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docx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中学物理教学主要在于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创新思维等能力,其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其它能力的基础。因为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呢?我认为: 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探究实验如果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此我更多地采用开放式实验的做法。例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中,我在发给学生实验用具后,只讲明实验目的,不告诉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来研究实验过程。在测石块的密度时,不少同学通过"先测量体积后测质量"和"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两种做法的比较,探索出最合理的测量步骤是"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这种开放式实验,使学生手脑并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二、尽量让演示实验变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演示实验在重视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验证物理理论,说明物理应用,示范操作规则,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逐渐体会到:演示实验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位置,他们虽然心里"跃跃"但两手却不能"试试",导致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充分培养,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变教师演示为学生随堂实验,乃是改革物理教学方法的重点之一。为此我更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尽量让他们动手多做实验,或让学生参与那些操作简单的小型演示实验,如"鸡蛋由于惯性落水"的实验、"带电体可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等;或把某些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学生实验,如把影响电阻的因素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变为探究性学生实验等。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去探索、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快乐,提高了动手能力。 三、开展物理课外实验,丰富学生动手能力。 物理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大其知识面,对于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决不能离开实践,而指导学生动手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无疑是一条有效的实践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