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面对逆境第7课石缝间的生命教案1.docx
石缝间的生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石缝间生命的特质,了解文章的主旨,理解石缝间的生命所揭示的人生寓意。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2、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圈划、品味语言的学习方法,欣赏石缝间的三种生命形象,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效的学习和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石缝间生命的倔强,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出的主体意识,进而感悟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2学情分析所执教的初二(4)班的学生已具备分析文本的能力,能借助文中字词粗浅的理解文章,但是还不能深入的揣摩、品位词句。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所以他们很难从情感上与作者共鸣,被石缝间倔强的生命所感动。此外,相对于此班在初一年级时上课的活跃,感觉到了初二反而不喜表达,不好表现了。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情激情,用启发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紧扣文本,通过诵读、圈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字词句中分析入手、解读文本,体会文字背后深层的内涵,进而沉入文本,感悟文本,激发联想,有所触动。3重点难点重点: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语句、段落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难点:理解石缝间的生命所揭示的人生寓意。4教学过程4.1一课时4.1.1新设计一、导入新课,走进文本教师活动:1、教师诵读原文段落直接导入文本2、播放多媒体,感受身边顽强的生命体。3、提问:文中描写了石缝间的哪些生命,这些生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表达它?(明确“倔强”一词,近义词为顽强等)学生活动:1、通过视听直观感受石缝间的生命。2、找出文中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印象的词语:倔强。?设计意图:教师引用文本1-3段作导入语,直奔主题,营造氛围,同时播放图片让学生能对石缝间的生命有一个更加直观地认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用问题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同时抓住“倔强”一词来把握这些生命顽强不屈的共性,走进文本。二、解读文本(品读重点段落,体会思想内涵)教师活动:1、请学生自读三幅画面,分别圈画出描写野草、蒲公英、松柏生长特点的语句,思考作者抓住什么特点来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期间引导学生通过个别读、集体读和分组读等朗读方法,揣摩关键字词,品味4、5、6段中的议论语句,体会石缝间生命的倔强,同时思考分析他们生存的意义何在?2、 提问:野草、蒲公英、松柏这三幅图景之间有什么关系?可以删去一种或调换顺序吗?学生活动:1、 学生朗读课文,积极思考,圈划出文中表现野草、蒲公英、松柏生长特点的词句,并进行赏析体会,从4、5、6段中的议论句中感受他们的生存目的。2、 明确三幅图景之间各有重点和层层递进的关系。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对一幅画的圈划到对内容的朗读品味悟理,挖掘文字背后的内涵,让学生会用一条析“语”入“文”挖“理”的学习途径。同时从议论语句中明确这三幅图景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三、提炼升华,感悟文本( 明确生活在石缝间的这些生命的意义; 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师活动:1、解读7-8段,思考野草、蒲公英、松柏等一些生命体为什么要去石缝间寻找立足的天地?2、石缝间的生命这篇文章中,作者仅仅是赞美野草、蒲公英、松柏这三种生命吗?(感悟生命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即主动地去寻求和磨练,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感悟生命体的崇高精神境界和优秀品质即用毅力和意志在困厄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学生活动:1、学生朗读分析最后两段,明确文章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2、认识到石缝间生命所体现出的主体意识,理解石缝间的生命所揭示的人生寓意。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对最后两段的朗读和分析中明白本文是要赞美所有在困境中顽强拼搏的一切生命,这些生命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明确本文使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升华对文本的理解,在交流中拓展、延伸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思索。四、课后拓展感悟1、写成一篇500字左右的启示和感悟。(关于生命、拼搏、困境等。)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作高质量的点评。3、有感情的朗读回味。4、推荐阅读史铁生我与地坛、杰克伦敦热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