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语文教案(全部).doc
1 秀丽山河教学目标:1.认识25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2.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和批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能自己解决问题, 发展创造性思维。教学课时:9课时1-1 林海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丽,认识到大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领悟文章表达顺序方面的特点。5.能够体会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的词、句、段。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 1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林海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广厦、伐木、综合、高不可攀、盛气凌人。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重点:1.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前准备:图片、搜集作者资料教学过程:一、启发激趣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是的!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兴安岭林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眼中的大兴安岭去看一看。板书课题林海2.作者老舍背景介绍以及林海的写作背景二、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读文情况(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有读不准的字参照一下课后的生字表,读不通顺的语句要反复读,直到读正确为止。(2)指名选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并及时点拨。2.检查生字、生词预习情况(1)同桌互相认读生字。(2)同桌合作完成生词的理解。(3)老师听写生字,当堂校对。三、初读课文,读中探究,整体感知。1.同学快速浏览课文,这里的“林海”是指哪里?(我国的大兴安岭)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很想带同学们先去游览一下大兴安岭的风光,好不好?(出示图片)不过,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那就是你每看完一幅图之后,要找出课文中的一个句子来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出示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来。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那是些俏丽的白桦,树干是银白色的。有多少省份用过这里的木材呀! 2同学们,全部图片我们都看完了,此时,你最想用哪个字来表达你心中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亲切舒服。板书段:亲切、舒服)作者心中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也是亲切、舒服。这两个词语在课文中重复出现了几次?(三次)请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用“”把它标出来,分别读这三个句子。3根据作者在文章中三次表达同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将全文分为几段?每段又主要讲了什么?(按照参观大兴安岭的顺序,可将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刚进入这原始森林时的感受。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从岭、林、花三个方面讲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先介绍岭、林、花,再讲由看到的景物产生的联想。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参观林场时的见闻感受。) 4.这三部分的结尾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部分结束处都讲到“亲切、舒服”,反映了作者随着对大兴安岭了解的深入,这种“亲切、舒服”的体会也逐步加深。)5.同学们再次快速浏览课文,老舍的林海的主要内容!越短越好!(本文具体描绘了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美丽的自然风光,介绍了大兴安岭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贡献,点明了人与山林的关系日益密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老舍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意。)四、课堂小结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兴安岭的景色与作者的联想,表达了作者对兴安岭的热爱.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兴安岭的美丽风光,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并由景展开联想,赞美了大兴安岭在祖国经济建设和政治稳定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课后思考题:为什么课文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作题?第( 2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林海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感受大兴安岭景物的美丽,认识到兴安岭在祖国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事物和结合景物描写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3.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重点: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前准备:图片、搜集作者资料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回顾老舍的林海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上节课留给大家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课文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作题而用“林海”呢?用林海又为什么还要写岭?写花呢?这节课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三个部分,问题就都能解决了。二指导阅读、理解内容1自由读课文,课文的第1自然段总述了什么?(板书:总述、大兴安岭使人感到亲切舒服)第一自然段与第2、3、4、5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第2、3、4、5自然段分述了哪几个方面?