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x
-
资源ID:26877773
资源大小:16.3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由“雄壮”、“伟大”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全文的写作思路等都清晰易懂,至于时代背景,学生明了即可,无需多讲,学习本文主要进行散文欣赏,着重赏析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设计理念 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优美,感情强烈的散文,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 新课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品味散文优美抒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象征、反问、间隔反复的手法在文中的巧妙运用。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白杨树的外形。 2以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象征意义。 难点:象征写作手法在本文中的运用。 五、教学设想 本文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白杨树是极常见的一种树,房前、屋后、河畔,路旁都有它的身影。(多媒体再现白杨画卷,配以舒缓的背景音乐)。这些画面给我们的感受或许是优美、或许是宁静!但是这节课,我们却要随着茅盾的笔回到抗日战争的年代,到西北高原去走一走,看看那儿生长的白杨树是一种什么样的英姿(多媒体播放西北高原的视频)。同学们,听到了吗,看到了吗?那苍劲、悠扬的葫芦丝黄土情把我们带进了神奇的西北高原。 1师生认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 2走进作者,交代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中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和伟大革命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时代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中国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正是这西北高远走的一遭,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作者从西北抗日军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只能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手法叫作象征。 模块一:熟读读标题、读课文、读注释、读出散文的味 (听录音,完后学生激情自由读,然后合作探究) 1解题,引导学生说“礼赞”的含义。 2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 (讨论后归纳,媒体显示)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 3通过听读课文你感受到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树? 如:白杨树是力争上游的树;白杨树是质朴、坚强的树;白杨树是倔强挺立的树等。 4理清思路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生长环境外部形象内在气质 (小组讨论,师归纳)按照这条思路,本文可以分成五段: 第一段(第1节),直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节),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段(第5、6节),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段(第7、8节),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节),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模块二:巧练练朗读能力、练辨析能力、练概述能力、练理解能力 1全班齐读(要求感情浓厚,语调昂扬)第(1一4)节后,小组讨论,教师点拨: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那么白杨树为什么“实在是不平凡的”呢?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文章不马上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宕开一笔接着写了黄土高原的景色,突出了它的“雄壮”、“伟大”,烘托出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接着引出作者观看的“单调”感。为下文白杨树的闪亮出场做好了铺垫。 2品读文章的(5、6)自然段,探究以下问题: (1)白杨树的外形特征怎样?(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师归纳点拨) 在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方面,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用“力争上游”一词概括了白杨树形象的总特点,然后分别从干、枝、叶、皮四方面写它们的特点。干,突出它的笔直;枝,强调它的靠拢;叶,突出它的向上;皮,则写它“微微泛出淡青色”。最后用“倔强挺立”总写它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通过这些特点的描写,正直、团结、质朴、力争上游的白杨树的形象,便呼之欲出了。文章的第6段,则自然而然的再次抒发赞美之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模块三:深思探究课文写作的妙处 1请学生酝酿感情,高声地充满激情地将文章的(7、8)段读给自己的同桌听,品味语言使用的妙处。 诗文不是无情物,白杨礼赞所赞美的并不仅仅是白杨树,本文深刻的主旨是在赞美人。(各小组展开讨论,探究写法,体会情感,揣摩语言)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一:欲扬先抑。 屏幕显示合作探究二:反问句改为一般陈述句。 教师归纳: 本部分作者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首先连续使用四个否定词“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然后笔锋一转,一连举出了“伟岸”、“正直”“朴质”“严肃”等七个词语有力地赞美了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此时,我们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在作者的笔下,白杨树不再是一种普通的树,而是一类人、一种精神的写照,那么是什么撩拨了作者的心弦呢? 接下来,作者又一连用四个反问构成排比句式,语气逐步强烈、含义逐步丰富、境界逐步高远,发人深思、层层深入的点破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难道它只是树难道它不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不象征了守卫自己家乡的哨兵难道它不象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一气呵成,由物到人,由对白杨树的赞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对西北抗日军民的赞美上,这种写作手法称之为“象征”。 2归纳象征手法的使用 (合作讨论象征手法的内涵,师归纳) 象征就是托物言志、托义于物、借物抒情,即作者把所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之上的一种写作手法。 在本文中,白杨树和北方的抗日军民所具有的正直、朴质、严肃、团结、力争上游、坚强不屈的精神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浓缩。所以,白杨树象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象征了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在那个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这正是我们民族的希望所在,是我们民族求得独立和自由的基石!宋代爱国诗人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是的,生活在当今幸福时代的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使命! 模块四、活用模仿本文的写法和语言特色,作文练习 1说话:仿句式,造句子。 我赞美莲花(菊花,梅花、小草、蜜蜂),就因为它不但,尤其 让那些人们去赞美的牡丹,去鄙视这的莲花我要高声赞美莲花 2作文: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有没有一些自然景物触动过你的情思,引发过你的联想和想象。请你从“落花、蜡烛、山鹰、明月、绿叶、泥土、小草”这些事物中选择一种,运用象征手法,完成一篇200字的短文。 最后,让我们以阎维文的一曲婉转激越的小白杨结束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