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doc

    • 资源ID:26976680       资源大小:69.64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doc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1. 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1. 某同学拿着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张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测得此光班到透镜光心的距离是10厘米该同学想用此透镜来观察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A. 大于10厘米                      B.在10厘米和20厘米之间?  C. 小于10厘米                       D.大于20厘米答案: C2. 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B. 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   D. 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答案: D3.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下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他们在光具座上先固定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烛焰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和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换用焦距为12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和现象记录在表二中。 表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1=10厘米)实验序号u (厘米)v (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15012.5倒立实像缩小23015倒立实像缩小32020倒立实像等大41530倒立实像放大表二(凸透镜的焦距为 f2=12厘米) 实验序号u (厘米)v (厘米)成像情况像的正倒像的虚实像的大小55015.8倒立实像缩小63020倒立实像缩小72030倒立实像放大81560倒立实像放大(1)   分析实验序号3和7,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或5、6)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以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物距大于像距时,_。(3)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数据中的物距u与像距v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沦是:不同的凸透镜,当它们成实像时,物距相同,像距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4)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数据中的像距v与物距u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答案: (1)焦距不同的凸透镜,物距相同,成像情况不同,像距随着焦距的增大而增大(2)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1)与(5)或(2)与(6)或(3)与(7)或(4)与(8)(4)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4. 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选用不同颜色的光(红光、黄光和紫光),分别以不同的入射角i从空气射入玻璃砖中,如图25所示,每次的入射点均为O点,然后测出折射光线对应的折射角r并记录在下表中。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网上查阅相关物理资料发现不同颜色的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对于红、黄、紫三种颜色的光,红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最快,黄光次之,而紫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最慢。表一(红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 (度)10022516.435030.747540.1表二(黄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度)50062515.775029.487538.3表三(紫光光源实验)实验序号入射角 i(度)折射角 r(度)900102515.1115028.2127536.6(1) 初步分析三个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中时,光的传播方向(选填 “ 一定 ” 或 “ 不一定 ” )发生改变。(2)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到初步结论:不同颜色的光从空气中以相同的入射角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在这种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折射角越小。(3)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同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      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以得出结论:不种颜色的光从空气斜射入同种介质中时,_.答案:(1 )不一定;(2 ) 2 、 6 、 10 或 3 、 7 、 11 或 4 、 8 、 12 ;(3 )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在介质中传播速度越慢的光折射本领越强。5. 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0m 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 P 点出发向 Q 运动,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 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             B. 经过 6s ,乙车离 P 点 10mC. 甲车比乙车早 3s 通过 Q 点          D. 经过 3s ,甲、乙两车相距 6m答案: D6.P 、Q 是同一直线上相距  1.2 米的两点,甲从 P 点、乙从  Q 点同时沿直线相向而行,它们运动的  s t 图像如图所示,分析图像可知 (    )A. 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 经过 3 秒,甲、乙相距 1.5 米  C. 乙到达 P 点时,甲离 Q 点 2.4 米   D. 甲到达 Q 点时,乙离 P 点 0.9 米答案: D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B. 相互平衡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三要素可能相同C.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D.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答案: AC8. 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0.4 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水平拉力增大为 0.6 牛,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 0.4 牛           B. 0.6 牛           C. 0 牛           D. 0.2 牛答案: D【例1】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_;(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_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_;(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_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一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当实验序号后边有让我们分析*与*的关系时,这样的话其实就给了我们答题的“依据”,我们写结论的时候就围绕着它们来写,两组实验序号中间是“或”字,所以分析一组即可,如果分析1、2、3可以发现物距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这就是结论的重点部分,但不能只写这个,因为我们讲过,物距越大,像距越小这个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凸透镜成实像,所以必须要加这条。那么答案是:同一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第二问,第一个空很容易,答案是:物屏距离L,第二个空,因为本题前面让分析的是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所以只答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即可,通过表格可得出答案: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第三问,让分析的是物屏距离L和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而且结论是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所以选择实验序号1、2或5、6来分析,你会发现当物屏距离L正好是焦距f的4倍的时候就不能得到一次放大的和一次缩小的像,而当L>4f时就可以满足结论,所以答案是:物屏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总结】(1)答实验题是有技巧的,例如有“答题依据”时就按依据来答,否则不得分。(2)有些孩子只看题目写结论,比如物距变大,像距变小这个规律,看到了就直接写上了,不能和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在一起,导致失分,这是很多孩子的通病。(3)答实验题如果结论写不出来了,一定要想想老师教过的方法,有的孩子只顾答题而忘记了方法。【例2】记录的均是_的位置,实验时需将其_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实验过程合理完整的是_同学(选填“小明”、“小华”或“小明和小华”),理由是:_。¢小明和小华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图13(a)、(b)所示为他们完成的实验记录单。从记录单上的信息可知,O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过程。第一空易错,有的孩子脑袋一冲动手一抖就填上“平面镜”,而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是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做的,所以正确答案是:玻璃板。第二空较容易,答案是:竖直;第三空,根据图可知,应选小华,因为她做了三次实验,而本实验就是要求进行多次,已达到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所以最后一空答案是:小华同学探究时共做了三次实验,符合物理实验的要求。【总结】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过程和规律都是中考常考知识,必须要掌握好,例如,做实验的时候眼睛要从()看过去,没点燃的蜡烛好像被()一样。第一空应填“各个方向”,第二空大家应该都知道,填“点燃”。其实这些细节平时在授课的时候都有讲过,但是如果学生不细心,考试的时候就会填的五花八门了。【例3】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在钢索的牵引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2(a)、(b)所示,则(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B4秒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等C甲、乙受到钢索的拉力相等D甲受到的合力大于乙受到的合力【解析】本题是一道小的综合题,把重力、合力、s-t图像结合在一起,由图像可知,甲的速度是0.4m/s,乙的速度是0.6m/s,所以排除A选项。因为速度不同,所以由s=vt可知,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可能相等,排除B选项。因为甲和乙质量相等,所以重力相等,根据图知道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应该受到平衡力,所以重力和拉力大小应相等,且它们的合力为零,排除D,所以正确选项是C.【总结】s-t图像的题目要会根据图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一定所有的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都是从原点开始的。比如,一个物体在还没有开始计时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了,那么它在0秒的时候这条倾斜直线就会从s轴上的某个数据开始,即图像起点坐标为(0,y),同理,如果已经开始计时了,但是物体没动,过一会才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的图像起点坐标就为(x,0)【例4】重为G的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在该正方体上表面的中央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其大小为F(F<G),此时该正方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A.0             B.F             C.GF         D.G【解析】本题是一道易错题,关键在于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很多孩子会错选C。由于外力F<G,所以物体依然静止,而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平衡状态,合力都为零,所以应选A。

    注意事项

    本文(初二物理第一学期重难点练习题.doc)为本站会员(公**)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