(板书:岭 林 花)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一次表达他的亲切舒服的?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个问题。(眼看、脚踩、手摸)他设想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谁来解释“奇峰怪石”的意思?“高不可攀”呢?然而作者亲眼见到的大兴安岭是这样的吗?(不是)为了让我们读者知道不是这样,作者将大兴安岭和什么地方放在一起写?(秦岭)文章用了哪句话来表达这个意思?指名由学生回答,然后女生齐读。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对比)是不是真的“大兴安岭”的“岭”字跟“秦岭”的“岭”字不一样?那是什么不一样?(特点不一样)大兴安岭的特点是什么呢?秦岭的特点又是什么呢?男生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大兴安岭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从哪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那种险句)这句话又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么多形状我们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形态万千)岭的第二个特点又是什么?(板书:温柔)“温柔”是相对于什么来说的?秦岭的特点是什么?(孤峰突起、盛气凌人)“孤峰突起”的“孤”是什么意思?(孤舟蓑笠翁)(单独)突起呢?教师画简笔画山峰。盛气凌人的“盛气”是什么意思?(傲慢的气焰)“凌”的意思呢?(欺侮)从“孤峰突起”“盛气凌人”两个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将大兴安岭与秦岭比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秦岭孤峰,大兴安岭岭多;二是秦岭盛气凌人,而大兴安岭是温柔可亲)“既看不完,也看不厌”你是怎样理解的?(看不完说明岭多,看不厌是由于每条岭都很温柔)从这里可以看出它是一个什么句?(过渡句,承上启下)假如要你分层,你会将它分在上面呢还是下面?(下面)那这第二自然段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层意是什么?3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岭多而温柔,作者才说“亲切舒服”(指着板书)4下面,我们来小结一下学习“岭”这一段的学习方法: 提问题; 读课文(齐读第二自然段)找修辞理解。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林”这一层。5提问题:林的特点是什么?下面全班同学带着这个问题去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并找出这段中的修辞手法。分别用“比喻”“排比”“反问”标出来。作者在这一层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反问)比喻句有哪些?有海就有波浪,作者把什么比作波浪?(群岭起伏)既然是海,海水拍击岸边的时候还会产生什么?(浪花)作者又是把什么比作浪花的呢?(白桦)哪个句子?有没有其他的比喻句子?(看,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把什么比作什么?叶松比作海洋。“闪动着白桦的银裙。”这五个比喻句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多排比句是哪句?又可以看出大兴安岭的林的第二个特点是什么?(碧绿)板书:碧绿6反问句是哪个?连续使用两个反问句,在这里都是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7同学们,正是大兴安岭的“林”多而碧绿,所以作者说亲切舒服。8放手学“花”这一段。边听边思考教师范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齐读问题: 作者所写的“花”有什么特点? 你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喜欢?可以互相讨论。板书:多而美丽三、谁能回答为什么课文不用“美丽的大兴安岭”作题? (林海这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原始森林)四、总结课文。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如果还有地方没读懂的,请提出来。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那位同学最聪明,能结合所学内容完成以下练习?任选一题说说。1大兴安岭的岭真啊!2岭上的林真啊3林中的花真啊五、布置作业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板书设计 林海 景美 物美人勤 岭(多) 林(多) 花(多) 木 场 高、矮 起伏 深、浅 长、短 林海绿浪广厦良材 砍栽 横、竖 温柔、明、暗 综合利用 松 桦色彩 衫 裙 绣花鞋 祖国建设 兴国安邦 线条美 姿色美 充实美 和谐美1-2 三峡之秋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物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方法:1.自主读课文、学生字、积累词句,养成良好自学习惯。教前准备: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第( 3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三峡之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重点: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前准备:搜集长江三峡资料,了解作者方纪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板书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例如课文的写作背景、时间)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三、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易读错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四、整体感知通过查找资料,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早晨-中午-下午-晚上-时间顺序)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重点写橘柚树,写树上露水的变化(由像洁白的霜到消逝),在初升太阳照耀下的色彩(绿叶金实),显示了三峡之晨的特点:明丽。(3)中午重点写长江,写长江在阳光照耀下的色彩(金麟),水势(翻滚、呼啸、奔腾),辉映峭壁,峡谷波光荡漾,显示了三峡中午的特点:热烈。(4)下午重点写雾,写青色的雾使峡里黄昏来得特别早,峭壁的倒影使长江变成小溪,显示了三峡黄昏的特点:青色而透明。 (5)夜先写长江,写长江的宁静(沉沉欲睡),写长江的偶然被惊动(驳船驶过时,渔火和灯标轻轻地摇曳),显示了三峡夜间的特点:宁静。重点写峡谷,写三峡月出,抓住山高、谷深、天小的峡谷特点,写月亮的出现、色彩和形态。写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像一匹匹素锦”,突出三峡特点:宁静而神秘。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学生选取喜欢自然段自由朗诵。