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简易步骤.docx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简易步骤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时间 目录 1.设计任务书() 2.设计方案的确定与工艺流程的说明() 3.精馏塔的物料衡算() 4.塔板数的确定() 5.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6.精馏段的汽液负荷计算() 7.精馏段塔体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8.精馏段塔板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 9.精馏段塔高的计算() 10.精馏段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1.精馏段塔板的汽液负荷性能图() 12.精馏段计算结果汇总() 13.设计评述() 14.参考文献() 15.附件() 附件1:附图1精馏工艺流程图() 附件2:附图2降液管参数图()附件3:附图3塔板布孔图() 板式塔设计简易步骤 一、 设计方案的确定及工艺流程的说明 对塔型板型、工艺流程、加料状态、塔顶蒸汽冷凝方式、塔釜加热方式等进行说明,并 绘制工艺流程图。(图可附在后面) 二、 精馏塔物料衡算:见教材P270 计算出F 、D 、W ,单位:kmol/h 三、 塔板数的确定 1. 汽液相平衡数据: 查资料或计算确定相平衡数据,并绘制t-x-y 图。 2. 确定回流比: 先求出最小回流比:P 266。再确定适宜回流比:P 268。 3. 确定理论板数 逐板法或梯级图解法(塔顶采用全凝器)计算理论板层数,并确定加料板位置:P 257-258。(逐板法需先计算相对挥发度) 确定精馏段理论板数N 1、提馏段理论板数N 2 4. 确定实际板数: 估算塔板效率:P 285。(需知全塔平均温度,可由 t-x-y 图确定塔顶、塔底温度,或通过试差确定塔顶、塔底温度,再取算术平均值。需知相对挥发度,可由安托因方程求平均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再按理想溶液计算。) 由塔板效率计算精馏段、提馏段的实际板层数N 1,N 2:P 284式6-67。 四、 精馏段操作工艺条件及相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1. 操作压力m p :取2 F D m p p p += 2. 精馏段平均温度m t :查t-x-y 图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再取平均值。或由泡点方程试差法确定塔顶、进料板温度。 3. 平均摩尔质量M Vm 、M Lm :由P 8式0-2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的摩尔质量,再分别 取两处的算术平均值。汽相的摩尔分率查t-x-y 图。 4. 平均密度Vm 、Lm : Lm :用P 13式1-7分别计算塔顶、进料板处液相密度,再 取算术平均值。m Vm m Vm T R M p ?= 5. 液体表面张力m :由B B A A m x x +=分别计算塔顶mD 与进料板mF ,再取 平均值。 6. 液体粘度m :与表面张力的计算类似。 五、 精馏段汽液负荷(Vs 、s )计算 V=(R+1)D L=RD Vm Vm s VM V 3600= Lm Lm s LM L 3600= 同时计算V h 、L h 。 冷凝器的热负荷:(本设计不要求计算) 六、 精馏段主要工艺结构尺寸的计算 (一)板间距H T 的初估。 板间距初估是为了估算塔径,在P 286表6-8初选。 (二)塔径的初估与圆整 P 286 1. 液泛速度。 2. 塔径:计算,并圆整,再按P 286表6-5,检验塔径是否合适。 3. 实际操作气速。 七、 塔板工艺尺寸的计算 (一)溢流装置: 说明采用何种形式的溢流堰、降液管、受液盘。 (以下为选择依据:) 1.降液管:降液管有圆形与弓形两类。通常,圆形降液管只用于小直径塔,而弓形降液管由部分塔壁和一块夹板围成,它能充分利用塔内空间,普遍用于直径较大、负荷较大的塔板。 2.溢流方式: 溢流方式与降液管的布置有关。常用的降液管布置方式有U 型流、单溢流、双溢流及阶梯式双溢流等。常选择的为单流型和双流型P281。可依下表进行选择。 3.溢流堰的形式:有平直形和齿形两种。一般选择平型。 4)受液盘: 受液盘有平受液盘和凹形受液盘两种形式,如下图所示。 (a) 平受液盘 (b)凹受液盘 平受液盘一般需在塔板上设置进口堰,以保证降液管的液封,并使液体在板上分布均匀。但设置进口堰既占用板面,又易使沉淀物淤积此处造成阻塞,因此可不设进口堰。 采用凹形受液盘不需设置进口堰。凹形受 液盘既可在低液量时能形成良好的液封,又有改变液体流向的缓冲作用,并便于液体从侧线的抽出。对于600mm 以上的塔,多采用凹形受液盘。凹形受液盘的深度一般在50 mm 以上,有侧线采出时宜取深些。凹形受液盘不适于易聚合及有悬浮固体的情况,因易造成死角而堵塞。 3.溢流装置的设计计算 1)堰长l w :参见P 281 堰长l W 应由液体负荷及溢流型式而定。对于常用的弓形降液管: 单溢流取l W = (0.60.8)D 其中D 为塔径,m 。 双流型塔板,两侧堰长取为塔径的0.50.7倍。 并保证堰上溢流强度()h m /m 130100/3 ?0.006m ,若低于此值,改用齿形堰。H ow 也不宜超过0.060.07m ,否则改用双溢流型塔板。 3)出口堰高h w :堰高h w 需根据工艺条件与操作要求确定。设计时,一般应保持塔板上清液层高度在50100mm 。计算公式: ow L W h h h -= 式中:h L 板上液层高度,在50100mm 内取值,m ;h ow 堰上液层高度,m 。 堰高一般在0.030.05m 范围内,对于减压塔的h w 值应较低,以降低塔板的压降。堰高还要考虑降液管底端的液封,一般应使堰高在降液管底端0.006m 以上,大塔径相应增大此值。若堰高不能满足液封要求时,可设进口堰。 在求出h ow 后,检验堰高是否在下式范围: 4)弓形降液管宽度W d 与截面积A f : 可根据 D l W 查由下图查得。( 图中A T 为塔横截面积。 ) 按P 306 式6-65验算停留时间。即 若不能满足上式要求,应调整降液管尺寸或板间距,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5)降液管底隙高度h 0 : 降液管底隙高度h 0应低于出口堰高度h w ,才能保证 降液管底端有良好的液封,一般取为: )012.0006.0(-=W O h h ,m 降液管底隙高度一般也不宜小于2025mm ,否则易于堵塞,或因安装偏差而使液流不畅,造成液泛。在设计中,塔径较小时可取h 0为2530mm ,塔径较大时可取h 0为40mm 左右,最大可达150mm 。 降液管底隙高度h 0也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L S 塔内液体流量,m 3 /s ; u 0液体通过降液管底隙的流速,m/s ;一般可取u 0=0.070.25m/s 。 (二) 塔板布置 1.边缘区宽度c W 与安定区宽度s W 塔板通常分为四个区:即边缘区、安定区、溢流区、开孔区。 确定边缘区宽度c W :在靠近塔壁的一圈边缘区域供支持塔板的边梁之用,称为无效区,也称边缘区。其宽度W c 视塔板的支承需要而定,小塔一般为3076 mm ,大塔一般为5075 mm 。为防止液体经无效区流过而产生短路现象,可在塔板上沿塔壁设置挡板。 确定安定区宽度s W :开孔区与溢流区之间的不开孔区域称为安定区,也称为破沫区。溢流堰前的安定区宽度为W s ,其作用是在液体进入降液管之前有一段不鼓泡的安定地带,以免液体大量夹带气泡进入降液管;安定区的宽度可按下述范围选取,即:溢流堰前的安定区宽度 W s =70100 mm 。对小直径的塔(D l m),因塔板面积小,安定区要相应减小。 溢流区为降液管及受液盘所占的区域,其中降液管所占面积以A f 表示,受液盘所占面积以A f 表示。 2.计算开孔区面积: 对单溢流型塔板,开孔区面积可用下式计算,即 式中 ,m ;,m ; 为以角度表示的反正弦函数。 