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样本.docx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样本 脾胃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方案 脾胃科是我院的一个重点科室, 为把我科建设成一个技术精湛、服务优良、设备完善、管理规范, 具有相当规模的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 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规定及指南, 发挥中医药优势, 突出中医专科特色, 充分认识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以提高脾胃专科学术水平和防治疾病能力为核心, 加强基础设施条件建设, 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优化临床诊疗方案, 强化专科规范建设, 加强学科带头人和专科骨干培养, 促进中医医院内涵建设和中医学术创新,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作用, 为人民群众健康和经济建设服务。 二、基本情况 綦江区中医院脾胃科成立于 , 现有医护人员20名, 医生7名, 护士13名。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 主治医师2名, 住院医师4人; 副主任护师1名, 护师3名, 护士9名。编制床位25张, 实际开放床位29张。年门诊人次, 出院人次。开展的主要项目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肝病及风湿性疾病、胃肠息肉切除经内镜高频电刀及氩气刀治疗、小肠疾病诊断、食管支架置入、经胃镜胃肠营养管置入、经内镜镜下止血( 注射药物或止血夹)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 三、总体目标 经过开展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建设, 努力形成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密切切合并互进的学科建设良性运行机制。使我科成为基本设施和医疗设备先进, 医疗技术领先、中医特色突出、治疗方法独特、专科优势明显、创新能力较强, 适应医疗市场竞争, 并经过和相关科室合作, 带动全院医疗卫生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实施方案 1、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 陈思芸( 副主任中医师) 副组长: 蔡明建( 主治中医师) 张绍勇( 主治中医师) 、李传群( 副主任护师) 成员: 王勇( 住院医师) 、刘剑芳( 住院医师) 、张艳妮( 住院医师) 、李娟( 护师) 2、实施办法: 1、基础设施建设 1) 依托医院现有的基础设施及场所, 进一步加强科室医疗环境建设, 改进就医环境, 突出中医氛围, 为患者提供舒适、安全、温馨的住院条件。 2) 经过与医院积极协商沟通, 逐步开设脾胃科专病门诊及肝病门诊, 并设置内镜室。 3) 经过积极申报论证, 改进及更新科室现有设备。积极与相关功能检查室及康复科、针灸科沟通合作, 运用其针灸设备、理 疗仪、中药超声导入治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疗效的诊疗设备。 4)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各种诊疗设备的技术操作规程, 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人员队伍建设 1) 脾胃病科医师必须接受中医脾胃病专业系统培训, 掌握中医脾胃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应熟练掌握本科常见病种( 病证) 的诊断标准, 掌握本科主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路径、临床指南和基本诊疗技能, 重点掌握100首常见方剂( 见附件) , 掌握脾胃病科常见诊疗技术操作。 2) 内窥镜医师在脾胃病内科医师基本要求基础上, 接受过不少于3个月的专业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能够掌握内窥镜管理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发症的处理原则及方法。 3) 经过医院”师带徒”形式培养中医脾胃病学术继承人。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 经过跟师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 着重进行中医理论、老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中医脾胃病防治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4) 积极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 整理、传承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5) 经过医院”西学中”的形式及科室培训学习的方式让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 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3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80学时。经过培训学习后熟悉中 医药诊疗常见脾胃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脾胃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法, 掌握本科疾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 6) 积极派遣科室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培养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 打造脾胃科专业团队。 3、服务技术建设 1)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发布的相关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 结合本科室临床实际, 制定本科室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并应用于临床, 定期对本科室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实施情况及疗效水平进行分析、总结及评估, 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2) 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技术, 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创新脾胃病中医诊疗技术。 3) 在具备脾胃病的常规诊疗能力的基础上, 积极开展脾胃病科疑难、急危重症的诊疗工作; 提高内镜常规检查的准确率, 掌握常规诊疗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技术。 4) 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 鼓励门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 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合理应用中成药。开展中药外敷、中药灌肠、针灸、耳穴治疗、穴位贴敷、艾灸疗法、中药封包、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与康复科及针灸科等相关科室合作, 提高中医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