五、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六、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第( 4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三峡之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检查复习认识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描写景物的修辞方法。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生词。2.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谈谈你的感受吧! 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 (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 (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绿色的叶子,金黄的果实。这是形容自然美景的词语。) (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 2.中午 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 (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 (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 (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 (4)出示完整的句子。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5)抽生读,其他同学想象画面。全体学生自由读文3.下午(1)展示图片,一边看一边思考着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下午)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呢?(雾) (2)在这段中那些景物的描写很美呢?你来读一读。(3)通过朗读比较中午和下午三峡的不同,板书下午三峡的不同的特点(平静) 如果把中午的三峡比作充满活力的小伙子,那下午的三峡就是一位羞涩文静的少女,如果说中午三峡的特点是热烈,那么下午三峡的特点就是平静下面请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一个读3自然段,一个读四自然,感受他们不同的特点。4.夜 (1)请生谈夜的景物的美。拟人的作用,使三峡充满生机和灵性。为什么像惊醒了一般?(因为夜很静。)(板书) (2)关于夜晚,谁还有补充?读一读月出的景色。 (3)三峡的景物到底独特在哪儿?师:因为山是墨一般的黑,所以月光才显得特别的皎洁(课文用“清冽”一词描写月光);因为山高、峡谷深,所以才会像瀑布那样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那样直挂下来。 (4)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展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句子(自己读、推荐读) 5.就像一道道瀑布领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多么神奇美妙的三峡秋天的月色啊! 6.点明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天,正是中秋。正因为它是中秋,所以:月光像一道道瀑布(引读) 最后一段和第一自然有什么关系吗?(前后照应)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在平时的写作中能借鉴,为己所用。三、读美文。 在这美丽浪漫的秋天,作家方纪带我们游览了美丽的三峡,你最喜欢什么时间的三峡?你能读读吗?1.配乐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抽读。看来同学们对三峡的美感受都很深,纵然我们有千言万语,也说不尽对三峡的赞美。课后让我们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一背。四、赞美景。(随机掌握)师:课文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没有发言的同学,可以先讲。 阅读丁丁东东的视角,根据自己上课时的独特体验和收获写下“我的视角”。五、回顾总结。三峡成熟的美在作者笔下是多姿多彩的,让我们赞叹不已。作者把三峡描写的这么美,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除此之外作者还运用了一些写作上的方法。 1.作者描绘景物时,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指板书)早上,。三峡的早中晚各有不同的美,那么,三峡之秋整体上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气息呢?(成熟的气息) 2.此之,作者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学习这种写作方法,为自己的文章添色!最后,让我们在一首描述三峡两岸风光的古诗中结束这次三峡之旅吧!全班齐诵:早发白帝城。六、写美景。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作家方纪笔下的三峡,希望在生活中,同学们也能善于观察和积累,书写自然之美。现在正是秋季,老师为大家提供了秋天银杏叶和枫叶的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借鉴本课的写法,完成“小练笔”。板书设计 1-2 三峡之秋早晨明丽时间顺序中午热烈比喻下午平静拟人夜晚宁静1-3 九寨沟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出课后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4.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5.能够体会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的词、句、段。教学重点: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教前准备:小黑板、图片教学课时:2课时第( 5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九寨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出课后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重点:1. 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写作的顺序。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前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2.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九寨沟在哪里?它是怎样的一条沟?)二、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2. 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3. 检查自读情况:4. 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5.指导词语解释(1)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同桌合作完成生词的理解。斑驳迷离:形容色彩繁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浸染:逐渐沾染。(2)老师听写生字,当堂校对。(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是由哪些景物形成的。