对双流型塔板,请查资料。 3. 开孔数及筛孔排列 (浮阀塔板): 阀孔直径: 阀孔直径由所选浮阀的型号决定,如常用的F1型浮阀的阀孔直径为39mm 。 阀孔数:阀孔数n 取决于操作时的阀孔气速u 0,而u 0由阀孔动能因数F 0决定。 式中u o 孔速,m/s; V 气相密度,kg/m 3 ; F 0阀孔的动能因子,一般取811(苯-甲苯体系取9-13),对于不同的工艺条件,也可适 当调整。 阀孔数n 的计算: 式中 n 阀孔数;V 气相流量,m 3 /s ; d 0阀孔孔径,m 。由所选浮阀的型号决定。 阀孔的排列:阀孔的排列方式有正三角形排列和等腰三角形排列。正三角形排列又有顺排和叉排两种方式(见下图)。采用叉排时,相邻两阀吹出的气流搅动液层的作用比顺排明显,而且相邻两阀容易被吹开,液面梯度较小,鼓泡均匀,所以采用叉排更好。 在整块式塔板中,阀孔一般按正三角形排列,其孔心距t 有75mm ,100mm ,125mm ,150mm 等几种。 在分块式塔板中,阀孔也可按等腰三角形排列,三角形的底边t 固定为75mm ,三角形高h (即排间距)有65mm ,70mm ,80mm ,90mm ,l00mm ,110mm 几种,必要时还可以调整。 按等腰三角形排列时: 按正三角形排列时: 式中 h 等腰三角形的高,m ; A a 开孔鼓泡区面积,m 2 ; t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m ,一般取为0.075m ; A 0阀孔总面积,; t 正三角形的孔心距,m 。 估算后要根据实际排间距核算实际阀孔数。根据实际阀孔数校核孔速及阀孔动能因数。和塔板开孔率。 塔板上阀孔的开孔率指阀孔面积与塔截面之比。即T A A 0 = 。一般开孔率大,塔板压降低,雾沫夹带量少,但操作弹性小,漏液量大,板效率低,最好为6%-9%。 八、 精馏段塔高(精馏段): ()T H N Z 1'11-= 九、 精馏段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 塔板压降:塔板压降计算式为:g h p L p p =?,即要验算:g h p L p p =?是否小于设计规定的0.7kPa 。其中h p 的计算: 式中:h p 与气体通过一层浮阀塔板的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 h c 与气体克服干板阻力所产生的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 h l 与气体克服板上充气液层的静压强所产生的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 h 与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压强降相当的液柱高度,m 。 1)h C 的计算:将浮阀达到全开时的阀孔气速称之为临界孔速,以u oc 表示。 对于F 1重阀(质量约33g ,阀孔直径为39mm )干板压降计算式为: 阀片全开前(u o u oc ) 阀片全开后(u o u oc ) 式中:u o 阀孔气速,m/s ;u oc 气体通过阀孔的临界气速,m/s 。 浮阀塔板在浮阀全开前和全开后,压降随气流速度的变化规律不同,计算时应先计算出临界气速u oc ,以判别用不同公式计算。 将上二式联立而解出u OC ,令 将g = 9.81m/s 2 代入,解得: 2)h l 的计算:受堰高、气速及溢流强度(单位溢流周边长度上的液体流量)等因素的影响,关系较为复杂,一般用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h w 溢流堰高,m ;h ow 堰上液层高度,m ;0充气因数。 充气因数0反映板上液层充气的程度,故称之为充气因数,无因次。当液相为水时,0=0.5;液相为油时,0=0.20.35;液相为碳氢化合物时,0=0.40.5。 3)h 的计算: 式中:液体表面张力,N/m ;h 浮阀开度,m 。 