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措施、管理制度.docx
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措施、管理制度 混凝土搅拌站质量措施、管理制度 一、原材料进场验收流程 1、砂石料验收流程 说明:(1)、砂主要验收含泥量、泥块含量、细度模数; (2)砂含泥量超过3的予以退货,登记不合格验收记录,并及时汇报。 (3)、碎石主要验收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含泥量、泥块含量、软弱颗粒含量(即风化石含量)。 (4)、每周至少要做一次砂、石料筛分、含泥量、泥块含量试验。 (5)、砂石料质量控制,执行公司中心试验室的内控标准。 2、粉煤灰验收流程 说明: (1)、粉煤灰每车作三次细度检验,每次结果必须合格(级粉煤灰25.超标予以退货处理),有一次不合格即评定该车不合格; (2)、粉煤灰同一批号,每200t做一次需水量比、含水量、烧失量试验; (3)、粉煤灰同一批号,每200t留样一个(6kg) (4)、粉煤灰质量控制,执行公司中心试验室的内控标准。 3、水泥验收流程 说明:(1)、夏季施工时,严格控制水泥进场温度,水泥温度大于60度时,必须退货。 (2)、水泥同一批号,每500t做一次凝结时间、安定性、胶砂强度试验; (3)、水泥同一批号,每500t留样一个(12kg)(4)、水泥质量控制,执行公司中心试验室的内控标准。 (5)、严禁不同厂家、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存放;4、矿粉验收流程 说明: (1)、矿粉同一批号,每200t做一次流动度比(S95级95、矿粉活性指数、烧失量试验; (2)、矿粉同一批号,每200t留样一个(6kg) (3)、矿粉质量控制,执行公司中心试验室的内控标准。 5、外加剂验收流程 说明:(1)、外加剂,车车必检; (2)、换外加剂时,必须将搅拌锅、储存罐彻底清洗; (3)、同一施工部位不能同时使用两种外加剂配制混凝土。 二、配合比控制流程 本站混凝土配合比由公司中心试验室提供,胶凝材料和水胶比不能随意改变,本站可以根据原材质量调整黄河砂和人工砂(米石)的比例,控制流程如下: 说明: 砂率的变动,会影响新拌混凝土中集料的级配,使集料的空隙率和总表面积有很大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产生显著影响。在水泥浆数量一定时,砂率过大,集料的总表面积及空隙率都会增大,需较多水泥浆填充和包裹集料,使起润滑作用的水泥浆减少,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减小。砂率过小,集料的空隙率显著增加,不能保证在粗集料之间有足够的砂浆层,也会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流动性,并会严重影响粘聚性和保水性,容易造成离析、流浆等现象。 最佳砂率时混凝土的和易性最好、状态最佳、胶凝材料用量最少、用水量也是最少的。 三、生产配合比调整及监控 1、生产配合比调整和混凝土质量监控 2、生产配合比调整依据: (1)、砂、石料含水量; (2)、人工砂(米石)含石量、石粉含量; (3)、减水剂的减水率; 3、生产配合比调整原则: (1)、调整生产配合比要有足够的理由和依据,防止随意调整; (2)、调整时水胶比不能发生大的变化,不得影响混凝土的强 度; (3)、要做好调整记录 4、配合比调整权限: 生产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以试配记录为基准,调料员有以下 (1)、砂率:允许调整±2%。 (2)、外加剂:允许调整胶凝材料总用量的±0.3%。 (3)、用水量:允许调整设计用水量±5kg以下。 在以上允许调整范围内如仍不能满足要求,调料员应及时向带班 长或试验室主任汇报。 4、开盘鉴定: 开盘鉴定是验证生产配合比调整的好坏的最好方法,通过开盘鉴定也可以避免不合格混凝土运到工地,防止返料情况发生,所以调料员必须重视这项工作,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 对开盘鉴定的具体要求: (1)、不同工地,不同标号混凝土第一车,必须取料测坍落度、观察混凝土状态,保证混凝土工作性能满足工地要求; (2)、出厂坍落度要考虑运输途中坍落度的损失(例如:工地实际需要坍落度为200mm,预计混凝土从出厂到浇筑需要1.5小时,1.5小时坍落度经时损失30mm,混凝土出厂坍落度 200+30=230mm); 5、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的监控: (1)、留样做坍落度经时损失试验,发现异常及时汇报。 坍落度经时损失控制范围 (2)、成型试件监控混凝土初终凝时间。 混凝土凝结时间控制范围 四、质量跟踪和生产质量水平分析: (1)、跟踪混凝土状态是否满足施工需要,包括混凝土坍落度、流动性、可泵性、凝结时间等和工地反映的情况; (2)、现场强度回弹、碳化深度检测、及脱模后混凝土外观、有无其它缺陷,如果有异常变化及时汇报。 (3)、作好现场质量跟踪应有记录,并将回弹强度与28天标养强度进行不对,建立回弹强度和标养强度的关系。 (4)、发现回弹强度和标养强度偏差异常,应及时汇报有关领导。 (5)、根据GB50164-202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要求,对生产质量水平分析,统计周期为一个月。 统计指标:a.标准差() b.实测强度达到强度标准值组数的百分率(P) (6)、在检测中如果发现强度低于设计强度的110%或高出设计强度的125%应及时报告。 (7)、根据生产水平分析结果和现场质量跟踪结果调整生产配合比至既经济又能满足施工需要。 五、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原始记录是试验结果的如实记录,禁止随意更换和删减,不对外查阅。 2、原始记录应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批号、代表数量、进场日期、检验项目、环境温度、试验原始数据、数据处理结果、试验日期、试验人等。 3、原始记录字迹应清晰,和试验人员签字。 4、由于本站试验室功能室与资料室距离比较远,所以每人发放一个日记本,工作内容和试验数据先记在日记本上,然后下班前检记录抄写在公司统一的表格上。 5、带班长每天检查记录、台账完成情况。 6、每三个月,将原始记录分项装订成册,保存期为二年。 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需对试验室环境加以控制。 1试验室是进行检测的工作场所,必须保持清洁、整齐。由试验人员负责工作台、水池、门、窗、墙面以及仪器设备的清洁卫生工作。 2试验室内不允许做与检测无关的活动,不得堆放与检测无关的物品。 3非检测人员未经同意不得随意进出试验室。有温、湿度控制要求的,检测人员也应避免频繁进出,以免影响环境条件的控制。 4建立卫生值日制度,每天有人打扫卫生,每周彻底清扫一次。 5做好节假日人员值班安排,保证标准养护室处于正常控制范围,确保必要的检测工作正常进行。 6仪器设备的零部件要妥善保管,连接线、常用工具应排列整齐。 7不得带电作业,电源线应排列整齐,不得横跨过道。 8特殊样品应采取有效防护防护措施,防止样品污染变质或对环境造成危害。 10.根据国家标准规定,本试验室的环境条件如下: 1、混凝土成型间:温度20±5、相对湿度无要求。 2、水泥试验间:温度20±2、相对湿度50%以上。 3、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5%以上, 4、水泥试体养护箱:水温20±1,不允许在养护期间全部换水。 5、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不低于90%。 七、试验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所有试验仪器设备应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和调试。 2、试验员必须熟悉试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否则不得使用。 3、使用仪器设备时,应做到事前检查、事后维护保养,如有异常情况应向领导汇报,以便得到及时处理。 4、主要仪器设备应有专人使用管理,做到管好、用好、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一般性故障,确保使用的仪器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并认真填写运转、维修及维护保养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