二-六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自然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3.通过通读全文课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写的?(课文总分总的结构。)4.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三、四自然段)5.自学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些什么内容,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帮助?(自然风光:雪峰 湖泊 森林 飞瀑 )6.自学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读懂了些什么内容,还有哪些内容需要帮助?(珍禽异兽: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四、回顾总结1.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你们有答案了吗?(九寨沟,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熟读课文2. 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板书设计 九寨沟自然风光:雪峰 湖泊 森林 飞瀑 人间仙境珍禽异兽:金丝猴 羚羊 大熊猫 第( 6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九寨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复习上节课所学习的基础知识。2.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能够围绕中心句进行描写。3.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4.能够体会文章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培养想象力,积累优美的词、句、段。教学重点:理解九寨沟景物的特点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一、复习1.听写生字2.指读词语:晶莹剔透 一尘不染 五彩缤纷 斑驳迷离 目不暇接 引人入胜二、学习第三自然段1.课文中哪个自然段是描写九寨沟景色的?2.请大家轻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你最喜欢哪处景物,体会一下句子的意思。待会儿,老师想请你说说自己的感受,再美美的朗读,让别人听了也产生喜爱之情。交流:(1)湖泊 生说、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体会吗? 灵魂. 清澈 什么是彩带般的沟谷啊?有道是:“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真是太美了,读读描写湖泊的句子,如果能背下几句就更棒了!谁来展示,简直是神童,给他鼓鼓掌,谁还来。过渡:你还喜欢哪种景物?说说你的理由! (2)森林说、读,你体会出什么了?谁再来读读。你看你都让大家看到了这美丽,茂密的原始森林。过渡:谁喜欢瀑布? (3)瀑布:说、读,你还体会到了什么?什么是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还会有什么样的瀑布?(宽、高)觉怎么样啊?那就读出你的感受,试着背一背。 谁来展示。 (4)师总结:九寨沟雪峰巍峨茂密的原始森林是那么多姿多彩,湖泊宁静,绚丽,而瀑布而充满了动感,你感觉这里的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迷人) (5)让我们一齐去感受这美丽的景色,把第三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再背背你喜欢的句子。 (6)谁来展示,多棒啊,多给点掌声。三、第四自然段1.我们一边欣赏九寨沟迷人的景色,一边向原始森林纵深处行进,何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小游客们,我们已经进入了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会遇到哪些动物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第四自然段。 2.交流: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几种动物的特点; 3.朗读、表演; 4.总结:小游客们,也许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金丝猴。也许我们会看到正在奔跑的羚羊。也许我们又会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可爱的小熊猫。也许我们还会看到什么?5.你还知道九寨沟里有什么珍禽异兽(牛羚、鸳鸯、红腹角雉、白闲鸟、树叶虫、红腹锦鸡、枯叶蝶) 6.展开想象空间。也许,你会在哪看到什么样的牛羚在干什么?也许,你会看到在哪里什么样的谁在干什么下面小组合作,说几句话,看谁会想象,会描述。 7.九寨沟真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的野生动物园,这里的异兽珍禽(板书)为九寨沟增添了无限生机。8.你们觉得这里的动物生活得怎么样?(快乐)为什么这么快乐? (九寨沟是人与自然和谐极处的生动见证。)四、学习5自然段1.刚才我们欣赏了九寨沟迷人的景色,看到了九寨沟快乐的小动物们,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这童话般的世界吗?2.这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板书)3.拿起书齐读第五自然段。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的熟读课文。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九寨沟景色迷人 异兽珍禽 人间仙境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习作。 2.能多角度的描写景物。 3.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4.查阅家乡的相关资料,丰富写作内容。5.多角度描写景物,培养你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教学难点: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关键:学习表达对景物的看法从而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小黑板课 型:口语表达、习作课教学课时:3课时第( 7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作文指导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指导自己的习作。 2.能多角度的描写景物。 3.通过讨论与交流,确定习作内容,明确写作顺序。4.学会作文的结尾紧扣内容、自然简结。 5.继续锻炼、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教学重点:能灵活运用课文中学习的写作方法,写好本次习作。教学难点:运用多角度描写景物。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教具准备:小黑板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你了解你的家乡吗?你的家乡一定有许多可爱的地方,比如,有迷人的自然风光、引以为荣的名胜古迹、享誉古今中外的著名人士、令人叫绝的土特产品,说说我们的家乡最值得爱的、最值得夸的、最值得写的是什么?。2.指名若干学生汇报。3.教师小结,可以提示学生自己家乡的比较著名的人文事物(例如:长白山天池简介库里满蒙文碑:“辽金故地碧水楼台迎宾客,塞外平原湖光山色胜江南”这是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长山镇明珠园门前的一副对联,著名的满蒙文碑就保存在这里的孝庄祖陵陈列馆内。