气体克服液体表面张力所造成的阻力通常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2 液泛:液泛可分为降液管液泛和液沫夹带液泛两种情况,在浮阀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中通常对降液管液泛进行验算。为使液体能由上层塔板顺利地流入下层塔板,降液管内须维持一定的液层高度Hd 。 通常液体中取 H d ·(H T + h w )。 H d 的计算:d L p d h h h H += 式中: h P 气体通过一块塔板的压降,m ;h W 溢流堰高度,m ; h d 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强降,m ; H T 板间距,m ; 降液管中泡沫层的相对密度,=L /L 。L 为降液管中泡沫层的 平均密度, kg/ m 3 。对于一般物系,=0.5;对于发泡严重物系,=0.30.4;对于不易发泡的物系,=0.60.7。 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强降h d可按下述经验公式计算: 塔板上不设进口堰时, 塔板上装有进口堰时, (略!) h p前已算出,h L为清液层高度前 也确定。 3过量雾沫夹带 目前多采用验算泛点率,作为间接 判断雾沫夹带量的方法。泛点率的意义 是指设计负荷与泛点负荷之比,是一种 统计的关联值,是广义地指塔内液面的 泛滥而导致的效率剧降之点。塔径大于 900mm的塔,F80%;塔径小于900mm 的塔,F70%;对于负压操作的塔,F 75%,便可保证每千克上升气体夹带到 上一层塔板的液体量小于0.1公斤,即 e V0.1。 泛点百分率F可依下式计算。 式中: Z L液体横过塔板流动的行程,对单溢流型塔板, Z L=D-2W d,m; A b塔板上的液流面积,对单溢流型塔板:A b= A T-2A f, m2; A T塔截面积,m2; A f降液管截面积,m2; C F泛点负荷因数由图查得; K物性系数,由下表查取。 4严重漏液 对于浮阀塔,漏液量是随阀重、孔速的增大、开度的减小与板上液层高度的降低而减小。经验证明,当阀孔的功能因数F0=56时,漏液量接近10%,因此取F0=56作为控制漏液 量的操作下限。验算时可依下式,求出F0来进行判定: 但对于采用轻阀的减压塔,应适当提高F0的下限值,而对于加压操作的塔,F0的下限值可低些。 如果漏液严重,可以适当减小开孔率或降低堰高。 十、精馏段塔板的汽液负荷性能图 1气相负荷下限线 对于F1重阀,以阀孔动能因数F0 = 5作为控制漏液量的操作下限,即得 气相负荷下限线方程: 气相负荷下限线为表示出不发生严重漏液现象的最低气体负荷,它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直线。 2过量雾沫夹带线 对于浮阀塔以雾沫夹带量e V = 0.1相对应的泛点百分率F 作为上限,根据泛点率公式计算就可画出过量雾沫夹带线。 计算时,塔径大于900mm 的塔,取F = 0.8;塔径小于900mm 的塔,F = 0.7;对于负压操作的塔,F = 0.75。 3. 液相负荷下限线 对于平直堰,通常按堰上液层高度h 0W = 0.006m 作为最小液体负荷的下限考虑,故液相负荷下限线方程写成为: 式中:L S 液相流量,m 3 /s ;l w 溢流堰长,m ; E 流量收缩系数,查图,或可取E=1计算。 液相负荷下限线表示出为保证板上液体均匀分布的最低液相负荷。它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竖直线。 4液相负荷上限线 对于浮阀塔以液体在降液管内的最小停留时间要求= 5s 考虑,其液相负荷上限线方 程可写成为: 液相负荷上限线为表示出对液体在降液管内停留时间的起码要求。它亦是一条与纵轴平行的竖直线。 5液泛线 取极限值 其中 ;而 ; ; 联立得 忽略h ,将h 0W 与L s ;h d 与L s ;h c 与V s 的关系式代入上式,并整理得 s s L V 关系式。取点描图即得液泛线。 绘制气液负荷性能图: 十一、 精馏段计算汇总表 项 目 符 号 单 位 计 算 结 果 平均压强 m p 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