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doc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张敏莉课题研究背景: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进入校园已经多年, 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 强调注重结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知识的体验,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全过程。近年来, 广大物理教师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 由于受应试教育, 或者师资条件或者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有的老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实施。当然也有部分教师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开展实验教学, 但由于教学方法策略不当,教学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 在此情况下,我校对物理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进行了评估,确定了课题研究人员,申报并实施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的课题研究。课题理论依据: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呢?此时,烟台市推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使“和谐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市教科院提出了“五还”“两提高”的教学策略。“五还”:一是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授、启发、点拨和用于组织教学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20分钟以内,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二是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学生不是在固定的座位上,根据学习需要可以变动方向和位置,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和活动,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身体行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三是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把评价的权力还给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五是把学习、认知和习得的过程还给学生,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较强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教学策略中的“两提高”是指:一是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是提高学生活动的思维品质,创设开放式思维对话的课堂氛围,做到既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模式的提出,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让我们所有成员豁然开朗,课题研究目标明确。 探究式教学的认识:探究式学习是要学生通过主动探究来学到知识,训练技能,并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所谓主动探究并不是只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教师袖手旁观,相反,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探究,对教师的指导作用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的指导恰如其分,收放自如,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教师的指导是少而精;其次,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上,体现在坚持民主教学上,体现在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上。在有的老师的课堂中,虽然学生也有动手操作、分析讨论的时间,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教师把学生动手操作的每一步都安排得细细的,生怕学生出一点差错,学生跟着老师一步一趋,那只是一种束缚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活动,谈不上让学生主动探究。因此,要真正让学生主动探究起来,教师不但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变革,同时还要从教学指导思想上来进行变革。课题研究的方法策略 一、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浓厚的兴趣将是人们刻苦钻研、勇于攻关的强大动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关键。 1、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课堂教学活动围绕着实验来进行,并尽可能保持研究的性质,把教学过程变成“模拟的科研过程”,在教师有目的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多质疑,引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积极生动地探究科学结论,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和“发现者”。2、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在一节课中,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交流,在这个交流环境中,若要使学生有好的课堂氛围,有热烈的讨论,有激烈的争论,有独特的发言,甚至有创造性的思维,都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有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情感的流露。众多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往往是首先喜欢你这个老师,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教学语言应体现出机智和俏皮。课前,教师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有声有色,才能带着愉悦的心情传授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营造一个民主、有序的学习环境。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要摆脱过去那种教师是课堂中的权威的思想观念。学生尊敬老师固然需要,老师尊重学生也同样重要。在教学中,学生往往有种种想当然错误的认识,这时教师如果简单地去否定他们,往往就是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打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探索、积极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让学生不断产生跨越障碍的愉悦感,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放下架子,甘为人梯。在情境地设计中,必要时教师不妨将师生的角色有意互换一下,扮演一个求知者,以求教的方式,寻求学生的帮助。激发学生解答和探究问题的欲望,使其充分体会帮老师正确的解决问题自豪感。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有同学很自然的说:我来帮你讲讲这个问题吧”.当他帮我分析问题时,我装出一种恍然大悟的样子。让他真正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实验探究中学生的“哇”、“喔”等声音,是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现。总之,教师要时刻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有序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激发学生的探究乐趣和欲望。为学生的积极主动探究奠定了基础。 3)讲述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适时讲授有趣味的故事是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补偿方式。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探究时间的保障。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要做到学生主动探究,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必须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研讨等各种探求和应用知识的活动。对科学的探究有一个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得出结论、评价实验的基本过程,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三、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能力培养的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章头和课头的问题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设疑,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问题,可以生动的引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可以利用这些问题,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渴望从课堂知识中去找答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学生的思维动向,他们在积极的思考中设想了各种可能答案,有的来自生活经验,有的来自想象,有的来自猜想等等当在课堂上看到实验事实或接受了老师的知识信息后,再反思自己对与错的原因,这样可使学生按照自己认识问题、接受知识的规律,顺利掌握新知识,为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2、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的“想一想”“议一议”组织讨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扩展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综合素质新教材的许多章节最后编入了“想一想”“议一议”,如果引导学生认真思考、讨论,能使学生在理解课堂知识的基础上,扩展知识的应用,加深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想一想”“议一议”产生的效应是多方面的一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难度大的问题采取分割突破;二是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现象分析找到本质;三是对学生进行继续设疑,启发思考,为下一节课学习埋下伏笔,可谓一议多得。3、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真正的“和谐高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的有效途径。(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设平等对话的环境,便于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把一个大课堂转化为几个小课堂,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共同参与知识获取的全过程,使师生、生生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在这样一种宽松、民主的环境中,学生可以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加深知识的理解在学生合作中,小组内的意见往往不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各种不同的意见进行充分的考虑,通过分析、归纳甚至争辩达成共识。经过师生、生生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得出的结论,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挥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了“再创造”的空间和时间,变信息的单项传递为立体传递,促使信息渠道宽广通畅,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自由探索和热烈讨论。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新问题,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实践证明,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改变学生单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而激励学生真正投入到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中去,使学生的自主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首先,教师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帮助学生掌握相互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测试的方法,检验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并将检测结果同激励评价“优秀合作学习小组”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应制定适宜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生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教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最后,教师应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的差异性、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集体研究活动的形式、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颂给学生,并定期引导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每人教两或三个班,分别进行了对比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研究班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探究欲望强烈,交流合作的意识明显提高。在阶段性测试中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进步幅度非常大。上级领导莅临我校听课指导,对我校的物理教学高度评价。2009年4月我代表我校物理组,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全区兄弟学校的赞赏和好评。我们撰写的多篇论文分别在省市区级获奖。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1、由于学生住校寄宿,课外拓展查找资料,实践调查,自选器材自制手工小制作等不能及时地进行。打算与总务部门协商尽量多提供些自制小制作的材料,由学生自己选择。查找资料,实践调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尽可能的调整时间由学生能在周末及时完成。2、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普遍存在,重实干不好积累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教研中,要加强教师撰写论文的能力,养成即时积累的习惯。将教学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