满蒙文碑当地俗称库里碑。正式名称为“追封忠亲王暨忠亲王贤妃”碑。是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清世祖顺治皇帝册封其外祖父和硕忠亲王寨桑和外祖母忠亲王妃博礼(也就是孝庄太后的父母)所立,至今已有三百五十三年的历史。1982年吉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是吉林省境内清代刻碑中规模较大,且保存较好的石碑之一,其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也倍受省内外史学、考古学界的重视。2004年迁入明珠园内“孝庄祖陵陈列馆”,每日向游人开放,供大家参观瞻仰。石碑由碑坐、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通高5.82米,呈浅褐色。碑坐为一块三米多长的巨石雕成的石龟,碑额由四条蟠龙相互盘绕而成,碑身每面刻十二条小龙,正面共刻有十五行满蒙文字。成吉思汗简介以及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可以从哈萨尔广场的来历阐述。)这些事物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二、揭示课题同学们,这次习作就请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啦. 同学们,通过你们的介绍,让身边的人们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经过你们的介绍,会使它成为有名的景点呢。1.先在组内交流。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给组里的同学听。2.全班交流。三、学一学。请同学们先读读习作要求,然后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这次习作要求有几方面的内容。.教师指导归纳写作中的注意事项:(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要注意说清楚。(2)要注意抓住景物特点,从多个角度去描写景物。(一)抓住景物的特征。(二)要选好观察的角度。(三)安排好描写的顺序。(3)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2.将想象的部分讲给同座听,请他提提意见。3.全班交流,其他同学听后可以补充,说说从哪几方面补充。四、写景物: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写出来。五、学生自己写习作六、师小结板书设计:表达谁不说咱家乡好第( 8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修改习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的不足。2.培养学生热爱习作的兴趣。3.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中的不足。教学难点:逐步提高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法教学过程:一、回顾习作要求1.学生自由汇报2.明确写作范围、要求二、修改习作1.把写好的家乡景物读一读,对照要求自己修改。 2.提示: (1)有无错别字和病句。 (2)是否按一定顺序写完整。 (3)想象是否合理,情感是否具体生动。 (4)读后是否给人留下深刻印象。3.四人一组互改。4.小组内相互修改。三、小结四、布置抄文,明确抄文要求。1.按作文格式工整、正确抄写每个字。2.段落层次要清晰。3.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4.抄完后细读检查。第( 9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作文讲评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汉语家园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领悟三篇寓言蕴涵的道理。3.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强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学课时:4课时2-1 朝三暮四第( 10 )节 执教日期: 年 月 日教学内容:朝三暮四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3个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2.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3.在朗读中培养读文言文的语感。4.领悟课文蕴含的“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蒙骗”的道理。5.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1.初步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蕴涵的道理,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进行语言的积累。教学难点: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读熟课文。理解寓言的寓意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理解文题,导入新课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吗?三字经、弟子规是古人用当时的书面语言写的文章,我们称为文言文,也叫古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朝三暮四,这也是一个成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是: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语句、群众口语等。二、熟读感知文言文特点1.这是我们在课内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啊?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3.古文的朗读要稍慢一些,要读出节奏,一般是以词为单位进行停顿,请听老师读一读。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4.学生试读课文自读;教读节奏(生个读,点评)读准节奏生自由读读出味道(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情感)生竞读;点评.5.齐读课文。6.小黑板出示生字,注音、组词7.当堂听写,集体校正。三、教给方法,理解文意1.课文中带着小圆圈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2.那我们就先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自己把课文内容读懂,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研究研究。3.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1)朝三暮四选自庄子朝三而暮四。朝:早晨。暮:晚上。这句的意思是:早晨(给猴子)三个(橡实吃),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吃)。(2)狙公赋芧。赋:给。芧:橡实,橡子。曰:说。这句的意思是:狙公给(猴子)橡实(吃)。(3)众狙皆怒。众:许多。皆:都、全。猴子们都不高兴了。(4)然则朝四而暮三。然则:古汉语虚词,“然”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