,太湖产多孔石,建筑需求大,唐人已非常珍视。云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开采的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供园林建筑之需。 2基本解读 这首诗写纤夫们夏日拖船之苦,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主旨) “云阳上征去”六句写暑天拖船之苦。炎炎夏日,纤夫们逆水拖船,艰难地行走在两岸都是商贾云集的地方,对比之强烈令人震撼,拖船之苦况尤为触目惊心。热天最为难耐的便是口渴,而纤夫们只能就河中取水而饮,但河水混浊,一壶水中竞有半壶为泥土。通过这六句,读者似乎看到一群褴褛的纤夫,背牵着纤,喘着气,低着头,一步一步地行进在江边 “一唱都护歌”二句写纤夫的心情。他们拖着船,唱着号子,歌声凄切哀怨,故口中唱,心中悲,泪水更是如雨一样零落不止。 “万人系磐石”二句,场面更为让人惊心动魄,磐石大且多,即使有万人之力拖曳也难以达至江边。此句照应了“拖船一何苦”,极言行役之艰巨。 “君看石芒砀”二句由眼前所见联想到更远的将来,石芒砀,是指石头又大又多。这样的石头采之不尽,输之不竭,而纤夫之苦足以感伤千古,没有尽头。  3鉴赏要点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关注民生疾苦的可贵情怀。最后一句深化了主题,诗人由眼前景想到将来,纤夫们的痛苦何时才能到头呢?正是“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 (唐宋诗醇卷三) 全诗采用了白描手法,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的直白描绘,震撼人心。 4问题探究 关于“芒砀”的解释: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认为“芒砀诸山实产文石。意者是时官司取石于此山为数甚多,无由即达江浒谓芒砀产此文石,千古不绝,则千古常为民累。有心者能不睹之而生悲哉?”即“芒砀”为山名,而程千帆不认同此说,他认为“芒砀”既非旧说的山名,也非芒砀文石,而是大、多之意,与“旁唐”、“沆砀”、“莽荡”、“旷荡”意同。(李白丁都护歌“芒砀”解,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2期) (四)越女词五首(其三) 1写作背景简介 越女词是李白在越地所写。谢灵运有东阳溪中问答诗,应是此五首诗之所本。谢诗:“可怜谁家妇,缘流洗素足。明月在云间,迢迢不可得。”“可怜谁家郎,缘流乘素舸。但问情若为?月就云中堕。” 2基本解读:此诗写越中采莲少女活泼可爱的神情动态。 “棹”、“人”二词入神之笔。“棹”指摇船的动作。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人”是“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历历在目。 3鉴赏要点 此诗风格清新自然,体现了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风。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一、导入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诗人余光中曾赋诗评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三、解题 “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种体裁。“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后来人们袭用唐人的说法。梦游天姥吟留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古体诗。 四、诵读 朗读要点:把握诗人意绪和诗的内容变化 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 大多数需综合运用 五、整体感知 梦,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从我欲因之梦吴越,我们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六、重点解读 1、诗歌对天姥山的描绘。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浪漫主义代表作品,奇特的想象,极度的夸张,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辉煌的图画。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作者对天姥山是怎样描绘的。 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有何用意?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天姥山的高峻的? 明确:诗首先就用“烟涛微茫”的瀛洲的难求、难得来衬天姥山的可睹、可寻随这便是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 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把其高耸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

    注意事项

    本文(《李白诗四首》教学设计.doc)为本站会员(asd****56)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